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為戲劇表演的核心,是戲劇表演藝術形象直接體現者,所以演員自身與戲劇角色表演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 . 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出現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與角色,人們由于生活經歷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其性格特點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如何將自身有效融合到戲劇表演角色當中,把控好自我與角色的關系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一、戲劇表演藝術中自我與角色的統一性與雙重性
(一)自我與角色的統一性
自我與角色的統一性主要表現在,戲劇演員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既作為自身主人而存在,同時也作為戲劇表演中所含的角色而存在,整個戲劇表演的特點為將戲劇表演的創作工具、創作者及創作角色均全部統一在戲劇表演演員自身上。演員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其角色既有演員自身,同時也有所要扮演的角色,技術高超的戲劇表演演員均需要在表演的過程中實現自身角色與戲劇表演角色的有效統一,學會在探索中實現自身的提升,從而有效地將自身融入到戲劇表演的角色中,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最終達到相互的統一,才能更好地提升戲劇表演的最終質量。
(二)自我與角色的雙重性
在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既要控制好自身的角色,又要融合到戲劇表演角色當中。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戲劇表演演員應當充分的把握好兩者之間身份的不斷轉化,需要進入到戲劇表演角色場景當中,過上角色的生活,但同時戲劇表演演員也需要監督自身的表演效果,實現對自我角色與戲劇表演角色的雙重控制,從而更好地駕馭整個表演的過程。著名的戲劇表演演員托馬佐·薩爾維尼曾經說過,其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永遠過著雙重性的生活,我在哭,但同時我內心在分析我為什么哭,怎樣將哭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怎樣進一步打動觀眾的內心,同理,當我在表演笑時亦是如此。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演員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自我與角色也存在有雙重性的關系。
二、如何在戲劇表演藝術中更好地聯系自我與角色的關系
既然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自我與角色存在統一性與雙重性的關系,為了提升戲劇表演的最終效果,更好的實現戲劇表演自我與角色之間的關系,應做好如下兩個方面工作:
(一)認真對戲劇表演的劇本進行研讀,從而從戲劇表演的角色中認知自我
在進行戲劇表演時,整個表演的關鍵在于戲劇表演演員自身能否在有效的時間內完全的融入到角色當中,將自身的特點與角色的特點融合到一起,這就需要首先實現對戲劇表演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充分的掌握整個戲劇表演劇本中,自身所要表演角色人物的性格特點、體貌特征、動作特征等,同時也要對表演所處的環境進行充分的分析,充分的借助環境中包含的各種因素,從而更好地掌握戲劇表演角色的內心世界。在上述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戲劇表演演員應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將自身角色融入到戲劇表演角色當中,實現兩大角色的有效統一。此外,在進行劇本研讀的過程中,可以深入到戲劇表演所處的場地當中,深入到戲劇表演角色當時所處的環境當中,從而實現對戲劇表演角色的深入挖掘。這對于提升戲劇表演的效果是非常關鍵的。
(二)深入發現劇本,從而更好地從自身的角色出發實現對戲劇表演角色細致入微的認識
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不需要完全的按照劇本而展開相關的表演工作,應當充分的結合戲劇表演角色的特點,對戲劇表演的劇本進行二次的開發。在這個過程中,應根據戲劇表演角色的時間與環境,深入的分析戲劇表演角色的內心的心理變化,從而在充分模仿角色過程中,實現對模仿效果的二次開發,抓住整個角色的心理走向主體。在具體的實施中,可以抓住戲劇表演角色所處的時代背景,戲劇表演角色的任務性格與具體的時代背景有著較為直接的關系。因此,不能對人物的性格進行單獨的分析,應當充分的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定情景下對于人物的時代產物進行具體分析,分析越豐富越準確,角色與自我之間的轉換就越融合。
三、結束語
除了上述幾個要點,戲劇表演演員還應當對自身的優劣勢進行深入的認識。在對戲劇表演角色認識的基礎上,參考自身所處的優勢特點,針對性的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這就是日本著名學者盛田昭夫所指出的,如果一個演員不能對自己有著深入的了解,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然后在表演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長處,規避自身的不足,對于提升最終的表演效果是有影響的。
參考文獻 :
[1] 孫惠柱 . 理想范本與自我呈現 :論藝術表演學的基本矛盾及表演教育中的若干問題 [J]. 戲劇藝術,2012,(6)。
[2] 張曉明 .“舞臺腔”的擺脫與戲劇表演元素的滲透--鏡頭微相表演的紀實化與性格化 [J]. 戲劇藝術,2014,(3)。
[3] 曾瀾 . 重疊或交錯 :鄉村儺祭儀式和儺戲民俗表演中空間關聯模式的變異--以江西儺戲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為例[J]. 戲曲藝術,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