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女性主義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多種多樣的女性主義理論和生態學觀點的影響,對此有學者提出: “生態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的,因為它承認并意圖消除男性偏見,此外,它還力圖創建無男性偏見的實踐、政策和理論?!?/p>
“生態女性主義是生態學的,因為它理解并且承認尊重和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性,這包括承認人類是一種生態存在物,承認任何一種充分的女性主義和女性主義哲學都應該包括環境的維度?!辈浑y看出,生態女性主義在很多方面受益于女性主義和生態學理論,它一方面尊重差異,倡導多樣性,解構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另一方面,它提倡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性,主張解放生命,反對壓迫,追求整體性。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絕不是女性主義和生態學觀點的簡單相加,它既有對后兩種理論的繼承又有別于甚至超越了后者。因此,生態女性主義者提出: “任何未包括生態視野的女性主義以及任何未包 括 女 性 主 義 視 野 的 環 境 哲 學 都 是 不 充 分的?!?/p>
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和生態學二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在兩者的關系中,可以發掘生態女性主義自身的獨特性。
一 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之關系
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有著密切的關聯,對于生態女性主義而言,女性主義是其重要的歷史和理論基礎。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思想源于 20世紀 70 年代中期的女性主義運動,所有生態女性主義者的批評觀點均建立在女性主義理論觀點的基礎之上。生態女性主義學者薇爾·普魯姆德指出,從早期的女性主義理論中能夠找出生態女性主義理論思想的淵源: “早期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力圖把婦女當作人類文化的一部分,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揭露了權力和統治的結構及其過程,激進的女性主義批判統治文化的男性氣質并且意圖取而代之,使那些被貶低的事物得以確認”。生態女性主義者卡洛琳·麥茜特從不同流派的生態女性主義理論觀點出發揭示女性致力于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各種方法,并強調指出,每一種生態女性主義都是建立在已有的女性主義類別的基礎之上。此外,生態女性主義者格里塔·加爾德曾在《生態政治學》一書中,把不同流派的女性主義理論比喻為溪流,指出每一條女性主義的理論溪流都對“生態女性主義之湖”有所助益。他認為,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理論對生態女性主義的改革的觀點并無幫助,盡管如此,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的策略還是被生態女性主義所采用。激進的文化的生態女性主義源于激進的女性主義,社會的生態女性主義源于無政府主義女性主義。另外,社會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主要源于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行動主義的女性主義是行動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的源頭。
雖然和女性主義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但是生態女性主義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它認為女性和自然受到父權制的壓迫,并且認為保護非人類自然是女性主義的議題。自由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與改革的環境主義的目標一致,致力于從現存的管理機構內部通過創建新的法律和法規改變人類和自然的關系。文化的生態女性主義認為要解決環境問題就應該批判父權制,并提倡一種能夠解放婦女和自然的新制度。此外,社會的生態女性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生態女性主義著重分析資本主義的父權制,它們探詢父權制的再生產關系怎樣顯露出男性對女性的統治,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怎樣顯露出男性對自然的統治。它們指出,在市場經濟中,婦女和自然作為資源受到剝削和統治,需要重新加以建構。雖然文化的生態女性主義對女性與自然的關系分析得更深刻一些,但社會的生態女性主義和社會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對父權制的批判更加全面,對社會正義的呼吁更加有力。
