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藝術的發展來看,矛盾沖突無疑是戲劇饋贈給電影的重要遺產。戲劇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綜合性藝術,古希臘悲劇誕生于公元前六世紀,中國宋元戲劇的市井演出也近千年。戲劇之后,直到 1895 年才產生出藝術史上第二種綜合藝術的電影。先行的戲劇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給予后起的電影極大影響。著名戲劇理論家陳荒媒先生將戲劇的本質特征概括為: “戲劇就是沖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在此基礎上,本文所謂的微沖突是指電影敘事中矛盾雙方盡管尖銳對峙,但并沒有發展為殘酷的階級對抗,也沒有產生悲劇性結局的演繹形式。微沖突是可以緩和的家族或利益集團內部的矛盾,往往可以通過親情關系或權威人物的出現,以及國家利益的迫切需求而最終得到化解。
電影《茜茜公主》由德國和奧地利合拍于上世紀中葉,主要依據奧地利帝國 19 世紀一段歷史傳奇改編為藝術影像,于 1955 年12 月正式發行。一上映便引發轟動,取得極大成功。電影中微沖突藝術設計成就了杰出導演恩斯特·馬利斯卡與天才演員羅密·施耐德以及卡爾·海因茨·伯姆。其影像成為人類對于 18 世紀中葉奧匈帝國內部多元矛盾生成與發展的集體記憶和反思: 一方面是國力日趨孱弱、頹廢態勢日益嚴重; 另一方面則是宮廷禮儀程式依然宏大、皇室要員的氣度仍舊高雅。在迅速腐朽與氣質高雅的矛盾悖謬之間,注定要產生歐洲最為凄美的皇室絕戀。電影《茜茜公主》正是這一現實絕戀經過藝術再造后溫和的圓滿結局版,其中微沖突的藝術設計功不可沒。
一、家族內部微沖突設計與拓展
\\(一\\) 貴族夫妻之間的微沖突。影片中馬科斯公爵與夫人路朵維卡的沖突是最富有家庭喜劇色彩的微沖突。馬科斯公爵是那個時代皇親國戚中的奇葩,他天生具有反對獨裁與虛偽,討厭上流社會繁文縟節,親昵大自然、堅守鄉野素樸生活、平等對待平民百姓的性格特征。他二十五年來以手抓飯式的率性來對抗妻子路朵維卡的所謂文明教誨和貴族禮法,極力培養子女們獨立而自然的天性、自由地生活和超功利地婚戀。他厭惡蘇菲皇太后并對她敬而遠之;而對于電報等高科技發明卻非常敏感并給予足夠的尊重。
馬科斯公爵與清潔工、伐木工、維也納小店主們保持著友好往來,最喜歡融入大自然去打獵、騎馬和釣魚。因而他與其所出身的家族傳統、顯貴地位格格不入,成為上流社會譏諷與排斥的另類。國王們告誡他應當學會過稍微矜持一些的生活。對此他一貫地嗤之以鼻并繼續我行我素。他的經典名言是: “當你感到憂愁和煩惱的時候,就到這兒來敞開胸懷了望大自然。你能從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片草、每一個生靈里感到上帝無所不在,你就會得到安慰和力量?!?/p>
因而他在與宮廷禮制的沖突中活得瀟灑而快樂。馬科斯公爵與夫人的沖突是該片女主人公茜茜與皇族一系列微沖突順利展開的環境基礎和重要鋪墊。沒有浪跡于大自然和在平民俗世中自在生活著的馬科斯公爵,就不會出現對于封建宮廷專制具有強烈反叛精神的茜茜公主這一典型形象。
