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電子手風琴演奏分析
【引言 第一章】傳統與電子手風琴之比較
【第二章】演奏電子手風琴應具備的能力
【第三章】電子手風琴的現狀
【第四章】電子手風琴的發展前景和展望
【結論/參考文獻】我國電子手風琴基本問題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結論
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對電子手風琴的演奏和研究的經驗,首先對電子手風琴的功能和特點進行了介紹。又對傳統手風琴和電子手風琴做了比較與分析,同時分享了電腦編曲和作曲等跨學科方面的實踐經驗,也提出了電子手風琴的利弊,總結了國內外電子手風琴的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并且對電子手風琴作品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經驗總結,最后,筆者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電子手風琴專業建設方面的幾點建議,提倡原創性的符合中國大眾審美的電子手風琴作品。
電子手風琴的世界是浩瀚而神秘的,電子音樂是一種比較抽象的音樂形式,且對技術和操作的要求特別高,對手風琴演奏表演專業的人而言,需要克服種種難題,特別是跨專業的困難,既要從演奏實踐和音響效果方面著手,又要從電腦音樂制作技術方面下功夫。因而當研究、總結出一些成果的時候,對于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專業水平也都是受益匪淺的。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需要實踐的證明,只有通過演奏者自己在音樂實踐中對遇到關鍵問題進行思索和總結之后得到的結論,才是有說服力和有意義的,而絕非是主觀臆斷和紙上談兵。那么反之,當音樂理論被歸納和提出之后,還要繼續投身于藝術實踐中去,來通過長期的實踐和練習來充實和改正理論中存在的不足。
歸納一下本文的結論,如下:
一、電子手風琴的興起和發展是時代發展和進步的必然,電子手風琴緊隨時代進步而進步、緊隨科技發展而發展。
二、新興事物的發展都在經歷曲折前進和螺旋上升的過程,電子手風琴的發展亦是如此。盡管電子手風琴的發展勢如破竹,但仍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系統的學術和學科的建設等問題急需解決。我們還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深入展開。
三、電子手風琴不是全新的樂器,它是對傳統手風琴的繼承和創新。電子手風琴需要掌握除傳統手風琴以外的全部演奏技巧,還需要掌握和了解電子樂器演奏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能。
四、電子手風琴產品還會更新換代,功能也會更加完善和健全。我們要緊跟時代腳步,將電子手風琴的新功能最大程度地運用于手風琴音樂中。
五、具有特色的電子手風琴的音樂作品有待和電子音樂進一步融合,電子手風琴音樂也有望成為一種具有時代性的、廣為人們喜愛的音樂形式。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Mike Collins:卞清、王萌萌譯《音頻制作軟件應用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年 1月
2.張弛:《錄音與電腦音頻編輯》,科學出版社,2008 年 1 月出版
3.梯郁太郎:《給人類一個全新的音樂夢想 電子樂器開發之路》,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4 年 5月
4.劉健、錢仁平、馮堅:《電子音樂創作與研究文集》,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二)論文類:
1.龔鎮雄:《計算機音樂的進展》,《中國音樂學(季刊)》1995 年第 4 期
2.仲凱:《就業難背景下的高師手風琴專業學生培養策略》,《藝術教育》2011 年 7 月
3.包布和:《電腦音樂與 MIDI 技術》,《現代電視技術》2005 年 4 月
4.Miguel Ratton:《長距離發送 MIDI 信號》,《EDN 電子設計技術》2011 年 8 月
5.宋一楠:《雙排鍵電子琴幾種常規演奏法與鋼琴演奏法的比較》,《東北農業大學學報》1期
6.孟綺:《手風琴期待中國風》,《音樂周末》2008 年 10 月 15 日 第 001 版
7.王次炤:《電子音樂在中國的開端》,《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4 年 04 期
8.劉昭,趙愷:《小提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從傳統小提琴到電子小提琴》,《音樂探索》2001.1
9.顧奕敏:《波形音頻、MIDI 和 3D 立體聲》,《電腦技術》2001 年 2 月
10.程伊兵:《MIDI 音樂 電腦音樂?》,《人民音樂》2000 年第 9 期,總第 413 期
11.盛鴻斌:《常見音樂制作軟件的分類與比較》,《甘肅科技》2009 年 6 月 第 25 卷 第 11期
12.舒澤池:《電腦音樂芻論》,《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季刊)》1995 年第 3 期
13.錢永利:《論電腦音樂》,《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1999 年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