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語言對比的出發點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沃爾夫在《語法范疇》中說:“我們必須采用全球視角來觀察語言現象,重新審視在語言中發現的各類語法范疇,在某種新的意義上建構和修訂概念,增加必要的術語?!盶\(Whorf1937:87/62;轉引自潘文國2006:19\\)其目的正是要避免某一具體語言的先入之見。我們認為進行漢日語言對比時,也應警惕以日語或漢語單方面語法術語為參照系的語法比附現象。
本文以若干語言現象的漢日對比為例,結合“語法框架”和“語言事實”,重新審視漢日句結構,審視漢日對比中涉及句子的相關語言單位,盡可能挖掘漢日語言的特點,找出它們的共性和個性所在。
1 受印歐語法體系影響的漢日句子及其相關概念
首先,關于什么是句子,看似簡單,其實復雜?!啊渥印亩x不勝枚舉,并且分歧太大……”\\(葉斯柏森1924:439;轉引自潘文國1997:190\\)葉斯柏森\\(1924\\)給句子下的定義是:“句子是人所說的\\(相對\\)完整和獨立的話語;完整性和獨立性表現在它具有單獨存在或可以單獨存在的能力上,即它本身可以說出來?!盶\(葉斯柏森1924:442;轉引自潘文國1997:190\\)我們又查閱了《語言學名詞》[1]中對句子\\(sentence\\)的定義:“詞和短語的實現形式。
具有一定的語調,前后有較大停頓,表示一個相對完整的語言片段。句子是最大的語法單位,最小的表達單位?!薄墩Z言學名詞》一書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相對完整并且留下了較大的解釋空間。
潘文國\\(1997:190-191\\)在列舉上述葉斯柏森\\(1924\\)的句子定義之后說到:“我們可以把英語句子的定義說得更簡單一些:表達一個完整意思,在書面上用句號、問號或感嘆號結束的語言片段叫句子,可以是簡單句\\(simple sentence\\),也可以是復合句\\(compound sentence\\)或復雜句\\(complex sentence\\);\\(中略\\)但同樣的定義用在漢語中就比較困難,所謂的‘完整意義’是因人而異的,同一段話,各人的語感不同,可以斷成不同的句子?!北M管現代漢語早已引入標點符號,國家語委多次發布《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但是《<標點符號用法>解說》中還是不得不面對逗號、句號的不確定性,稱之為“句號使用的靈活性”、“使用逗號的靈活性”[2]。
可見以上談及的英語句子及其相關概念,在理論上被漢語乃至語言學沿用,在實踐中卻難免捉襟見肘。在這里我們并不打算為漢語或日語重新確立句子概念,但至少希望能夠嘗試著辨明漢日語自身的句子構造特點,思考漢日對比中如何觀察“句子”。
以下打算先從句子結構角度簡單梳理一下受到印歐語法體系影響的現行漢日語句子術語。另外,說明一點,由于單核結構的“簡單句”不太有爭議,不在本文討論范圍,這里只看非簡單句\\(復合句、復雜句\\)。
1.1 現行漢語非簡單句句子術語
一種句子,如例\\(1\\),句子語法成分之內有小句修飾。這種一般的所謂“長單句”,屈承熹\\(1997\\)[3]則認為嚴格地說,應該算是“復句”。
另一種句子,屈承熹\\(1997\\)認為是很明顯的由幾個小句組成的“復句”,小句都有獨立的語法地位,而不是附屬于另一個小句的語法成分之內的,這一類的復句,極像西方語言中的compoundsentence。漢語這類復句的聯系方法有兩種:\\(a\\)意合法,如例\\(2\\);\\(b\\)用關聯詞組合,如例\\(3\\)。
