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民間文化視角下周星馳電影探析
【引言】周星馳電影與民間文化的結合研究引言
【第一章】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文化溯源
【2.1】諧謔幽默的世俗喜劇
【2.2】俠義世界中的功夫人生
【2.3】為民請命的清官能人
【2.4】詭異交織的民間鬼魂
【3.1】周星馳電影對導演的影響
【3.2】星爺電影對電影美學的影響
【3.3】周星馳電影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結語/參考文獻】周星馳電影中的文化特點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周星馳電影作為香港電影的重要一支,為香港電影乃至中國電影都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二十多年過去,周星馳電影仍然是當今電影觀眾和電影評論界關注的焦點。探尋原因,這與他結合香港本土文化和中國民間文化的個性化選擇分不開,這一點毋庸置疑。無論是題材、傳統文化樣式還是內在文化傳承,周星馳"無厘頭"電影都展現出其特有的民間色彩。
"無厘頭"喜劇電影把周星馳電影同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間文化聯系起來,為其爭取了更大的內地市場,無論從文化還是商業,這都有利于周星馳導演的發展。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文化因素不僅僅只是文中提及的幾個方面,樸質的愛情,神話傳說等因素皆有體現,但因為篇幅和結構原因,文中并沒有提及。
中國民間文化在周星馳電影中的作用受到某種程度上的關注,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視角還處于周星馳電影研究中很少提及的一個點,即使從這一點出發,也只停留在草根文化,諧謔因子,大眾審美,功夫等幾個方面,而未能對兩者之間的關聯做一個整體而詳細的敘述和觀照。 本文試圖從起源,表現和影響三個層面追溯周星馳電影和中國民間文化的影響,探討這一問題。
其一,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文化因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長期的時間,空間交互影響的結果,乃至個人成長經歷都是兩者融合的原因?;谶@種啟發,論文第一章從香港文化中的中國民間文化、周星馳成長經歷、市場發展三個方面論述兩者結合的緣起。
其二,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味道怎樣在電影中體現呢論文第二章選取諧謔幽默,功夫狹義,清官斷案,鬼魂因素四個點結合周星馳電影論述,從內容的角度考察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文化因素。而以往對周星馳電影研究主要從后現代主義方向進行研究,而并未注意到在"無厘頭"背后的民間味道。
其三,任何成功的案例都有其潛在或顯在價值,對后人和社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本文從三個方面探討融入民間文化的周星馳電影的價值,對導演的影響,對電影美學的影響,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當然,對于民間文化和周星馳電影關系這一論題還有許多能繼續深挖的地方,如從民間文化分類看周星馳電影也可以做深入的探討。本文只是粗淺的論述了這一論題的緣起、演變和緣由。
五十多歲的周星馳至今仍活躍在創作一線,今后必然還有更多的作品呈現在觀眾眼前,這些作品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會帶有全新的文化內涵,但是其同民間文化的聯系不會中斷,而是越來越緊密。
現在的電影發展逐漸走入一條純商業化發展的道路,為追求票房,追求利益,但如果沒有底蘊支撐,終究會成為泡沫,化為浮云。在電影未來發展中,我們一定要在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中尋找和挖掘有價值的東西,既傳播了傳統文化,又為自己的電影作品增添了歷史底蘊,奠定更為廣泛的觀眾基礎。
參考文獻:
(一)專著類:
[1]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M].石家莊:北教育出版社,1998.
[2] 陳婉瑩。我是一個演員[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
[3] 竇欣平。周星馳外傳[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4] 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5]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上下冊[M].北京:商務出版社,2011.
[6] 李漁。閑情偶寄[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7] 羅筱玉。宋元講史話本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8] [澳]法蘭賓,羅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9]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10]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史[M].北京:商務印刷館,2012.
[11]樓含松。從講史到演義[M].北京:商務出版社,2008.
[12]錢春連?;糜澳耆A:跨越時空的影像作者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1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14]師永剛,劉瓊雄。周星馳映畫[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15]孫蔚川。當代港臺電影研究[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
[16]王國維。紅樓夢評論[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
[17]王海洲。香港電影研究:城市,歷史,身份[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0.
