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屬于戲劇,結構嚴謹完整是歌劇的基本要求也是主要要求,因為嚴謹的結構才可以帶出整個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在創作《野火春風斗古城》歌劇的時候,編劇并沒有完全按照小說和電影的原型來進行的,所要可以打破其給人固有的印象,小說里面的陳瑤是當代女大學生,以她的視角來對當時中國抗戰的整個時代背景進行審視和回顧?,F代人物和歷史人物在特定戲劇情境中出現,以新時代下的高度來進行當時的戰爭審視,其中有反思和叩問,對日軍當時的野蠻侵略進行了多角度的揭露,這使得這個舞臺的文化底蘊和哲理獲得了提升。
一、歌劇創作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野火春風斗古城》是正值我國抗日戰爭勝利 60 周年,也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60 周年的時候創作出來的一部歌劇,創作團隊是總政歌劇團,以上世紀中期的文學作品為基礎進行創作,該部作品對上一代和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非常大的影響。經過修改和打磨,經孟冰編劇,干曉嶺作詞,張卓婭、王祖皆作曲,胡宗珙導演,李寧指揮,才產生了這部戲劇作品。
整個歌劇的大背景是抗日時的冀中古城,以共產黨地下工作者連同群眾進行抗日的故事,其中表大了民族情懷、親情、友情,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了剖析和挖掘,塑造了眾多的抗日英雄形象。該劇以現代為視角對當時的那段歷史進行了客觀真實的回顧,重新刻畫了愛黨愛國的共產黨英雄形象。
二、對劇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1. 對楊母的分析
楊母在劇中的形象是北方農村大媽,她也是劇中主角楊曉冬的母親,在她身上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婦女和母親所具備的傳統美德,歌劇中扮演楊母的是黃華麗,他是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盡管該角色戲份少,可是她在和楊曉冬、金環、銀環的對手戲中充分的將革命母親的情懷表達了出來,她所演唱的劇詩不同于以往對革命英雄的表達方式,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革命口號,其創作來源是現實主義。在這段唱段完成后,楊母就義,以自己的犧牲來讓楊曉冬革命斗志更加堅定不移,對劇情的發展和深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對金環、銀環的分析
此歌劇里面,金環、銀環是姐妹,也是該劇的亮點,總政歌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孫麗英是這兩名角色的演唱者。金環的性格是果斷、勇敢,在劇中多處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革命情懷,比如說刺殺多田、掩護關敬陶等行為,她最重要的唱段就是《永遠的花樣年華》,該選段中,她在微小的光區坐下,進行人生的首次化妝,同時將內心的想法輕輕吐露,配合音樂彰顯了金環為革命決心犧牲前的那種心情,這樣平靜自然,感人至深。
銀環性格溫柔、嫻靜,比較兒女情長。對革命同志滿心的熱情,對黨黨的事業堅定不移。有女性的柔軟和多情也有女孩的純真善良。當她知道高自萍是叛徒時,那種追悔、脆弱、失望的情緒很飽滿,同時自己又比較莽撞,然后在這樣的情感交錯下,變得成熟和果敢,將叛徒擊斃,性格和形象也和金環開始貼近,可以看見她在這一路上的成長和成熟,變成了堅強的革命女戰士。
3. 對楊曉東的分析
楊曉冬的角色是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戴玉強擔當,該人物在劇中是黨的底下工作領導人,劇中沉穩、機智、果敢,有冒險精神。在和敵對人物會面時,用別樣的聲調來表達當時的情感狀態,使用拖腔來表達人物的復雜情緒。他對自己的聲音使用靈活,對該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聽眾能夠從他的演唱中感受到角色的魅力和思想。
三、對歌劇中音樂音響的分析
該劇在音樂創作上以河北地區的戲曲、曲藝、民歌為主要素材,兼以晉、冀、魯、豫地區的音樂和日本音樂加以嫁接組合,采用了多種音樂元素和多種表現手法,還吸收了現代流行的音樂元素,將民族歌劇的特質與現代音樂的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唱法卜, 既有美聲、民族唱法,也有通俗唱法,三種不同唱法熔為一爐, 聲部相和,音色相諧,毫無阻滯、突兀之感。在劇中人物的唱法上, 民族、美聲、通俗兼容。其中,金環、銀環、楊母是民族唱法,楊曉東、關敬陶是"民美"唱法,多田是美聲唱法,當代大學生陳瑤和叛徒高自萍則是"民通"唱法。各種唱法根據角色的身份、性格、年齡需要而定,這些不同唱法統一在整個劇情和音樂發展的脈絡之中。在刻畫反面人物時摒棄"臉譜化"套路,無論是日軍顧問多田,還是叛徒高志萍、偽團長關敬陶,都被刻畫得人木三分,真實可信。
《野火春風斗古城》該歌劇的音樂、角色都完整謹慎,旋律和劇情搭配相得益彰。能讓聽眾隨著音樂進入劇情,隨著劇情而澎湃起伏,每一句唱調都進入了聽眾的內心,通過音樂、表演、環境、燈光、服飾,聽眾可以了解到整個劇所要傳遞的思想情感,真切的感受到這部里程碑式作品的美。
參考文獻:
[1] 白樺 . 歌劇舞臺上的野火春風 [J]. 影響 ,2005(10)。
[2] 劉建坤 . 試析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金環角色的重要性 [J]. 藝術與人文 .
[3]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6月。
[4] 姜秀生 . 評現代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N]. 解放軍報 ( 第八版 ),2005 年 11 月 4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