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全縣21.5 萬人,玉米面積 25 萬畝,谷子 5萬畝,蔬菜2萬畝,是代縣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2009 年開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三年來,通過健全制度、狠抓落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創新思維、深入宣傳,規范運作、強化管理,總結出了成功的工作經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年在全縣 11個鄉鎮共采集土樣 4100點次,共取得土壤養分化驗數據 34824個,其中大量元素27055 個、中微量元素7386 個、其它項目 401 個;初步建立起了土壤屬性數據庫,在主栽作物玉米上完成“3414 試驗”共 30 個,完成校正試驗共 70 個;建立萬畝示范區 5 個,千畝示范片 18 個,村級示范方 88 個;填寫發放配方施肥建議卡 15 萬份;組織供應配方肥10000噸;開展技術培訓 120期,測土信息及施肥方案上墻公示422個。發放技術資料8.8萬余份。
1 測土配方施肥主要經驗
1.1 健全制度,狠抓落實,強力推進我縣測土配方施肥
1.1.1 領導負責制我縣把測土配方施肥作為農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縣政府專門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縣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多次調研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給予政策上的極大優惠、資金上的極大支持、措施上的極大保障??h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骨干組成技術指導組,指導組狠抓技術培訓、田間指導、檢查督促和工作專題研究的全面落實。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不同土壤肥力、不同作物制定出配方施肥卡,保證農戶的需求。各鄉鎮也組建了相應的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個領導有力、組織有序、協調配合的保障體系,確保了各項措施的落實。
1.1.2 技術培訓例會制從項目啟動、作物播種、施肥、田間試驗示范、樣品采集、測產、配套技術組裝等都以例會制形式固定下來。2009年 4月份,在省測土配方施肥培訓工作會后,我們及時傳達了會議精神,以會代訓,把縣、鄉農技干部作為中心技術員進行了培訓,布置了前期準備工作。在培訓方式上,采取縣培訓到鄉,鄉培訓村,村培訓到戶的梯次培訓法。經統計,全縣三年共組織各種培訓120期,培訓 61400余人次,培訓鄉鎮技術人員 35人次,培訓農民技術骨干和科技示范戶 1365 人次,培訓農民 60000 余人次。通過較大規模的宣傳培訓,使廣大農民普遍掌握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1.3 技物配套跟蹤服務制強化技術服務和產前、產中、產后的配套服務。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配有“服務網點”,建有“服務窗口”,問有“咨詢平臺”,供有“銷售臺帳”。
農技中心抽調農技干部 20人,推行“定崗定責、包鄉包任務”的“雙定雙包”工作機制;示范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抽出技術骨干,推行“定村、定點、定人、定任務”的四定責任制,負責協調、指導、示范推廣工作。在技物配套跟蹤服務中,做到“二落實”。一是面積落實。由項目村社抽出干部走村串戶逐一核實示范面積,分戶造冊登記。二是配方肥落實。我們采取按項目鄉鎮的村登記核實上報的測土配方施肥的面積,以村為單位由鄉鎮服務網點統供各種配方肥,督促全部施用到田塊。
1.1.4 檢查督促反饋制項目技術指導小組經常到項目區加強測土配方施肥的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向縣項目領導小組匯報,及時解決,嚴防走樣,保證項目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1.2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的長效機制
1.2.1 測土配方施肥與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相結合現代農業是建設新農村的一大戰略,而測土配方施肥又是“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h委、縣政府把沿滹沱河鄉鎮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行建設,我們就把沿滹沱河鄉鎮作為測土配方施肥重點示范鄉鎮,有利于整合資源。
1.2.2 測土配方施肥與土地流轉大戶相結合在規模流轉的土地上示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示范、推廣的一個“亮點”,其影響力之深、帶動力之大、輻射力之強。在規劃布局時,我們把全縣種糧大戶作為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大戶,對全縣測土配方施肥起到很好輻射帶動作用。
1.2.3 測土配方施肥與優勢產業相結合三年來,我們主要在玉米、馬鈴薯、谷子、蔬菜等優勢農作物上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優勢產業基地進一步擴大,產業鏈條得到了延伸,促進了產業升級,創新了推廣模式。
