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群眾路線的哲學基礎與倫理思想探究
【引言】黨的群眾路線的倫理學分析引言
【第一章】群眾路線思想與中國民本與西方民主思想之比較
【第二章】群眾路線的發展歷程與哲學基礎
【第三章】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與特征
【第四章】踐行群眾路線的倫理途徑
【結論/參考文獻】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與特征
我們黨要想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思想,并依此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思想,就必須深入了解群眾路線思想的倫理內涵與特征。只有這樣,黨的群眾路線根本思想才會更好地為我黨所用,服務于人民。
3.1 群眾路線的倫理內涵
3.1.1 遠大理想與價值追求辯證統一的道德觀念
黨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的,是黨“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中共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將組織勞動者和士兵進行社會革命作為首要政策。這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將維護廣大勞動者和士兵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革命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徹底改變廣大人民群眾受剝削、受壓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現狀,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共產黨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與黨建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相統一的。此外,黨的群眾路線的萌芽、形成、成熟是與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緊密相聯的。從最高理想看,中國共產黨以解放全人類,建成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而實現最高理想的首要條件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改變全世界一切不合理的剝削、壓迫現狀。從中國革命、建設的歷史進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看,“一切為了人群眾”是中國共產黨以一貫之的價值追求,是廣大共產黨員必須牢固樹立的價值觀念,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
黨的群眾路線的形成,開創了政治政黨與群眾新的倫理關系構建的新局面。它徹底改變了資產階級政黨和中國階級社會黨群關系、官民關系所體現出的唯“私”唯“資”、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唯“公”唯“眾”、領導與被領導、服務與被服務的倫理關系,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的力量源泉,更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遠大理想的強大動力。對此,中國共產黨有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自覺。中共二大曾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群眾里面去?!?br>
3.1.2 為民理念和服務宗旨歷史統一的道德規范
從中共共產黨 94 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中國共產黨建立初期就已經從社會發展主體、服務對象、現實奮斗目標三個方面構建了自己的道德體系和倫理關系。
首先,人民群眾是我國革命、改革以及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聯系,明確提出了人民群眾的主題地位。群眾路線踐行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觀原理,是我黨尊重人民、重視人民、依靠人民的集中體現。但中國共產黨對“群眾”內涵的界定是辯證的,是隨著中國國情的發展而逐漸發展的。從無產者到勞動者,從勞動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內涵不斷縮小,其外延不斷擴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道德建構的不斷充實和豐富。
其次,中國共產黨唯一的服務對象是人民群眾。黨的群眾路線明確提出:“一切為了群眾”,這就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且這一對象具有唯一性。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表明,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才能真正取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勝利。凡是以公謀私,與人民對立,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終將被人民所拋棄,被歷史所淘汰。這就表明群眾路線是我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一切成績的關鍵所在。我黨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確切表示群眾是我黨的根本,其中“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他所用,情為他民所系,利為他民所謀”,這三個“為民”最能證明我黨的群眾路線工作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它不僅在理論上,有了長足的發展,而且,也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關鍵和核心。
再次,我們的任何工作都是為了群眾,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現實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將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治國理政的最高標準。群眾路線就是將大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指出群眾是我們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中國共產黨現實奮斗目標的核心。在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新要求、新常態下,黨的各項工作核心就是回應群眾期盼,解決群眾困難,謀求群眾幸福,只有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現實奮斗目標,才能真正實現黨的遠大理想和最終政治目標。這是對我國歷史政治價值觀和西方倫理價值觀的徹底改變。
3.1.3 發展動力與發展目標具體統一的道德實踐
群眾路線進一步闡明了我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倫理關系,是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途徑。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保持站在時代前沿的強大動力來源于群眾。中國共產黨的建立、發展、成熟都根植于人民,源于人民,這是共產黨區別資本主義政黨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最根本的倫理基礎。群眾的支持、群眾的擁護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強大動力,沒有人民的支持,人民的擁護,共產黨將會失去基礎,失去動力。只有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案,才能使我黨時刻代表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才能促進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中國共產黨時刻保持站在時代前沿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任何把自己凌駕于群眾之上,以“官老爺”自居的共產黨員,都違背了黨的先進性。只有深入群眾,聯系群眾,了解群眾,才能夠使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符合人民意愿、體現人民要求,才能正真做到為人民服務,促進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徹底的改變。
3.2 群眾路線的倫理特征
