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邏輯是由黑格爾首創的,是黑格爾建立其龐大唯心主義思辨哲學體系的基礎。當黑格爾講到辯證邏輯時,他總是將它與形式邏輯相比較來說明其特征。黑格爾也是第一個提出將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相區別的哲學家。黑格爾稱形式邏輯為“知性邏輯”,辯證邏輯為“思辨邏輯”或“理性邏輯”.在《小邏輯》中,黑格爾明確指出了這兩者間的關系。他說: “思辨邏輯內即包含有單純的知性邏輯,而且從前者即可抽得出后者。我們只消把思辨邏輯中辯證法的和理性的成分排除掉,就可以得到知性邏輯。這樣一來,我們就得著普通的邏輯,這只是各式各樣的思想形式或規定排比在一起的事實紀錄,卻把它們當作某種無限的東西?!?/p>
黑格爾認為,辯證邏輯包含形式邏輯,辯證邏輯含有辯證法的成分,而形式邏輯則沒有,它只是各種思維形式的排比??梢?,在黑格爾看來,辯證邏輯要比形式邏輯高級。
一、黑格爾關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關系的論述
黑格爾在《小邏輯》中批判了形式邏輯,指出了形式邏輯的局限性,提出要建立一種新的邏輯體系,即辯證邏輯體系。在《小邏輯》中,黑格爾分別從思維的形式、思維的規律和思維的方法等方面論述了形式邏輯的不足以及與其相比辯證邏輯的優越性。
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的思維形式是撇開具體內容的外在思維形式。形式邏輯的概念是抽象的概念,是從具體的對象中剝掉許多不同的特性,抽取其共性而形成的,是本身沒有內容的形式。形式邏輯的判斷也是一種僵化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個體的即是普遍的”或“主詞是謂詞”,只是兩個概念的簡單聯結,形式邏輯的推論也同樣只是“一種主觀的形式”,“形式的推論是用那樣不合理的方式去表述理性,竟使得推論與理性的內容毫不相干”.或者說,通過形式的推論是認識不了概念的。另外,黑格爾還指出形式邏輯思維形式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外在平列關系,而不是一種相互隸屬、相互推出關系。他打比方說,這種思維形式之間的關系,活像是把一堆長短、大小不齊的木棍,按尺寸捆綁在一起,這也活像是小孩把剪碎了的畫片,再拼湊在一起一樣黑格爾認為,辯證邏輯的思維形式是與具體內容密切相結合的。
辯證邏輯的概念是具體的,是包含著特殊性的普遍性,是具有充實內容的形式,“它包含一切充實的內容在自身內,并同時又不為內容所限制或束縛”.概念本身包含普遍性、特殊性和個體性 3 個環節,各個環節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是不可分離地聯系著的。概念本身是在不斷運動發展的,它自己分化其自身“”這種由于概念的自身活動而引起的分化作用,把自身區分為它的各個環節,這就是判斷?!八哉f,辯證邏輯的判斷只不過是具體概念的發揮而已,”是對概念的各環節予以區別,由區別而予以聯系“.黑格爾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概念,概念的特定存在即概念自身各個環節的分化,所以概念的普遍性通過特殊性使自身成為外在的個體,于是產生了個別事物; 反之,個別事物通過特殊性提高其自身成為普遍性,又返回到概念。黑格爾說”推論便表示它( 注: 個別的現實事物) 的各個環節的中介過程的圓圈式行程,通過這一過程,現實事物的概念得以實現其統一“,所以推論是”概念和判斷的統一“.在這個統一中,”判斷的形式差別已經返回到簡單同一性的概念“顯而易見,黑格爾把概念、判斷與推論看作是有內在聯系的,從概念進到判斷和推論是與思維內容的矛盾發展、自我分化、自我同一的過程相一致的,內容怎樣,形式也就怎樣。黑格爾是運用正、反、合的思維方式揭示概念、判斷、推論這些思維形式的內在聯系與相互轉化的。在他看來,從概念到判斷和推論的過程,是從肯定到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判斷是概念的否定,推論是判斷的否定,又是概念的恢復。從概念到判斷和推論的過程,也是從同一到對立和對立統一的過程,判斷是概念自身的分裂,推論使概念與判斷獲得了新的同一。
在思維規律上,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的規律,是將對象的具體內容轉變為抽象的形式后再加以分別研究的,”這樣一來,那有生命的內容便成為僵死的了,因為只有具體的、整個的才是有生命的“.所以,形式邏輯不能說明活生生的矛盾發展的辯證思維過程,無法實現對具體真理的認識。黑格爾指出,同一律將同一單純地認作抽象的同一,排斥一切差別的同一,只能從對象的靜止方面,孤立地把握事物,不能從其發展變化的矛盾運動中把握事物; 矛盾律要把矛盾從事物、從一般存在的和真實的東西中排除出去,所以不能把握對象的對立統一,只能使思維保持單純的一致; 排中律不能從對立的統一中把握對象,解決從”非此即彼“向”亦此亦彼“的過渡,只能做到”非此即彼“的選擇; 充足理由律只能從孤立的、抽象的、直線式的因果關系上進行論證,不能具體地從各種聯系的總和中去分析論證,永遠不會充足。
