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藝術論文 > > 二塘《長工山歌》的傳承機制與衰微現象
二塘《長工山歌》的傳承機制與衰微現象
>2024-01-13 09:00:00


民間音樂是庶民百姓集體創作、真實反映他們生活情景,生動表達他們感情愿望的音樂作品。江西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六類,是十分豐富的音樂遺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其中,發源于進賢縣二塘鄉的《長工山歌》,由歷朝歷代的長工口頭傳唱、口頭傳承。但因長工沒有文化,史料典籍便無記載,其起源應為封建社會早期。它既是封建社會長工痛苦生活的縮影,又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壓榨勞動人民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音樂價值和文學價值。它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由長工口耳相傳,其傳承機制不但具有獨特的地域色彩,而且具有鮮明的擴散性和等級性特征。

因此,在現代大眾傳播手段齊備的條件下,對其傳承的機制進行研究,有利于我們從中汲取傳承規律性的營養。同時,我們也可以就其傳承在當代的衰微現狀,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

一、二塘鄉與《長工山歌》

二塘《長工山歌》因發源于美麗富饒的二塘鄉而得名?!哆M賢縣縣志·地理志》中記載:“二塘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3公里,鄉政府駐二塘村……轄二塘、康樂、新源、潭津、中津、厚源、新民、鹿塘、聶家9個村民委員會,69個自然村和潭津街?!边@里總面積54.5平方公里,有農戶3622戶,總人口15364人;耕地面積24761畝,主要生產水稻、小麥、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等;林業面積24000畝,水利資源豐富,畜牧品種繁多,享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二塘鄉民風淳樸,鄉民勤于耕作,每逢新春佳節,元宵燈會或婚喪嫁娶,村民們或親朋好友,都要聚在一起,或舞龍耍鳳,或唱彩茶燈戲,或大唱《長工山歌》以示慶賀豐年,不忘黨恩。

在此土壤上發源的 《長工山歌》,與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緊密相連。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后,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等生產資料,并且雇傭大量勞動力,通過壓榨剝削這些勞動力來積累財富。那些長年累月被固定雇傭的勞動力---長工,一年四季在田野山崗、江河湖泊為東家地主辛勤勞作,苦不堪言,但經常被地主階級盤剝得所得無幾,溫飽不保。

為泄內心哀憤,控訴地主惡行,于是長工們在田野地頭、山溝湖船上悄悄地唱著山歌。就這樣,《長工山歌》初步形成了,并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直至后世的今日,仍有流傳。

二、二塘《長工山歌》傳承的機制

筆者通過田野調查發現,二塘《長工山歌》通過長工一族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在二塘鄉的厚源、潭津源、新源、中潭、夏家、康樂、鹿塘等各個村落都流傳。此外,筆者聽厚源村的文木根老人講述,“《長工山歌》啊,我屋里輩輩都會唱”.

由此看來,二塘《長工山歌》的傳承機制在獨具地域色彩的同時,還具有鮮明的擴散性和等級性特征。

1.擴散機制

“民俗事象總是處于從古到今、從上到下、從此及彼、從內到外的傳遞之中”.民俗事象的傳遞過程,也就是民俗傳承的擴散過程。

而“民俗傳承的擴散就其傳統的特點而言是近距離的參與互動的傳遞,口頭傳承的擴散除了群體場合的節會儀式上的演、唱、說的擴散方式外,最為經常的則是人與人之間直接的口頭交流”.從歷時角度看,在封建社會早期,二塘《長工山歌》由長期受地主雇傭的長工們口頭創作,集體傳承。但因他們沒有文化,《長工山歌》出現的時間和原始唱者便無文字記載。他們只能靠一代代的口耳相傳,將真摯的情感和現實生活的場景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經過歷朝歷代的長工們口頭傳唱,從古自今的擴散,《長工山歌》的內容和唱調都略有變化,但其真摯的情感,樸實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和優美的旋律卻不曾變異。

它始終采用二塘方言傳唱,可清唱,也可器樂伴奏演唱,其唱調兼有山歌和本地采茶戲曲的特點。它控訴了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的剝削壓迫,表現了長工們的反抗精神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等級機制

由于二塘《長工山歌》起源于封建社會早期,受社會階級分層的影響,其傳承還顯示了它的等級機制。它由長工們口頭創作,集體傳承,其內容與形式都打上了農民階級的烙印。探討二塘《長工山歌》傳承的等級機制,有助于我們了解農民階級的心理需求,探索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深層關系。

首先,就其內容而言,二塘《長工山歌》內容多為長工們自敘苦難生活,揭露地主階級剝削和壓榨的本質,對其進行強烈的控訴,同時也表現出自身階級的反抗精神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我打長工實艱難》便是較有進賢特色和代表性的一首,現摘錄部分內容如下:日頭哥哥(喲嗬)快下(耶)山(勒),我打(個)長工(?。嵠D難(?。?。一天三餐(喲嗬)糙米(耶)飯(勒),兩碗(個)蘿菜(?。┳乐虚g(?。?朝飯早來(喲嗬)晝飯(耶)晚(勒),夜飯(個)燈盞(?。┍谏蠏欤ㄒ舫猭uàn)(?。?。(以下長工模仿地主老板口氣唱)日頭哥哥(喲嗬)緩下(耶)山(勒),我請(個)長工(?。┮财D難(?。?一天三餐(喲嗬)白米(耶)飯(勒),兩碗(個)魚肉(?。┳乐虚g(?。?