\\(1\\)我們留連于他老人家青少年時代曾經在那里游泳的池塘,放??巢竦男∩?耕種的菜地和稻田,博覽群書探求真理的住房,教育全家投身革命的灶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校園。[龔千炎:1982:79]\\(轉引自屈承熹1997:148,原文該句序號為⑤\\)\\(2\\)
a.我原來打算一月份訪問中國,后來不得不推遲,這使我深感失望。
b.地上是干的,天上沒有一點云,空氣中沒有一點水分。
c.我去,是為了工作,也為了鍛煉自己,改造自己。\\(轉引自屈承熹1997:149,原文該句序號為⑥\\)\\(3\\)沒有一絲風兒,然而冷得出奇,遠近的鳴叫也似乎攙進了一點荒寒的意味。
\\(轉引自屈承熹1997:149,原文該句序號為⑦\\)1.2 現行日語非簡單句句子術語日語方面,我們參考了日本國語教科書輔助教材《新綜合國語便覽》\\(三好行雄等主編,1979\\)中的介紹。日語國語教學語法所主要依托的“橋本文法”對「文」\\(句子\\)從構造上分為三類:「単文」「、復文」和「重文」,該套日語語法的「文」是建立在「文節」\\(文節\\)基礎之上的「。文」\\(句子\\)以及「単文」「、復文」和「重文」的定義分別如下:文――文は一つまたは二つ以上の文節からなり、一つの文には原則として一つ以上の切れる文節がある。一つの文では、文節は切れずにつながってゆき、最後の切れる文節によって文は統一され、完結する。
単文――主語?述語が一回成立する文。
復文――文の成分に節\\(主?述の連文節\\)を含む文。
重文――対立節から成り立っている文。
\\(三好行雄等主編1979:316\\)而“山田文法”則在「句」\\(小句\\)基礎上對句子進行單復句分類,由一個小句構成的句子是單句,由兩個以及兩個以上小句構成的是復句,復句之下再作如下分類:\\(4\\)春が來たのがうれしい\\(?!赣袑傥抹D―その中に付屬句をもつもの」\\)\\(5\\)松は青く、砂は白い\\(?!钢匚抹D―二つ以上の句が并列的に結合したもの」\\)\\(6\\)春は來たが、風は冷たい\\(?!负衔抹D―対等の価値をもつ句が合同しているもの」\\)\\(三 好行雄等主編1979:316\\)1.3 如何看待現行漢日語句子語法術語。
從以上漢日語現行句子相關分類和概念介紹來看,盡管漢語也會為例1那樣的句子究竟是“長單句”還是“復句”爭論,日語也會為“復句”、“重句”等的區別而爭論,但似乎都難以割舍這些單復句的劃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漢語方面,孫良明\\(2007:56,2012:62\\)指出漢語單復句劃分之“源”是嚴復于1904年出版的介紹英文語法的書《英文漢詁》,使用了“簡單句”、“合沓句”、“包孕句”等術語,然而漢語原本并無單復句之分。日語方面關于復句的研究有很多,例如仁 田 義 雄\\(1995\\)、益 岡 隆 志\\(1997\\)、田 中 寬\\(2004\\)、前田直子\\(2009\\)等等,專門質疑單復句劃分的研究尚未見過,不過,以“主語廢止論”而著名的日本語法學家三上章也主張擺脫英語語法體系束縛,建立獨立日語語法體系,他對于“「単文」、「復文」「、重文」”這一句子分類的評價是“無益有害”、“無意義”\\(三上章1979:44,51\\)。揭俠\\(1999:141-159\\)則通過考察日本明治、大正時期的語言史料,指出“明治?大正時期的人,正是以西語日譯的翻譯為契機,按照西方語言標準,一步一步體味、剪裁并制造出了日語的句子\\(sentence\\)來的?!?/p>
我們試著將英語句子分類及其術語在漢日語中的體現對照如下:
