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舞臺燈光在戲劇表演中的功能研究
【緒論 第一章】舞臺燈光定義與作用
【第二章】舞臺燈光對戲劇的影響
【第三章】對舞臺燈光新技術應用的思考
【結論/參考文獻】戲劇演出中舞臺燈光的影響結論與參考文獻
二 舞臺燈光對戲劇的影響
在燈光設備與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舞臺燈光在演出中愈來愈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與表現力,已經成為為戲劇表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英國的舞臺美術家、導演戈登。
克雷曾說過:“半寸的光或陰影,就足以表現一個人的不同心情”1由此可以看出,舞臺燈光對于戲劇的影響不僅僅是舞臺照明,更重要的是營造戲劇氛圍,突出導演的意圖,參與戲劇表演,同時強化舞臺布景的效果以及與音樂的配合,從而達到最完美的演出效果。
(一)舞臺燈光突出導演創作意圖
對于劇本的主體思想,編劇固然有他自己的設想,但導演在處理戲劇的時候,針對某個時代、某特定環境會有他的獨立見解和表達意圖,他有權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另一方面導演會對戲劇的表現手法,舞臺燈光,布景道具,舞臺調度以及演出的整體風格進行統一的控制。因此舞臺燈光的創作要根據導演的意圖加上我們自己的理解。在符合導演創作風格的基礎上,突出導演的創作構思,對導演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用燈光加以體現。例如:《春之覺醒》第四場講述的是天真懵懂的少女溫德拉在森林中的樹屋里偶遇了互有好感的少年梅爾吉奧,在獨處的過程中,很快兩人就發現自己被從未有過的感覺所驅使,開始偷嘗禁果。在劇情處理上,導演既要表現出二人對性的無知與渴望以及對情感壓抑的抗爭,又不能過分露骨,想要把二人相遇,擁吻以及偷食禁果的過程在舞臺上含蓄體現出來。在燈光的處理上,二人相擁之前,舞臺上是淺藍基調加上電腦燈樹影圖案斑斑駁駁的灑在舞臺上,猶如夜晚的月光穿過樹蔭,顯得場面空靈寧靜,隨著劇情深入,二人相互擁吻,燈光逐漸轉換為粉色,并有電腦燈光圖案在旋轉,(圖 1)用來強化兩個人內心的騷動與不安。二人偷食禁果,后逆光變紅??臻g轉換,牧師朗誦馬丁路德金的詩句。(圖 2)“紅色”,讓人聯想到躁動、不安、流血,使得氣氛凝重壓抑、同時偷食禁果的過程,收掉二人的區域光,通過剪影來進行描述。如果兩場燈光變化對調過來,不但達不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反而會使演出效果大大遜色。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事物的感覺或認知,往往會受到光線強弱或色彩冷暖的影響。
例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絕望無助的人看到遠處的一點燈火,便會燃起生的希望。
把握住這種視覺感受并把它運用到舞臺上,將會引導觀眾更好的融入劇情。在演出中,最能調動觀眾心理想象與情感的就是燈光。在《春之覺醒》開場曲(圖 3)“ Mama Who BoreMe”,導演想要表達女孩對性問題好奇的不解,但卻無人幫她解答的那種苦悶的心情。在燈光處理上,環境光收掉,一片漆黑。只有一個小小的光點投射在演員面部。光點是燈光里面最小的元素,小與大、亮與暗、點與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演員在舞臺上顯得非常孤獨卻又有著一分不屈的抗爭,同時也把人們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演員表演上,集中了觀眾對于劇情的好奇心,達到很好的演出效果。所以從燈光角度來看。理解導演所要表現的故事內涵,才能真正參與戲劇演出,強化戲劇沖突,突出導演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二)舞臺燈光參與戲劇氛圍的創造
美國導演大衛。貝拉斯庫認為:“舞臺燈光對于戲劇猶如音樂之對于抒情歌曲,在進入一出戲的演出要素中,再也沒有什么能比燈光更有效的傳達其情緒和感情了。他們就像血液與生命的關系,對每一部戲劇藝術作品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p>
2舞臺燈光作為舞臺美術的一種表現手段,是最為靈活,最為多變的,在舞臺上運用不同類型燈具通過不同角度和不同顏色進行環境營造。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來體現表演環境,表達劇情,表現意境,把觀眾的的情感和想象調動起來,激發觀眾各種心理反應和情緒聯想,讓觀眾將眼前舞臺場景與內心、記憶中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給觀眾以心理、感觀享受。
這里舉舞蹈《民風炫舞》的例子,第三篇章傣族舞蹈“細雨醉竹”,舞蹈表述的是萬千雨絲輕輕垂落,浸潤著翠綠的竹林。綠竹輕輕地托起晶瑩的雨滴,神展枝葉,搖曳起舞,沉醉在迷蒙的細雨中。雨代表著美麗和生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竹象征著堅定和毅力,凌云有意,強項風雪,品德高尚,高風亮節。作品把姑娘比作細雨,把小伙比作翠竹,細雨與竹相遇,描繪了一幅細雨與竹共融相生的美好畫面,表現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在輕柔舒緩的音樂中,燈光在深藍的氣氛中用綠色表示男性的生命與活力,用粉色塑造女性的柔美。營造出夜晚細雨下,男女青年竹林幽會的私密環境,(圖 4)
