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戲曲基本功概述
權威的出版資料對于基本功是這樣注釋的:戲曲演員表演程式和技巧的基本功夫。如腰、腿、臺步、圓場、山膀、云手、毯子功、把子功等。(《中國戲曲·曲藝詞典》)而實際上對于戲曲演員來說,基本功無非就是指演員日后舞臺表演不可或缺的功底,是四功“唱、念、做、打”和五法“手、眼、身、口、步”的訓練與練習。
現行的基本功訓練課,涵蓋腿功、小毯子功(小技巧)和“兼容身韻”等三個主要內容。腿功顧名思義是指戲曲演員腿部的功底,另外在曲藝詞典里提到的小毯子功也成為現行基本功訓練的重要部分?!靶〖记伞敝饕柧毜氖腔竟χ刑鹤庸Φ囊恍〔糠制占靶约记?,難度簡單的比如各種翻身,此外還有掃堂、飛腳、旋子等。難度較強一些的有單腿飛腳和組合小技巧等等一系列的動作。除曲藝詞典注釋的一些身體上的功底之外,對于目前的基本功訓練來說,身韻的兼容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戲曲是一種舞臺表演,因此在訓練時不可避免地需要模仿專業舞蹈訓練學生的肢體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有些學校的身韻基訓還兼容了“民族舞”和“中國古典舞”等。
二、戲曲基本功的重要性
(一)分別從文戲、武戲探究基本功的重要性
在武戲之中,怎樣才能在不說一個字不唱一句詞的情況下,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出來,把觀眾帶入激烈的情景之中呢?四功中的打功是技術性最強的一門學問,武打的套路大多用來表現不同的戰斗場面。這些套路有的意在表現陸地作戰,有的展現的是馬上交鋒,有的則為了表現出激烈的襲擊場景。而這一切場景的構建都要靠演員的打功技術來表現。
在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中戲曲表演者扮演尖刀班戰士,其中高難度的翻打、下高等技巧都是為了塑造激烈的戰斗場景。如果基本功沒有訓練到位,腿功、腰功不足,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動作都將難以實現。
而在文戲之中,唱和念的基本功基本上決定了一個人物甚至是整臺戲是否有表現力。戲曲《漢明妃》一劇中尚小云先生扮演的王昭君令人印象深刻,尚先生在這出戲中表現出了三個不同的王昭君:離家前的昭君聰明活潑;第二個王昭君,慘遭打入冷宮,她愁怨滿腹,淚如雨下;第三個王昭君則顯得春風得意,她封妃后儀態優雅、光彩照人。這些都通過尚先生優美的身段和飄灑的舞姿體現了出來。
(二)以基本功“開軟度”、“圓場功”為例探究基本功對于戲曲的重要性
戲曲說到底是一門表演的藝術,對于人的身體靈活度、體能等等方面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許多戲曲藝術家不但有著很深的藝術造詣,而且還能保有很長的藝術生涯,這就得益于“開軟度”這一基本功的訓練。開軟度從生理的角度講,就是通過練習拉伸韌帶,使得韌帶開、軟。它可以鍛煉關節的靈活度,增強肌肉的彈性和力量,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這一練習在兩個身體發育時期,即兒童和青年時期都非常重要。
開軟度的重要性在于,軟度好的戲曲演員可以完美地實現一系列技巧、武打、舞蹈動作的塑造,把握好戲曲動作的節奏,得心應手地處理動作的快、慢、動、靜,使得整套動作剛柔并濟、剛而不硬、柔而不軟。圓場功扎不扎實,只要演員一出場就能看出來。甚至可以這么說,基本功里最重要的就是圓場功。圓場功扎實的演員,身體不搖紋絲不動,圓場跑得快如風、穩如鐘,人就像在水上飄一樣神奇。演員能夠很好地掌握好節奏,將人物表現得光彩照人、活靈活現。
其身法可以用“穩快美”來形容。如果圓場功沒有學扎實,身體搖搖晃晃,跑起來甚至有點跌撞的感覺,節奏紊亂看不出條理,十分影響表演。
(三)基本功是戲曲舞臺表現力的根本
戲曲并不需要依靠大量的道具和布景來營造氣氛,也沒有復雜的音樂和太多的人物,但是它依然可以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表演震撼。這就說明戲曲的舞臺表現力主要通過演員來體現,甚至可以說是通過各種獨特的表演技法來實現的。
最高意義的舞臺表現力是演員把技巧“化”到自己身上,將基本功技巧融會貫通,塑造人物時能夠游刃有余。觀眾沉浸其中,看不出是演員在玩技巧,而當成是人物的嬉笑怒罵,是人物的一舉一動。達到這種效果,那么一臺好的戲就誕生了,由此可見,良好的基本功是舞臺表現力的精髓所在。
三、結語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戲曲的基本功是戲曲演員自幼練習的一種重要功課。當然,對于戲曲演員來說,基本功雖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自己的綜合素養的提高,尤其是對于文學、音樂方面的學習,這樣祖國的戲曲藝術才能夠不斷精進,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郭墨浪 . 淺談戲曲藝術基本功 [J]. 藝海,2013(08)。
[2] 周振東 . 戲曲基本功 的重要性 [J]. 東方藝術,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