我們認為,在弄清楚句子構造方面,合沓句和包孕句的區分在辨別小句之間的組合是主從關系還是并列關系時有一定意義,但區分單復句的意義則不大。在本文接下來所列舉的漢日語言對比現象中,反倒是前面提到的漢語的“小句”,日語的「句/節」這一層次的語言單位更值得重視。特別是漢語,由于小句和句子之間的層次區別常常無形態標志\\(意合的時候\\),不像日語總還是有謂語終止形、連用形等形態變化,因此漢語小句和句子之間的界限尤其模糊,倒不如從小句這層單位來觀察,面目反而清楚。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其實漢語學界早有學者提出這樣的看法。
2 “句子”基本單位的再思考
上述例\\(1\\)那樣的漢語句子,且不去爭論究竟是復句還是長單句,似乎難以成為漢語句子的基本單位。呂叔湘\\(1979:499-500\\)曾主張使用“小句”作為基本單位:“叫做分句好還是叫做小句好?叫做分句是假定句子是基本單位,先有句子,分句是從句子里劃出來的。叫做小句就無須作這樣的假定,就可以說:小句是基本單位,幾個小句組成一個大句即句子。
這樣就可以溝通單句和復句,說單句是由一個小句組成的句子。如果改用分句,說單句是由一個分句組成的句子,就顯得別扭。用小句而不用句子做基本單位,較能適應漢語的情況,因為漢語口語里特多流水句,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p>
潘文國\\(2002:65\\)認為“漢語句子界限不清”、“漢語中小句的面目是清楚的”。
現代日語中則是帶有小句修飾成分的長句子更為常見。當然,從歷時角度看,引進西方“句子”、“斷句”概念之前的日語文章基本上與古漢語類似,全篇無逗無句?,F代日語開始頻繁使用「である」「、だ」「、た」等一類特定的句尾語以及動詞終止形\\(揭俠1999:145\\),輔以逗號、句號。及至現代作家,他們使用這些斷句手段頻繁到什么程度,或者說現代作家筆下的句子有多長,因人而異。
據『図説日本語』的統計,近代作家句子平均長度為34.5字,而慣用長句的谷崎潤一郎作品句子平均長度更是長達65.6字\\(林大1982:373\\);另外,北條淳子\\(1979\\)的研究顯示,面對普通日本民眾的社會科學類普及書中,連用修飾小句構成的復句約占 75%,句子平均長度為 54.2 字\\(北條淳子1989:21\\)。以上日本學者是以現代日語意義上的“句號”為標志統計句長的,句長較長。
如果說漢日語都有長句子的話,漢語典型的長句子是上述例\\(2\\)、例\\(3\\)那樣的“竹式”排列長句,而日語典型長句中往往都含有小句修飾成分,雖然修飾成分前置這一點與英語不同,但是主從分明的“樹式”包孕結構卻與英語類似。陳紅\\(1998:44\\)也談到過漢日語句子構成方式的差別:“我們可以認為呈鏈條狀的日語句子結構是封閉而不是開放的?!c日語相比,漢語的結構松散,呈開放狀。被修飾成分不一定通過某種標記被固定在修飾成分之后,更多的情況是作為話題出現在前,修飾成分成句讀形式松散地鋪排在后?!彪m然不可否認現代漢語也有像例\\(1\\)那樣的長句子,但它對包孕結構的容忍度遠不及日語、英語。例如針對含有層層連體修飾的例\\(7\\)日文原文,我們進行了漢語試譯。為了避免主觀性,我們嘗試了多種譯法,其中模仿日語句式的譯文1作為中文句子最不地道,帶有“翻譯腔”[4]。
\\(7\\)この本は「、ロゲルギスト」と名のる7人の物理學者が、身辺の種々雑多なことがらをとらえて、これを物理的な見方で掘り下げた隨筆風の小論をいくつか集めたものである。
\\(轉引自北條淳子1989:25,原文例句序號49\\)試譯1:這是一本收錄了幾篇由叫做“羅蓋爾格斯特”的7人物理學者組合以物理視角挖掘身邊種種事情寫出來的隨筆式小論文的集子。
試譯2:這是一本隨筆風格的小集子,作者是7人物理學者組合“羅蓋爾格斯特”,他們以物理學的眼光捕捉身邊發生的種種事情。