由于女性主義的多元性、復雜性,致使建立在女性主義理論基礎上的生態女性主義呈現出流派眾多、觀點各異、有時甚至互相矛盾的特點。盡管如此,所有的生態女性主義者都關注自然和女性之間的關系,主張人類應該慎重地介入自然,這一觀點對女性主義的發展至關重要。有學者明確指出: “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對其他女性主義而言是重要的……自由主義的、激進的、社會主義的女性主義觀點都不足以批判統治自然和壓迫女性的現象?!薄啊枰⒁粋€新的、綜合的、改革的女性主義\\( 即生態女性主義\\)①……并且將生態學視野納入女性主義理論和實踐中來?!?/p>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生態女性主義繼承了女性主義的重要思想,確切地說,生態女性主義是對女性主義思想批判的繼承。此外,女性主義對生態女性主義的影響存在重疊之處。加爾德把生態女性主義比喻成一個湖,正是意指生態女性主義是由各類理論、實踐匯合而成的。以生態女性主義者伊內斯特拉·金和卡羅爾·亞當斯為例,她們二人有著各自的主張和傾向。金關注反軍國主義,她與“社會生態學研究所”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她被歸于“社會生態女性主義”一類; 然而,亞當斯關注的是動物的權力以及發展素食主義理論,因此她被歸為“動物的生態女性主義”一類。
盡管二人的理論主張和實踐運動中的著力點不同,但是金和亞當斯的工作都涉及精神運動,因此她們都是行動主義者。事實上,她們的基礎和視野并不僅僅只局限在一個類別中。所以,我們應該意識到生態女性主義是由多個源頭發展而來,它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此外,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把對人類社會各種統治“主義”的批判拓展至包括對自然主義的批判。傳統的女性主義以追求性別解放,反對男性統治為目標,在發展中將種族、階級等因素納入了視野,關注所有人類的他者,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主義未考慮人類以外的他者———非人類的自然。在生態女性主義看來,真正的女性主義者也應該反對統治自然,自然和生態問題也是女性主義的議題,因為“女性在父權制社會中的遭遇,正如自然母親在人類社會中的遭遇一樣,充滿了壓迫和暴虐”,因此,女性主義既要終止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又要結束性別歧視。
二 生態女性主義與生態學之關系
生態學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學科。20 世紀中期以降,由于世界性的生態危機出現,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是官僚機構還是民間社團都開始關注這個原本只有專業工作者才熟悉的研究領域,“可以說我們的時代稱之為‘生態學時代’了”?,F代生態學超越了純粹自然科學研究的范圍,成為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形成了自身具有普遍世界觀價值的理論觀點。這種理論觀點就是整體性的理論觀點,是對傳統的二元論、機械論世界觀的突破。
深層生態學和社會生態學就是在后現代文化語境中產生的現代生態學。美國哲學家戴斯·賈丁斯認為,“深層生態學”和“社會生態學”都是解決生態和環境問題的方法,二者都與生態女性主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卡洛琳·麥茜特把它們三者均視為激進的生態學。
\\( 一\\) 深層生態學
②與生態女性主義的關系深層生態學的奠基人是挪威哲學家阿恩·奈斯,他創造了“深層生態學”這個術語以區別于他所批評的“淺層生態學”。奈斯認為,應該采取全景的觀點,超越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用更加整體的、非人類中心的方法,為了生態自身的利益,尊重和關懷大自然。
這就是深層生態學的思想觀點。深層生態學者把導致目前環境被破壞的世界觀稱為“主宰性世界觀”,他們力圖代之以另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是整體主義的、非人類中心的。深層生態學認為自然是有內在價值的有機體,它以生態中心的立場來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它要求對人與自然關系做批判性的考察,并對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作為激進環境主義的兩支力量,生態女性主義和深層生態學有許多相似之處: 它們都贊同多樣性,都把人類和非人類的生命置于平等的地位加以看待,反對統治制度,反對階級狀態,從歷史和非西方文化中尋找并確定改革的目標; 它們都向脫離世界而存在的孤立個體的神話發起挑戰,肯定生命之間的相互聯系性,認為人類與自然乃至一切生命形式都息息相關,難以分割。除此之外,“大部分生態女性主義者承認,在拒絕理性主義價值理論和建立于抽象原則和普遍原則———只有通過理性才能發現這些原則和準則———之上的環境倫理方面,她們與深層生態學立場一致。大部分生態女性主義者還贊賞深層生態學對歐洲式的人與自然分離觀念的排斥”。
