一、引言。
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的盛行,給經典文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學經典在不斷的平面化、娛樂化和商業化過程中,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崇高的審美價值以及高尚的人文關懷等價值被不斷削弱。在這種情況下,經典文學陷入了尷尬的生存境地。然而,大眾文化與消費文化帶來的不僅僅是挑戰,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我們重新審視與評價文學經典的契機。關于經典文學的探討始于 20 世紀 70 年代,至今已經歷了 40 多年的發展過程。學界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文學經典”與“經典文學”兩種表述方式的混淆使用,經典品質與經典建構要素在觀念上存在的誤區,等等。關于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二、“文學經典”與“經典文學”的內涵。
“文學經典”是什么? 劉勰在《文心雕龍·宗經》中說:“三極彝訓,其書言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論?!薄敖洝敝傅氖怯谰煤愠?、至高無上、不可違逆的道理;“典”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典范著作及宗教典籍的涵義?!敖浀洹敝傅木褪浅休d永久恒常、至高無上道理和訓導的各種書籍。陶東風認為:
“經典具有規范、典范、法則、范例、準則等意思。它既是傳統的代表和象征,又是標準的參照物。文學經典不單指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過時間考驗的、以文字或者其它符號形式存在的權威性文本,更包含此類文本所隱藏的制約人的思維、情感與行為的文化規范之義?!盵1]
賴大仁認為:“經典是指歷代傳承經久不衰的最有價值的著作,它們具有原創性、典范性,因而也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和永恒性,從而在各民族文化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中產生巨大而久遠的影響。經典的傳承取決于經典本身的價值內涵及其永恒魅力而不是外部力量?!蓖瘧c炳則將承載文學的至道和鴻論的各類書籍稱為文學經典,但凡創作這類作品的作家自然稱為經典作家。
以上對“文學經典”內涵的闡釋中蘊含著這一術語的概念與特性。它辯證地將抽象的概念與具體的作品結合起來,既包含著從具體作品中提煉出來的標準和規范,也可以指經過時間的檢驗、并符合經典相關標準與規范的文學作品。
在當下語境中出現了與“文學經典”類似的文字表述,即“經典文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外國經典文學館:契科夫短篇小說精選》、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從族裔聲音到經典文學》以及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英語經典文學作品選》等書中,均出現了“經典文學”這一表述。2011 年,楊道麟教授發表了《“經典文學”和“經典文學教育”的界定》一文,他將“經典文學”界定為:“思想內容芬芳馥郁、語言形式瑰麗多姿的甚至是超越時空的并具有”真“”善“”美“因素的中西經典詩歌、中西經典散文、中西經典小說、中西經典戲劇等藝術樣式?!?/p>
楊道麟將“文學經典”概念中的作品含義抽離出來,用“經典文學”來表示經過時間檢驗、符合經典相關標準與規范的文學作品?!拔膶W經典”與“經典文學”兩種表述體現著對經典標準的界定與文學作品的價值判斷,分屬于概念與價值兩個不同的范疇。然而,學界并沒有對這一現象作出相應的回應,也沒有在觀念上予以澄清與界定。
從“文學經典”與“經典文學”各自的表述來看,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系?!拔膶W經典”中的“經典”是這一表述的核心詞組,“文學”是界定“經典”的所指范疇,即文學范疇內的經典。我國學術界所使用的“文學經典”,既包含著規范、權威、標準與法則的語義,也包含承載規范、權威、標準與法則的各種典籍。而“經典文學”中的“文學”是這一表述的核心詞組,“經典”則是描述“文學”特性的修飾語。
相比較而言,“經典文學”的概念較為偏重規范符合經典標準的文學作品。盡管“文學經典”與“經典文學”之間的區別是微妙的、細微的,但是“經典文學”這一表述的出現與運用,是文學術語所指具體化、細致化與科學化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楊道麟教授對“經典文學”的界定與使用以及出版業出現的“經典文學”表述具有一定的商討價值?!拔膶W經典”可以涵蓋規范、權威、標準與法則,也包括承載規范、權威、標準與法則的各種典籍。那么,與“經典文學”側重于作品相比較而言,“文學經典”是否可以說更側重于規范、權威、標準與法則的各種典籍呢? 筆者認為,我們可以依據兩個表述內部的修飾關系,對“文學經典”與“經典文學”作這樣一個界定:“文學經典”,指的是那些歷史上經過時間檢驗并在文學范疇內提煉或總結而形成的規范、標準與法則;而“經典文學”指的則是那些經過時間的檢驗、并符合經典規范、標準與法則的文學作品。
三、經典文學品質與經典建構要素的界定。
有學者從文學經典的建構角度提出了六要素,即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學作品的可闡釋的空間、意識形態和文化權力變動、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價值取向、特定時期讀者的期待視野和“發現人”.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可闡釋空間,屬于經典的內部因素;意識形態和文化權利變動,文學理論和批評的價值取向則屬于經典的外部因素;特定時期讀者的期待視野和“發現人”屬于中間因素。作品的內部因素是其成為經典的核心要素、價值評判的主要依據,而外部因素與中間因素是其成為經典的必要條件,中間因素則是經典傳承的主要橋梁。一部文學作品能否成為經典并且傳承下去,主要是內部、外部與中間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
也有學者認為,讀者的閱讀與判斷、教育機構、具有大師地位的學者與批評家是文學經典的外部因素,而經典豐富的內涵、經典的創造性、經典的時空跨越性、經典的無限可讀性則是經典的內部因素。其中,文學經典的內部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氨M管有種種復雜的外在因素參與了經典的形成,但一定有某種更為重要的本質特征決定了經典的存在,我們可以把經典這種本質性的特征稱之為‘經典性’”.
經典的外部因素和中間因素固然在經典的形成與傳承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從本質上使得經典成為經典是其內部因素。
然而,在回顧學界對各種要素的界定與闡釋的過程中發現,學界對經典文學的品質與建構要素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誤區。學者所謂的“內部因素”,如文學作品所具有的豐富內涵、藝術價值、無限可讀性以及時空跨越性,等等,既是經典文學的身份標識,也是判斷其價值的重要標準。這些標識與標準是從歷史上那些被奉為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提煉并總結出來的規范或法則,也可以稱之為經典文學的品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品質與文學經典理論中的法則和規范是同義關系詞,既體現著這些規范、法則,也是它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經典文學的品質屬于文學經典理論體系中的本質論范疇。學界所劃入中間因素或外部因素的批評家、專家學者、意識形態、文化權利變動,等等,間接作用于對文學作品的創作,直接作用于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判斷,是影響文學作品的生成、接受以及傳播的必要條件,屬于文學經典理論系統中的條件范疇。經典文學的品質與建構要素,可以說是文學經典理論中相互關聯的兩個基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