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塞比·威爾第 \\( Giuseppe Verdi,1813 - 1901\\) 是 19世紀意大利偉大的歌劇巨匠,《弄臣》是其創作中期的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其中吉爾達唱段《親切的名字》是這部歌劇最精彩的詠嘆調之一。
威爾第的創作主要是以歌劇為主。他非常注重人聲在歌劇中的表現,旋律線條的進行要貼切的體現歌劇的故事情節和角色的特點?!队H切的名字》利用少女輕盈的聲音特點表現出了熱戀中的女主角美麗、純潔、天真的特征,展現了花腔女高音的聲部特點。
一、《親切的名字》唱段的演唱處理
《親切的名字》是花腔女高音聲部的代表曲目和“試金石”,這首作品宣敘調和詠嘆調相互滲透,彼此之間的連接和轉換進行的比較自然,但是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形態還是有一定的區別。作品主要描寫了少女吉爾達初次與情人約會后,難以平復的激動心情,她已墜入愛河無法自拔。
吉爾達非常單純,父親為了保護她,把她關在深深的庭院之中。所以她涉世未深,要用年輕、單純的聲音來歌唱。吉爾達是在與戀人初次約會后唱的這首詠嘆調,她此時的心情很激動,充滿了甜蜜和浪漫的幻想,演唱時要充分地表現出角色的年紀和心理特征。
整個作品主要用 E 大調來進行,E 大調光輝燦爛的特點襯著悠揚的長笛,吹奏出愛情的甜蜜,音樂術語是 Allegroassai moderato 意思為較活潑高興的,非常中等的速度。與公爵約會之后的吉爾達不知道公爵是假冒了學生的身份編了一個假名字———“夸蒂耶·馬爾代”來騙自己。此時她想著情人的一舉一動漫步走向陽臺,對著溫馨的夜空唱出情人的名字。音樂表情記號為 dolce、P,意思是柔美的、弱的。宣敘調開始部分由長笛奏出柔美的、跳躍的、向上的琶音,表現出愛情的甜蜜與美妙,引出吉爾達對于情人名字的呼喚。
吉爾達呼喚情人的聲音沿著伴奏給的力度唱出來,聲音的色彩要甜蜜而浪漫,沿著連綿不斷的氣息,使聲音始終保持在高位置與長笛的琶音遙遙呼應。旋律的進行要注意節奏重拍的把握,開頭的歌詞“Gualtier Malde”是公爵的名字,重音應該體現在 ti 和 de 上,這樣就與節奏的重音相吻合。第 6、7 小節 amato 這個單詞的意思是可愛,重讀的地方在 ma 這里。這里的唱詞是: 這個名字是多么可愛。表現了吉爾達已經深深的迷戀上了公爵,此處旋律的上行進行表達了吉爾達情緒的向上推進。在 8 小節旋律由高向低用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向下滑動,表現了吉爾達激動的心情。在 10 小節單詞 inamorato 的后半部分采用的是下行的半音階進行,音樂術語 morendo 是已死去的、逐漸微弱到無聲的感覺,在半音的下行進行中,聲音要逐漸變弱,最后留有一絲具有穿透力的聲音在延長,在延長的若有若無的力度中開始幻想甜蜜的愛情。此處極弱的力度相反表現出吉爾達對公爵極深的情感。
11 - 19 小節是間奏,音樂術語 P dolcissimo 意思是弱的極其柔美的,伴奏的音樂術語是 Allegro moderado\\( 有節制的快板\\) 速度為每分鐘 76 拍中速,長笛的奏法是要求 stacc即斷奏,這部分是在長笛的帶領下進行下行斷奏,重復運用漸強漸弱的記號,表達了吉爾達激動的心情。每個樂句之后的上行大跳表現出這個少女的單純對愛情的懵懵懂懂也就是吉爾達的主題動機。但是樂句的整體進行都是以下行為主暗暗預示了吉爾達的悲劇性結局。
接著吉爾達以激動的心情唱出一連串的斷音,在這里跳躍的斷音表現出她初入愛河時難以抑制的興奮。在這段譜面中都是以跳音和休止符的斷唱為主,每一句歌詞結束之后不斷開直接連唱延長到下一句大跳的開始處,用后面的休止符來偷換氣,表現出吉爾達急切的表達自己對于愛情的感受。但在跳音的基礎上要注意音斷氣不斷的表現方式,讓聲音的位置和氣息在彈跳中又充滿了音樂情感的連貫性,突出句子的語氣感。這段歌詞大意是親切的名字使我的心第一次激動,愛的喜悅歡樂我總是記在心間,表達出面對突然而來的愛情吉爾達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歡樂和驚喜。
