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淺析裝飾技術對演播、錄音建筑聲學環境的質量影響
摘要:本文旨在通過對演播、錄音建筑的聲學環境分析,探討聲裝技術對噪聲和音質要求的影響,總結相應的聲學技術和措施,以達到創造出好聲音的目的。
關鍵詞:噪音控制;音質設計;聲學裝飾技術
0、引言
在當代信息數字化、網絡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已成為大眾接收外界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電視節目制作也以技術數字化,制作多樣化,設備科學化,播出網絡化等特點而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像央視1頻道“新聞聯播”、央視3頻道“我要上春晚”,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等好節目,創下了很高的收視率。如果制作環境不能滿足聲學的要求,節目的質量將會大打折扣,直接影響觀眾或聽眾的收視效果。
演播、錄音建筑的聲學裝飾設計與施工具有綜合性很強的技術特點,它涉及到建筑、結構設計、建筑聲學、語言聲學、音樂聲學、工藝構造、室內美學等很多領域。其音質要求和隔音要求比其他廳堂都要嚴格,涉及音質評價和噪聲控制等各個方面,聲學裝飾技術正是解決此類問題的綜合性解決手段。本文旨在探討裝飾技術對演播、錄音建筑聲學環境的影響,并提出改進的措施。
近幾年來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陸續發布了一些最新的標準和規范,如GY//T5086-2012、GY//_T5087-2012等。這些規范是針對廣播電視演播、錄音建筑及其環境的聲學技術標準,其基本的技術要求是:錄(播)音室、演播室及應具有合適的混響時間,無明顯的聲學缺陷,符合錄播要求的安靜聲環境。其涵蓋了噪聲設計標準、噪聲控制及其聲學性能的評價及其測試方法等方面,是我們進行理論探討和工程實踐的標準。
1、演播、錄音建筑隔聲技術
演播、錄音建筑中的噪聲控制是聲學裝飾中頭等重要的問題,它與一般裝飾工程不同,當工程完工發現問題,通常很難進行修改,如果達不到允許噪聲標準要求將失去使用價值。
1.1圍護結構空氣聲的隔離
1.1.1內、外墻
演播、錄音建筑的內、外墻必須采用厚重結構,根據質量定律,構件面密度增加一倍,或是噪聲頻率增加一倍,隔聲量都會相應增加6dB.目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雙層實心磚墻隔聲墻,以獲得良好的空氣隔聲性能。
在演播、錄音建筑的墻或頂板上通常要穿過大量的電源、傳聲器的插座和對講揚聲器、信號指示開關以及電纜線槽。如果孔洞封堵不當,都會影響到墻體的隔聲,必須做相應的封堵隔聲處理。
1.1.2門和窗
演播、錄音建筑中的門、窗的面密度一般比墻體小很多,同時門、窗四周的縫隙又是傳聲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門窗的隔聲量,關鍵是提高門窗本身材質以及四周縫隙的處理。近年來傾向于采用多層板材的復合結構,門縫常采用企口擠壓、斜口擠壓和沖氣擠壓等幾種。
為了進一步提高門的隔聲性能,有效的方法是設置雙道門,并在雙道門之間配置吸聲結構,即構成所謂“聲閘”.
