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心理詞庫(mental lexicon),有些人又稱之為大腦詞庫。 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把心理詞庫定義為存在于我們大腦中的這種可以用來對一系列信息進行儲存、加工、過濾、產出的系統,稱之為心理詞庫。它屬于語言心理學的范疇,同時也屬于"內在"語法的研究范疇。要揭示人類語言的秘密,加強對心理詞庫的研究是必要的和必須的。 因此很多心理學研究者對心理詞庫做了或深或淺的研究。 實際上,心理詞庫是一種隱喻的說法,因為大腦中的這種信息中心和我們現實中的詞典和詞庫比較相像。故將其喻為心理詞庫。但是和普通的詞典相比,心理詞典(詞庫)又有很多獨特之處,它是一個虛擬的詞庫或詞典,看不到摸不著, 然而又是真實存在于我們的大腦中, 幫助我們學習、加工、創造語言知識。本文在閱讀大量心理詞庫研究資料的基礎上,介紹總結了心理詞庫的研究歷史, 并對最近 20 幾年來國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做了簡單概述。
1心理詞庫的特征
和普通的詞典/詞庫相比,心理詞庫有著自身的特點。 第一,心理詞庫的容量要比普通詞典大得多,它既包括了豐富的語言學知識,也包括了百科知識的內容,也包括個人的經驗等等。 也就是說,我們普通的詞典,通常是專門的、有針對性的,但是心理詞典卻包羅萬象,各類語言知識信息盡藏其中。 同時這些信息又是不斷更新的,新的內容不斷補充進來,原有的內容可以是繼續存在的,也可能被替換,被遺忘,但是舊的知識又可以通過習得而繼續儲存。 第二,心理詞庫的提取要比普通詞典快得多。 我們正常人說活的速度大約是每分鐘 125-180 詞(Liberman,1970),這意味著我們每秒鐘至少要提取 2 到 3 個詞匯,并且在提取的過程中,還要篩選出符合語境的詞語,因為很多詞都是一詞多義的。
2心理詞庫研究方法
研究心理詞庫的方法有很多,前人已經做過這方面的綜述,這里簡單提一下。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詞匯判斷任務(lexical decision),詞義驗證任務(semantic verification),詞義分類任務(semantic categorization),stroop 類任務 (stroop-type task),因素監察任務 (phoneme monitoring),圖片或詞匯命名任務 (picture/word naming), 詞匯聯想任 務(wordassociation)以及言語失誤(speech errors)等。 研究者主要是從這些任務入手,建立相關模型,探索心理詞庫的特點。
3心理詞庫研究概況
3.1 心理詞庫研究簡史
一般認為心理詞庫的研究歷史從 19 世紀開始, 但是真正利用模型開始研究心理詞庫的,應該是從 Triesman(1960)。 他首先建立衰減模型,認為心理詞庫是由詞條組成的理論,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心理詞庫的研究當中, 使得心理詞庫研究出現了很多新的理論和模型。 在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是研究者包括 Allen Collins,Ross Quillian,Eleanor Roseh, Brown and McNeill, Taft t and Forster,McClelland,他們對心理詞庫的語義結構 、語音表征、正字法表征以及詞語的提取和辨認等涉及到心理詞庫諸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較多的研究。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Victoria A. Fromkin,Jean Aitchison 等人在對心理詞庫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加強了對心理詞庫的整體把握,使心理詞庫的研究更加深刻準確。 七八十年代的心理詞庫研究還有很多,如單詞產生器模型,這個模型本身是建立在表征意義層次之上的,是基于單詞、字母、語音、詞形層次,還有基于詞素結構的詞素網絡模型 (Dell,1986)。 而 Murrell and Morton 在試圖找出詞匯正式啟動證據的研究并未成功,主要是因為學習和測試間隔時間太久的緣故。 Shirley E. Napps and Carol A. Fowler(1986)在單詞和心理詞庫組織的正式關系中 (Formal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and theOrganization of the Mental Lexicon )通過語音和正字法的研究,利用三個試驗證明了在正式啟動發生時,一些阻抑詞庫啟動的因素發生了變化。這種結論證明詞庫的正字法和語音組織是不會通過使用啟動程序而直接獲得的。 20 世紀 90 年代末到 21 世紀以來,人們對心理詞庫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細化。
3.2 1990 年以來心理詞庫研究概述