[18]蕭欣橋,劉福元。話本小說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19]尹曉麗。儒家文化傳統與中國電影民族品性的構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0]周華山。結構香港電影[M].香港:青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21] 鄭通揚 . 人文廣東 -- 在行走中品讀嶺南文化 [M]. 廣州 : 廣東旅游出版社,2005.
[22]趙衛防。香港電影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
[23]周星馳的粉絲。就愛周星馳[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5.
(二)論文期刊類:
[1] 崔辰。多少年 等你重振江湖--關于《功夫》的功夫[J].南風窗。2005(1)。
[2] 陳櫓。論香港文化的特色[J].京理工大學學報。1997(34)。
[3] 陳旭光,宋法剛。喜劇電影的新美學與新文化--藝術評論。2013(4)。
[4] 車燕?!豆Ψ颉返奈幕治鯷J].寧學院學報。2005(4)。
[5] 高有鵬。中國民間文學史[J].大學出版社。2005(3)。
[6] 高建平。全球背景下的中國美學[J].民族藝術研究。2004(2)。
[7] 金錢偉。周星馳無厘頭電影與民間文化。[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3)。
[8] 劉介民。東方民間鬼故事和鬼小說[J].中國會議。2004(8)。
[9] 李長生。香港喜劇電影中的狂歡化問題--以周星馳電影為例[J].電影評介。2013(18)。
[10]陸毅。電影《功夫》中功夫文化及草根文化分析[J].電影評介。2014(9)。
[11]劉魁立。關于中國民間故事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4(6)。
[12]劉強。尚敬的情景喜劇之路[J].西部廣播電視。2007(9)。
[13]胡克。近年香港電影發展、美學特點與市場策略[J].當代電影。2011(11)。
[14]馬宇輝。"唐伯虎點秋香"故事之文學史意義[J].南開學報。2010(3)。
[15]秦勃。宋代說話藝術的形式和表演技藝[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12)。
[16]孫蔚川。論 90 年代香港電影導演[J].當代電影。2002(3)。
[17]王振頂。周星馳電影與流行語--無厘頭[J].電影文學。2012(15)。
[18]王虎。周星馳無厘頭電影對中國文化轉型的影響[J].電影文學。2012(8)。
[19]吳仲柱。香港文化現狀及其走向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7(3)。
[20]烏丙安。中國民間文化分類[J].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21]肖震山。周星馳電影:小人物悲情的喜劇方式及其文化意義[J].藝苑。2009(2)。
[22]徐剛。近三十年香港喜劇電影流變[J].藝苑。2010(09)。
[23]徐祥明,馬建紅。清官精神的儒學淵源與當代價值[J].法商研究。1999(5)。
[24]徐雪婷。由周星馳的人生經歷談《西游降魔篇》[J].安徽文學。2013(6)。
[25]楊德建。香港喜劇電影研究[J].當代電影。1997(5)。
[26]周偉良。古代武術的歷史分期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中華武術。2012(7)。
[27]周斌。論中國電影美學的特點與建構[J].上海大學學報。2009(3)。
[28]鄭媛。周星馳電影的語言特點和地域文化[J].電影文學。2013(1)。
[29]池亞卿。九七后香港電影轉型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0.
[30]陳靜。尚敬和"尚敬喜劇"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31]劉鵬艷。"無厘頭"與現代喜劇之旅[D].安徽:安徽大學,2007.
[32]李永平。包公文學及其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6.
[33]李友平。香港電影影響研究[D].武漢:華東師范大學,2007.
[34]唐果。論周星馳電影的審美意義[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10.
[35]王丹。周星馳電影的文化闡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36]翟麗娜。類型電影的成功實踐--馮小剛與周星馳喜劇電影比較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6.
[37]胡蝶。香港轉型時期電影中的文化認同[D].上海:復旦大學,2008.
[38]解蕾。論周星馳電影風格的轉變[D].河北:河北大學,2011.
[39]張伶俐。"后九七"香港電影的敘事美學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3.
[40] 朱萌 . 論影視劇中的及傳播價值 -- 以聊齋系列為例 [D]. 鄭州 : 鄭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