演播、錄音建筑中的窗均為內墻窗。它包括錄音室與音控室之間的觀察窗,電影放映室的放映孔等。為使內隔墻具有較高的隔聲置,必須使窗具有與內墻相接近的隔聲量,通常采用雙層或三層玻璃窗構造的隔聲量。
1.2撞擊聲的隔離
隔絕撞擊聲是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打擊器撞擊樓板(或頂板),在它下面的房間內測量其撞擊聲級LN.LN值越小,說明樓板(或頂板)隔絕撞擊聲的性能越好;反之,則越差。
為改善樓板撞擊隔聲性能,有二種途徑:
(1)在基層板(承重樓板)上鋪設彈性面層材料。在樓板表面鋪設彈性良好的面層或基層材料,如各類地毯、塑膠地板、聚乙烯泡沫隔音墊等。這種方法對改善樓板中、高頻撞擊聲是非常有效的。
(2)在基層樓板下加設隔音吊頂。在基層樓板下,離開一定的距離設置隔音吊頂,如纖維板、石膏板吊頂,上鋪吸音棉,可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1.3“浮筑”結構的做法
為了能有效地隔離環境噪聲和振動對演播、錄音的干擾,目前已廣泛采用“浮筑”結構,即采用與承重結構完全分離的“房中房”形式。特別是對于那些設置在業務樓、綜合辦公樓內的演播、錄音空間,基本上都采用“浮筑”結構。常用的結構形式有:
1)內房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或磚混結構,并用鋼彈簧或橡膠墊作隔振裝置,浮筑于承重樓板上;
2)因受荷載限制,內房采用輕質結構。地面在基層中增設玻璃棉板或發泡橡膠減振墊板浮筑于承重樓板上;內房隔墻采用輕鋼龍骨多層石膏板,內填玻璃棉,并與外房墻之間形成空腔;頂板懸吊輕鋼龍骨雙層石膏板隔振吊頂,上填玻璃棉,并采用隔振裝置連接吊頂與樓板。
2、演播、錄音建筑吸聲技術
運用吸聲技術可以創造良好的室內音質,在演播、錄音室內應滿足混響時間及其頻率特性指標要求;應滿足無顫動回聲、聲聚焦和聲染色等明顯的聲缺陷要求。當前在演播、錄音建筑聲裝中的吸聲技術,主要是指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的運用。
吸聲材料是指材料的吸聲系數α大于0.3的裝飾材料,通常分類如下:
按材料的頻率特性分為:低頻吸聲材料、中頻吸聲材料和高頻吸聲材料。
按材料的材質構造分為:多孔性吸聲材料和共振吸聲材料。
常用吸聲材料中多孔性吸聲材料,主要吸收中高頻聲;穿孔吸聲材料,主要吸收中頻聲;薄膜薄板共振結構,主要吸收中、低頻聲。在演播、錄音室內采用的吸聲材料,不僅要求要有較好的吸聲性能,同時還須具有美觀效果,具備防火、耐潮、強度等特性。
2.1多孔吸聲材料
吸聲材料的主要吸聲機理是當聲波入射到多孔材料的表面時激發起微孔內部的空氣振動,由于空氣的粘滯性在微孔內產生相應的粘滯阻力,使振動空氣的動能不斷轉化成熱能,使得聲波衰減。無論是纖維狀多孔材料,還是顆粒狀多孔材料,只要它們含有的多孔使內外互相貫通的,就會具有良好的吸聲性能。那些雖含孔,但是內外互不貫通即閉孔的多孔材料,吸聲效果不好。所以不是所有的多孔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吸聲性能。
(1)有機纖維材料
有機纖維材料有動物纖維和植物纖維,動物纖維主要指毛氈和純羊毛地毯,其特點是吸聲性能好,裝修效果華麗,但防火阻燃性差。植物纖維材料主要有木絲板、麻絨、海草、椰子絲等材料。這些材料防火、防潮、防霉效果較差,裝飾效果也不理想,很少在演播、錄音空間的聲學裝修中使用。
(2)無機纖維材料
無機纖維材料是多孔吸聲材料中最主要的類型,也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吸聲材料。從材質上可分為玻璃棉、巖棉、無紡織物、環保纖維材料等。玻璃棉的特點是吸聲性能好,防火、防潮、防霉效果較好,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吸聲材料。目前常用的是離心玻璃棉板,一般容重在32~80K之間,厚度在25~100mm之間。巖棉產品由于易產生顆粒吸入物,在施工中容易對皮膚產生刺激性,環保性能差,但價格低,所以目前主要用在隔振和隔聲工程中。
(3)簾幕
具有一定透氣性能的紡織品,在與墻或窗有一定距離時,對吸收中高頻聲音具有一定的效果。由于便于安裝和移動,所以在演播、錄音空間中經常使用。為了提高簾幕的吸聲效果,在安裝時簾幕應有一定的褶皺率,一般不小于墻面的2倍,離墻100毫米左右效果最佳。利用簾幕改變吸聲效果是一種比較簡便和有效的方法,但要進行防火阻燃處理。
2.2共振吸聲材料
單個共振器結構,其形式是一個密閉的內部為硬質表面的容器,通過一個小的開口與外部的大氣相通,稱為亥姆霍茲共振器。共振吸聲結構是以吸收低頻為主的吸聲結構,它是靠共振吸收低頻聲。常用共振吸聲結構有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微穿孔板共振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