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民間文化視角下周星馳電影探析
【引言】周星馳電影與民間文化的結合研究引言
【第一章】周星馳電影中的民間文化溯源
【2.1】諧謔幽默的世俗喜劇
【2.2】俠義世界中的功夫人生
【2.3】為民請命的清官能人
【2.4】詭異交織的民間鬼魂
【3.1】周星馳電影對導演的影響
【3.2】星爺電影對電影美學的影響
【3.3】周星馳電影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結語/參考文獻】周星馳電影中的文化特點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節 俠義世界中的功夫人生
以武俠為題材,武俠人物為主角的影片統稱為"武俠片",但近十年來,又推出了以展示功夫為主的"功夫片" .兩者雖在側重點上有不同之處,但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這里為了研究的方便,我把周星馳電影中包含"武術"、"功夫"的影片統稱為功夫片。功夫片在香港影壇是一個非談不可的片種,而談起周星馳電影,功夫片更是一個重要因素,武俠題材也一直是周星馳電影中一個重要題材?!豆Ψ颉?、《少林足球》、《食神》、《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是其功夫片的代表作,從他踏入影壇早期開始,至現在的成熟期,"功夫"貫穿他事業始終。2001 年,《少林足球》讓他成為了少見的國際巨星,2004 年,《功夫》出世,同《少林足球》一樣,《功夫》也是周星馳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這部影片在亞洲各國(地區)上映,打破了當時的票房紀錄,包括韓國和日本這種非華語地區。
"功夫"是中華文化一個鮮明的文化元素。如果要提及起源,功夫起源于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先秦時就已出現,古代的軍事武藝是其萌生的重要源頭,角力手搏,劍術技藝,舞武活動等等都是當時重要的武術活動。民間也盛行武術之風,有"吳王好擊劍,百姓多劍瘢"說法。經過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它不僅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學會生存的方法,還在人們閑暇時給其帶來娛樂。
武術對中國戲曲和舞蹈影響同樣深遠,并借其作為載體發展,逐漸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秦漢時期,武術形式開始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自漢代開始,武術活動慢慢藝術化,受舞蹈影響,且融入舞蹈,戲曲,這也是中國武術發展的重要滋養時期,為武術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至宋元,出現了正式的武術套路,元代是戲劇發展高速期,這也為武術套路演練提供了絕佳的機會。這決定了武術和戲劇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武術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同整個文化藝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宋代的民間藝人為了吸引觀眾,常常在自己的表演中穿插一些驚險刺激的武打動作,有的甚至是武打色彩十分濃厚的武戲,后來我們熟悉的京劇中也有武戲,當然,那是經過高度精煉后,藝術化,程式化的武打方式。
武俠小說是近代武俠發展的重要階段。五四運動后,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現實使得閱讀成風,報刊雜志流行,從而出現大量流行的小說作家,此時,專門的白話武俠小說開始滋長。當時軍閥橫行,亂世紛飛,武術和武術傳說給民眾提供一個美麗的夢,大家都想要強身健體,保家衛國。于是經過作家們的豐富想象和加工,武術和劍士俠客以各種嶄新的面貌進入群眾視眼。飛天遁地,千里眼,順風耳,無影掌等等,新奇的武術招式紛紛出現。