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自身無法反映思維的矛盾運動,不能認識具體真理,所以提出了關于理性思維的基本規律---質量互變規律( 在”存在論“中提出) 、對立統一規律( 在”本質論“中提出) 、否定之否定規律( 在”概念論“中體現出) .這3 條基本規律的核心和實質是矛盾雙方的對立、矛盾與揚棄。理性思維規律的核心不是同一律,而是對立統一律?!蓖幻茉瓌t是構成其他一切自然現象的基本原則。由于有了內在矛盾,同時自然被迫超出其自身?!啊苯軐W常被人戲稱為同一哲學,殊不知,揭穿了脫離差別的單純知性的同一是虛妄不實的,恰好就是這種同一哲學,特別是思辨邏輯學,而這種新哲學也曾確實竭力教人不要自安于單純的差異,而要認識一切待定存在著的事物之間的內在統一性?!昂诟駹柊淹慌c對立辯證結合起來,在同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肯定與否定的關系問題上,黑格爾認為肯定與否定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在質、量、度的關系問題上,黑格爾把質與量有機地統一起來,既把握質的規定性,又把握量的規定性,認為質和量同一于度中,事物的轉化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在思維方法上,黑格爾指出形式邏輯提出的演繹法、歸納法、分析法和綜合法等思維方法是不可缺少的,肯定了它們的作用,但也指出了傳統邏輯把演繹與歸納、分析與綜合等方法絕對分割開和對立起來的片面性。黑格爾指出: ”分別僅是認識過程的一個方面,主要之點乃在于使分解開了的各分子復歸于聯合?!啊甭摵稀?黑格爾的意思是要進一步從相互聯系的整體中,從多樣性的有機統一中考察和把握。所以,黑格爾說自己的邏輯方法”即是分析的復是綜合的,這倒并不是指對這兩個有限認識的方法之僅僅平列并用,或交換使用,而是說哲學方法揚棄了而又包含了這兩個方法“.可見,黑格爾并不排斥形式邏輯的方法,而是克服了傳統邏輯把演繹與歸納、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立起來的片面性,并賦予了其新的內容,對形式邏輯思維方法是一種辯證的否定。
同時,黑格爾把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和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作為辯證邏輯中的主要思維方法。
總之,黑格爾的辯證邏輯,從思維形式上看,是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一種思維形式; 從思維規律上看,它是從對象的相互聯系中,從對象的運動、變化、發展中,從其矛盾統一體中把握對象的思維形式; 從思維方法上看,它是從相互聯系的整體中,從多樣性的統一中把握對象的思維形式。
但是,黑格爾所說的內容是一種純抽象的、純邏輯的概念,所說的發展也是概念、理念的自我發展,而存在、自然、社會歷史的發展,在他看來只不過是邏輯概念、理念的外化或體現。所以說,黑格爾的邏輯學是唯心主義的,我們必須對他的邏輯理論批判性地進行研究。
二、黑格爾關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關系的省思
黑格爾認為辯證邏輯高于形式邏輯,只有辯證邏輯才是真正的邏輯,只有掌握這種邏輯才能通達真理,所以黑格爾對形式邏輯進行了批判,并把其改造成為辯證邏輯。黑格爾之所以這么做是為其哲學目標服務的。黑格爾的哲學目標是認識上帝 或 真 理,或 者 說 對 事 物 作”思 維 著 的 考察“.對黑格爾而言,上帝、真理、思維中的事物或者理性就是概念。概念是一與多、有與無、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體,是無所不包的東西,認識了概念,其哲學目標就實現了。黑格爾所說的概念是具體的、發展的,而不是抽象片面的、僵死的、靜止的,概念的每個發展過程都體現了對立統一原則。所以,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孤立、靜止、簡單、片面的方法,是認識不了概念的,只有在形式邏輯的基礎上,注入”變化發展“”對立統一“”具體性“等新內容,才能達到對概念的把握。
黑格爾雖然認為形式邏輯是初等邏輯并對其進行了批判,但他基本上還是承認形式邏輯的意義的,對形式邏輯及其創始人亞里士多德是給予很高的評價的。在《哲學史講演錄》中,黑格爾贊譽了亞里士多德的歷史功績。黑格爾認為亞里士多德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千百年來備受尊崇“; ”從亞里士多德以來,邏輯學從未曾有過任何進展“,”它是一種至今還被維持著的學說,并且以后也并沒有獲得什么科學的發揮“; ”這個邏輯學乃是一部給予它的創立人的深刻思想和抽象能力以最高榮譽的作品“.因為亞里士多德把思維形式從它們在認識過程中直接借以存在的感性材料里抽取出來,并使它們成為獨立研究的對象,所以黑格爾說”亞里士多德的不朽的功績,在于他認識了抽象的理智的活動---認識并且規定了我們的思維所采取的這些形式“,而且”把思維的這個貫穿一切的線索思維的形式---加以確定并提到意識里來,這乃是一種經驗的杰作,并且這種知識是絕對的有價值的“.