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1 世紀以來,電影市場的宣傳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為了獲得更多的社會影響,影視制作發行方在各種媒介上投放紀錄電影拍攝過程的紀錄片的宣傳手段正越來越多地被采用,使大家對這種紀錄片形式不再陌生。幕后紀錄也已不再是簡單的片場花絮,可以說,它已經成為電影發行商自我宣傳的必備武器。
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 50 周年,由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八一電影制片廠、中共遼陽市委、市政府聯合攝制了電影《雷鋒在 1959》。作為駐劇組記者,我和同事對本片劇組全體演職人員的創作過程進行了全程跟拍,拍攝歷時一個多月,獨家紀錄下電影拍攝中所有的精彩鏡頭。
經過幾個月的后續資料整理和后期采訪制作,完成了紀錄片《“雷鋒”———溫暖遼陽的時光》,并于 2013 年 3 月在電影《雷鋒在 1959》全國首映前夕,配合影片宣傳進行了同步播出,以此將電影創作幕后那些感人的過程全面展示給觀眾?,F簡單總結一下我對影視幕后紀錄片拍攝的幾點心得。
一、明確所拍紀錄片的目的和宗旨 確定拍攝要點
首先,在對拍攝題材進行前期采訪過程中,需要我們帶著探索、發現有價值、有趣味的故事情節的心理和眼光進行深入采訪;并在對相關資料進行案頭研究工作中也要努力尋找有意義、可挖掘、可發展的故事線索。
由于《雷鋒在 1959》屬主旋律電影,幕后紀錄片將承擔著影片發行及市委市政府精神文明創建等多方面工作的宣傳職能,所以我們更加注意在前期采訪以及整個拍攝過程中,仔細尋找和挖掘劇組內外與“雷鋒”主題有關聯、有深度的能形成故事元素的動人情節和事件,并以此構成了全片的主要敘事段落和“閃光點”、觀眾的“記憶點”。
二、不干涉現場 做到“ 直接電影”的拍攝
在影片拍攝現場,被拍攝的人除了部分專業演員,還有大量的非專業演員,不習慣拍電影用的各種器械,其中最怕的就是話筒。因此,要使用很多有助于被攝者自然的方法來保持客觀紀錄,力求不干涉拍攝對象。我們認為,沒有創作者較長時間的投入,沒有深入細致的采訪,就難以出現好的作品。
因此為了保持生活的原生態,強調取材的客觀性。
我和搭檔深入劇組,切實體驗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入被攝者的生活,與被采訪者交流溝通,與劇組導演主創形成默契,逐漸形成一種融洽自然的氛圍。從而方便置身于現場“直接”拍攝,從中提煉細節、情節乃至故事,同步取材,保證了這種“材”是片場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虛構和扮演的。
三、現場的即興拍攝和細節捕捉
我們在日常的紀錄片拍攝中,經常會遇到偶發事件或突如其來的一件事,這個時候如果攝像師沒能及時開機,或者不認為是應該紀錄的內容,就會失去一次很好的情節紀錄。這種“即興拍攝”捕捉到的大量故事化情節和細節,對紀錄片的故事化紀錄是相當重要的。
首先攝影師要有抓拍意識,尤其要把突然出現的每一個情節細節,都當作紀錄的一個過程所以即興拍攝的過程,實際上是如何看待突發事件的過程。我們日常所說的“紀錄片要講故事”,實際上有許多故事和情節就是在“即興”中拍攝下來的。在即興拍攝中,攝像師要憑自己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愛好志趣出發,從可以見到的視聽信息中,即興分析判斷,把“好看”的故事收入到鏡頭之中。
其次,紀錄片不一定有情節,但應該有細節有了細節,可以使攝影主題深化,并且更生動形象。這種細節,是攝影記者從現實生活中抓取的,是依靠“挑、等、搶”的采訪攝影拍下來的,而不是由編導臆造、讓人表演出來的。
這種細節,常常是通過攝影師細心觀察,一兩個細膩的特寫、近景即可奏效。在幕后紀錄片《“雷鋒”———溫暖遼陽的時光》拍攝中,我們就集中精力捕捉了大量的拍攝現場細節鏡頭,抓拍到“好看”的情節和故事,強化了紀錄片創作的主題。
可見,攝影師敏銳而準確,才可能捕捉到眼前最有價值的東西,這正是紀錄片攝影的難度所在。因此攝影師進入劇組現場后,耳、目、手、足和攝像機都必須時刻保持工作狀態。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攝像師才能夠機智而敏捷、不失時機地拍攝到事件主體。這種綜合性的應變能力,有賴于對突發事件的理解,有賴于長期拍攝經驗的積累。因此,要做到即興拍攝,攝影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抓拍意識和專業素質。
四、紀錄式鏡頭的運用
紀錄片拍攝中,經常會出現“不停機”的情況,這種方式很容易拍到好看的故事情節和細節。特別是運動鏡頭和長鏡頭的使用,使這種連續活動的“多構圖鏡頭”,有利于實現空間的整體性和時間上的完整性。這種擺脫了剪輯“一次性成片”的方法,并不意味著沒有節奏感。
恰恰相反,這種隨著攝像機運動而運動的鏡頭,伴隨著拍攝者的感情流動和畫面中人物沖突的構圖變化,或快或慢地形成了或強或弱的“鏡頭內部節奏”,也形成了紀錄片故事跌宕起伏的戲劇化要素。這時,拍攝長鏡頭時要學會適時地作出選擇,要根據動作、事件的變化,調整景別、機位和構圖。
紀錄片《“雷鋒”———溫暖遼陽的時光》獨家紀錄了《雷鋒在 1959》劇組全體演職人員對工人雷鋒的整個還原過程,片中劇組的艱苦敬業、演員的精彩演繹、遼陽志愿者學雷鋒的熱情以及電影精彩片段穿插進行,其中初戀女友易秀珍等工友、老政委余新元、當代雷鋒郭明義的探班部分尤為感人。本片獨家采訪,題材重大,結構新穎,節奏鮮明,剪輯流暢,同期紀錄與人物采訪相結合,現場感強,花絮部分極具視覺沖擊力,制作精良,許多鏡頭非常珍貴,同時將劇組與遼陽市民以雷鋒精神拍雷鋒的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展示了媒體傳遞雷鋒精神的力量,在八一電影制片廠全體演職人員以及遼陽市民中都產生了強烈反響。該紀錄片在 2013 年度遼寧省政府新聞評獎中被評為紀錄片類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