王國維曾說: “古今之大文學,無不以自然勝”,并一再強調藝術真實是創作的第一生命,最為真實的境界便是自然。由此生發開來,古今之真人與真實的生活,無不與大自然發生聯系,最有價值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而不做作,最有境界的電影表演是自然天成而毫不粉飾?!盾畿绻鳌烦晒Φ奈_突藝術設計與表演正是符合這一理論的不朽實踐。
\\(二\\) 婆媳微沖突及其茜茜與宮廷禮制之間的沖突。在馬科斯公爵熏陶和影響下,茜茜一旦有進入皇家殿堂的機遇,其與宮廷代表人物發生矛盾沖突便是必然的。這樣的沖突明顯具有政治理念的特殊意義。特別是她與準婆婆蘇菲皇太后之間的尖銳沖突及其消解,成為宮廷內婆媳關系藝術演義的范本。茜茜自幼喜愛騎馬、打獵、學習現代文明,具有敢愛敢恨的膽識與魄力,并始終奉父親為楷模。因此她在蘇菲眼里簡直是一個充滿野性沒有教養的野丫頭。
茜茜對企圖徹底改造自己脾性,責令自己尊奉西班牙禮教的蘇菲道出了自己的價值觀: “我本就沒有想過要改變我的過去,我向往的是自由地生活。這些都是我父親教我的,作為一個人來說,自由和真理高于一切?!边@是她所接受的現代文明對于傳統宮廷禮儀的公然挑戰,也是其自信自由的平民生活觀的真實寫照。在電影的微沖突中茜茜公主始終威風八面、直言不諱。其毫不妥協的根基,源自父親馬科斯的影響與支持。正像在森林里打獵時父女倆的對話: 茜茜對馬科斯公爵說: “你真好,有你這樣的爸爸,我是多么幸福啊”; 而馬科斯公爵則回答說“我有你這樣女兒,什么都心滿意足了”。
\\(三\\) 皇帝與太后間的微沖突。年輕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與母親蘇菲皇太后的沖突是宮廷內部異質文化沖突的典型。蘇菲主動遜位給兒子后,出于權欲慣性的驅使想要繼續干涉朝政,獨斷弗蘭茨的婚戀大事。正像她妹妹路朵維卡公爵夫人所說,蘇菲本來是一個“她決定了的事,誰也改變不了”的女強人。但是具有民主意識的弗蘭茨卻對蘇菲提出的結婚對象表示異議。隨后的“釣魚”事件不但使茜茜幸運地釣到了皇帝陛下,而且也顛覆了蘇菲精心策劃的生日訂婚結局。于是帕森霍芬馬科斯公爵家中的皇帝新娘,也由海倫·馬科斯公主變成了伊麗莎白公主,上帝的恩惠使美麗而獨具個性的茜茜公主收獲真愛。之后由宮中晨起尋找動物所引發的沖突中,茜茜針對蘇菲“有沒有必要由我決定”的高壓態勢和準備早晨祈禱的命令反駁說: “你沒有必要提醒我,我早就準備好了。就連你認為非常必要學的匈牙利語、克羅地亞語、捷克語我也會說了。我的牙也比任何時候白?!泵鎸ζ畔睕_突升級的尷尬局面,弗蘭茨堅定地站在茜茜一邊。他以強調茜茜即將成為奧地利第一尊貴夫人并取代了蘇菲原有首尊的事實,提醒母親必須主動化解矛盾。這一微沖突情節的演進成為現代社會理性化解婆媳矛盾的經典片段,在電影藝術史上影響久遠。
\\(四\\) 公主之間的微沖突。茜茜公主與姐姐內奈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茜茜用經常騎馬的方式來保持體形,而不是以姐姐不吃肥腸的方式來減肥; 她愛弗蘭茨自由通脫的稟賦以及時而流露出的憂郁氣質,而不是像姐姐和母親那樣喜歡權勢和富有兼具的年輕皇帝; 她敢于宣稱對弗蘭茨非常地愛,并且發自肺腑地說自己一天也不想成為皇后,祈禱弗蘭茨要不是皇帝那該有多好! 兩姐妹選擇同一男性作為婚戀對象,引發了倫理道德方面的矛盾沖突。姐姐內奈原本被蘇菲皇太后看重并要求弗蘭茨與之訂婚。