武俠片是香港電影唯一一種能夠走向萊塢的類型電影,它在香港電影界有著悠久的歷史,地位非常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電影、香港電影在世界上的代名詞。中國武俠電影的發展,與中國武術、戲曲和文學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它最先接受的是中國武術和戲曲的影響。武術從電影誕生就已經對其產生了深厚影響。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開始,中國武術就已經融入了武俠片,出現了"請纓"、"舞刀"和"交鋒"等武打場面。這同時又使得中國武俠電影從出生起就具備了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中的"俠"義精神。雖然大部分的武俠片僅僅停留在模仿武術動作層面,最終產物只是想象加上動作設計,和真正的武術相差甚遠,但是其劫富濟貧,豪氣沖天的武術精神與真正的中國武術一脈相承。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武俠小說的流行,引起上海新興電影公司的關注,大量武俠電影誕生,勢頭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上海當時最受歡迎的類型電影之一,一度與好萊塢電影相抗衡?!痘馃t蓮寺》成為當時影響最大,最成功的影片,連拍 3 集都非常賣座,上座率非常高,掀起了近幾十年武俠片的熱潮。
但早期武俠片制作成本低,外加政府禁制,30 年代初武俠片在上海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大量武俠片制作人只得南下香港發展,于是產生于上海的武俠片在香港這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獲得延續。這保持了香港武俠片和中國內地武俠最為深刻、最為本質的聯系。香港電影發展歷程中,武俠片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其走向好萊塢,打入周邊市場的殺手锏。武俠片在香港發展近 80 年,根據不同的經濟背景,觀眾不同的需求,它經歷了神怪武俠片,粵語武俠片,新派武俠片,功夫武俠片,功夫喜劇片五個階段演變,但是無論重點怎么變化,武俠片的意念和文本創作還是會取材于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或者戲曲故事,或是經過文人想象創作的武俠小說。武打動作或借用戲曲動作,或轉自武術動作,或學習日本劍式,意大利西部片的動作場面。"1949 年公映的《黃飛鴻傳。上集:
黃飛鴻鞭飛滅燭》在武打動作上以真實的武功為標榜,開創了以展現真功夫兒取勝的香港武俠片新路。此后,武俠片導演劉家良也致力于展現真功夫。先后執導《少林 36 房》、《中華丈夫》、《五郎八卦棍》、《南北少林》和《醉拳 2》。70 年代,李小龍將香港功夫片推向新的世紀。70 年代末,成龍異軍突起,成龍設計的最大特點在于:幾乎能將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物品轉化成打斗的武器。"武俠片和中國武術相輔相成。武俠片是武術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人們通過武俠片認識進一步認識武術,如《功夫》中出現的如來神掌,獅吼功,十八棍等等,它們向世界人民傳達了中國武術柔和力,悠久的傳統文化給賦予武術深厚的文化內涵。世界同樣是通過武俠片認識中國,甚至在他們眼中,這是唯一能代表中國的電影。
自 1986 年開始,周星馳加上跑龍套一共參演了 53 部電影,其中自導自演10 部,分別是《濟公》1993 年、《國產凌凌漆》1994 年、《大內密探零零發》《食神》1996 年、《喜劇之王》1999 年、《少林足球》2001 年、《1:99 電影行動》、《功夫》2004 年、《長江七號》2008 年、《西游》2013 年??梢钥闯?,不論是其早期參演的作品還是導演的作品,都受到功夫題材的影響。
從 1991 年的《龍的傳人》開始,接著有《新精武門 1991》,1992 年有《鹿鼎記》及《鹿鼎記 2 神龍教》,《武狀元蘇乞兒》,1996 年《大內密探零零發》、《食神》,2001 年《少林足球》,2004 年《功夫》,它們都或多或少加入功夫的元素。這些電影部分是純粹的武俠功夫片,部分是融入功夫元素,即便是其他類型的影片,也會融入功夫元素。其實,周星馳每一部影片里都或多或少包含功夫,《一本漫畫闖天涯》、《逃學威龍》,抑或是后來的《大話西游》、《長江 7號》,都注重對武打功夫資源的調動,趣味性的武打動作、招式一直貫穿在他的影片中。