1.3 創新思維,深入宣傳,營造良好的測土配方施肥氛圍為把我縣測土配方施肥抓到位,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來,我們創新了思維,強化了手段,除普通化的墻體宣傳、網絡宣傳、會議宣傳、資料宣傳、光碟宣傳、聲像宣傳、流動車巡回宣傳等形式外,還專門聘用了測土配方施肥宣講員下鄉宣講,每年3月 10日至4月 10日,12月10日至 1月10日宣講員下鄉巡回宣傳2個月,在“科普活動月”中,把測土配方施肥作為重點加強了宣傳。三年全縣共發放宣傳資料8.8 萬份,配方施肥建議卡 15 萬份;測土配方施肥掛圖 1100份;刷寫墻體宣傳標語 55 條;科技趕集 80 次;召開現場會、觀摩會 34 次;測土信息與施肥方案上墻公示 422個;有條件鄉鎮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文藝、秧歌隊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效果十分凸顯,有效地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
1.4 規范運作,強化管理,促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全面開展運作得體,管理有方,是搞好一項工作尤其是項目工作最為重要的。因此,在示范上突出了“廣、精、能”三個字。一是示范區域要“廣”。選擇峨口鎮、新高鄉、峪口鄉為重點示范鄉。二是示范田要“精”。三年全縣共建立玉米萬畝示范園 5 個,千畝示范片 18 個,村級示范方 88 個。三是示范戶要“能”。選擇能接受新技術、能示范操作和能積極宣傳的土地流轉大戶、種糧大戶等能人為重點的示范戶。在管理上突出“三?!?。一是試驗由專人負責;二是項目資金建立專帳;三是工作進度專題研究。在考核上突出“三掛鉤”。一是試驗、示范與推廣掛鉤;二是推廣面積與配方肥施用掛鉤;三是化肥質量與市場管理掛鉤。
1.5 樹立政府形象,鍛煉土肥隊伍該項目從取樣化驗、制訂配方、發放建議卡、農民培訓技術服務等環節全部實行免費,深得民心,惠及了千家萬戶,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和好評,認為是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大實事。同時,從事該項目的土肥工作者,通過該項目的開展,得到了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平臺。使大家的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盡管工作中可能有些失誤,但也為今后的工作的開展吸取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三年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累計推廣面積55 萬畝次,其中玉米推廣應用面積 52.2萬畝次,平均畝增產21.5公斤,總增產1130萬公斤,總增收2110.3萬元;馬鈴薯0.5萬畝,畝增產100公斤,總增產50萬公斤,總增收50萬元;谷子1萬畝,畝增產15公斤,總增產15萬公斤,總增收52.5 萬元;豆類 1 萬畝,畝增產 15 公斤,總增產 15 萬公斤,總增收 60 萬元;蔬菜 0.3萬畝,畝增產 200公斤,總增產 60萬公斤,總增收 60萬元,總增產 1270萬公斤,總增收 2332.8萬元。畝節肥1公斤(純養分),總節肥 550 噸(純養分),畝節本 4.56 元,總節本 251.25 萬元,總節本增效2584.05 萬元。
2 存在的問題
2.1 指標體系不完善。由于測土配方施肥土樣化驗結果、試驗數據僅為三年,所做的指標體系、配方推薦還不完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2.2 測土配方施肥作物單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目前只限于部分糧食作物,對指導全縣的種植業生產有很大局限性,還有待于逐步完成。
2.3 技術推廣人員質量和數量不足。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要求就是人員具有較高的文化和科技素質,近幾年代縣沒有招聘從事此項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由于退休離崗調動等原因,導致新一輪的農技推廣隊伍人員斷層和知識老化,銷售供肥人員水平更低,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適應測土配方工作的發展要求。
2.4 經費不足。經費不足直接影響著項目實施的進度和質量,特別是采土經費的不足成為測土配方工作順利開展的瓶頸。
3 結束語
3.1 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繼續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土樣采集化驗和田間“3414”肥效試驗和校正試驗,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
3.2 增加作物種類。在玉米、谷子、蔬菜測土配方施肥的基礎上,逐步延伸到紅蕓豆、水稻等作物上,使測土配方施肥達到全覆蓋。
3.3 穩定專業隊伍。增加技術推廣人員編制,招聘涉農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壯大技術隊伍,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業務素質,提高一線技術人員的待遇。
3.4 增加資金投入。代縣由兩半坡一平川盤結而成,地形復雜,種植作物種類多,建議增加資金投入,確保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順利開展。
3.5 加強監督檢查。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和項目合同,加強項目領導,及時掌握項目的任務落實、資金使用、工作進度等情況。加強項目考核,把農民滿意度、技術普及率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加強肥料質量監管,特別是加強配方肥生產過程的監管,保護農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