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二十世紀 20 年代開始,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我國萌發出了一批民主、愛國、科學,倡導將西方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與中國音樂文化相融合的作曲家,其中以靑主、蕭友梅、劉天華、賀綠汀、黃自等作曲家為杰出代表。到了 30年代,我國國土受侵、民族受到壓迫,此時中國音樂文化領域中涌現出了一批聶耳、冼星海等革命作曲家隊伍,他們是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其中,朝鮮族作曲家鄭律成,便是這批作曲家隊伍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鄭律成是中國匠心獨運的作曲家、人民音樂家,也是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先行者之一,被人民譽為"軍歌之父".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在幾十年的音樂創作與活動中,共寫下了三百六十余首(部)歌曲,體裁范圍廣泛,包括:獨唱、齊唱、合唱、歌劇、兒童歌曲、古詩詞和電影配樂等等。他始終專注于創作反應人民群眾與生活的音樂作品,并且力求讓作品反映時代的烙印,與人民的內心的思想達成共識。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年僅二十多歲的鄭律成,沒有經過專門的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學習,卻能創作出了《延安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等等緊扣時代脈搏、深入人心、鼓舞斗志的不朽之作。因此激發出鄭律成創作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課題。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以鄭律成的音樂創作的源泉為研究對象,從鄭律成的音樂活動軌跡、鄭律成音樂創作的生活觀和鄭律成音樂創作的歷史貢獻四個方面進行逐層次的研究,從而達到以鄭律成本人作為近現代音樂史的寫照,真實的折射出鄭律成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傾向、文化思想、藝術風格和創作環境等方面,加強理解、分析鄭律成及其作品的真正內涵,探索出鄭律成音樂創作的源泉,為后續研究搭建一個理論橋梁,從而給我們當代音樂創作帶來的思考。
關鍵詞:鄭律成;音樂創作;生活體驗;歷史貢獻;音樂交流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 論
一、研究現狀概述
(一)遺存的稿件
(二)傳記與回憶錄
(三)有關音樂作品研究的論文
(四)檔案文本和影像資料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
(二)調查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多學科交叉分析法
三、研究目的與意義
(一)選題的目的
(二)選題的意義
第二章 鄭律成的音樂活動軌跡(1914-1976)
一、在革命的激流中成長(1914-1933)
二、吹響"向前"的號角(1933-1945)
三、到故鄉的隊伍里歌唱(1945-1950)
四、曲折的道路上前行(1950-1976)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鄭律成音樂創作的生活觀
一、鄭律成音樂創作與生活的融合
二、生活體驗是鄭律成音樂創作的源頭
(一)到延安部隊的生活體驗
(二)來四川川江的生活體驗
(三)在大興安嶺的生活體驗
(四)去空軍部隊的生活體驗
三、音樂創作涌出鄭律成生活情感的甘泉
(一)戰火硝煙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二)乘著翅膀的《延安頌》
(三)情系黑土的《興安嶺上雪花飄》
(四)金色的童年《我們多么幸?!?br>四、鄭律成的生活觀對當代音樂創作的啟示
(一)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
(二)重視歌詞與旋律的緊密結合
(三)運用傳統音樂素材進行創作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鄭律成音樂創作的歷史貢獻
一、時代精神的謳歌者
二、軍旅歌曲創作的奠基人
三、搭建中朝、中韓友誼橋梁的音樂工程師
(一)中朝音樂文化交流
(二)中韓音樂文化交流
本章小結
結 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