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電影制作中音樂音響的運用藝術
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緒論
一、音樂音響在影片中的抒情性
(一)影片音樂音響抒情性概述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音響的抒情性
(三)影片《加勒比海盜》中音樂音響的抒情性
二、音樂音響在影片中的敘事性
(一)影片音樂音響敘事性概述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音響的敘事性
三、音樂音響幫助塑造影片中的人物
四、使用音樂音響營造影片氛圍
五、結論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摘要:音樂具有自身獨特的形式與性質,作為單純的音樂,它的抒情表達效果是 非常突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電影發展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無聲電影這個“偉大的啞巴”終于開口了。電影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音樂音響的配合,即便是在最早的無聲電影放映時,在現場也會經常使用鋼琴、風琴、合唱或管弦樂隊伴奏。音樂音響作為影片整體的一部分,它的表達效果是細致入微的,并能夠在電影中以各種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務。音樂音響與圖像的結合,使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有了進一步的突破。因此,音樂音響可以說是促使情感及節奏融入電影圖像的高效輔助手段。音樂音響是賦予電影靈魂的重要因素,有了音樂音響的融合,電影就像是一部有對白的芭蕾舞劇,能夠充實影片的整體效果。本文主要通過實例分析,探析影片中音樂音響的綜合運用,表述其與電影的密切關系及重要作用,以使受眾提升對音樂音響的重視。
關鍵詞:音樂音響 電影 抒情 人物 氛圍
緒論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聲有色有形的世界中,音樂音響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大千世界正是因為有了音樂音響而變得豐富多彩。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作為七大藝術之一的電影,也要以日常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其中,音樂音響是必不可少的,被運用在各種類型的電影中,正是因為有音樂音響的存在才使得電影更為生動,立體,真實。音樂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藝術,其藝術形式已相當規范,當音樂音響融入電影后,將電影從默片時代帶到了有聲片時代,充實豐富了電影,使電影的羽翼更加豐滿。在我們觀賞影片時,音樂音響從聽覺元素的角度,對影片的畫面,人物以及故事情節等方面進行烘托與補充,將電影從單一的視覺表達帶入到視聽的盛宴。隨著音樂與電影的共同發展,聽覺元素已成為電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音樂音響所具有的獨特魅力,為電影的整體效果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影視藝術表現中,音樂音響會在關鍵時刻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表現影片主題,渲染畫面情緒,刻畫人物心理,塑造空間環境,調節氣氛,消除疲勞,加深記憶,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當畫面語言難以表達時,音樂音響可以幫助影片進行敘事和抒情,從而推動影片的情節的發展,使觀看者明白影片所傳遞的信息,感悟影片所傳遞的情感。由此,簡單的分析并討論音樂在影片中的運用。
一、音樂音響在影片中的抒情性
(一)影片音樂音響抒情性概述