接著后面突然出現的帶有緊張色彩的減七和弦,并且運用了重音記號強調了此處,吉爾達正在表達自己愛的誓言———無論怎么樣都要和自己的情人在一起,哪怕是死亡。
在這里的每個樂句都是在剛開始的主動機節奏“附點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緊跟著幾個八分音符的斷奏”這樣的節奏型上再做一些相應的變奏。接著樂句逐漸上行進行,歌詞意思是要與情人一起飛翔,這里樂句的上行進行經過幾個小顫音的過渡之后在升 f 上延長三拍并且不能換氣延唱到第四拍的升 g 上,一層層的推進使吉爾達的情緒逐漸高漲。歌詞的意思是我的思緒我的愿望,總是和你飛翔直到最后的死亡,這一句的小顫音要唱的輕盈、靈巧,在長音處一定要用氣息拖住之后延長到下一句。接著樂句下行進行,最后落到主音 E 上,以主和弦作結束,往往下行的主和弦表現出堅定的信念,傳達出吉爾達對于這份愛情堅定的信心。在 31 至 35 小節又恢復了吉爾達的代表性動機,隨著樂句由高到低的進行,悲劇的暗示也在歌曲的進行中來回穿插,之后又回到那句“親愛的名字會銘刻在我的心里”,此處有顫音記號,在高位置上演唱這些輕巧的顫音要唱得靈巧、甜美,音準要把握得準確、到位。
接下來的部分仍然是前一個誓言樂句的變奏,在這里用大量的華彩反復地演唱前面愛的誓言,吉爾達正憧憬著進入人生最燦爛的時光,音樂術語仍然是 dolce 即柔美的。
最后一句的長華彩部分則表現出吉爾達對于愛情的無限幻想,從高音區滑到中音區,停留在 ppp 極弱的力度上,吉爾達已經完全進入到自己的愛情幻想之中,這里的華彩有三連音、十六分音符,旋律進行復雜而優美,中間音樂透露出點點的憂傷,表現出吉爾達對自己愛情隱約的擔憂。35 小節開始反復愛的誓言,音樂突出緊張的感覺,演唱者的旋律和鋼琴的旋律彼此呼應,情緒較之上次的愛情誓言更加激動,樂段后半部分再現的小高潮變奏成為一串華彩和跳音,表現出吉爾達陷入愛情的甜蜜。
接下來又是一次愛情誓言,不協和和弦的琶音跳躍跨度更大,華彩的進行更加豐富。音樂表達了單純少女豐富的幻想力和浪漫的愛情情懷。通過一個下行接上行的音階進行將吉爾達的情緒推向又一個高潮,彈跳的鋼琴和人聲跳音的一唱一和更像是少女開懷的笑聲。
從50 小節開始到 56 小節,鋼琴與演唱者用一樣的旋律在歌唱,歌唱著吉爾達愛的誓言: 直到最后死亡,親愛的名字會銘刻我的心上。此處全是十六分音符伴奏在密集的進行,兩組“棗核”記號的連續運用,形象地表現出吉爾達激動起伏的情緒和迫切渴望愛情的心情。在 54 小節單詞caro 的前半部分做了一個音階上行級進,表現出吉爾達情緒在逐漸的高漲,雖是跳音的進行又用連音線連接起來,突出了激動情緒的連接性,聲音的彈跳要始終在氣息上,情緒和聲音要有連接性才能更到位的表達情感。后面滑音的進行突出了吉爾達得意的心情,此處少女的單純顯露無余。
隨著音樂情緒的推動,逐漸進行到最高潮處,此處華彩有多種進行方式,要有嫻熟的高音技術才能唱的輕巧而游刃有余。彈跳性的高音要很輕松、連貫,吉爾達心中充滿了對愛情的贊美,在溫柔的夜色中,對情人的思念飄蕩在夜空,表現出對美好愛情的幻想。
二、吉爾達悲劇美的藝術特色
整部歌劇是以強大的悲劇色彩收尾,通過一層層的推波助瀾的關系將整個歌劇推向悲劇的結局?!队H切的名字》這首詠嘆調是吉爾達與公爵初次約會后演唱的,表現了吉爾達的美麗、單純和浪漫的愛情情懷,而公爵的風流已經使這首作品隱約披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吉爾達是悲劇色彩最主要的對比色,她使整個作品更具悲劇性的震撼力。
《親切的名字》不僅表現出吉爾達的美麗與單純,而且還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少女對于浪漫愛情的幻想。吉爾達身上所散發出的美麗深深地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而當美麗被邪惡摧毀后,才是強大悲劇震撼力的體現。不論是吉爾達與公爵還是吉爾達與弄臣,角色相互之間的對比非常鮮明,使得歌劇悲劇性的結局更為必然。
\\( 一\\) 善良與邪惡的對比性
