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視傳媒行業簡介
影視傳媒是一個年輕的行業,但是發展迅猛.電影、電視、網絡、報紙、傳媒在人們工作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重要.現在的影視傳媒行業已經實現了從編劇、導演、制作到市場推廣、院線發行等基本完整的傳媒體系.
二、國內外影視傳媒行業重點公司介紹
\\(一\\)國際影視傳媒公司
米高梅是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一.米高梅電影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公司之一,也是美國電影和好萊塢的象征,在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中獨占鰲頭.
派拉蒙影業公司以群星環繞雪山的標志為人所熟知,這家公司以眾多的明星,高質量的影片和遍布全美的連鎖影院,一直坐在好萊塢霸主的寶座上.
哥倫比亞電影集團公司,是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旗下的影片制作和銷售的旗艦公司.1995年,公司在中國北京設立代表處,成為當時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中最先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并與中國的電影公司進行合作的跨國影視公司.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是于1923年4月4日在紐約正式,現是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資金最大的電影公司,1990年被時代公司收購,時代公司之后改名時代華納.
\\(二\\)中國影視傳媒公司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準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光線傳媒成立于1998年,是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光線引人注目的E標已經成為電視界著名標志之一,同時光線傳媒也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劇公司之一.
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05年10月,是一家致力于制作、發行影視產品的文化創意企業,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民營影視企業之一.
橙天嘉禾娛樂有限公司集電影制作、融資、發行及影院營運于一身,是全球頗具影響力的華語電影娛樂集團之一,引領了20世紀70年代的武術喜劇黃金盛世和80年代的動作喜劇潮流.
三、"窺一斑而知全豹"---華誼兄弟分析
\\(一\\)華誼兄弟公司簡介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娛樂集團.
開始時是由投資馮小剛、姜文的電影而進入電影行業,隨后全面投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二\\)華誼兄弟---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1.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規模經濟:目前好萊塢技術領先于國內水平,且國內經濟活躍,很多人手上擁有大量自由資金,規模經濟對于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不算太大.轉換成本低:
影視行業的轉換成本是很小的,觀眾只關注影片本身,而非關注影片的源頭.
2.供應商
供應商集中化:由于對于供應商的要求很高,所以業內供應商基本組成聯盟,形成資源共享,出現供應商集中化.
議價能力強:
由于該行業對高科技技術要求高,且基本無替代性,所以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強,公司易受制于供應商.
3.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盜版威脅
盜版威脅已經在影視行業有長達十幾年的歷史,我國知識產權法律不完善,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
網絡資源: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上觀看或下載視頻等服務可供消費者選擇,且絕大多數是免費使用這些資源的.
4.購買商
購買商對華誼公司牽制較大:
影片進入院線后,獲得的總票房是發行公司與院線公司共同分成的,其他非院線播放的作品也是一樣受購買商牽制.
個人消費者對華誼議價較弱:個人消費者在選擇觀看影片的時候,只關注影片本身的價格,對公司幾乎沒有議價能力.
5.行業內的競爭者及企業間的競爭者
行業內的競爭者:影視劇制片、發行、院線、網絡媒體等行業內競爭呈全方位、多元化發展趨勢.
現有企業間的競爭者:
國內僅有四五家競爭者,僅中影一家可與之抗衡.
中影公司是國有體制,既是規則制定者又是參與者,各方面均占壓制性優勢.
\\(三\\)營銷能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對影視、文化資源強大的整合能力,這一競爭優勢構筑在"三大業務板塊聯動"和"工業化運作體系"的運營及管理模式之上.
\\(四\\)生產能力分析
在"事業部+工作室"模式中,作為簽約的電影導演、電視劇制片人、電視欄目策劃人,可以全力以赴地運作影視項目,一方以資金支持,一方以項目做支撐.
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下,簽約成立工作室的人具有了資金來源的保障,擁有經常分享華誼影視產業大家族其他項目團隊的資訊,這對走在影視創業途中的成功者、有強烈理想追求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五\\)財務能力分析
電影業務收入包括電影票房40%的分賬收入、電視播映權收入、影視音像版權收入、衍生產品收入、網絡點播權收入;電視劇業務收入主要是電視劇播放權收入、衍生產品收入、電視劇音像制品版權收入等;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的主要收入是品牌代言廣告收入、片酬、出場費收入、演出收入等.
四、中國影視傳媒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片不景氣
制片位于電影產業鏈的上游,它是整個電影產業鏈形成的基礎.我國電影中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供給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電影市場的規模狹小,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與中國的人口規模及不斷提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仍不相稱.
\\(二\\)發行放映體系不完善
從全球電影市場來看,院線制是聯系發行與放映的主要渠道,也是促進電影影院放映的最佳手段.
目前我國電影發行放映體系仍然存在重大弊端,主要有以下兩點:院線數量少并且規模小、影院整體條件差.
\\(三\\)后電影產品開發乏力
電影后產品的開發,能夠和電影播放相配合,形成互惠互利的最佳營銷模式.
目前,我國后電影產品開發剛剛起步,后電影產品開發乏力,造成電影產業鏈盈利模式單一,單一的票房收入往往使得很多影片入不敷出.
五、中國影視傳媒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觀眾的需求開始呈多層次,觀眾可采用非影院觀影方式,并且除節假日外,觀影需求并不是很強烈.
自2002年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電影市場不斷擴大,影院增加了不少,但票價普遍偏高,并且缺乏創新性的好作品.
"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大力發展影視制作、文化創意、演藝娛樂等七大重點文化產業.
在此期間,我國影視產業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政策扶持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這為我國影視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我國影視行業發展前景比較樂觀.
六、外國影視傳媒行業帶來的啟示
對于中國電影來說,優勢就在于自己有著悠久且滲透現代生活各個層面的文化傳統.中國電影如果能夠創造性地利用中國文化的傳統資源,那么中國電影不僅可以在國內的電影市場獲得廣泛的贊譽,而且在亞洲和世界華人電影市場,乃至全球華語文化圈中獲得崇高的地位和文化認同感.
在中國這個面臨資源短缺和環境的壓力而又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度,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對資源依存度低的傳媒文化產業將是中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而作為電影正面臨著轉型,市場前景巨大,可以說是文化產業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的"鉆石礦"之一,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內需增長動力的新引擎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少白.影心探頤:電影歷史及理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2]黃一峰.電影市場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
[3]徐浩然,雷深燁.文化產業管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4]江藍生,謝繩武.文化藍皮書:2001~2002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