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學技術;環境破壞;改善環境;協調發展
1.引言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社會發展的如此迅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茖W技術發展迅猛,日新月異,人們利用高端的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在經濟發展之初,人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環境問題。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利益,這時人類終于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也有一些科學家、學者提出了環境倫理的問題。如約翰.巴斯摩爾(John.Passmore),威廉.布賴克斯通(William.Blankstone)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應受到道德的支配,他們相信生態環境的破壞主要原因在于“極其貪婪和目光短淺”。環境倫理問題的提出還有賴于1962年蕾切爾.卡遜(Rachel.Carson)出版的巨作《寂靜的春天》,這是標志著人類關注環境的開始。它關于農藥危害人類環境驚世駭俗的言論震撼了廣大人民。漸漸的,環境問題被展現到了世界的各個地方,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漸漸被喚醒。在過去的三十年里,聯合國召開了三次會議,討論環境與發展問題。明確提出了環境保護問題,要努力建設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世界。同時更多的有識之士也在不停的呼吁,必須形成一種新的倫理價值觀來促進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協調,所以環境倫理問題越來越被重視。
2.我國環境問題現狀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是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個夢想的水平,但同時也是我國的環境破壞上升到了一個別的國家無法企及的高度。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家,同時也是環境污染最嚴重國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氣污染:大氣污染是指大氣中污染物或由他轉化的二次污染物的濃度達到了有害程度的現象,在2001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列舉的世界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比如我國的石家莊,大氣污染非常嚴重,據分析,石家莊大氣污染來源可以分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燃料燃燒,在石家莊人們燃煤取暖,高硫煤仍占主導地位,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不會放棄高硫煤去買環保的低硫煤,這就造成了SO2的大量排放。第二方面是工業發展,石家莊市我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一,并且還有華北制藥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煤炭亦占有重要地位。此外,還有一些粉末冶金廠、印染廠。第三方面是交通運輸,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CO,對人體危害極大,特別是一些柴油大貨車和冒煙車輛。
(2)溫室效應:大氣中某些痕量氣體(主要有CO2、CH4、O3等)的含量增加,引起地球表面平均氣溫上升的現象?!度驓夂蜃兓谒拇卧u估報告》明確指出,對于過去50年來的全球暖化現象,人類活動要付90%的責任。
(3)酸雨:我我國是繼歐洲、北美之后,在世界上出現的第三大酸雨區,目前,中國的酸雨區面積已經占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據調查,全國有19個省市的酸雨頻率達到100%,北京也達到80%。北京是文化古都,但在酸雨的侵蝕下,許多地方已面目全非。比如,盧溝橋上的石以及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剛寶塔,大鐘寺的鐘刻,故宮漢白玉欄桿等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4)水污染:2005年,我國七大水系(珠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遼河、松花江)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27%為劣V類水質,基本喪失使用功能。2006年,七大水系劣V類比重稍有下降,為26%,但全國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的222個地表飲用水水源地。平均水質達標只有72%。
(5)“綠色屏障”銳減:國家林業局從1999年開始,到2003年結束的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中國森林覆蓋率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積0.132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面積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
(6)生物多樣性下降: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蚪咏鼮l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
(7)資源短缺:中國人口基數龐大,所需資源數量也是龐大的,但由于人們亂砍濫伐,過度開墾等造成了資源短缺以及環境破壞。我國的環境承載壓力大,很可能會導致疾病,饑餓等毀滅性的災難。 我國這幾年發生了許多自然災害,比如5.12汶川大地震,南方的雪災,北方的干旱,這些都是我們破壞環境要付出的代價。
3.我國采取的措施
我們無法放棄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我們帶來的巨大利益,但又不能放任環境被不斷破壞,在發展中保護環境,盡最大能力不去破換環境,并且利用科學技術去對以前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修補。當然我們首先做的就是然每個人都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抓緊環境倫理的教育。美國生物學家約翰.霍普金斯曾說過:“任何一門科學都好像是一條河流。它有著朦朧的、默默無聞的開端;有時候在平靜的流淌,有時湍流急奔,它既有涸竭的時候,也有漲水的時候。借助許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或是其他思想的溪流給它帶來補給時,它就獲得了前進的勢頭,他被逐漸發展起來的概念和歸納不斷加深和加寬?!?br>
我們必須抓緊教育,人環境倫理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有這些:1996年的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明確提出“保護環境的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要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并保護重。2002年地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重點強調了“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006年地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三個轉變”,即從經濟增長就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增長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我們要平等的對待自然環境,我們的存在是大自然的恩賜,所以我們要保護環境像保護自己一樣。中國在尋找一種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倫理觀。人類社會的存在,除,要考慮如何讓自己能夠生存、能夠更好的生活外,還要考慮繁衍而保持我們的血統的繼續。環境問題對于人類的生存有關鍵性作用,它默不作聲卻潛移默化,從來不直接給人類回饋信息,而是在積累了一定的“情緒”后表達出來。環反饋是一個長時間的作用問題,它的循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像胃病一樣。這樣的規律放到自然界,放大萬倍、億倍,甚至幾千年可能都表現不出來,但是一旦表現出來,它的威力又是毀滅性的。我們的考慮不僅僅是基于我們如今溫度一年比一年高、冰川融化等的顧慮,我們還考慮到我們的子孫后代,我們的未來世代的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問題。中國采取了防治結合的策略,去致力于保護環境。
4.結論
著名哲學家培根曾引用“代達羅斯的翅膀”來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技藝具有兩面性??茖W技術亦是如此,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國經濟發展有了傲人的發展,也躋身到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可我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再也沒有了昔日美好的生態環境,富饒的資源,所以,在科技的發展中我們一定要討論環境倫理的問提,利用到的開約束人們 的行動,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是人類與環境,環境與發展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John Arthur Pessmore.Man’8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s.New York:Charles Scrihner's Sons,1974,p186-187
[2]蕾切爾咔遜.呂瑞蘭譯寂靜的春天.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P292
[3]劉暢,孫靜君,袁玎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科學的環境倫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