但是弗蘭茨不由自主地墜入情網,愛上了年僅 16 歲的表妹。這不僅使由偶遇而深深愛上弗蘭茨的茜茜陷入迷惘之中無力自拔,而且也讓在神思遐想中成為奧地利皇后的內奈深受創傷。倫理道德的沖突驅動了電影情節的發展,造就了作品中微沖突的多元性與差異性,是銀幕畫面大餐中最吸引觀眾眼球的輔料。這樣的微沖突最終通過親情之間的寬容以及內奈很快得到了圖恩·翁德·塔西斯王子的垂愛而自然消解,從而為茜茜公主與弗蘭茨皇帝的完美結合找到了更加充分的現實理由。
\\(五\\) 皇太后與大公的微沖突。蘇菲皇太后與丈夫弗朗茨大公的沖突,是茜茜與宮廷的沖突中不可或缺的映襯線索。弗朗茨大公是一個堅持以“聽其自然,絕不約束自己”的主旨來對待生活的人。他善于以想聽就聽、不想聽就裝糊涂的方式來應對蘇菲的專制。當年蘇菲與弗朗茨大公的結合是國會說了算的“沒相愛就訂婚了”的政治聯姻。
因此蘇菲皇太后出于保守的政治立場、僵化的婚戀觀,一意孤行地照搬歷史,企圖在弗蘭茨和內奈身上復制自己當年與弗朗茨大公的聯姻模式。并且固執地認為“現在是我說了算”,根本不把弗朗茨關于“既然還沒有戀愛,為什么就要結婚”的質疑當回事。弗朗茨只好本著一以貫之的糊涂式幽默法來將蘇菲的軍; 連用三個“太棒了”來嘲諷蘇菲的荒謬。其實觀眾從電影中看到了真正“太棒了”的婚戀場景,那就是弗朗茨違逆了蘇菲的主張,收獲了與妹妹茜茜的愛情。以上這些自然天性與家族傳統的沖突都具有親情間微沖突的特點。盡管這些借助電影微沖突影像加以表現的歷史背景是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后,歐洲各國在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慘烈的階級博弈。然而作為大眾傳媒的電影畫面,導演卻情愿讓它表現出溫情脈脈的家庭氛圍。在一系列的性格沖突中凸顯利害關系,圍繞人性間的斗爭使其順理成章地得到和解,并轉化為電影生動形象的畫面,非常有助于讓現代與后現代觀眾深刻反思那段歷史,洞察到階層之間多元的矛盾緣起、激烈沖突及其最終緩和與化解的歷史場景。正是基于上述的需求,電影調和階層矛盾與觀念沖突的藝術設計才是合理與必要的。
二、家族外部進步與保守的沖突
改革與革命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保守派卻以阻礙改革與革新的方式,與歷史前進背道而馳。法國大革命之后的歐洲各國,迅速舉起了自由、獨立、平等與法律的資產階級革命大旗,呼喚著人類更加美好而和諧的社會組織形式與政府統治狀態快速成型?!盾畿绻鳌吩佻F了這一發展進程,將進步階層與反動勢力之間相互搏殺的現實與溫文爾雅的影像鏈接起來,迎合了大眾審美情趣及其對上流社會生活的窺視欲。
\\(一\\) 茜茜公主與?;示种g的微沖突。茜茜公主與警察伯克爾少校的沖突獨具電影喜劇的效果。反映了封建君主制保守勢力對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粗暴壓制。伯克爾少校的行為原則是對奧地利皇室的絕對忠誠。他堅決執行皇太后蘇菲要求不擇手段地監視當地每一個人的命令,將守衛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作為最高使命與責任。
