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電視劇聲音文化價值研究時,不同視角可以幫助我們厘清一些創作中的聲音現象,幫助我們對聲音進行現象分析和表達。例如在 “地理文化學”理論中關注文化景觀與自然景觀的關系,關注 “時間”的作用。
卡爾·索爾是 “地理文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 《景觀生態學》 ( The Morphology of Iand-scape) ( 1925) 中提出了自己對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之間關系的理解, “揭示出 ‘文化’通過時間作用于‘自然景觀’并且形成多種 ‘形式’的混合物 ( 人口、房屋、生產、交往) ,這些形式的混合物結合起來就成為 ‘文化景觀'.”①即 “文化景觀由自然景觀通過文化集團的作用形成。文化是動因,自然區域是媒介,文化景觀是結果?!雹谒鳡柕睦碚撌紫群雎粤丝臻g的意義而只強調時間的意義; 其次只關注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的關系,而忽略了社會景觀與文化的關系; 最后他只關注視覺的內容而忽略了聽覺的內容。
實際上聽覺的內容以及不同的存在形式與呈現形式,也是文化景觀的一部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 “聲音景觀”,聲音景觀可以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也是社會景觀的一部分,在不斷地發展變遷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
一、聲音景觀與 “音響”
1. 聲音景觀理論
“聲音景觀”,又稱為 “聲音風景”.20 世紀 60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由加拿大音樂家雷蒙德·默里·謝弗提出 “聲音風景”理論,簡稱 “聲景”,它把聲音與社會和文化聯系在一起進行研究,以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為著眼點,考察聲音在各個領域中的作用。西蒙·弗雷澤大學 “世界聲景規劃”于 20 世紀 70 年代開發的聲音詞匯與以往的聲音研究術語是有差異的,比如它使用 “聲標”而不是地標來描述具有典型性的聲音,用 “音景”或 “聲景”而不是風景來描述一個空間或者地域中聲音環境, “甚至用聲音地圖等語匯來描述聲音”③.在 “聲音景觀”理論進入到某個具體研究領域之后,為了與研究對象相契合, “聲音景觀”以城市為中心的研究亦開始針對 “地方性”進行研究,成為 Local Scape,因此包括了更廣泛的地域,同時也包括了鄉村的聲音景觀探索與研究。因此,聲音景觀成為人們關注聲音文化性的重要研究方法。
2. 景觀中的 “音響”
“音響”是生活中隨處可在的聲音形式,只要有物質的運動就會有物質的摩擦碰撞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是 “音響”.音響是物質世界所固有的聲音形式,并且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變化。譬如,在原始社會人類語言和音樂尚未完善的時候,自然界的音響占據了人類聽覺世界的大部分,因此,自然界的聲音成為了這個時期聲音的鮮明標志。隨著人類的進步,音響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并且隨著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各種機器的響聲不計其數,這些音響代表著人類的進步和興衰,代表著先進和落后,戰爭與和平,高興與失落。這些林林總總的印象充斥著整個世界。因此音響恰恰是在聲音景觀形成的過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個元素,它不僅能夠呈現時代的變遷、空間的變化、地域的區別、民族的差異,同時在文化呈現、藝術審美表達、情緒情感展現以及文化傳播等方面皆具有獨特的表現。
以中國古典文化典籍 《詩經》為例,它以不同地域的民歌形式描繪了中國古代人民生活的狀態、社會生活的場景、人們對社會的情感與認知,而這種描繪很多是通過聲音中的 “音響”實現的,尤其是那些來自自然界的 “音響”.比如, 《詩經》中 “有大量篇幅涉及當時各種各樣的聲音景觀,出現了大量擬聲詞,栩栩如生地摹寫了當時的各種聲音現象。在所提及的聲源中,有動物的聲音,包括鳥唱蟲鳴及鹿、馬等動物的聲音 ; 有自然界的聲音,包括風聲、雨聲、雷聲、泉聲、水聲等還有各種自然力作用于植物所發出的聲響,如風吹樹葉的聲音等。 《詩經》中還描寫了各種人為的聲音,如音樂的聲音,包括鐘鼓聲和多種樂器的聲音以及馬鈴聲、車軸聲、人的歌聲、伐木聲、佩玉聲等,還有各種社會的聲音,如祭祀、宴樂、營建、農事等活動所產生的聲響?!?/p>