除了這些相似之處,生態女性主義與深層生態學也存在明顯的分歧,生態女性主義者對深層生態學進行了激烈的批評,批評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第一,深層生態學認為,人口過剩是造成環境破壞的根源,因而主張控制和縮減人口。生態女性主義指責深層生態學的這一觀點是男性對女性生育過程的另一種形式的蔑視、不尊重和控制,因為她們認為對物種繁殖加以人為地控制是一種理性主義和科技主義。
第二,生態女性主義者還批評深層生態學輕視甚或是忽視父權制和社會統治制度對男性及女性所造成的不同影響。深層生態學傾向于把父權制看作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或觀點而不是具體的壓迫經歷。這種傾向使深層生態學退回到了父權制的行為。盡管深層生態學家宣稱要消滅所有的社會等級制,但他們僅僅只是表現出對破壞自然的關注。正如生態女性主義者阿里埃爾·薩勒所說:“在父權制文化中,從人類有記載的歷史開始,婦女和有色人種就被作為資源受到壓迫,也一直存在掠奪自然的意識。婦女和少數民族與自然的聯系意味著如果在對待環境的態度上有任何政治改革的機會,就需要同時改革對待性別和種族的態度……在‘存在巨鏈’③中所有層次的壓迫———物種歧視、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階級壓迫———都是相互關聯而且必須關注的?!?/p>
批評的第三個方面,同時也是生態女性主義者對深層生態學的主要興趣,集中在它無視性別的前提上,即深層生態學認為性別中立的人類中心主義是統治自然的根源; 而生態女性主義認為,深層生態學反對一般意義上的人類中心主義是不完善的,男性中心主義才是真正的根源。這就是說,“深層生態學主張挑戰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可是對于生態女性主義者而言,真正必須改變的是男性中心主義的世界觀”。深層生態學在批判人類對自然的破壞時,把女性置于和男性同等的地位,這正是生態女性主義強烈批判的。
“生態女性主義者對包含在‘生態自我’概念中的前提有所警惕,因為這一概念是指與大寫的自我而非個體的自我相聯結的人的存在。這會讓人覺得它將導致所有具體性的湮沒,對成長于父權制社會中,被教導成犧牲自我以滿足丈夫和孩子需要 的 女 性 來 說,這 是 一 個 令 人 不 安 的 概念?!币虼?,認識到造成自然破壞的真正根源是男性中心主義,這是生態女性主義與深層生態學的最大區別與特色。
\\( 二\\) 社會生態學與生態女性主義的關系
在生態女性主義的發展過程中,現代生態學理論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社會理論學家默里·布克欽的社會生態學的構想。布克欽認為生態學與自然的動態平衡有關,與各種事物的相互依存有關,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人類。社會生態學關注人類在自然界進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盡管社會生態學和生態女性主義之間有許多區別,但它們的相似之處仍占多數。
它們都意識到,生態破壞與控制和支配這個社會的問題有關。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具體解釋這些社會問題以及社會變革的程序上有所不同。
與其它形式的生態學\\( 尤其是深層生態學\\) 不同,布克欽承認人類與其它生物的區別,認為人類是自然進化的產物,是惟一復雜、有理性的部分\\( 這也是布克欽與深層生態學者激烈論爭之處\\) 。
布克欽的社會生態學是一種辯證的自然主義,說它是辯證的,因為它把所有的現實都看作是一個自我發展和自我改革的連續過程中的存在,認為它們是一個整體中的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部分;說它是一種自然主義,因為它把現實看作是自然,把所有存在的事物看作是自然的存在物。布克欽具有一種重要的意識,他意識到每一種現象都是由它自身的歷史構成,進化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逐漸地發展至下一個階段,而每一個后續的層次中都包含了前面的層次。
社會生態學家認為,長久以來,人類意圖統治他者和征服自然的行動阻礙了社會和自然的進化。布克欽提出了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觀點: 即人類統治自然源于人對人的統治。他指出這種統治的根源是人類社會的等級制: 年齡大的統治年齡小的,男性統治女性,一個種族統治另一個種族,代表“較高社會利益”的官僚統治普通群眾,城市統治農村,心靈統治身體,工具理性統治精神。布克欽認為不是經濟剝削導致了社會的壓迫行為,在他看來,社會的等級制結構要先于人類對自然的統治,因此,復雜的等級制和統治制度才是自然破壞的根源。