為此他表現得異常粗暴、焦慮且自作聰明。當他與擅自跳出窗外給父親馬科斯發電報的茜茜碰見時,影片的微沖突達到了高潮。伯克爾少校將一系列電報詞句和簡單對話“被關起來了、是跳窗出來的、爸比里、帶上槍、皇帝今天下午四點鐘到”等生拉硬扯到一起,誤判茜茜是逃跑的政治犯,是在聯系亂黨共同策劃實施刺殺弗蘭茨皇帝的陰謀,甚至還聯想到茜茜隨手攜帶的包里也一定裝有炸彈。正因為種種無厘頭行為他才被郵局職員戲稱作傻瓜和蠢驢; 被宮廷侍衛長格呂納不屑一顧; 還被弗蘭茨皇帝與茜茜聯手加以嘲弄。伯克爾少校在電影中的表演是戲劇理論“務為滑稽”原則的電影翻版。在這樣的喜劇沖突中,導演再續了新版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之間的傳奇故事,并使之成為現代版的集大成者和絕筆。
\\(二\\) 皇帝與大臣之間的微沖突。弗蘭茨與其臣下法務大臣的沖突凸顯了革新與守舊之間的博弈,民主自由與專制統治之間的沖突。當法務大臣將對布拉格八名中學生、大學生和藝術家亂黨的死亡判決書提交到弗蘭茨面前,并要求他即刻批準時,勇敢的弗蘭茨先是否決了法務大臣的提議,接著拒絕了最高軍事法庭的裁定,最后又無視蘇菲皇太后的特準,堅決要由自己重新審查后再做決定。電影中這個情節的畫面時長雖然短暫,但在平行與對比蒙太奇的作用下顯示出強大的藝術張力,凸顯了特定時代中階級沖突的劇烈與殘酷,構成影片中舉足輕重的宏大政治背景與藝術形式表征的參照系。
值得關注的是,電影情節中獨裁的代表企圖借助皇權來對學生和藝術家執行死刑判決的時候,也正是茜茜公主和馬科斯公爵親近大自然進行狩獵之時。自然田園的素樸和諧氛圍與富麗堂皇卻充滿肅殺氛圍的帝王宮廷,在電影對比象征蒙太奇鏡頭的推進中極大地震撼著觀眾,讓觀眾幡然醒悟影片深刻的人文意蘊與社會變革發展的真諦。
三、影片角色微沖突的化解模式
電影《茜茜公主》中諸多微沖突的緩和與化解,均源自親情與戀情的膠合作用。上述馬科斯公爵與夫人的沖突,是由多年來的恩愛相依和習慣性爭吵來有效平復的。路朵維卡夫人亦由對馬科斯公爵的經常性教訓,轉變為對其無奈和默許,再逐漸轉變為對馬科斯的支持和贊許。在茜茜公主即將嫁入皇宮,阿可伯爵代表巴伐利亞馬克西米里國王前來祝賀,并特別提醒馬科斯公爵即將成為奧地利皇帝的岳父,地位已經改變,所以應該過一種稍有節制的生活時,路朵維卡突然搶在丈夫前面毫不客氣的回絕說: “請您回去轉告陛下,我希望我的丈夫還是照老樣子生活”; “我們一向過得很快活,不用別人來為我們操心,包括陛下?!边@種茜茜公主式的快言快語表達,不僅僅是馬科斯公爵為代表的平民意識、自然天性與世俗觀念的勝利,而且是歐洲資產階級主張平等、自由等革命思想的勝利。再比如,影片中源自茜茜晨起尋找動物所引發的微沖突中,是弗蘭茨皇帝以母子親情、夫妻愛情,以及自身的權威與國家利益的需要來點醒沖突雙方,最終平息了這場婆媳間爆發的微沖突。
而公主姐妹之間的微沖突以及皇太后與大公丈夫之間的微沖突等,也都是由上述要素來消解與平復的。