(三)舞臺燈光與布景相互作用
阿庇亞認為“布景給予演員的運動和姿態的價值,而燈光給予演員以立體的造型價值?!?由此可見舞美與燈光在演出中的重要性。戲劇舞臺上,經常會出現立體景物以及建筑性的和繪畫性的景物,還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不同質感的景物。這些景物在舞臺空間里的出現,在很多情況下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但最后都要統一在舞臺燈光之下,由光來檢驗他們是否統一。在實際演出中,燈光和布景既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關系。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景物在燈光的作用下第二次獲得了生命,使舞臺空間充滿活力。一臺好的舞美布景需要燈光的密切配合,這在裝臺過程中就要考慮到。例如:《民風炫舞》的例子,第一篇章傣族舞蹈“金色貝多羅”,描寫的傣族人民心中的“貝葉”是運載傣族歷史文化走向光明的神葉。作品通過舞者獨具魅力的肢體語言傳遞出傣族神秘的“貝葉文化”.在燈光的處理上:整體環境壓暗,用燈光在樹葉形的景片上投出金色的貝葉經文,忽明忽暗,舞臺上是一個黃色定點光,演員單獨舞蹈。(圖 4)這樣一種環境的營造燈光與布景的配合戲劇情節的發展起到了引導作用,強化了戲劇主題。這個場景的實現,需要燈光舞美之間溝通協作來完成。
如:景片高度、燈的位置亮度、以及景片的材質等等。
(四)燈光變化與音樂互為襯托
在演出中,由于燈光變化的節奏絕大部分是依賴演員的表演或音樂及音響效果的情緒節奏,所以光的變化節奏同表演、音響的情緒節奏的統一是極為重要的。燈光與音樂猶如人的眼睛與耳朵,相輔相承,缺一不可。只有燈光與音樂完美的結合,才能演奏出和諧的旋律??梢赃@樣說,音樂是燈光的靈魂,燈光是音樂的回聲。
1.燈光變化與音樂、音效在節奏上的統一
燈光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靜默的燈光變化一旦跟音樂結合,它就有了靈魂,有了生命。離開音樂,燈光難以充分表達情感,同樣,音樂情感的表達需要燈光變化的激發與投射。在演出中,觀眾會有意識的把聽到的音樂轉化為某種體驗情緒,然后通過視覺的燈光效果對這種體驗加以強化,達到完美的情緒宣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燈光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只有這樣,燈光的變化才能符合音樂的節奏,這同樣也是舞臺燈光的節奏之一。
2.燈光變化和音樂、音效在演出中擔負著渲染氣氛的任務
例如戲曲《走西口》(圖 5)沙漠這一場,開場是在一片淺藍的基調中,(包括天幕的沙漠以及遠處的天空),猶如清晨的沙漠,透著幾分寧靜與祥和,音樂也是舒緩的旋律。突然隨著一句導板“風沙來了”音樂節奏猛地一轉,音效以電聲模擬狂風的效果,由小變大,由遠至近,把觀眾帶進了狂沙氛圍。而燈光則隨音樂的急轉變為黃色,同時使用煙霧,模擬風沙效果,在嗩吶呼喊般的領奏下,和著強烈的鼓聲、鈸聲,與弦樂的短促有力的演奏,把表演推向了高潮。最后伴隨著一陣狂風呼嘯,燈光隨之漸明漸暗,猶如黃沙遮天蔽日,仿佛要把一切摧毀。把整場戲的氣氛推向高潮。
(五)舞臺燈光參與角色塑造
在戲劇演出中,演員永遠是主角,劇情的表達需要借助演員的表情,動作、眼神等,由于舞臺表演的限制性,觀眾不能近距離觀察到演員肢體和表情的細微變化,所有需要借助舞臺燈光變化加以強化,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效果。另一方面,演員和劇中人物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不管是形象還是氣質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一樣。舞臺燈光要做的就是通過光來彌補演員與角色之間的缺憾,使得角色和演員這兩個獨立的形象就像兩個影子,盡量重合在一起。
燈光變化還要考慮到演員服裝與化妝以及表演情緒。演員的表演要講求節奏、情感、語言等各方面的起伏變化,因此燈光變化還需要與演員的表演節奏相適應。例如:《民風炫舞》第一篇章,“草原深深”表現了蒙古族婦女在給“查干蘇勒德”更換馬鬃的場景。(圖 6)在燈光處理上,首先是全場燈光壓暗,顏色換為淺藍,烘托草原的深遠寬廣,同時用白色定點光提亮蘇勒德給舞臺一個支點,演員所有的表演圍繞著蘇勒德展開。同時燈光的光區始終跟隨著演員的調度。在情節轉換時用煙霧和雪花等特效營造不同氛圍。用來體現蒙古婦女給“查干蘇勒德”更換馬鬃所傾注的那種無比的崇敬和虔誠。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演出中舞臺燈光對演員表演情緒強化和表演節奏的輔助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時候,細微的燈光變化就足以表現劇中人物的情緒轉換。充分的利用燈光來強化角色心理、情緒的起伏、波動,彌補演員與劇中人物的差異,可以對戲劇情節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