周星馳電影中的功夫元素歷來不少見,不管是他最崇拜的偶像李小龍,還是民間少林寺,各種民間武術招式,"不軌于正義"的武術精神都以標志性的姿態出現在各個影片情節。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小龍"情結。李小龍一生匆忙,整個演員生涯僅僅拍攝四部半影片,但他卻被《時代》評為"20 世紀的英雄和偶像",可謂是使中國功夫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對許許多多的功夫愛好者影響深遠,周星馳也不例外。李小龍在周星馳電影中一直存在 ,影片模仿李小龍的橋段很多。前面已經提及,周星馳從小就迷上了李小龍,可以說,李小龍是他的啟蒙老師。拿《功夫》來說,李小龍以功夫聞名海內外,2004 年的功夫就是向李小龍致敬?!缎戮溟T》中,擺在霍家拳館神桌上的排位也是用來紀念李小龍?!断矂≈酢防?,尹天仇在街坊劇場上演的劇目是李小龍經典作品《精武門》?!顿€俠》、《審死官》、《武狀元蘇乞兒》里會模仿李小龍經典動作--發出的怪叫聲,手里舞著雙節棍?!镀茐闹酢纺Ч砭馊说膸熜?-何金銀的師傅,名字為李小龍?!渡倭肿闱颉?、《功夫》中,人物的穿著也模仿李小龍穿著由唐裝演變而來的練功服,立領,一粒盤扣,六粒紐扣,穿在身上,英姿颯爽,帶著中國古典韻味。甚至陳國坤扮演的斧頭幫大佬琛的服裝和李小龍一模一樣。
除了模仿李小龍的動作,穿著,周星馳影片中還繼承了李小龍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武俠精神,希望借影片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功夫絕對是適合男女老幼的,打打殺殺是大家對它的一種誤解。功夫更是一種藝術,一種不屈的精神。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在找方法,想將功夫重新包裝起來,使普通人對功夫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周星馳電影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小人物,他們處于社會最底層,身份卑微,無足輕重,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生存,但是他們從未放棄生存,放棄善良,放棄純真,放棄夢想,放棄骨氣,相反,在關鍵時刻還總是能爆發出力量和勇氣,表現一種正義感,完成自己的生存的意義,這就和李小龍的武俠精神不謀而合。如《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在片場遭到工作人員的嘲笑和侮辱,派送盒飯的大爺看不起他,副導演對他任意打罵,社區里的小孩子隨意向他吐口水,但其從未放棄過成為一個演員的夢想,總是強調"我是一個演員".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一直存在于其影片中?!豆Ψ颉防锏男』旎?,雖然一直想做惡人,但內心依然保持純真?!渡倭肿闱颉分械膿炱茽€者,身上背著一大包破爛,腳上穿著露大腳趾的鞋子,卻依舊向往成功,向往實現自己的夢想,雖然處于社會最底層,但是在緊急關頭,他們挺身而出,憑借少林功夫在一場正邪對抗的足球比賽中獲得了勝利,發揚了懲惡揚善的狹義精神?!豆Ψ颉方Y尾處,主人公阿星一臉正氣,持一記眾望所歸的如來神掌處死壞人,拯救世界,脫去衣服的他矗立在豬籠寨上,宛若李小龍再世。自此,觀眾才恍然大悟,周星馳一直說的,"李小龍是我從小到大的第一偶像,在過往的影片里不自覺間也會模仿李小龍。"再來看看周星馳影片中蘊含的少林寺情結。少林寺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中國佛教禪宗祖庭,有"禪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剎"之稱。中國武俠片的歷史上,少林寺一直是武俠片熱衷的選擇,我國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就是以少林寺為背景。
周星馳電影中,少林寺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元素,許多部電影中都提及了少林寺。這其中,以《少林足球》為最突出的代表。影片中的少林功夫構成了主要人物的模型。少林寺六個師兄弟在世俗世界郁郁不得志,干著最為低下的活,吃著最大的苦,一度忘記了自己出身于少林寺。但是周星馳飾演的星對武術極度癡迷,為了推廣少林武學,他游說各師兄弟參加足球比賽,組成一場名副其實的"少林足球".鐵頭功,鐵布衫,旋風地堂腿,鬼影擒拿手,輕功水上飄,種種少林功夫展現在眼前。趙薇飾演的饅頭皇后太極手阿梅,用太極功夫制造饅頭。各種民間武打招式提示著觀眾功夫電影同民間文化的密切聯系。
