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霹靂布袋戲發展特點研究
【引言】臺灣布袋戲發展創新探析引言
【第一章】臺灣布袋戲的源起與發展
【第二章】電視布袋戲的產業化發展——以霹靂布袋戲為例
【第三章】霹靂布袋戲的藝術性問題
【第四章】霹靂布袋戲產業化過程中的問題及發展方向
【結語/參考文獻】臺灣電視布袋戲的繼承與展望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語
霹靂布袋戲在商業上的成功給了中國傳統藝術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發展啟示,盡管霹靂布袋戲在改革傳統布袋戲過程中選擇加入現代技術而失去了一些傳統元素,但是它的商業化發展極大地擴大了布袋戲這門傳統技藝的觀眾群體,是布袋戲在現代社會也走入大眾視野,增強了布袋戲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力,霹靂布袋戲在迎合市場化的浪潮中自身存在許多缺點,但是它也使處在遺失危險中的木偶雕刻技術和操偶技術以另一種方式得以保存。與之相比的民間藝術如皮影戲、剪紙藝術等則面臨著手藝失傳的危險。布袋戲的電視化使原本只能在展覽館中存在的布袋戲藝術保留了下來,霹靂布袋戲二十幾年的藝術生命力足見其頑強,民間藝術始終代表著地域性和小眾,在其走向流行的過程的免不了因為大眾化而拋棄一些傳統的形式。霹靂公司一直走在傳承與變革的發展道路上,在求新求變的同時霹靂需要注意不忘布袋戲的傳統,在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的同時堅守傳統,不是無止境的求變而拋棄傳統,這是霹靂在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之間需要考慮的問題。霹靂布袋戲相對傳統布袋戲,在木偶、劇本、拍攝手法上做了很多改變,在開拓自身市場的同時也為人們認識傳統布袋戲提供了良好的傳播途徑。
電視布袋戲繼承了傳統布袋戲的戲曲文化同時開拓了新的表現形式,帶動了臺灣布袋戲產業的發展,同時培養了大量技藝人才,人才的培養是布袋戲這門產業傳承下去的重中之重。這種傳承與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借鑒與學習的。霹靂布袋戲把傳統布袋戲電視化,雖然和傳統布袋戲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但它成功地將傳統布袋戲這一民間技藝轉變成為現代文化產業?,F代臺灣布袋戲的發展啟示是優秀的文化創意產業通過創新與高科技手段相結合,經過對原有的與現代社會不太相融的文化資源進行改造升級,開發知識產權創建核心品牌,生產一系列周邊產品從而取得利潤。
參考文獻
專著類:
[1]陳龍廷?!堵牪即鼞颍阂粋€臺灣的口頭文學研究》[M].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
[2]陳淑華。掌中天地寬一臺灣民間戲曲布袋戲[M].臺北:創意力文化,1944
[3]陳正之。掌中功名[M].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1
[4]陳木杉。云林縣布袋戲發展史即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傳奇[M].臺灣學生書局,2000
[5]費爾南·布羅代爾著,肖旭等譯。文明史綱[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馮文、孫立軍。動畫藝術概論[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7]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8]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9]傅起鳳??芩囆g[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1
[10]郭慶藩?!肚f子集釋》(外篇·天地)[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3
[11]賈否、孫鴻妍。動畫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12]金元浦。創意產業的全球勃興[J],載于社會觀察第2期,2005
[13]江武昌。臺灣布袋戲簡史[J],載于民俗曲藝布袋戲專輯,第 67、68 期,1990.1
[14]呂理政。布袋戲筆記[M].臺北:臺灣風物出版社,1995
[15]林慶熙,鄭清水,劉湘如編。福建戲史錄[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16]潘魯生,唐家路。民藝學概論[M].山東教育出版杜,2012
[17]王榮文。云州大儒俠-史艷文(圖鑒典藏特輯)[M].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
[18]吳明德。臺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M].臺北:學生書局,2005
[19]吳佩。一家三代扛一口布袋一黃海岱布袋戲家族(上) [J],表演藝術第 52期,臺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7.3
[20]瓦爾特·本雅明著。李偉、 郭東譯。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M].重慶出版社,2006
[21]許昊。動畫概論[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8
[22]曾永義,游宗蓉,林名德。臺灣傳統戲劇之美[M].晨星出版社,2002
學術論文類:
[1]陳龍廷。五十年來的臺灣布袋戲[J].臺北:歷史月刊,1990.8
[2]蘇士德。臺灣專業布袋戲偶雕刻[D].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1
[3]劉燕玲。臺灣布袋戲的源起與演變[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2009
[4]華海朋。臺灣布袋戲戲偶造型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0
[5]林銀煥、胡新地。臺灣霹靂布袋戲與兩岸文化創意產業[J],藝術生活,2011.6
[6]石含壁。從霹靂布袋戲的成功看傳統藝術的創新與商業運作[J].大眾文藝2011.13
[7]李兆陽。霹靂布袋戲的傳承創新--兼論中原傳統文化的發展策略[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4
[8]王海。藝術定位、角色功能與文化內涵--臺灣霹靂布袋戲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9]王毅霖。漳州木偶戲源流與徐氏家族布袋戲偶雕刻藝術[福建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