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間有深刻的血緣關系
影視表演藝術并不是突兀的發展起來的,而是有所傳承的。
研究藝術發展史不難得出,影視表演是從戲劇表演中獨立出來的一種藝術。從生物角度說,戲劇表演就是影視表演的父輩,從影視表演身上也可以看到戲劇表演的基因。因此,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電影通史》中說道:電影的前身是皮影戲和幻燈。而皮影戲和幻燈就屬于戲劇的品種。電影在戲劇的基礎上,融合了現代科技,逐漸發展成了一門獨立的藝術。電影發展初期,仍然靠戲劇中的元素支撐,就好比導演,最初的電影導演都是從戲劇導演轉行過去的,導演方法也并無太大區別;再如演員,影視表演中大部分也是戲劇演員,他們通過戲劇表演方法在鏡頭前表演,同樣受到了人們好評。這就說明,戲劇中的一些元素應用到電影中并無太大不合理。我國的一些影視明星,如鞏俐、章子怡、陳道明、濮存昕等,都畢業于戲劇學校,最初表演的都是話劇,也正說明了這一問題。
而當電影發展到上世紀中期,從戲劇中來的演員開始感受到了影視表演的不同之處,尤其是"鏡頭",它與戲劇表演顯得格格不入,這就是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最初的區別,影視表演也逐漸開始表達戲劇表演表達不出的藝術美感了。因此,表演就可以一分為二,一是舞臺上了戲劇表演藝術,二是鏡頭前的影視表演藝術,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間的不同之處逐漸清晰。
二、戲劇表演是影視表演相同點
1.都是"三位一體、二度創作"的藝術
所謂三位一體,就是指作者、道具、作品集于一身,一個演員既是一個人物形象的創作者,也是創作這個任務形象必需的道具,通過自身的表演完成創作,形成作品。這一特點對演員提出了一個要求,就好比音樂家掌握樂器一樣,演員也要熟練掌握自己的表演工具,例如肢體、表情、聲音等,還有一些特殊技能,例如騎馬、游泳、唱歌、跳舞等,還有所謂的表演經驗。
二度創作是指,演員與燈光師、道具師等共同完成影視創作,二度創作的基礎是劇本或文學作品。因此,演員必須對劇本中的任務形象有深刻的認識,把握住劇本的西向內涵,從而塑造出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這一點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是一致的。
2.都是以創造人物形象為宗旨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表演藝術中,當有人問道"為什么學表演?"等問題時,他們的回答往往是因為喜歡或者發揮自己的表演才能、想把自己的美展現給大家等,這些回答很真實,也反映了社會現狀,但卻并不是表演的真正宗旨。表演的宗旨只有一個--創造生動的人物形象。
這一宗旨,無論是影視表演還是戲劇表演都必須遵循。廣義上說,文學藝術包括表演、音樂、誤導等,都是為了表達人物形象,例如文學作品中的阿Q、羅密歐、堂吉·訶德等都是鮮活的文學形象;音樂中的貝多芬創作的《命運交響曲》也表現出了他與命運作斗爭的不屈形象;歌舞劇中的白毛女、楊麗萍表演的孔雀等,都從不同角度塑造了一種人物或擬人化的形象。由此可見,影視和戲劇就更要重視表現人物形象。
三大表演體系之一斯坦尼體系的創作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愛心中的藝術,而不是愛藝術中的自己。說明了演員投身表演行業不是為了表達自我(愛自己),而是為了創造人物形象(愛藝術)。而在表演中為了展現自己的美的都不能成為藝術,反之,為了表演不惜丑化自己的才是一個表演藝術家應該認同的行為。
3.都是在虛構嘉定的條件下表演
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中有許多虛構的條件,例如我國京劇中的騎馬、上山、關門等都是虛構的條件,影視劇中的中彈、中毒等同樣是虛構的條件。再例如需要拍攝下大雨的場景,但是天氣卻是晴朗的,這就要用到道具造價,兩個人本來不是夫妻,在表演中也要表現的恩愛等。因此作為一個演員,要能夠以假當真。
如今的電影拍攝更是如此,一下宏大的場景、壯觀的景色等都是后期合成的,演員只需要在綠色摳像布前表演完成的,演員更應該參透表演中的真假奧秘。
4.表演力求真實
一個作品的好壞,人們首先看的是它是否"真實"或"生活化",因為真實才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才能打動觀眾。而一個演員想要表演的真實就必須與塑造的人物有相同的經歷、性格、喜好等,也就是表演中常說的"感覺",找準感覺了,表演就很容易到位。但是感覺不能光靠找,還要有體驗,體驗可以使吃透劇本,也可以到真是的環境中體驗生活。例如,老舍的話劇《茶館》中扮演松二爺的黃宗洛,為了拿捏準人物的性格特征,每天穿上大褂去喝茶遛鳥,甚至被人當做了真正的旗人,雖然松二爺只是一個小人物,但黃老的精神卻是每一個演員應該具備的。
三、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相異
1.表演流程的連貫與間斷
雖然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影視作品是非常連貫的,但是影視作品在拍攝過程中卻是間斷的,而并不是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拍攝的,也許剛剛拍完了丈夫殺死妻子,接下來就要拍丈夫與妻子的婚禮,一切都是為了場景的方便,對演員的表演能力要求很高。有是為了搶拍一個鏡頭,演員根本沒有準備的時間,必須在一瞬間將情緒爆發出來。相反,戲劇的表演則是連貫的,一幕接一幕,合乎邏輯,演員很容易沉浸到故事中,表演也會水到渠成。
2.一次性創造與不間斷創造
影視拍攝用的是膠卷,為了節約成本一般不允許演員重復拍攝,要求一次性成功,演員要完美的表演鏡頭前的戲,不然一旦成片將無法補救;戲劇則不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意思,這一場出現差錯,下一場還可以糾正,只要演員一直演,就能夠一直不間斷創作。
3.無觀眾反饋與有觀眾反饋
這一點很明顯,影視拍攝一般都是導演指揮,工作人員監制,拍不過重拍;戲劇則是在一個舞臺上表演,演的好與不好通過觀眾就可以知道。與觀眾距離的不同也使得兩者的景別概念有所不同,影視拍攝分為遠景、中景、特寫等,表現人物更為細膩,注重拍攝結果;而戲劇表演則只有大全景,簡單配以燈光聚散、變色,注重表演過程。
四、結語
通過分析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同異,可以準確定位影視表演的獨特美學,不至于在將來發展中迷失方向,還有利于影視表演的繼承,從而更加系統化與規范化,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
參考文獻:
[1]曹嘉睿。淺議影視表演與戲劇表演的"分"與"合"[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5(4)。
[2]邵一男。戲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理解與探析[J].才智,2014(4)。
[3]曾晉楠。論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之異同[J].大眾文藝,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