器物的敲擊,指尖的勾撥,形成了世間的音樂。音樂是一種符號,能夠表達情感,是一種抒發情感的藝術,是對情感的直接模擬和升華。跳躍的音符,牽動著脈搏的跳動,直接穿入人們的內心世界,將情感傳遞到人們的內心深處。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相對于另外的六大藝術門類而言,是一門年輕的藝術樣式,也正是由于電影的起步較晚,使得電影在很多方面的融入了其他藝術門類的元素,例如音樂、文學、繪畫、戲劇等。當電影與音樂音響相互結合時,使電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成為了聲畫藝術。音樂音響的存在,豐富了電影的內容,使電影畫面中呈現的世界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狀態。 電影通過對現實時間的處理和重新構造,在有限的影片時長和有限的熒幕上,進行敘事,表現主題,刻畫人物。在影片中加入音樂音響,可以有效的幫助導演進行創作,抒發導演的情感,為影片渲染氛圍,從而達到升華主題的效果,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音響的抒情性
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開篇,畫面還未真正的進入觀眾的視線,便由一組節奏鮮明歡快的鑼鼓點開始,先入為主的音樂效果,可有力的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為即將開場的影片埋下伏筆,鑼鼓點的運用,也為深府大院中女人們的爭斗做了鋪墊,預示了四個女人爭風吃醋的奪寵好似一場戲。在頌蓮決定要嫁個有錢人當小老婆時,一曲喜氣洋洋的迎親嗩吶聲漸漸響起,喜慶的音樂與頌蓮默默流淚的面龐形成了鮮明對比,音樂音量逐步變大,自然流暢的將場景過度到了敲鑼打鼓的迎親隊伍上,將背影音樂巧妙的轉化為場景中的音響效果,有效地推進了影片的敘事。在下人們抬著大紅燈籠進行布置時,歡快的鑼鼓點再次響起,與下人們的腳步聲相配合,此次伴有低沉的和弦效果,表現出一絲悲涼的情感色彩,配合畫面中灰黃的大宅院,營造出牢籠般的狀態,表現出一絲悲涼的情感色彩,為影片中四太太的人物命運做了鋪墊。隨著紅燈籠的木架放下,音樂戛然而止。在頌蓮與老爺的新婚之夜,緩緩響起了女生的吟唱聲,婉轉而幽怨,將凄涼的情緒慢慢沁入人們的心中,幽怨的吟唱聲與柔和燭光所構造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在低聲訴說頌蓮心中的苦楚。
整部影片中,氛圍最為輕松活躍的,便是頌蓮與大少爺飛浦的相遇。影片通過一曲笛聲作為線索,促使頌蓮走到飛浦的身邊,笛聲空靈悠遠,婉轉動聽,既是影片的配樂又是推動故事發展的線索,可謂是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此時,影片的故事情節發展過半,對整個壓抑的影片氛圍進行了調節,緩解了觀眾心中的沉悶,在悠揚的笛聲中,從側面表現出沉寂在頌蓮內心的活力和熱情。
當頌蓮從丫頭雁兒那得知二太太卓云幫雁兒做小人咒自己死時,突然響起哀怨的哼唱。音樂毫無征兆的響起,濃郁的悲涼之情直入觀眾的內心世界,將頌蓮心中的無助、凄苦全部表現出來。在聽到老爺把自己的笛子燒了時,笛聲再次響起,同樣是悠揚婉轉 的笛聲,但在不同的情景中,卻顯得格外凄涼。影片以一曲笛聲作為此時此景的配樂,契合了影片所講述的事件,動聽的笛聲與頌蓮苦楚的心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深了凄清冷寂的感情色彩,使這份感受更加強烈。影片中,頌蓮躲在一旁看著下人們將三太太抬進屋頂上的小黑屋離開后,一個人顫顫巍巍地走到小黑屋前,歡快的女聲合唱再次響起,伴著頌蓮急促的呼吸聲,提升了影片的緊張氛圍,歡快的節奏與緊張的氣氛形成對比,加深了影片的恐懼感。在頌蓮點燃三太太屋中的紅燈籠后,逐漸響起三太太唱戲的音樂,音量由小變大,影片以戲曲的連貫性作為其轉場方式,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契合了三太太的戲子身份。戲曲音樂漸漸達到高潮,表現了頌蓮對三太太的歉意,也表現出了三太太人物命運的謝幕,梅珊在陳俯的舞臺上只是曇花一現,之前輝煌情景,現在灰飛煙滅。到達高潮的音樂氣勢于此時空曠的房間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顯示出三太太悲涼的人物命運。 影片中的捶腳所伴隨的音響效果,可以說象征了女人在大宅院中的地位,銅錘的捶腳音響,節奏鮮明并且強有力的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張藝謀導演與配樂家趙季平的固定搭配,演繹了影片與配樂的完美搭配,展開了電影與配樂的旅程。
(三)影片《加勒比海盜》中音樂音響的抒情性
影片《加勒比海盜》的開篇音樂,運用簫聲作為旋律的主音,其中伴有風聲和海浪的聲音,一艘孤獨的船只行駛在寬廣無垠的海面上,濃霧彌漫,音樂旋律空靈,帶著些許的荒涼。渲染了影片的氛圍,鋪陳了整部影片的基調,畫面中鏡頭推向唱著歌謠的小女孩,伴著音樂,充滿神秘之感。當女孩伊麗莎白史旺發現了浮在木筏上的少年后,影片音樂的節拍漸漸加快,通過鼓聲有節奏地擊打和上升的旋律,為影片營造出緊張的氛圍。