試譯3:一個叫做“羅蓋爾格斯特”的七人物理學者組合,以物理學的眼光捕捉身邊發生的種種事情,寫成了這本隨筆風格的論集。
綜上所述,盡管漢日英中都有長句子存在,但構成機理不盡相同。日英之間的具體差異有待進一步挖掘,不在本文探討范圍。漢日差別在于:漢語長句子被審視的基本單位是小句,漢語傳統統計句子長短的方法也是以小句為單位的\\(例如潘文國1997:191-192\\);日語則以現代意義上的“句子”為基本單位來表述。漢語小句構成長句的典型方式是“竹式流水句”結構,日語則是“樹式包孕句”。
接下來我們將列舉一些漢日語言對比中的實例,說明認識上述漢日句子結構異同的意義所在。
2.1 區分小句和句子概念的意義
區分小句和句子之后,有關漢日語特點的一些模糊印象便能找到理性歸因。
譬如漢日語句子長短問題,能不能簡單斷定“漢語句子短,日語句子長”?日語的省略現象特別明顯,而漢語也是以省略著稱的語言,兩者有何異同?中國日語學習者學習日語時往往會驚訝于日語「ハ」超強的跨句功能,那么漢語有沒有這種主題貫穿的能力呢?與此類似的還有漢日語言的視點類型問題。彭廣陸\\(2008a\\)對日語中的視點問題進行了總結,各家觀點不一,譬如,日本的森田良行等學者認為日語為視點固定型,而金谷武洋等學者又認為日語為視點移動型;彭廣陸\\(2008b\\)進一步作出“日語為視點固定型語言,漢語為視點移動型語言”的假設,并進行了論證。漢語方面,申小龍\\(1988:16\\)認為與西方語言相比,漢語“采用散點透視的方法,形成獨特的流水句的格局”。
以上一系列問題都與基本句子單位密切相關?;诓煌幕揪渥訂挝?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將這種差別總結如下[5]:
以下列例\\(8\\)、例\\(9\\)[6]為例,拿日語句子中的小句“a、b、c…”與漢語中的小句“a、b、c…”對比,會得出上述表3中的結論:小句句長都較短;跨句省略在小句范圍通常語境不足,難以識別;各小句之間主語不一致;語言視點類型為移動型。拿日語中的句子“①②③”與漢語的整個長句對比,則得出上述表4的結論:句子長度都較長,跨句話題的省略在足夠的語境支撐下可以識別;各句子之間雖然主語各不一致,但是話題統一,視點類型也變成了固定型。在實用教學中,這樣的對比有助于學習者理解漢日語相通的地方,不過理論語法研究中,我們也可能將表3中的第\\(1\\)項與表4中的第\\(4\\)項對比,特別是漢語中的那些小句,鮮明地代表了漢語的特點,拿這樣的小句與日語長句對比,會得出漢日語差異明顯的結論。\\(8\\)①踴り子iはやはり唇をきっと閉じたままa一方を見つめていたb。②私が縄梯子に捕まろうとして振り返った時a、¢iさよならを言おうとしたがb、¢iそれも止してc、¢iもう一ぺんただうなづいて見せたd\\(。川端康成『伊豆の踴り子』\\)\\(//a舞女i仍舊緊閉雙唇,b¢i凝視一方,c我回頭欲抓繩梯時,d\\(¢i/她\\)想必欲道再見吧,e¢i卻也未說出口,f¢i只再度點了點頭。\\)\\(9\\)a楊志i取路,b不數日,¢i來到東京,c¢i入得城來,d¢i尋個客店,e¢i安歇下,f莊客j交還擔兒,g¢i與了些銀兩,h¢j自回去了。\\(施耐庵《水滸傳》\\(\\)//①楊志さんiは出発してa、數日も経たないうちにb、¢i東京\\(中國宋の時代の首都\\)に著いたc。②¢i都內に入ってa、¢i旅館を見つけb、¢i泊まりついたc。③¢i荷物を返しにきたa荷擔ぎさんにお金を払ってb、帰ってもらったc。\\)2.2 區分語音停頓和語義停頓。
通過以上表3和表4,我們看到,突破句子界限,讓小句來溝通句子之間關系,會展現不一樣的視野。這一節,我們打算進入更下一層語言單位,深入觀察小句是否有進一步的層次之分?小句的銜接有何特點?