《食神》史蒂芬。周在食神比賽前在少林寺閉關修煉,學得一身絕世廚藝,懂得人世間食物、愛情的真諦,以一晚"黯然銷魂飯"重奪食神之位。樸素的飯菜,只要融入真情足以讓世間所有人為之動容。這種樸素的價值觀是中國武術精髓,練武之人需要達到的極致境界?!渡倭肿闱颉泛汀妒成瘛穬刹坑捌?,少林寺功夫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往往是扭轉劇情的關鍵環節,周星馳作為編劇和導演,用心所在,必定是為了拉近同內地觀眾的距離。
最后看看武俠小說人物。金庸是中國近代武俠史上的最著名的新武俠小說作家,他的作品膾炙人口,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被改編成影視劇,游戲,漫畫等產品,被大眾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武林泰斗",更有金迷們稱他為"金大俠"或"查大俠",其代表作品《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等等。古龍與金庸、梁羽生并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其武俠作品的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其代表作品有《陸小鳳傳奇》、《蕭十一郎》、《小李飛刀》、《楚留香傳奇》、《絕代雙嬌》等等。周星馳電影中,有許多這些作家小說中的經典片段,人物。周對這些人物或解構,或重塑?!洞髢让芴搅懔惆l》中,影片一開頭,就出現古龍《陸小鳳傳奇》中人物葉孤城和西門吹雪在皇宮屋頂上決斗的場景。西門吹雪和葉孤城在觀眾心目是翩翩武俠人物,可是在周星馳電影中,卻成了禿頂,缺牙,挖鼻屎的糟老頭。
《武狀元蘇乞兒》中的蘇乞兒,是中國民間著名的"武術奇人".蘇乞兒,本名蘇燦,清末武功蓋世的"醉拳"宗師,是著名的"廣東十虎"之一,他的一生由富貴淪為乞丐,極具傳奇色彩。傳說中,他曾經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上京考取武狀元,卻被丐幫選中為丐幫幫主,正是種種民間的說法充實著這這個故事本身,客觀為近代影視作品提供了無比豐富的想象空間。1993 年影片《武狀元蘇乞兒》,導演袁和平運用"國家主義"的敘述方式,啟用周星馳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符合傳統民間想象的蘇乞兒形象。何謂"國家主義",20 世紀 20 年代,"國家主義"思潮在中國流行,這種思潮對外打著"民族至上"的旗號,主張民族獨立,對內打著"國家至上"的旗號,主張對外抵抗侵略,維護國家的獨立和統一。正是在這種民族主義思潮影響下,才有了明末清初各種愛國志士,愛國英雄的故事傳說。電影在民間人物的基礎上,不斷充實發展,使得影片中的蘇乞兒形象更加豐滿,踏實。影片結尾,蘇乞兒抱得美人歸,如霜等丐幫一眾大仇得報,皇帝皇位穩固,趙無忌等奸臣賊子遭到應有報應,這一切都符合民間故事中的大團圓結局。民間故事是敘事傳統的重要源流,同個故事,在后代的反復敘述中具有不同的表意形態,承載不同的社會語義,于是無數的經典被翻拍、改編,蘇乞兒的故事同樣如此。
以影片《功夫》為例。從片名就可以看出這部電影中的"功夫"意味濃重,功夫電影是以宣傳功夫為目的,《功夫》中的功夫類型,功夫感觀呈現,功夫演員,功夫信念均表現出色。周星馳在《功夫》中花費很多心血,影片中的功夫種類出現不下十種,都是貨真價實的民間真功夫,"到了周星馳的《功夫》,表面看有獅吼功,蛤蟆功這樣的段子來搞笑,而且大量使用了電腦特技這一題外'功夫',但其中確實包含了很多'真家伙',五郎八卦棍,十二郎彈腿,洪家拳的幾大傳人高手隱居在豬籠城寨里,這幾種功夫確實是有史書記載和民間傳承的".
在《功夫》出現之前,香港的功夫片大多以特技效果呈現功夫的內在場景,雖然逼真但卻少了一份實在,周星馳這次在影片中來了一場實打實的功夫秀,飾演早餐店老板的董志華地地道道的京劇武生出生,一招一式均內力十足,縹緲靈動。由楊家將槍法傳習而來的五郎八卦棍更是真實傳神,槍槍命中要害而下,柔中帶剛,剛中有柔。元秋飾演包租婆所用的獅吼功、蛤蟆功在特效的幫助下真實而富有喜感,她從小學習武術,招式打起來得心應手?!豆Ψ颉?/p>
取得極大的成功,在周星馳看來,這是"一種精神的理論,一種邪不壓正的力量的勝利",這一自我的展現充分顯示功夫內在的信念--戰勝自我。
二十一世紀伊始,周星馳電影的創作以功夫片為主,融入少林寺、武俠小說人物各種民間文化因素,迎合了當時觀眾的心理期待,也以一種新的視角向觀眾傳達民間文化的光彩。這個作用是在電影史上較有價值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