從字面來看,社會生態學是“社會的”,因為它強調是社會問題造成了目前的生態問題。也就是說,不徹底解決人類社會的問題,就不可能清楚地了解目前存在的生態問題,更不要說解決這些生態問題了。經濟的、倫理的、文化的和性別的沖突等問題是造成今天生態混亂的原因,這些社會問題造成了自然的災難。社會生態學家提醒我們,地球生態的未來事實上是一個社會問題。
事實上,把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分割開來,或者貶低兩者的關系或只是象征性地承認它們的關系,這都會使人誤解導致環境危機日益嚴峻的原因。事實上,作為社會存在物的人彼此和諧相處的方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分辨彌漫于社會之中的導致產生支配自然的觀念的等級制思想。
社會生態學認為,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圍繞著殘酷的競爭法則建構起來的市場經濟完全是個人的、自我運作的機制,我們就會錯誤地把技術或者是人口的增長當作導致環境破壞的原因。我們將忽略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例如為謀利進行的貿易、工業的擴張等。簡言之,我們關注的只是社會病理的癥狀,而非病理本身,我們為解決問題而做的努力更多的只是裝飾門面,而不具有真正的效果。
社會生態學設想的社會變革比大多數生態女性主義提倡的變革更為激進。雖然社會生態學和生態女性主義都認為消滅社會等級制是改革的基礎,但是社會生態學提出了詳細的保護生態的計劃。社會生態學指出,社會和生態的更新應該采用生態群體和生態技術的方法,因為它能構建人類和非人類自然的創造性的互動關系。這些群體又會成為一個更大的自然環境的一部分\\( 這個自然環境也是一個自然的“生態群體”\\) 。布克欽認為,人類解決生態危機的行動預計能達到的范圍,只能通過確定我們代表自然行動的能力\\( 包括謙卑地承認我們忽略了自然難以估量的復雜性\\) 以及我們侵擾自然平衡造成的不利影響而加以決定。
人類的經濟活動應該代表自然,而不是對抗自然,應該用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和技術取代機械的生產。未來的經濟共同體通過對需求體系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重新塑造而實現人類社會的富裕,經濟共同體拒絕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消費,社會財富的增加應該來源于“對周圍環境審美地愉悅,啟迪性的工作,創造性的娛樂,令人愉快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非人類自然的欣賞”。
總之,社會生態學和生態女性主義之間有許多重要的相似之處: 1. 在分析環境問題方面,它們都對當前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它們認為生態危機源于社會的控制或統治。社會生態學認為是社會階級關系導致了對生態的控制和統治,而生態女性主義則認為是父權制思想導致了對自然的控制和統治。布克欽認為人對人的統治促成了人類對自然的統治。生態女性主義者羅斯瑪麗·雷德?!けR瑟指出,“在一個以支配模式為基本的相互關系的社會里,女性不可能從中獲得解放,而生態危機也不可能得以解除。女性必須把婦女運動與生態運動結合起來,以求徹底重新塑造社會經濟關系及相應的價值觀”。2. 與深層生態學不同,社會生態學與生態女性主義都認為,生態破壞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主宰性哲學或者世界觀,深層生態學對于生態破壞的根本原因的觀點太抽象,也太一般化了,忽略了特定的人類和社會因素對自然的傷害和沖擊。3. 它們都認為深層生態學過分強調對荒野的關注,忽略了人類社會的切身問題。它們將以往對形而上學和倫理學的關注,轉移到社會和政治哲學的層面,關心人類個體和所處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關心某些社會結構對部分社會成員實施壓迫和剝削,以實現其他成員的利益這種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現象。
結語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生態女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生態運動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差別。生態女性主義不是女性主義與生態運動的簡單結合,而是對于兩個運動都至關重要的結合,它從“傳統的女權主義者關注性別歧視發展到關注全部人類壓迫制度\\( 如種族主義、等級主義、歧視老人和異性戀對同性戀的歧視\\) ,最終認識到‘自然主義’\\( 即對自然的窮竭\\) 也是統治邏輯的結果”這正是生態女性主義對女性主義運動和生態運動的超越。生態女性主義把非人類自然納入它的理論化中,拓展了自然的概念,增強了我們對情境化的身體以及自然世界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使女性主義者意識到,女性主義運動不僅是一種反對性別壓迫的運動,還是一種反對自然剝削、階級壓迫、種族主義等各種統治形式的運動??梢哉f,生態女性主義是與女性主義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浪潮相類似的,但又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前兩次浪潮的女性主義運動。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出,深層生態學與社會生態學均為生態女性主義運動提供了基礎和前提。
