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形成與發展探究
【引言 第一章】鄂溫克民族概況
【2.1 2.2】鄂溫克民間舞蹈的主要種類及其表現形態
【2.3】鄂溫克舞蹈的形式要素及風格特征
【2.4】鄂溫克舞蹈文化成因分析
【第三章】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結論/參考文獻】鄂溫克舞蹈文化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三章 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第一節 傳承鄂溫克舞蹈文化的重要意義
在人類還沒有發明語言之前,就會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身體語言表達人類的情感、傳遞人們的思想。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書寫著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之間人的心理路程,它猶如一架時光機,讓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透視隱藏其中的種種現象。民族民間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保護與傳承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至關重要。在經濟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鄂溫克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面臨失傳的危險,因此,傳承和保護鄂溫克民族民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文化意義
任何一個民族文化在其生成與發展過程中,都會形成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無論哪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也應當得到保護和傳承。唯有如此,才能保護文化的多樣性。鄂溫克是地處我國東北寒帶地區的少數民族,歷史悠久,人口稀少,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及生產生活方式孕育出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鄂溫克部族的先民久居森林,其文化帶有濃厚的森林文化氣息,特別是“敖魯古雅”鄂溫克至今仍然是我國唯一以馴鹿與狩獵為生產生活方式的民族,他們創造的森林狩獵文化是是人類早期文化的活化石,在世界上已經很少看到;遷徙至草原和平原后,鄂溫克的文化又吸收和借鑒了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成份,呈現出別樣的文化特質。這也導致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不僅顯現出獨特的民族個性,同時也反映出不同社會發展階段進化的特點,這也決定了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文化價值。鄂溫克族民間舞蹈已成為中華民族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護鄂溫克族民間舞蹈就是保護文化的多樣性。
二、民族意義
鄂溫克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擁有語言,沒有文字,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不僅是本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構成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傳承和發揚鄂溫克民族文化是保護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途徑。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承載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反映了該民族的生態環境、生產方式,還間接反映出鄂溫克族人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風與審美要求等諸多內容。因此,保護和傳承、發揚鄂溫克舞蹈文化對于保持鄂溫克民族的獨立性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經濟意義
鄂溫克族民間文化洋溢著原始的氣息,張揚著大自然的朝氣與活力,特別是敖魯古雅鄂溫克的馴鹿文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當地大力開發旅游業,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觀光。
其中,獨具魅力的舞蹈也是旅游開發的寶貴資源,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參與其中的游客樂在其中、流連忘返。因此,保護和傳承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不僅具有文化意義和民族意義,還會為鄂溫克人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
第二節 鄂溫克舞蹈文化傳承現狀
一、民間傳承
民間傳承的負載者多為民間群眾與民間藝人,他們自發地傳承著鄂溫克族民間舞蹈。這種民間的傳承,主要依靠特定的自然環境進行傳衍,或依存于特定的民俗節日。當前,在伊敏蘇木、輝河草原上表演的的自娛性舞蹈“阿罕拜”仍在民間廣泛地流傳;在敖魯古雅民族鄉的傳統宗教祭祀節日中薩滿跳的“鄂溫克薩滿舞”于 2010 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產生活環境的改變、民俗節日的減少,制約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民間自然傳承。
二、教學傳承
(一)理論著作
當前,國內的鄂溫克族絕大多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因此,對鄂溫克舞蹈的理論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黑龍江。國內記載研究鄂溫克民族舞蹈的理論著作主要有:
20 世紀八十年代編寫的《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內蒙卷和黑龍江卷)以及紀蘭慰和邱久榮主編的《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史》、金秋編著的《中國區域性少數民族民俗舞蹈》、奕延琴所著的《呼倫貝爾民族民間舞蹈》。
(二)視頻教材
目前,對鄂溫克族民間舞蹈視頻教材的編創整理最為全面、系統的是內蒙古藝術學院。2007 年,著名舞蹈家斯琴塔日哈、葛根珠蘭主編的《蒙古族舞蹈精品課教程》出版,其中第三部分的民俗舞蹈中便收錄了鄂溫克族民間舞蹈。
(三)學校教學
目前,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的藝術院校里,有老師教授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但是并不系統,也不全面。除內蒙古之外,國內其他藝術院?;旧衔瓷婕皩Χ鯗乜嗣耖g舞蹈的教學傳承,因此,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傳承僅僅局部范圍內的傳承。
三、舞臺傳承
建國后,國內的文藝工作者通過實地采風,將鄂溫克民原生態舞蹈根據舞蹈的自身特點進行提煉、加工,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使得鄂溫克民間舞蹈得以在舞臺上展現和傳承。賈作光先生早期創作了《索倫舞》、《鄂溫克青年》、《敖魯古雅舞圈》,上世紀 70 年代又編創了鄂溫克族舞蹈《彩虹》;呼倫貝爾民族歌舞團李平創作了《鹿撬》,該舞蹈在全國烏蘭牧騎演出獲得優秀節目獎;鄂溫克自治旗烏蘭牧騎創作了《輝河新歌》,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創作并演出了民族宗教舞蹈《薩滿舞》,這些作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鄂溫克民族的風貌。