給例\\(8\\)和例\\(9\\)中的日文句子標注小句時,不難發現有的小句是有層次之分的,連體/連用修飾成分里裹著連體/連用修飾成分。而同樣是連用修飾成分,有的后面使用標點符號“、”,有的不用,還有的是可用可不用。從例\\(8\\)漢語譯文和例\\(9\\)漢語原文,都可以觀察到,漢語小句構成的流水句延展性非常隨意,即呂叔湘\\(1979\\)所言“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但是在這些隨意之中,有一種語音停頓和語義停頓之別,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下面我們以漢日語中的一個近似語法現象的對比為例說明該問題,先從一組例句看起。
\\(10\\)尤其鄭德富為什么不像當年那樣a‖對她親熱了b,〡反而像對仇人似的拿那奇怪的白眼仁盯著看她?
譯文:中でも、鄭徳富がなぜ昔のように、a‖じぶんにしたしくしてくれbず、〡あぺこぺに、仇にでも出會ったように、あの奇怪な三白眼で、じぶんを見つめるのか。
\\(《青春之歌》,摘自中日對譯語料庫,以下簡稱CJCS:2975行\\)\\(11\\)麥子都密植了,〡不像過去那樣,a‖隔一大步種一撮b。
譯文:麥は以前のようにa‖大きな間隔を空けて播くことbはせず—密植されている。
\\(《插隊的故事》,CJCS:1283行\\)\\(12\\)那作品,像太陽的光一樣,從無量的光源中涌出來,不像石火,a‖用鐵和石敲出來b,〡這才是真藝術。
譯文:その作品は?太陽の光のように?無限の光源から涌き出たものである?石火のように?
a‖鉄や石をぶつけ合って出たものbではない?〡それでこそ真の蕓術である?
\\(《彷徨》,CJCS:197行\\)\\(13\\)他這個瘋子是文的,〡而不像鮑秉德家里的,a‖是武的,b‖耍起瘋來幾個男人也弄不了她c;……譯文:狂っているにしても文\\(おとなしい\\)であって、〡鮑乗徳の女房のように、a‖狂いだしたら男衆も手がつけられないb‖といった武\\(亂暴\\)でcはない。
\\(《小鮑莊》,CJCS:118行\\)\\(14\\)還有其他許多問題,〡但都不像這兩個問題a‖關系全局,b‖帶有全球性、戰略性的意義c。
譯文:ほかにも問題は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が、〡いずれもこの二つの問題のようにa‖全局にかかわり、b‖グローバルで、戦略的な意義をもつものでcはありません。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CJCS:561行\\)以上例句是漢語“A不像B\\(那樣/那么/一樣…\\)\\(,\\)C”句式和日語「AはBのように\\(、\\)…+否定形」句式的對比。這一句式的對比正好有助于我們認清小句之間的關系。
袁毓林\\(2000:28\\)對漢語流水句中的否定轄域及其警示標志有過充分研究,他談到:“在流水句中,前面小句中的否定詞的管轄范圍可以只局限在該小句中,也可以延伸到后面的小句中,于是就造成了流水句中否定的轄域歧義\\(scope ambiguity\\)”。例如,“小明不像他爸爸,成天愁眉苦臉的?!边@類否定式類比結構從理論上說是有歧義的。但是袁毓林\\(2000:25\\)同時也指出“…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雖然否定式類比結構是有歧義的,但是實際的話語理解中造成歧義或誤解的情況并不太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相鄰的小句中有一些標志性詞語,用以標明否定的管界到此為止?!?/p>
我們以“不像…那樣”以及“不像…,”為關鍵詞在中日對譯語料庫中搜索并篩選出否定式類比結構中日對譯47例,檢查這一句式的翻譯情況,發現誤譯率為0%,可見實際話語理解中這種歧義確實不多。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一語法現象,特別是幫助非母語讀者的理解,袁毓林\\(2000:25-26\\)總結了一些“警示標志”,即一些“標志性詞語”,還有就是“在上文或者下文作出說明”。
