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3 月 9 日,春風盎然的北京陽光和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安徽代表團并和全體代表一起審議李克強總理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 發表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利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也就是"三嚴三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及時印發了《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筆者認為"三嚴三實"不僅是全黨同志的工作綱領,更是黨的文藝工作者作為藝術創作的行動指南。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大背景下,習總書記又提出"三嚴三實"的新要求,為各級領導干部修身養性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也為改進我們黨的工作作風制訂了更新更高的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提出"三嚴三實",有著極強的針對性,既黨要管黨。前一時期,我們黨的群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成效明顯,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工作作風大為改觀,但只能說是階段性成果,不可有半點感覺良好的自滿情緒,因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何保持清醒頭腦,發揚釘釘子精神,深入打牢作風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群眾所關心的重要問題。
一、踐行"三嚴三實"徹底杜絕腐敗
種種現象表明"四風"問題在部分黨員干部中積習難改,需要下決心持之以恒抓下去。當前,在作風建設上領導干部必須為普通黨員作出表率,把握好"三嚴三實"的辯證關系。在作風建設上,領導干部只有自律、自省才能做到自立、自強;做出表率才能夠帶好一班人,不僅要修煉思想,還要有務實干事本領。要像習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在落實"三嚴三實"的基礎上,要把握好內在的辯證關系,不可偏廢,做到"三嚴三實",切忌只講大道理。當前,在學習教育上,有的領導干部為了迎合或滿足某種需要,不是"武裝"頭腦,而往往是注重"武裝"嘴巴,把講套話、官話當做顯示自己理論水平的由頭,讓人聽了,覺得正確的廢話多、漂亮的空話多、嚴謹的套話多,陷入了一種誤區,值得警醒。
在落實"三嚴三實"上,切忌只要求他人。 強化作風建設,需要把習總書記的"三嚴三實"要求,貫徹到各級黨組織和每一位黨員干部身上,貫徹的方法也離不開層層學習和講讀,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領導干部要從我學起、做起,切忌把自己當成了教師,只要求下屬,只教育他人,否則,就違背了"三嚴三實"的初衷,形成一種新的作風問題。 落實"三嚴三實"更要嚴與實。 要把"三嚴三實"體現在干實事上:想干事,會干事、干好事,干成事才能成大事。 大家經常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其內涵就是反映這個道理。 近日來,安徽省委宣傳部著力抓實"三嚴三實"的學習教育工作,全省十六個地市,各級黨組、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學習計劃,嚴查工作實效,工作作風大為改善。 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我們要長期深入抓下去,我們堅信:黨榮國強的中國夢一定能實現。
二、學習"三嚴三實"編導小品《父愛》
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及時向全省紀律檢查機關發出文件,組織創作演出,用文藝的形式進一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的指示,通過舞臺藝術讓人們更直觀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具體內涵。 接到創作任務之后,我首先閱讀"三嚴三實"具體內容和有關文件,領會重要精神,構思小品框架,塑造人物形象,展現故事情節。通過查閱資料和現實案例得知,有些干部一開始的行為都是按照組織原則遵章守紀的,但是在長期的工作中,因為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同,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腐蝕的目標。思想堅定的同志知道怎么去應對這些違法亂紀的腐敗現象,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但是,也有一些人經不起金錢美女的誘惑,利用自己的權力謀取私利,最終禍國殃民,害人害己,斷送自己的家庭和一生。在這些案例的啟發下,我終于找到創作的靈感,小品《父愛》臺本應運而生。 故事發生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凌晨,兒子慶豐和妻子達莉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冒雨匆匆忙忙回到父母親的家,驚醒了正在休息的爸媽。起初他倆還以為父母親不知道他們回來的原因,故作鎮靜,誰知被父親兩三句問話,小兩口就道出了凌晨冒雨回家的緣由。原來兒子慶豐在工作上負責審批工程承包計劃,握有實權。 工程承包商想利用和慶豐的同學關系拿到承包工程的計劃,意謀私利。 誰知慶豐堅持按原則辦事,讓該同學參加工程競標。 當晚,慶豐還沒有下班,承包商便來到慶豐的家,送上伍萬元錢交給其妻子達莉, 達莉起先不肯收,開發商硬是放在桌上就走了。 達莉心想:家里父親看病要用錢,孩子上學都急需用錢,先周轉一下過兩天就還給他也沒什么,當晚就沒有告訴丈夫慶豐。 誰知第二天工程開標,這位開發商沒能竟上標,惱羞成怒地開發商就舉報慶豐利用職權貪污受賄,可慶豐還蒙在鼓里,回家問明妻子達莉這才如夢方醒,可是已成事實。 兩口子夜不能寐,一大早就冒著風雨前來父母處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父親是一位即將退休的紀檢組長,一輩子耿直熱情,工作認真,嚴紀政風,一絲不茍。
他因身體欠佳住院治療,這不剛出院在家休息,聽到兒女們違紀的行為,十分震怒??蛇@時兒子慶豐一邊認錯, 一邊還在為自己辯解:"爸,我錯了,可這不關我的事???您平時教導我在工作上一定要嚴格按章辦事,絕不違法亂紀,我都是按照您的教導去做的---"父親答到:"這不是我的教導,這是組織原則".