劇中的吉爾達是一個理想的化身,純潔、美麗、癡情又勇于奉獻。弄臣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小人形象,他是個駝背、身形丑陋,整日周旋在公爵的身邊,為了取悅公爵不惜羞辱任何人,包括一些王公貴族。甚至將大臣們的妻女搶過來供公爵尋歡作樂,事后弄臣還嘲笑這些大臣。因此,在弄臣和王公貴族之間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為將來吉爾達悲慘的命運埋下伏筆。弄臣是丑惡的化身,但是他卻擁有個美麗善良的女兒吉爾達,這樣最美與最丑的人在一起卻產生了人間最偉大的感情———父女之情。弄臣竭盡全力的隱藏著吉爾達,但她仍被公爵發現了,風流成性的公爵輕而易舉的就讓吉爾達墜入愛河。不知情的大臣們誤以為吉爾達是弄臣的情人,于是為了報復弄臣將吉爾達獻給了公爵,弄臣得知此事后便買通刺客要殺掉公爵。為了讓吉爾達對公爵死心,弄臣讓刺客的妹妹去勾引公爵,自己帶著吉爾達在暗處偷看,此時公爵的風流本性一覽無余地展現在吉爾達面前。面對著這樣一個負心人,當吉爾達無意間得知父親要暗殺公爵的消息后,仍然義無反顧地做了公爵的替死鬼。
吉爾達的癡情、善良深深地感染著觀眾。劇中吉爾達和公爵也是美與丑的對比,一個天使與一個魔鬼在一起相愛,結局就是走向毀滅。吉爾達飛蛾撲火般為愛情奉獻的精神迸發出強烈的悲劇色彩。
\\( 二\\) 悲劇的必然性
劇中吉爾達與父親之間是深沉的父女之愛,這樣強烈的愛是悲劇的一層伏筆,吉爾達又愛上了公爵這也是悲劇的另一個推手。公爵對于吉爾達的凌辱,讓弄臣對公爵起了殺機,而吉爾達對公爵的愛讓悲劇的進行更具有必然性,為了救公爵就做了公爵的替死鬼。以為計劃實現的弄臣發現死的人竟然是自己心愛的女兒,此時弄臣因痛失愛女發出的悲痛的哀嚎讓整個劇情的悲劇性推到了頂點,也讓觀眾唏噓不已。劇情中一層一層的關系抽絲剝繭展現開來,一切的悲劇都來源于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情感———愛,不論是親情的愛還是愛情的愛,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下都讓劇中的人物最終走向毀滅。
\\( 三\\) 悲劇美的體現
《弄臣》是部打動人心的悲劇,殘酷的社會現實、劇情的自然銜接和人物的性格導致劇情走向悲劇的結局。劇情也可以這樣安排,殺手真正的殺掉公爵,弄臣和女兒再一起逃離這個地方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然這樣的結局大快人心,但失去了悲劇的色彩,這也是這部歌劇與傳統歌劇的區別。
在這部作品中每一個人物都閃現著悲劇性的色彩,歌劇劇情一開始弄臣就遭到被他欺辱的大臣的詛咒,詛咒弄臣也要跟自己一樣,女兒遭到被公爵凌辱的命運。而這樣的詛咒正好打擊到弄臣脆弱的內心,因為他也有個漂亮的女兒,他怕大臣們利用女兒報復自己,精心保護著女兒。在故事的結局詛咒得到一一應驗,吉爾達遭到公爵的凌辱,并做了公爵的替死鬼,這個美麗的少女散發出強烈的悲劇美。弄臣本身就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身形丑陋、無惡不作,唯一的女兒也陰差陽錯地被自己殺死。悲劇的頂峰是可憐的父親發現死的人不是公爵而是女兒時,發出的哭天喊地的哀嚎。劇情的環環相扣導致了悲劇的結局,而悲劇的真正體現就是在吉爾達身上,美麗的少女為公爵獻出了生命,而此時這個負心漢絲毫不知道,還在忘情的歌唱著《女人善變》,風流的公爵是萬惡之源,在劇情的結尾他仍然在忘情的歌唱,他的歌聲與失去女兒的弄臣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對吉爾達年輕生命無情的嘲弄。年老的弄臣為女兒的離去而悲痛欲絕,這個女兒不惜為此付出生命的人正是自己最想要殺掉的公爵。最美麗的事物被摧毀,為觀眾營造出最大的遺憾,而人物之間相互的愛與恨造就了毀滅的結局正是這部歌劇悲劇美的強烈體現。
參考文獻:
[1]潘葉琴. 威爾第歌劇《弄臣》吉爾達形象塑造及審美特征[D]. 南昌: 江西師范大學,2009.
[2]喻櫻. 威爾第《弄臣》中吉爾達的聲音特點淺析[J]. 學術論壇,2010,\\( 4\\) :103 -104.
[3]吳靜寅. 威爾第和普契尼歌劇女高音詠嘆調藝術風格之比較[J]. 人民音樂,2009,\\( 2\\) :3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