雖然亞里士多德的邏輯不是思辨思維的邏輯,只是理智思維形式,但是黑格爾指出”這個邏輯只是有限的東西的邏輯,但人們卻必須熟識它,因為在有限的東西里面,到處有它的存在“”正是這些形式貫穿在有限的關系里面,并且有許多種科學、知識等等,除了有限思維的這些形式之外,就不知道也不運用任何其他的思維形式; 它們構成了有限科學的一般方法“.這里,黑格爾一方面指出了形式邏輯的適用范圍,另一方面肯定了它在一定范圍內的應用價值。在《小邏輯》中,黑格爾就明確指出了形式邏輯的作用: ”從事這種形式邏輯的研究,無疑有其用處,可以借此使人頭腦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說,也可以教人練習集中思想,練習作抽象的思考,而在日常的意識里,我們所應付的大都是些混淆錯綜的感覺的表象。但是在作抽象思考時,我們必須集中精神于一點,借以養成一種從事于考察內心活動的習慣。
人們可以利用關于有限思維的形式的知識,把它作為研究經驗科學的工具,由于經驗科學是依照這些形式進行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下,也有人稱形式邏輯為工具邏輯?!翱梢?,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是研究科學的,特別是經驗科學的工具。作為工具來,它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思想明晰、準確,避免思維混亂和前后矛盾。
黑格爾在批判和改造形式邏輯的過程中,正確指出了形式邏輯的局限性: 首先,形式邏輯的思維形式是撇開具體內容的外在形式,它研究的只是思維形式的正確性,而把思維內容的真理性放在一邊; 其次,認識的對象是多方面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不斷地矛盾發展著的。形式邏輯把思維形式當作現成的、靜止的東西,它的形式不隨內容的矛盾進展而轉化和推移。所以,形式邏輯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把握對象的思維方式是不能如實地把握思維對象的。但是,黑格爾沒有把形式邏輯和形而上學的方法區別開來,對形式邏輯的批判有過火之處,他有時甚至譏笑形式邏輯,如把思維形式之間的關系,比喻為小孩把剪碎了的畫片拼湊在一起。這對形式邏輯來說是不公允的。正如賀麟先生所說: ”好像形式邏輯阻礙了他的道路,結果矯枉過正,夸大了形式邏輯的缺點,是可以理解的,但從后果看,你讀他的邏輯學,就不能了解形式邏輯,討厭形式邏輯,甚至于想代替了形式邏輯?!昂诟駹栐谂行问竭壿嫊r言辭辛辣尖刻,使一些學者往往不能正確理解黑格爾的批判,對形式邏輯采取一種鄙視的態度。這一點,在我國和前蘇聯表現得就特別明顯。我國和前蘇聯在世紀 30 年代和 50 年代都對形式邏輯開展過大規模的批判,蘇聯甚至一度在國內大學和中學中取消了形式邏輯方面的課程,我國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形式邏輯是主觀唯心主義,或者認為是形而上學,主張取消形式邏輯,代之以辯證法。我們知道各門科學之間都是有明確分工的,它們都有其特殊的研究對象和內容,有特殊的研究方法,由此構成了不同的學科。形式邏輯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內容和研究方法,是不同于黑格爾所說的思辨邏輯的,它有自己的作用和功能,是不能被取消的。
黑格爾曾說: ”邏輯思想就形式而論有三方面: ( a) 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 b) 辯證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 c) 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俺橄蟮闹缘乃季S形式就是黑格爾所說的知性邏輯,即形式邏輯,它是通往思辨邏輯,即辯證邏輯所必需的臺階。黑格爾批判、改造形式邏輯,但是并沒有完全拋棄形式邏輯,而是對它進行了揚棄,肯定了它對辯證邏輯的作用。在他看來,形式邏輯中的概念、判斷、推論等”已知的思想形式“對于創立新邏輯來說,還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和重要的開端,改造舊邏輯創立新邏輯的任務和途徑,就是把這些沒有聯系和轉化的,像一堆枯骨似的僵死材料變成活的東西,使它們相互聯結往返流動,處于有機聯系的整體之中。形式邏輯沒有從聯系、發展和矛盾統一中來把握對象,而是”將當前給予的具體對象析碎成許多抽象的成分,并將這些成分孤立起來觀察“.黑格爾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在一定的認識范圍內和階段上是適用的,也是必需的,”無論在理論的或實踐的范圍內,沒有理智,便不會有堅定性和規定性“他說”認識起始于理解當前的對象而得到其特定的區別“”要想把握對象,分別作用總是不可少的,而且精神自身本來就是一種分別作用“要真正從聯系、發展和矛盾的統一中來把握對象,也只有首先作分別的研究才有可能。概言之,黑格爾認為形式邏輯不能從整體、聯系和矛盾發展中來把握思維過程和思維的對象,但這種思維方式在人的認識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初級階段。