④比如描寫來自大自然的聲音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以及來自人們生活的各種聲音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等等。當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詩詞佳作中也有很多作品把聲音作為審美對象進行描寫,呈現與眾不同的聽覺意象、展現獨特的審美情感,成為文人墨客表情達意、表達意境的重要方式。
比如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反復出現的聽覺意象,即 “簫聲咽、寒猿啼、更漏殘、鳴琴、笛怨、搗衣砧聲、梧桐秋雨、畫角邊鼓、杜鵑聲聲、月下聞鐘、衰柳鳴蟬、柴門犬吠以及雞鳴蛙鼓、鶯啼燕鳴、流泉飛瀑”⑤等眾多聽覺意象,它們作為 “融合著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豐富的情感意味的藝術意象,它具有類型性、集體共識性、虛擬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視覺、聽覺綜合性等特點”⑥.這些聲音為我們認知某個特定時間以及特定地點的人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它們首先成為了聲音景觀中的重要構成元素。同時,聲音景觀中的各種聲音元素又可以成為影視創作者在作品中還原或者表現特定時空下的人類生活狀態的重要依據,或者成為文化展示、文化傳播、社會發展、情感傳遞、審美表達的重要元素,而電視劇的創作也不例外。
二、聲音景觀中的音響與電視劇藝術創作研究
著名的電影導演喬治·盧卡斯說: “聲音是 ( 人生) 體驗的一半?!雹叨鴣碜宰匀痪坝^與社會景觀中的“音響”,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廣泛地運用于多媒體、電影、電視、廣播、戲劇等多種媒介中,尤其是影視劇、計算機游戲中,成為這些媒介形態必不可少的制作手段,也讓觀眾通過獨特的感知方式體驗著人生。
由于 “音響”是在聲音景觀形成的過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一個元素,它不僅能夠呈現時代的變遷、空間的變化、地域的區別、民族的差異,同時在文化呈現、藝術審美表達、情緒情感展現以及文化傳播等方面皆具有獨特的表現,在電視劇創作中各個時代、各個地域空間、各種習慣的人們的生活可以通過音響來呈現。在實際創作中,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某種標志性的或典型性的聲音折射出某種獨特的地域文化或者社會文化現象,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聲音構筑一道美麗的“風景”,而音響不僅僅是畫面的附屬品,或是可有可無的元素。
1. 構成獨特的聲音風景
與音樂的抽象性和寫意性相反,客觀性和寫實性是音響的基本特征。因為音響的本質就是日?;?、客觀的、隨意的、沒有經過加工和雕鑿的,音響能夠再現客觀物質世界、反映事物的本質、描繪日常的生活。正如 《詩經》中由音響所呈現的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景觀那樣,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通過經創作者精心選擇和設計的聽覺意象來表現一個活靈活現的物質世界。
在中國的聲音發展史上,一個極具典型時代印記的聲音 ( 用聲音景觀的術語便被稱為 “聲標”) ,那便是飄揚在人們生活上空的高音喇叭聲。在電視劇中,這個聲音更多地運用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或者是具有某個時代特征的作品中。這個聲音不僅能夠成為重現某個年代的歷史符號,更重要的它能夠有效地推動劇情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敘事能力。在 《今夜有暴風雪》 《當家的女人》 《營盤鎮警事》 《潛伏》 《手機》等作品中,高音喇叭經常出現。例如,在 《今夜有暴風雪》第一集的開篇,高音喇叭中傳出來的男生急促的廣播聲: “各連隊請注意,各連隊請注意,根據天氣預報,今夜有暴風雪,今夜有暴風雪,再播送一遍……”既契合了主題,又營造了一個歷史年代中的真實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