兒子說:"對,是組織原則,我就是按照"三嚴三實"去做的。父親嚴厲地說:你把"三嚴三實"給我背一遍? "慶豐低頭背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父親再問:"你是怎么做的? "慶豐辯解說:"我---爸, 達麗收錢我不知道,此事與自己無關都是妻子所為,我是無辜的---"老爺子怒氣沖天吼道:"可他是你媳婦,你們是一家子,你脫得了干系嗎?你身為國家公職人員,連自己家屬都管不好,你算什么人民公仆? 還算什么共產黨員? "這時小品中父親讓兒子慶豐背誦組織紀律"三嚴三實":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此時"三嚴三實"具體內容作為臺詞用在劇情中一點都不讓人覺得生搬硬套,而且更加顯得合情合理,人情味兒十足。
這時的兒媳婦達莉滿臉羞愧,跪走到老公公面前說道:爸,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慶豐不能倒,我和孩子離不開慶豐,蹲大獄我去。 爸,您只有慶豐這么一個孩子,您最愛慶豐,您是紀檢組長,只有您才能救慶豐,您快想辦法打電話找熟人疏通疏通,爸,我求您了。
老伴這時也求情說道:老頭子,快想想辦法,給你那些同事、下屬打電話請他們幫幫忙,可不能讓他們這個家散了呀?這時舞臺上只有交加的雷聲和雨聲,父親雙目緊閉仰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內心顯然在進行激烈的斗爭。父親慢慢睜開雙眼堅定地說道:電話我是要打的,要想你們這個家不散,繼續過正常人的生活,辦法只有一個-慶豐和達莉聽了后異口同聲跪在父親面前說道:爸,我們聽您的。
老父親注視著一雙做了錯事又勇于承認的兒女,顫顫巍巍,眼含熱淚地走到他們身邊把兒子、兒媳婦扶起來,這時抒情的音樂陪襯著這位黨性、組織性特強的父親堅定地走到電話機前拿起聽筒:喂,是紀檢組值班室嗎,我是紀檢組長方正祥---一夜風雨云消霧散,一家人圍在父親身邊,一束紅光照耀著全家人,全家人圍到父親身邊。 他們在聆聽父親的抉擇。 小品《父愛》在此時此處的收筆 ,給觀眾以回味感 ,更體現了戲劇藝術的魅力。
一個家風的好壞,決定了這個家庭成員的素質和修養,傳統美德塑造良好家風,尤其當家人更為重要。
特別在關鍵時刻, 如果當家人只顧家丑不可外露,一意呵護子女,其結果將會害人害己,禍國殃民。 小品《父愛》的主題就在此意,父親在得知兒女們不慎違法亂紀,上當受騙。作為父親不是一味疼愛子女,而是教育子女"亡羊補牢"正視錯誤,及時向組織說明情況,學習"三嚴三實"深刻反省自己,最終依然過上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業類人士都知道有這么一句術語: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 劇本是一個舞臺藝術作品的根基,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度創作".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演出,受眾者是觀眾而不是讀者,于是就誕生了第二步---導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二度創作".所謂的"二度創作"就是導演在尊重劇作家"一度創作"的基礎之上,按照劇中角色選定演員,通過自己對劇本的理解并傳遞給演員,幫助演員共同完成劇中角色創作,把平面文學的人物,活生生地立在舞臺之上,展現在觀眾面前,這就是"二度創作".
當然,"二度創作"并非易事,導演不光要讀通劇本,理解劇意,更要調動一切舞臺手段為劇情服務,為導演服務,為演員服務。 例如音效、燈光、電頻,服裝、化妝、道具等。
目前,很多觀眾受"春節晚會"的影響和誤導,認為小品就是要"搞笑",這是一種對小品藝術的誤解。
小品不同于相聲,相聲必須搞笑,相聲不搞笑那才搞笑呢。但是小品表演手法有很多形式:喜劇小品、悲劇小品、啞劇小品、戲曲小品;稿件有小品文,美術有小品畫等等。令人可喜的是國家級"群星獎"評比就把小品歸類于戲劇類,這叫返醭歸真,撥亂反正,科學規劃,合理分類。 小品能獨立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啟蒙的,在這以前一直只是藝術院??荚噷W生的一種手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品走出考場教室,登上綜藝晚會的舞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它必須有它的藝術規律,藝術手法,必須是戲劇的枝葉。
小品《父愛》從編導直至演出成功,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主要歸功于對習近平總書記"三嚴三實"重要理論的學習、深刻理解和悉心運用;歸功于文藝作品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科學理念。 應該指出的是:文藝創作一定要來源于生活,經過文學修飾藝術高于生活,最終達到怡悅觀眾,教育觀眾的目的。應該認真總結的是:沒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嚴三實"的理論,就不會有小品《父愛》誕生;不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文藝工作者座談的講話精神,就不可能深度把握住時代脈搏,創作出反應現實生活并讓廣大觀眾喜愛的文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