黑格爾視形式邏輯為初等邏輯,辯證邏輯為高等邏輯,認為后者高于前者,這是他關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兩者關系的基本見解,這個見解是合乎認識發展規律的。黑格爾的這一思想,曾經得到了恩格斯的贊賞。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就轉述并肯定了這一思想: ”甚至形式邏輯也首先是探尋新結果的方法,由已知進到未知的方法,辯證法也是這樣,不過高超得多; 而且,因為辯證法突破了形式邏輯狹隘界限,所以它包含著更廣泛的世界觀的萌芽?!啊背醯葦祵W,即常數數學,是在形式邏輯的范圍內運作的,至少總的說來是這樣; 而變數數學---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積分---本質上不外是辯證法在數學方面的運用?!瓣P于這兩種邏輯相聯系的思想,直到現在,還被我國很多學者所堅持。比如剛故去的邏輯學者河南大學的馬佩教授一直就認為”普通邏輯是邏輯科學發展的初級階段,辯證邏輯是邏輯科學發展的高級階段“”普通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關系類似于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關系“.相當一部分辯證邏輯教材也都持這一看法,如張世珊在所著的《辯證邏輯學》中就提出”形式邏輯是邏輯科學發展的第一階段,它著重研究抽象思維階段的科學; 辯證邏輯是邏輯科學的發展階段的第二階段,它著重研究辯證思維階段的科學“,因此”辯證邏輯是邏輯科學發展的高級階段,它突破和克服了形式邏輯狹隘的眼界,解決了形式邏輯自身所無法解決的矛盾“筆者認為把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的關系理解為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關系是正確的。我們知道人的認識是在不斷發展的,所以人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隨著人的認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人們會發現已有的認識的局限性,就會突破這種局限性,建立新的認識??茖W的發展也是如此,已有的科學知識可能被證偽、推翻; 而被新的科學知識所替代,而被證偽或推翻的科學知識,在它那個階段曾被認為是正確的,甚至在某一領域或某一范圍內它還是有效的。所以說,作為一種人的認識結果,理論或科學也是在不斷發展的,有階段之分。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作為兩種理論體系,是邏輯學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前者是初級階段,后者是高級階段,后者高于前者。這是符合認識發展規律的。形式邏輯是初級邏輯,但是它是辯證邏輯的基礎,而且作為思維工具它是不可缺少的。
世紀末 20 世紀初,形式邏輯發生了科學的變革,進入到現代數理邏輯階段,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邏輯推理的方式和方法,其嚴謹性和精確性甚至可作為數學理論的典范,它在計算科學、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尖端科學領域都獲得了廣泛應用,這也充分說明了形式邏輯作為工具有極強的適用性。
三、黑格爾關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關系的當代啟示
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作為人類重要的思維工具,在思維的不同階段和不同范圍內,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我們必須掌握它們.但是不得不承認我們對這兩種思維工具的掌握是多么的薄弱。首先,形式邏輯思維缺乏。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茲在 1697 年的《中國近事》一書中說”看來中國人缺乏心智的偉大之光,對證明的藝術一無所知……“萊布尼茲認為中國人對邏輯證明一無所知,實有夸張,但說中國人缺乏形式邏輯思維確實不錯。中國古代的邏輯學---”名辯學“幾乎和西方傳統形式邏輯同時孕育,并且也有了自己的體系---”墨辯“,可惜自西漢后墨家邏輯就銷聲匿跡了,幾近失傳,所以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中幾乎沒有形式邏輯的思維。