群眾路線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思想理論,是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方案。那么群眾路線思想有什么特點呢,以倫理角度思考,價值的特征始終貫穿整個群眾路線思想。其在倫理學上的重要體現形式就是制度理性,由于群眾路線思想是建立于倫理基礎之上,其結果是一種制度理性建構,所以在貫徹群眾路線思想的過程中倫理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好倫理的社會整合功能,讓他能夠更好的順應社會系統各個要素,從而使群眾路線思想得到更好的貫徹;同時,倫理全面回應群眾路線思想的價值訴求。我們可以分析出,無論是在以人為本、還是黨德廉明亦或是生態文明建設等地方,群眾思想路線展現出明顯的倫理特點。
3.2.1 注重“人民”的主體性
堅持以人為本是群眾路線的根本思想,個體的自由進步是近年來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首先,以人為本的道德思想在群眾路線得到實現,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體現就是以人為本?!笆裁词且匀藶楸??就是要求一切社會行動皆應有助于提升人的價值、拓展人的自由、推動人的全面發展、謀求人的全面解放”.其次,人們想要在群眾路線的思想下實現更多的自由。自由就是人能夠在自己所擁有的領域自主追求自己所設定目標,它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創造力,而且還能為社會提供進步力。人民進行的所有的社會活動,都是把民主當作最終的結局。馬克思曾指出過: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br>
可見,社會主義社會最基本的意義就是能夠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充分自由地發揮,貫徹實施群眾路線思想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根本方法。堅持群眾路線思想,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這樣做既能夠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指導,又能夠高度宣揚人在這項活動中的地位。馬克思恩格斯說過:“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它‘不擁有任何驚人的豐富性',它’沒有進行任何戰斗‘.其實,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斗?!?/p>
十八大報告當中提到的“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思想精神正好與其相吻合,他們表明人民才是社會的創造者、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根本這一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倫理觀,既能夠起到提高人民的主動性、擴大人格尊嚴的作用,而且能夠加強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利益,其對生活有重要的指導性。
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大報告中,高度贊揚了以人為本的政治觀點,要想使群眾路線思想落實好必須要從根本上落實好十八大所公布的以人為本的倫理觀。(1)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所有工作的起點和終點。(2)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確保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不斷擴大人民民主。(3) 不僅要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完善民主制度,還要在保障人民各項權益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4) 務必確保人的全面持續的發展。(5) 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們要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更好地落實到實際當中,讓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
3.2.2 強調“人民”的實踐性
加強我黨的道德建設是踐行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戰略任務。踐行群眾路線思想作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根本方法,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當代中國人民對歷史的傳承和改造的基礎之上的,是集合全體人民智慧的方法。群眾路線思想決定著黨的戰斗力和領導水平的高低,同時也決定著能否盡快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快的實現“中國夢”.我黨要想領導全體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飛速發展,就必須把加強黨的道德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就必須把建設成一個黨德廉明的政黨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思想的有力保障。
在十八大報告中也有諸多關于加強黨的道德建設的表述。黨的科學化建設的要求中,也蘊含著非常深厚的倫理觀點。我黨的革命理想必須與高尚的社會倫理道德保持連貫性,政黨的統治地位才能得以維護。這就要求我們自身有一定的修養與能力來治理國家。目前,縱觀國際風云變幻,各政黨執政能力也在增長,作為長期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必須不斷反省自己,進行自身鍛煉、自我學習,并且應該著重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增強自律,建立健全監督機制,這樣才能使我黨永遠站在時代前沿,永不被社會所淘汰。
加強黨的思想道德建設是踐行群眾路線思想的重要保證,加強黨的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使執政為民思想成為根本宗旨。只有人民才是我黨的根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是能否鞏固我黨執政地位的關鍵,核心在于解決好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
黨要始終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因為它是檢驗我黨所有行動的最有效準則。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問政于民、問需于民、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是我黨始終不變的堅持,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真知灼見,干實事、干好事、為人民謀福利,注重民生,讓人民滿意,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始終與人民保持一致,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
3.2.3 突出“人民”的時代性
群眾路線的倫理特點不僅包含以人為本、黨德廉明的觀點,還有關于生態價值的思想。倫理學也注重人與自然的調節。我們不僅要停留在認識和利用自然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充分尊重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反之亦然。在生態倫理的道德層面,要求在人類進行社會生產活動與自然生態結合的有關活動中,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為了實現我們自身可持續發展,更要注重對生態倫理的尊重和倫理與生態的內在統一。常言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指的是道德關懷的范圍不應僅局限于人類社會,更應延伸到自然萬物。偉大的大自然給予人類無數的生存資源,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的保護傘。想要對人和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重新審視,不僅要認識到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對于人類自身發展的重要性,還要學會如何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才能更好的實現群眾路線思想關于生態倫理方面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宏偉目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布局中,將生態文明的發展置于更明顯的位置,要求生態文明存在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群眾路線思想的構建,必須認真落實執行十八大重要指示。貫徹好群眾路線思想,可更好實現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將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與倫理規范的指向相統一,建立人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的倫理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