電影《茜茜公主》設計的微沖突模式是貝爾所說的獨特而“有意味的形式”。他與我國戲劇名作《趙氏孤兒》、《竇娥冤》、《雷雨》的極端式矛盾爆發并最終釀成大悲劇,有著鮮明的差異性?!盾畿绻鳌分械臎_突并不導致主要人物形象的毀滅,而是要異中求同,使兩種觀念、兩種文化的沖突最終轉化為合二為一式的消解; 達到了和解與雙贏的目的。世俗民眾與朝廷皇權,獨斷專行與自由浪漫,殺伐戕害與親吻自然,如同明代傳奇戲《琵琶記》里對主要情節的藝術處理那樣,階級對立、行為悖逆、情感背離均須讓位于社會的和解。任何怨憤都可以得到前行中歷史巨人的寬宥,也都可以化為后人對歷史回眸中的諒解; 借以適應世俗觀念和大眾審美情趣的當下需要。也正像影視研究專家倪祥保一再強調的那樣,好的影片至少可以區分為外在與內在這兩種以上的故事結構?!盾畿绻鳌酚捌兄魅斯珢矍榈膱A滿結局是外在故事結構; 無數多情少女在理想追求中與“白馬王子”喜結良緣是該片的內在結構和導演的心理訴求; 而變革時代過后各階層之間的博弈亟須以微沖突模式予以調和化解,則是影片《茜茜公主》的泛社會化核心結構。因此《茜茜公主》的藝術創作總是帶有輕喜劇的色彩,亦如馬克思所言: “世界歷史形式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喜劇,……這是為了人類能夠愉快地和自己的過去訣別”。
從電影藝術的大眾欣賞角度來分析,調和社會與家庭之間的矛盾,使其消除過度恐懼與殘酷的色彩,以圓滿的人性展示和大團圓的情節作為結局,是東、西方世俗觀眾的共同審美意愿。戲劇理論家李漁一再強調角色大于事件和情節,他還說: “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 一節偶疏,全篇之破綻出矣?!薄盾畿绻鳌返奈_突設計印證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影片中所有微沖突情節事件的設計都互為因果,直接為形象的塑造服務。影片里平行蒙太奇中的對比映襯手法運用得極為純熟,使茜茜成為歐洲文化藝術不朽的影視偶像和最美公主的代名詞。
四、形象與明星延展微沖突魅力
經典影片自是銀幕束縛不住的藝術之花,他總是與現實互動,與特定歷史階段中人性的多元復雜性相佐證,升華為一個又一個或悲歡離合或蹉跎詠嘆的藝術之魂。電影人物形象、歷史人物原型與明星演員身世三者之間往往相互影響滲透,照應或輝映于電影發行放映的全部過程。三者之間的呼應與互動所建構的泛社會宏大背景,成為該部作品持續轟動效應最龐大的集束廣告、強力支撐與不竭源泉。
《茜茜公主》所引發的持久藝術轟動,不僅得益于真實的歷史人物茜茜公主與弗蘭茨皇帝抑郁而悲愴的人生結局,而且得益于男女主角羅密·施奈德和卡爾·海因茨·伯姆的角色飾演張力及兩人之間純潔而偉大的心靈呼應。尤其是女主角羅密·施奈德矛盾的性格與婚戀中頻出的矛盾沖突,及其個人與子女悲劇性的人生結局,在每一個時代的觀眾心中都能夠引發深刻的藝術共鳴和人生反思,進一步強化了這部電影的藝術魅力。
電影是對真實生活的過濾,往往兼具紀實的風格與寫實的特點。優秀的影片可以讓無數代觀眾產生感同身受的藝術響應,可以比其他任何藝術都更接近于當下的人生境遇?!盾畿绻鳌芬幌盗械奈_突設計為茜茜三部曲的后續作品《年輕的皇后》、《皇后的命運》奠定了微沖突藝術的基礎,成為茜茜三部曲等新類型電影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
參考文獻:
[1]鄭錦揚. 藝術概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倪祥保. 電影敘事符號的美學分析[J].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