上文所摘錄這部分采用對比手法,站在長工角度,形象地呈現出他們的艱苦生活。長工們從早做到晚,一天三餐糙米飯,只吃兩碗蘿卜菜;而地主階級卻違心地說,他們請個長工,好生善待,一日三餐白米飯,還有魚肉菜。同時,通過對比,還折射出長工和地主階級不同的心理活動。長工希望太陽快下山,好早些收工;而地主卻希望太陽緩緩下山,好讓長工們多替他干活。于此,地主階級剝削壓榨的嘴臉暴露無遺,長工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其中。

其次,再看《長工山歌》的形式。二塘《長工山歌》語言形式樸實,采用二塘方言傳唱,整個山歌通俗易懂,群眾易接受、易傳唱。它音韻形式統一、旋律優美,唱詞基本七字為一句,每節可四行可六行,字尾押韻,念起來瑯瑯上口,兼有古詩和順口溜的特點。它演唱形式簡單,可清唱,也可用竹笛、二胡、嗩吶等簡單器具伴演唱。它的表演服飾沒有嚴格要求,表演時只需化妝成長工模樣即可。無論是從其語言形式,音韻形式來看,還是就其演唱形式來說,二塘《長工山歌》都是符合農民階級身份特點的“下里巴人”,而非“陽春白雪”.

三、二塘《長工山歌》的傳承現狀

自二塘《長工山歌》起源于封建社會始,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數千年來,《長工山歌》一直在長工中代代傳唱,是下層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山歌曲目形式之一。但因時代的變遷,地主階層的消失,長工一族也隨之銷聲匿跡,會唱《長工山歌》的人越來越少。加之,現代藝術品種的不斷豐富,人們審美情趣的不斷變換,《長工山歌》處于瀕危滅絕的狀態。

時至今日,能完整記住唱詞并演唱的僅有兩人:一是厚源村文木根,一是官溪村胡金財。而文木根已有71歲,精力體力不如從前;胡金財年邁,體質衰弱。通過筆者和文木根老人的談話了解到:作為二塘《長工山歌》的傳承人,文木根同志迫切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力度拯救這一瀕危滅絕的民間文藝,積極扶持傳承人的培養。當筆者問及,其是否有意培養家族嫡系的傳承人時,文木根老人沉默良久道,“我培養了我孫女,但她唱得一般”.在瀕危滅絕以及后繼無人的雙重壓力下,文木根老人黯然神傷。

鑒于二塘《長工山歌》這獨一無二的演唱藝術所面臨的瀕危狀態,采取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已刻不容緩。筆者通過采訪進賢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的主任鄧小勇同志得知:“縣鄉兩級文化部門已命名《長工山歌》為民間藝術,文木根和胡金財為民間藝術表演者,確認了《長工山歌》及傳承人的地位,確立其屬于進賢這個千年古縣的特色?!辈⑶沂?、縣文化局打算同當地政府“組織專家、學者,親臨《長工山歌》起源地及流傳區域、系統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并制成文字和圖像材料,將《長工山歌》匯入《南昌市民間表演藝術》叢書”.

但筆者認為,這些保護措施還遠遠不夠。為此,筆者提出以下意見,以就教于方家。

1.建立全民參與《長工山歌》繼承和保護的組織??梢栽诋數亟M織一批民間文藝愛好者,作為《長工山歌》的傳承人;同時,要加大對傳承人的培養和政策支持,積極配合傳承人的傳承活動。

2.進行廣泛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進行;與此同時,可以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傳承人教會學生唱《長工山歌》,培養學生對這一民間文藝的興趣。

3.在創新中求發展。保護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地發展。二塘《長工山歌》需要在創新中求發展。當地政府文化部門,可以開展《長工山歌》的演唱競賽,通過比賽刺激,來求得發展與傳承。其次,還可將這一民俗資源轉化為旅游產業,對二塘進行旅游開發,將《長工山歌》打造成特色民俗表演項目。再次,就當下而言,原生態唱法對于當今方言喪失的人們來說,已經成為不可能。但筆者認為,可以翻新其演唱形式,將其內容以現代歌的形式展現出來。

總之,二塘《長工山歌》通過長工一族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流傳至今。其傳承的機制具有擴散性和等級性特點,是勞動人民積極反抗地主階級盤剝和壓榨的表現,也是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山歌形式之一。而今它卻瀕臨滅絕,后繼無人,保護與傳承工作迫在眉睫。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當承擔起相應的主體性職責,號召全民積極參與保護與傳承工作,并加大宣傳,加大力度扶植傳承人的培養,通過創新其傳承形式,來獲取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烏丙安:《民俗學原理》,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 張紫晨:《中國民俗學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 993年版。
[3] 張紫晨:《歌謠小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 981 年版。
[4]劉守華、陳建憲主編:《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江西省進賢縣縣志編纂委員會編:《進賢縣縣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