我們同意上述觀點。據我們對中日對譯語料的觀察,“警示標志”也可以總結為“詞匯手段”和“語境手段”。如例\\(10\\)中的“反而”\\(「あぺこぺに」\\)、例\\(12\\)“這才是”\\(「それでこそ」\\)都是詞匯手段,例\\(11\\)、\\(12\\)、\\(13\\)則是通過“語境手段”,即語序調換,在上文作出說明,有的還配以關聯詞“而”、“但是”,避免了后文的歧義。
不過,我們認為“警示標志”在句子結構方面有一個更為重大的意義,那就是區別小句與小句之間是語音停頓還是語義停頓。
我們已在例句中作出標示,方框框起來的漢日語“,”、“、”與其他未被框起來的漢日語“,”、“、”內涵是不同的,前者表示語義停頓,而后者表示語音停頓。比起語義停頓,語音停頓更加任意,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語音停頓的“,”或“、”是可標可不標的[7]。相應地,幾個小句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例句中我們已用“〡”表示語義停頓前后的小句關系,用“‖”表示語音停頓前后的小句關系[8]。用“‖”隔開的、用“a、b、c”下標標示出的幾個小句顯然屬于語音停頓層級的小句。
這樣一來,就很好理解否定的轄域問題了,否定的管轄范圍是一個完整的語義團,一直到語義停頓為止。至于何處是語義停頓,則可以參照上面提到的“警示標志”。以上我們對小句內部關系做了進一步的考察。潘文國\\(2002:209-210\\)在“句讀律”一節中談到:“‘竹式結構’的意思,實際就是‘積讀以成句’。
但在許多情況下,組成‘句’的兩個或多個‘讀’,其地位是不相等的?!敝徊贿^他后面談論的是漢語“話題”與“說明”之間的“讀”。我們這里所討論的小句與小句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個“讀”的問題。潘文國\\(2002:182\\)《字本位與漢語研究》一書中對漢語語法單位術語的重新梳理意味深長,其中“讀、句、篇”的提法有利于我們梳理句子結構關系。摘錄部分如下:
3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們對漢日語言中“句子”相關語言單位進行了反思?!熬渥覾\(sentence\\)”從本質上說是引自西方的語言單位,對這一歷史源流我們必須有所了解,然后再去辨明現代漢語和日語是如何使用“句子”這一語言單位的。漢語長句子被審視的基本單位是小句,而現代日語則默認句子為觀察對象,觀察標準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因此有必要區分“句子”與“小句”,“小句”之下再區分“語義停頓”與“語音停頓”,這樣能夠對漢日語言的共性與個性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具體參見表3和表4。漢日語句子真正的差異體現在表2 所述,典型長句子的結構不同,即漢語多竹式流水句,日語多樹式包孕句。
參考文獻:
潘文國.對比語言學:歷史與哲學思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7.
屈承熹.現代漢語中“句子”的定義及其地位[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大學出社,1997.
三好行雄等.新総合國語便覧[M].第一學習社,1979.
孫良明.研究漢語單復句劃分應當明了的問題.語言教學與研究[J].2007,\\(2\\).
孫良明.談漢語單復句學說“源”“流”的方枘圓鑿關系長期存在—兼說現代漢語語法學史一個“歷史性的大誤會”及其原因.山東師范大學學報[J].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