進入 21 世紀,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葛根珠蘭編創了《鄂溫克小鹿》;2011 年《敖魯古雅》原生態舞臺劇上映;2012 年李昂、馬亮亮編創了舞蹈《鄂溫克的拉瑪湖》,北京舞蹈學院袁佳編創了《鄂溫克的冬天》,這些作品都在傳承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第三節 鄂溫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在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中,遇到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相同問題,如生態環境的不斷變遷、現代文明的迎面沖擊、外來文化的強烈蠶食等。當我們反觀這些外在的現象時,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因為這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結果,是任何民族、任何人都無力改變,不得不接受的事實。既然無力改變,那我們就應該從容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當前,在鄂溫克民族舞蹈傳承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體自覺意識的失去
中國社會在經歷現代化深刻變革的進程中,經濟上實現了跨越式的飛速增長,政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文化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廣泛?,F代化的巨大浪潮顛覆了鄂溫克族與自然和諧相依的“理想的生存狀態”.自然家園的喪失、精神依托的蠶食,使這個弱小的民族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艱難生存。在傳統文化面臨消散危險的現代變革中,鄂溫克人有太多的無奈、痛楚、迷茫之情,但他們對于保護本民族文化的主體自覺性不高,廣泛參與也不足,直接影響到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族群身份認同的困境
在日益多元、變幻的現代社會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間融合的態勢不斷地加劇,文化碰撞的多層鋒面阻礙了鄂溫克族群對本民族身份的認同。另外,從族群文化的視角來看:族群是首位的,即一個族群的生存與發展是最先需要考慮的?!拔幕笔谴我?,如果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中蘊含族群傳統文化的特點消隱了,那么族群身份認同的“標記”也就消失了。如果鄂溫克族群到了無法對民族身份進行認同自身的那一天,那么這個族群就將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當前,鄂溫克的年輕人已經不愿意固守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現代文明已對他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們對本族群的認同感也逐漸消減,這對其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三、歷史文化約束的消解
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不同,它強調求新、求異、求變,傳統歷史文化中的某些基質瞬間就能夠被現代文化所瓦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擁有了越來越多選擇信息的權力,重視個體的自我闡釋權,強調個人對世界的獨特認識與領悟,歷史文化對鄂溫克人的約束以及傳統的記憶逐漸在個體選擇的強化中蒸發。
第四節 傳承及發揚鄂溫克舞蹈文化的對策建議
在現代化變革日益凸顯、外來文化不斷沖擊下的今天,我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努力,來強有力地保護鄂溫克民族舞蹈文化,因為它已經不再是簡單、古樸的一種純娛樂活動,而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維系民族血脈的重要載體。站在一個舞蹈工作者的角度,本人認為,當前傳承和發揚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一、樹立“文化自覺”
當前,年輕一代的鄂溫克人已經不想了解那些傳統文化的“古瓷器”了,這些傳統文化遠遠沒有現代高科技吸引眼球,他們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五彩繽紛的外在世界中。此外,生態環境的變遷更為明顯,根植于獨特生產生活環境的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失去了土壤。鄂溫克民族主體自覺意識的失卻、族群認同觀念的困境、歷史文化約束的消解,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牢固樹立“文化自覺”的。由于缺乏 “文化自覺”意識,使得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逐漸消隱在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中。作為“文化守護者”的我們,應當在“文化自覺”中尋找一條回歸并發展前行的道路。著名學者費孝通曾經指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社會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歸‘,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①阿諾德·湯恩比在《歷史研究》中也指出:“成長伴隨自覺而來”.②只有當鄂溫克人牢固樹立“文化自覺”的意識,才能使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逃脫被蠶食的命運,才可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
盡管現狀是殘酷的,我們還是能從絕望中看到希望的曙光。當前,鄂溫克族傳統宗教祭祀活動中薩滿跳的“薩滿舞”已申請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廣泛流傳的民俗傳統舞蹈“阿罕拜”正在積極申請非遺,鄂溫克人的主體文化自覺性明顯提升,開始積極尋找其文化的生存空間。這對于傳承和發揚鄂溫克舞蹈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強化挖掘整理
鄂溫克族沒有文字,其民間舞蹈文化靠口手相傳至今。但是,現在民間傳統藝人日漸稀少,鄂溫克族民間舞蹈面臨失傳的境地;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一些原生性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也漸漸失去了最初的存在土壤和社會環境。保護和搶救鄂溫克民間舞蹈,已成為當務之急。只有保護和搶救下來,才談得上繼承和發揚。因此,深入到民間去挖掘和收集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田野作業”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本人就分別于 2013 年 4 月末、2014 年 4 月末兩次前往海拉爾鄂溫克自治旗、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進行采風活動,這兩次的采風活動的累積,使本人的學理素養、文化知識能力得到提升,同時還提高了本人的實踐能力。在挖掘、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研究,這是傳承和發揚鄂溫克舞蹈文化的重要基礎。
三、科學整理編排
在深入民間進行資料挖掘和收集后,要認真梳理鄂溫克舞蹈文化,總結歸納其特點和精華,使之成為系統化的教材,為保護和傳承奠定基礎。此外,還要創新鄂溫克舞蹈編排,在保持民間舞蹈原有風貌的的同時,吸收新的舞蹈元素,為古老的民間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得到不斷發展。
四、運用現代科技
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現代科技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舞蹈研究。傳統的靜態記錄、保存舞蹈的方式被不斷打破,人們除了使用靜態拍照、記錄的保存方式外,還可以使用動態的影像記錄手段進行拍攝?,F代先進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文化的記錄更加豐富。影像記錄的動態保存較最初的靜態保存更為立體、鮮活、生動,而且還可以反復地播放觀看。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現代科技的手段建立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數據庫,形成集中的、安全的、多元的、完整的系統??梢哉f,現代科技手段是保護和傳承鄂溫克舞蹈文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