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是一種不曾預約而突然降臨的文學寫作。
當網絡技術提供文學書寫存在的可能性,一些文學積極分子便制作了最初的網絡文學。就這樣,網絡文學突兀而另類地崛起于少為人知的技術空間,成為一個被迫命名并等待研究歷史化的寫作類型。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的媒介,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不同一直以來是文藝學、美學和語言學共同關注的問題。網絡文學語言是網絡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從語言的創新使用看,網絡文學的語言出現了大量的語言詞匯和句法結構的異化。因此,就語言學的范疇來說,它是傳統語言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擴張。本文著重就網絡文學語言的特征進行探討。
一、網絡文學的特征
\\( 一\\) 模糊昏暗的文學邊界
網絡文學同傳統文學的相互交融和滲透。它們之間沒有清晰的邊界,只有一條寬窄不等、昏暗模糊的地帶。傳統文學一旦上網,就具有了網絡文學的色彩;網絡文學下載到傳統的刊物上,就變成傳統文學形態,兩者可相互轉化; 網絡文學同其他藝術形式、電腦技術可以滲透和結合。網絡文學以語言媒介為主體,或配上背景音樂,或配上照片和圖畫,加上美觀的字體、符號,藝術的排版和構圖,大大增強了網絡作品的藝術魅力。
\\( 二\\) 結構模式的全息開放
傳統文學作品的結構是封閉的,它們彼此無關。讀者在閱讀一部作品時無法調用另一部作品的信息,更不能將后者的信息納入到當下閱讀的作品結構中來。而網絡文學作品中的超文本卻超越了個別作品的局限,使眾多文本互聯為一個大文本結構系統。信息空間完全不受傳統書籍物理三維空間的限制,要表達一個構想或一連串的想法,可以通過一組多維指針來進一步引申或辨明。
\\( 三\\) 美學欣賞的讀寫互動
傳統文學作品的美學欣賞常常是單向度的。讀者雖然具有充分的藝術想象和創造空間,但對作者和作品無法進行溝通和施加影響。而網絡文學的欣賞卻是雙向度的,它能在不同程度上實現美學欣賞的交互性。
尤其是網絡文學的超文本,使作品的作者和讀者相互溝通。作者可以在網絡上解說自己的作品,回答讀者的提問,并提供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創作動機。讀者可以直接參與作品的創作,改變作品的主題思想、情節結構、人物命運和事件結局。網絡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動性,它讓人們對作品的相關因素產生興趣,同時讓作品具有生命。
二、網絡文學語言的顯性特征
文學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達到了一定的藝術性和審美感染力,讀者在欣賞時能獲得一種審美的精神愉悅,產生審美效果。所以,無論是從文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上看,還是從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各個要素上看,文學都具有審美性。
網絡文學語言是一種別具特色的文學語言 ,它有著跟傳統文學語言共同的審美特征,但也會因為它的個性而顯露出個性化的審美特性。為了更全面、深入地考察,我們把網絡文學語言的審美特征分為兩大類。
\\( 一\\) 形象性
文學語言的形象性有兩種表現: 把現實生活中有形有像的事物再現出來; 把現實生活中無形無象的思想情感形象化。傳統文學語言和網絡文學語言都是如此。在網絡文學作品中,形容女人肥胖的身材,網絡寫手黑可可的 《凱瑟琳杜大小姐》中這樣形容: “杜小姐一米六的個子,頗豐滿。宛若酵母放得正好的熱氣蒸騰剛出鍋的白胖富強粉饅頭?!弊髡咝愿械呢i蹄在《棋痞》中也形容道: “菜包一米六幾,細皮嫩肉,白白胖胖。說句不好聽的,那真是一麻袋高一麻袋寬?!?/p>
這些對現實人物的描寫都非常形象,突出了最主要的特征,能讓讀者腦海里頓時閃現出人物的模樣,而且人物的容貌特征也會深深地留在讀者的記憶里。文學語言的形象主要是通過高超的語言技巧來實現的。在這一點上,網絡文學語言和傳統文學語言一致。網絡文學語言的形象性的另一種表現途徑是傳統文學語言所不具有的,那就是多媒體的電子技術。在電子媒體的視覺傳播時代,文字、圖像、聲音相結合的數字化符號成為主流,紙與筆讓位于光與電,文字文本讓位于電子化文本,網頁代替了書頁,傳統文學語言變成了圖文聲兼容、藝術和技術統一的網絡文學語言 ,傳統文學語言塑造的 “語像”變成了更加直截了當的“圖像”。
\\( 二\\) 情感性