林語堂在《中國人》( 《吾國與吾民》) 一書中認為,中國人思維的特點造成了中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還有學者和林語堂一樣,把中國人不善于推理與證明、缺乏思辨的能力作為”李約瑟問題“的答案。還有學者甚至認為,就一個國家來說,國民特別是決策者的思維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命運?!睅装倌陙?,我們國家之所以貧窮落后,受盡欺凌,與我們國民思維方式落后與思維水平偏低有密切關系?!啊蔽覀冎袊丝偸橇晳T性地把我們落后的根源推到體制和文化等客觀因素上,實際上沒有抓住要害; 落后的根源應該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斑@些學者認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由于普遍缺乏形式邏輯思維,所以概念模糊,不會論證,也不善于分析。其次,中國人有辯證思維的傳統,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注重人生體驗,具有經驗直觀性。有學者曾指出,中國傳統的辯證法沒有建立在形式邏輯的基礎上,缺乏”理性“的支持,所以中國傳統辯證思維有模糊性和含混性,”最后變成什么都能變的聚寶盆,變成詭辯術了“.正如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知名社會學家理查德·尼斯貝特指出的: ”辯證法在推理方面沒有有力、可靠的規則,( 就會) 冒著違背辯證法真諦的危險?!斑@里,有力、可靠的規則指的就是邏輯規律和規則。辯證思維沒有形式邏輯方法支撐容易向詭辯的方面發展,即”冒著違背辯證法真諦的危險“.與此相反,西方辯證邏輯是建立在形式邏輯”理性“基礎之上的。黑格爾一再強調形式邏輯的基礎性,辯證法應有尺度和規定性。他說: ”東方無尺度的實體的力量通過希臘精神,才達到有尺度的有限度的階段。希臘精神就是尺度明晰,目的就在于給予形形色色的材料加以限制,就在于把不可度量者與無限華麗富有化為規定性和個體性?!八钥梢哉f,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比較缺乏形式邏輯這一思維工具,傳統的辯證思維又由于缺少形式邏輯的支撐而導致其先天不足。時至今日,中國人的思維依然令人擔憂。在 2003 年,曾一度有 10 余家主流媒體在顯著位置刊文呼吁我們應該注意社會生活中的邏輯混亂和言語失當的問題。10 多年過去了,這種狀況并沒有多少改觀。我們很多人在生活中缺乏思辨力,不善論證,推理能力不足。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沒有論證過程,直接給出結論,如果觀點不被接受,就訴諸于人身攻擊。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影響下,人的言語和行為也會變得偏激、膚淺、浮躁和非理性。一些人的”憤青“表現和所謂的”愛國“言行,就是這種思維方式在作祟。
目前,中國正走在現代化的道路上,中國人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奮斗著。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就必須實現國民的現代化,而實現國民的現代化,其中之一就要實現國民思維方式的現代化。中國人傳統思維方式顯著的不足就是形式邏輯思維的欠缺,所以必須加強形式邏輯的培養和訓練,在此基礎上,更新辯證思維,全面提升邏輯素養。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 小邏輯[M]. 賀麟,譯。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黑格爾。 邏輯學: 上卷[M]. 楊一之,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3] 黑格爾。 哲學史講演錄: 第 2 卷[M]. 賀麟,王太慶,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4] 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 老講稿[M].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9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6] 馬佩。 邏輯哲學[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7] 張世珊。 辯證邏輯學 [M]. 北京: 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8] 賀善侃。 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推理研究比較[J].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20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