作為激進環境主義陣營中的主要力量,深層生態學與社會生態學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布克欽在評論深層生態學和社會生態學的關系時曾指出:“所有生態主義者都贊同要超越把自然僅僅當作被動的自然資源的那種有限的環境主義觀點,以及把人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定義為僅僅在沒有威脅到人類物種生物學上的持續性的情況下有效地、謹慎地使用這些資源。無論我們在自然哲學方面有什么不同,深層生態主義者和社會生態主義者都呼吁對生物圈的一種直接的、深刻的尊重,一種促進其正常運行的自覺的努力和一種促進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努力?!辈伎藲J的評論同樣也適用于生態女性主義。
另外,深層生態學和社會生態學均認為生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對生態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在尋找生態問題的深層根源上,兩者都把生態問題與倫理、價值、社會等問題聯系起來,并試圖從制度、觀念和意識形態層面尋找原因。不同的是,深層生態學強調生態問題的根源在于人的觀念,攻擊的目標是人類中心主義; 而社會生態學關注環境問題與社會、政治的關系,將環境問題歸咎于社會制度。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深層生態學和社會生態學幾乎未涉及性別問題,“這一盲點削弱了生態運動拯救地球的能力”,引起了女性主義者的不滿。她們認為生態危機是源于壓迫性的父權制結構,對女人的統治和對自然的統治是由同一個統治邏輯所支配,所以,對自然的解放和對女人的解放必須同時進行。生態女性主義關注女性問題和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攻擊的目標是男權統治。深層生態學關注觀念層面上的批評與建構; 社會生態學則更關注社會層面上的批判與建構,它們二者都對生態女性主義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Warren,Karen J. Ecological Feminism[M]. New York:Routledge. 1994.
[2] Plumwood,Val. Beyond the Dualistic Assumptions ofWomen,Men,Nature[J]. The Ecologists,1992,22\\( 1\\) :13.
[3] Sandilands,Catriona. The Good Natured Feminist: Ecofem-inism and the Quest for Democracy[M]. Minneapolis: Min-nesota UP,1999.
[4] Warren,Karen J. Feminism and Ecology: Making Connec-tions[J]. Environmental Ethics,1987,9\\( 1\\) 18.
[5] 王影君. 西方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流派研究[J]. 中南大學學報,2012\\( 4\\) : 190.
[6][美]唐納德·沃斯特. 自然的經濟體系: 生態思想史[M]. 侯文蕙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9.
[7] 曾繁仁. 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8] Naess,Arne. The Shallow and the Deep,Long - Range E-cology Movement[C ]/ / Louis P. Pojman. eds. Environ-mental Ethics.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Inc. ,1994.
[9] 雷毅. 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10][美]斯普瑞特奈克. 生態女權主義建設性的重大貢獻[J]. 秦喜清譯. 國外社會科學,1997\\( 6\\) :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