伴隨著伊麗莎白從樓梯上走下來的“嗒嗒”聲,漸漸響起了舒緩柔美的弦樂,純凈婉轉,沒有絲毫的雜質,當年輕帥氣的威爾特納見到美麗優雅的伊麗莎白,那顆炙熱的心被點燃了,那份情感有些青澀,有些懵懂,旋律時起時落,與威爾內心的跳動完美契合。銅管樂的配入,加重了影片的感情基調,使音樂旋律有了起伏,好似威爾與伊麗莎白的身份和地位,相差懸殊,威爾只能遙望伊麗莎白離開的背影。加重拉長的銅管樂將音樂的旋律提高,伴著馬蹄和車輪的音響效果,轉為短促有力的弦樂和鼓聲。此處的音樂一氣呵成,由之前的舒緩婉轉迅速變更到開闊恢宏,由威爾和伊麗莎白的互表情愫的抒情段落轉為杰克船長的首次出場,過度十分自然。
杰克在皇家港口跟兩個水兵提到“黑珍珠號”的橋段,影片使用拉長的銅管樂樂音來營造氛圍,樂音異常沉悶,隨著水兵講述“黑珍珠號”的故事,樂音的速度立即加快,音調也隨即上升,氣氛變得異常緊張,而且還帶著點恐怖色彩,為影片的故事發展做了鋪墊。音樂長度雖然短小,但卻改變了杰克出場時的歡快氛圍,運用的恰到好處。當杰克用手銬的鐵鏈勒住伊麗莎白時,音樂突然響起,突如其來的音樂,加重了影片的緊張氣氛,給觀眾的內心造成了沖擊。雖然,杰克挾持住了伊麗莎白,但音樂旋律卻很流暢大氣,很磅礴很有氣勢,并沒有讓觀眾感受到恐慌,也沒有給杰克船長貼上陰險狡詐的標簽。漸漸的音樂使用弦樂作為主旋律,配以鼓得敲擊,改變了之前的緊張氣氛。杰克用其滑稽夸張的動作逃離,此時的配樂非常契合杰克船長的性格特征,是杰克這個人物形象的主旋律。這是杰克第一次與皇家正規軍進行正面較量,影片使用音樂作為輔助,吹響了作戰的號角,拉開了戰斗的帷幕。雖然只有杰克一人與皇家軍隊對抗,雖然杰克滑稽荒誕,但配樂卻慷慨激昂,是對杰克船長這個人物的正面刻畫,讓觀眾從心底產生對杰克船長的敬佩之情。當杰克回到他所熟悉的海船和海洋的那一刻,杰克的主題音樂再次響起,伴隨著海船的起航出發,將觀眾帶到了海盜的世界,帶到了杰克船長的世界。
二、音樂音響在影片中的敘事性
(一)影片音樂音響敘事性概述
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往往將音樂音響一并享受,正如美國著名的曲作家赫爾曼所說:“音樂實際上為觀眾提供了一系列無意識的支持。它不總是顯露而且你也不必要知道它,但是它卻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電影通常會用臺詞和畫面敘事,所呈現出的效果是直白的,會固化受眾的思想,如若僅僅使用畫面和音樂音響進行敘事,會帶給大眾更多的想象。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對影片的情節發展進行相應的想象與思考。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音響的敘事性
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在講述三太太爭寵時,全部使用音響效果進行敘事,包括夜晚的敲門聲和清晨的唱曲聲。沒有用畫面進行講述,僅使用音響效果,便把三太太的人物性格簡單的勾勒出來,將三太太的小計謀全部呈現給了受眾,清楚明了。當頌蓮對老爺表現出不滿的情緒后,老爺便選擇去了三院,頌蓮翹著腿坐在床上,影片畫面中隱隱傳來銅錘的錘腳聲,不用作任何說明,便可將老爺待在三太太房中的信息傳遞給觀眾,給觀眾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間。伴著“嗒嗒”錘腳聲,畫面中只有頌蓮坐立難安的身影,錘腳聲清脆響亮,節奏歡快,挑起了每個人心中的躁動成分,牽動了人們最敏感的神經。在講述頌蓮剪掉二太太的耳朵時,畫面中呈現的只是陳俯院落的空鏡頭,伴有剪刀剪頭發的音響效果聲,突然一聲凄厲的尖叫打破了陳俯大院的寂靜,根據影片之前的故事情節,觀眾便可分析判斷出事情的經過,隨后鏡頭便顯示出二太太用手捂著流著鮮血的耳朵,將觀眾的推斷加以核實。頌蓮二十歲生日的當天,一個人喝酒為自己“慶?!?,酒喝多了,大太太和二太太給頌蓮醒酒,鏡頭只是拍攝了頌蓮的屋門,下人們的圍觀,影片中傳來打翻桌椅的聲音,嘔吐咳嗽聲,瓷碗掉落摔碎聲等,不必用鏡頭將所有的畫面全部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中的音響效果就可清楚,明白的將故事情境解釋清楚。
僅用音響效果進行敘事,可簡化影片的拍攝難度,豐富影片的信息,在觀眾懈怠之時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給觀眾留有充分遐想的空間。影片用一組遠景長鏡頭來表現頌蓮看到死在小黑屋中的三太太,影片中只有頌蓮聲嘶力竭的尖叫聲。從頌蓮的凄厲尖叫聲中,觀眾們便可得知頌蓮在小黑屋門外所看到的恐怖景象。無需畫面的解釋和再現,多余的畫面,會造成畫蛇添足的效果。
三、音樂音響幫助塑造影片中的人物