文學語言的情感性是指創作主體在反映社會生活、塑造文學形象時通過語言符號體現出來的能影響和感染讀者的情感、理趣。網絡文學語言和傳統文學語言一樣具有情感性,一樣以語言和形象為情感的表現途徑。網絡寫手們在鍵盤上敲出一個個字符時,心中的情感便在心中、指尖和熒屏間流動,哪怕是再平常、普通的詞語組合,也會蘊藏著情意。網絡文學語言的情感性也有不同于傳統文學語言的地方,網絡文學語言在表現創作主體的情感時出現了兩個明顯極端的趨勢,一個是強烈地宣泄情感,一個是輕松地虛化情感。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完全不用考慮到個人的名譽,社會規范的影響,大部分的網絡寫手都是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全部經歷、情感吐露出來。因此,網絡散文的語言更多的是真實地表現了作者對世界的知覺和個人情緒的痛快釋放。
\\( 三\\) 多樣性
文學是人類色彩斑斕的精神世界的產品,那么生產這些產品的工具語言也必須是形態各異的。網絡文學語言的多樣性是指網絡文學作品在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審美意識、塑造文學形象時利用的語言形式和表達手段的多種多樣的特征。網絡文學文本的語言形式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語言形態系統,文學語言不同于日常語言,它是在日常語言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逐漸發展、成熟起來的。
三、網絡文學語言風格的類型
\\( 一\\) 繁豐和簡潔
繁豐和簡潔是一組對立的表現風格,二者各有長處,繁豐追求的是豐腴的美,簡潔講究的是精練的美。
繁豐就像是工筆細描,通常是不惜筆墨,文字細密,詳細周到,盡情發揮,不節約詞句而任意推衍、鋪陳或修飾,有話通通說出來,甚至反反復復地說,并且盡量往細處說,縱橫鋪敘,潑墨如水,洋洋灑灑,語言豐腴而內容充實。多用長句,多用反復排比,多用細節描寫。繁豐的語言能突出強調文中要義,或者全面、周密地論述問題,或者細膩地描繪事物,從而深化讀者的印象。
\\( 二\\) 典雅和通俗
典雅就是典范而高雅的風格。有些描寫玄幻和武俠題材,包括一些戲擬類的網絡文學作品愛用這樣風格的語言。追求書面語言的傳統,努力回避現代口語,排斥方言土語和口語詞語,盡量拉大與日常生活語言之間的距離,多用古語詞,表意完整,句式往往整句多,長句多。與典雅對立的風格就是通俗,通俗風格是盡量地接近生活用語,不避俚俗粗俗,甚至追求粗俗。這種通俗的風格在網絡文學作品中非常普遍,通俗的風格稱得上是網絡文學語言的特色。來看寧財神的 《假裝純情》,和他大部分的作品一樣,在進入正題之前總會有一大段看似無關的敘述,這樣的敘述就代表了他的語言風格。
\\( 三\\) 莊重和戲謔
莊重是一種莊嚴穩重的語言風格。這種語言風格一般用來敘述莊重的事件,闡釋嚴肅的道理,論證科學的知識,頌揚偉大的人物,謳歌輝煌的時代。莊重的突出特點是概念準確,推理嚴密,邏輯清楚,內容充實。語言節奏適中,韻律和諧,語調平穩,結構嚴謹,詞語樸素,書面色彩濃厚,少用俚詞俗語,適當使用一些古語詞和成語,表意完整,避免歧義。句式嚴整,中規中矩,變化較少,例外的特殊句式很少出現,整句多,長句多。不太使用夸張、委婉之類的修辭方法。網絡文學作品中的一些游記、紀實散文、傳記或回憶錄等文學語體中會有莊重的語言風格。戲謔則與莊重剛好相反,是一種輕松、詼諧的語言風格。
用輕松有趣的語言來敘事或說理,引人發笑,也發人深省。在語義上利用詞語的多義,或者不用常用的義項,而臨時賦予詞語新義,或者故意改換詞語的感情色彩或語體色彩,或者是詞類的活用,或者是詞語超常的搭配,具有這樣的語言風格的作品在網絡文學中很常見,也很受網民歡迎。
四、結 語
毫無疑問,網絡文學是技術文化進步的產物。網絡文學依靠網絡技術 \\( 互聯網\\) 顛覆了文學寫作與發表的舊有秩序和規范,實現了平民書寫的平等性與自由性。
由之蔚然而成的網絡文學大潮再一次提醒我們對人類文明史、文化史、文學史和人性本身的基礎認知,那就是技術同樣是上述意識形態的建構者,網絡技術的生成不但造就了書寫載體的位移,最終也在通過這種位移改變至少是修訂了舊有的語言藝術和審美規范,因此,它的作用恰如過去的竹木簡、絲帛、紙張和印刷術等的技術延遞,使文學書寫的內在有所變異,并逐漸從成本較高的限制敘事階段,一步步進入今天成本較低廉的龐大敘事、蕪雜敘事階段。今天的網絡文學寫作、閱讀、出版和消費的熱潮首先是技術文化和平民文化兩大意義上的勝利。網絡文學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向度,它在今天的發生是復雜多元的力量和文化潮流的雜交。對它的認識,其實也是對我們這個時代及其文化實質的逼近,換言之,它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待創造和引領,它的未來預示著我們理解時代、反思與溝通、介入和改造人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歐陽友權. 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研究綜述[J]. 當代文壇,2007\\( 01\\) .
[2]孫敏. 近年來網絡文學研究之一瞥[J]. 四川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6\\( 05\\) .
[3]張俊卿. 試論網絡文學的審美特征[J]. 新學術,2008\\(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