近些年心理詞庫的研究還是主要集中在利用前人的語音、語義、語法及正字法的表征成果對心理詞庫進行的持續研究,如 Betty S. Phillips(1999)所做的各種音變導致的詞匯擴散研究,研究證實了心里詞庫的一系列特點:(1)心理詞庫是鏈接存在的而非生成的;(2)它一定包括語法范疇的信息;(3)一定提供了詞頻或是詞溝信息;(4)詞條一定包含語音細節。 并從詞匯擴散和鏈接模型、詞匯擴散和語法類別、詞匯擴散和詞頻、詞匯擴散與語音細節四個方面闡述論證自己的觀點。
3.2.1 利用詞典對心理詞庫進行的研究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使用的詞典也在不斷發展,而詞典的發展實際上折射出語言的變化,包括心理語言,所以心理詞庫勢必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Frank Anshen 和 Mark Aronoff (1999)在之前的詞典工作的基礎上,使用三賽道賽馬模型(MacWhinney, 1975, 1978),同時通過他們近期對牛津詞典 CD-ROM 第二版的分析,追蹤英語詞綴-ment和-ity(這兩個詞綴都來自法語)的長期發展變化,根據研究結果,筆者對一系列已經存在的詞語無意相類的有效性是詞素產出的背后的驅動力這一說法提出質疑。證明心理詞庫中存在的詞匯的多少并不是由量來決定的,一個多產的詞形消失的時候,會留下很多相關殘余詞匯,但是它們只是存在,不會再次復興。
3.2.2 通過視覺詞匯加工/精神刺激角度研究心理詞庫
Christian J. Fieback,Argela D. Friedcrici 和 D. Yves vcn Gramon(2001)利用詞匯判斷任務(lexical decision task 簡稱 LTD)實驗研究視覺詞匯加工。 LTD 為心理詞庫提供了首要通道,但任務在實施時并非被要求直接激活大腦區域,而是幫助語義語音進行加工。 任務的這一作用為視覺詞匯加工前期、來自正字法組成的、用來儲存詞形的大腦工作區域提供了直接視角。
Jeffrey L.Elman (2004) 在他的 An alternative View on MentalLexicon(2004)一文中提出單詞的理解源于某些對精神狀態的直接刺激。單詞的語音、語義和句法特征由于這種對狀態的刺激而顯現出來。他通過四個模型,并經過詳細對比分析,最后得出這一結論。
3.2.3 利用具體的詞例研究心理詞庫的某一領域
Carolyn J. Buck-Gengler, Lise Menn and Alice F Healy 利用名詞研究心理詞庫對復合名詞"數"的反應,指出層級順序模型在證實詞素理論方面是不充分的( 2004)。 有些試驗結果讓人無法解釋,即在英語復合詞中,小孩對不規則復合名詞的接受能力問題。 研究者經過進一步研究對這些結果做出解釋-這些結果可以被這樣解釋:當經過復數刺激的復合詞被在線創造時,在語法上對不規則名詞單數的選擇會變慢。 作者通過英語名詞-名詞復合產出以及來自同一詞形或者相反詞形(既單數或者是復數)的單、復數產出時,在這些復合詞中,不規則復數名詞要比規則復數名詞用的多。這表明復數名詞在變成不規則單數時,要比變成規則的單數慢。 而當某種暗示線索較少或者是要求做出反應的"數"較難時,這種復數反應也會變慢。
3.2.4 言語(口語)詞庫提取加工方面的心里詞庫研究
Jorg D. Jescheniak, Anja Hahne and Herbert Schriefers (2002)對言語規劃期間心理詞庫中產生的信息流進行研究,為大腦潛能中與時間相關的詞匯提取提供證據。作者認為以往的對言語產出的研究主要是從講話者如何從所謂心理詞庫中提取詞匯的問題。 在講話時,當前的詞匯提取模型集中在目標詞類關聯方面,詞匯是受到語義激活才發生的, 而這些相互競爭又相互聯系的類別詞匯是否也與語音激活有關,這一點很少有人贊同。 而筆者認為詞匯的提取不僅是語義激活的過程,同時也是語音激活的過程。 所以說啟動效應是依賴于詞匯認知中與事件相關的大腦潛能活動。 研究結果證明在言語規劃期間,間接啟動效應的缺失對大腦詞庫里信息流的激活造成很大的阻礙。 RoelienBastiaanse 和 Ron Van Aonneveld(2004)做了布羅卡失語癥 、動詞和心里詞庫的相互關系研究。
3.2.5 語調在心里詞庫中的作用研究
Kimbenly C. Lindfield, Arthur Wingfield and Harold Goodglass 等研究者認為當前口語詞匯認知模型考慮的因素主要是詞頻,詞匯啟動同群規模,語音相鄰密度等,筆者使用詞匯啟動閘門來測試受試者時,過濾掉受試者可以聽到的全部的語調模式,他們便被剝奪了部分包含在詞匯啟動閘門部分的某些信息片段。 結果顯示,受試者聽到的要么是詞匯啟動信息加后續信息,要么僅僅是詞匯啟動信息而已。 結果表明在心理詞庫中語調是表征出來的,是在口語詞匯認知中,聽者要有效運用的。
4結語
心理詞庫是人類語言的核心機構,通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顧總結,我們熟悉了當前心理詞庫研究的主要范圍和成果,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們今后在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當前,針對心理詞庫的研究愈來愈廣泛、深入。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心理詞庫依然是研究者熱衷的課題,而出于幫助語言習得,特別是二語習得的需要,雙語詞庫對比研究將是今后心理詞庫研究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