(一)音樂音響塑造人物概述 情節忘記了,臺詞忘記了,但人物的主題音樂卻是那樣的清晰,成為時間印轍的憑據。一曲音樂,一個人物,兩條平行的軌跡,在相互配合與搭配之時,會產生加倍的效果。一首優秀的配樂,可以賦予影片人物更深刻的性格特點。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使用音樂音響塑造的人物 在三太太梅珊第一次與頌蓮開誠布公的用心交流,袒露出自己曾經的苦楚時,幽怨的女聲再次響起,似有似無,音樂雖有些許悲涼之感,但三太太講話的語音語調卻十分 從容、平淡,影片用音樂進行烘托,從側面表現出三太太這個人物剛強的一面,豐富了三太太的人物性格,使三太太這個人物更加豐滿、生動、形象。有了音樂的襯托,加深了觀眾對三太太的認知,一股敬佩之感由衷而發。當老爺得知頌蓮懷孕的消息后,吩咐下人們給四院點上長明燈,此時,影片一改以往使用的鑼鼓點作為掛上紅燈籠的配樂,而使用女聲的哼唱,旋律時快時慢,時急時緩,漸漸轉向平緩、悠長,鏡頭配以陳俯的宅院,平衡構圖的畫面加之俯角度的拍攝手法,表象出一種嚴格的內在秩序,營造出一種壓抑、沉悶的氣氛。頌蓮身處封建制度中,顯得格外渺小,音樂漸漸變得沉重,為頌蓮的人物命運做了鋪陳。影片在表現雁兒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時,使用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女聲合唱,歡快且簡短,隨著雁兒倒在雪地中,音樂戛然而止,雁兒的人物命運也由此結束。
(三)影片《加勒比海盜》中使用音樂音響塑造的人物 影片《加勒比海盜》的配樂塑造人物時,是較為直接。杰克船長的出場,便是影片主題性的音樂,同樣也是杰克的主題音樂。杰克是活躍在加勒比海上的年輕海盜,駕駛著令人聞風喪膽的“黑珍珠號”海盜船,在加勒比海域游蕩,打劫過往的船只,過著放蕩不羈,悠閑灑脫的日子。長期在廣闊的大海漂泊,造就了杰克落拓不羈的性格,此處使用的音樂非常大氣,音符和音樂線條都非常的舒展,迎合了場景中大海的浩瀚寬廣,也契合了杰克襟懷灑落的性格特點。
杰克船長可以說是整部影片中的一個主角,以往人們所熟知的英雄角色,都是非常嚴肅、非常正面的人物形象。但在本片中,杰克這個人物徹底顛覆了人們對英雄的看法。當杰克踏上皇家港灣的那一刻,音樂瞬間轉為短促、跳躍的節拍節奏,高低音的交錯穿插使用,刻畫出杰克船長的兩個本質,一個是這個船長本性中的那份輕巧,那種他獨有的幽默,詼諧的特質;還有一個就是他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的特質,用音樂有機的表現了出來。影片在處理杰克船長獨自出場時,都會使用相似的配樂,將杰克詼諧幽默的本質,刻畫得深入人心。當杰克船長在鐵器坊想盡辦法打開手銬鐵鏈時,歡快的節奏再次響起,用提琴作為主旋律來詮釋,跳躍感十足的律動,立刻將影片的氣氛帶動起來,把杰克天性中的風趣,渲染的淋漓盡致。相同的配樂還出現在杰克和威爾使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方法來“征用”戰船的橋段,歡快的旋律,令觀眾記住了杰克船長與眾不同的行事作風,記住了杰克船長的個人風格。影片使用相同的配樂的來刻畫杰克船長, 使杰克船長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正確的時刻,恰當的使用音樂,為整部影片創造了成功的條件。
四、使用音樂音響營造影片氛圍
(一)音樂音響營造氛圍概述
一曲好的配樂,常常是一個重要的結構性要素,通過與影片完美融合的方式發揮著恰到好處的作用,正如作曲家昆西·瓊斯所說:“一些電影中最美妙的時刻出現在音樂與畫面有機地結合之時,那時音樂成了畫面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你無法想象還有任何其他方式能比這更完美”。音樂的特點長于渲染情緒和制造氛圍,在電影的重要橋段運用適宜的音樂音響營造氛圍,可將影片的情感植入觀眾的內心世界,可以使影片描繪的氛圍更加真實,聽起來就像是從影片的精彩畫面中自然流淌而出。
(二)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音樂音響所營造的氛圍
在《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整部影片中,導演所使用的音樂類型并不豐富,大致可以歸為鑼鼓點,女聲哼唱和笛聲這三大類型。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會表現出不同的情感。此外,影片中時常有鳥鳴的音響效果聲,塑造了陳俯大院的空間環境,使觀眾從音效方面來感受影片環境,使影片描繪的場景更加自然。
(三)影片《加勒比海盜》中音樂音響所營造的氛圍
在影片《加勒比海盜》中,當杰克船長與維爾特納第一次相遇劍拔弩張的時刻,是影片發展的一個小的起伏。影片先用音色低沉的器樂渲染氣氛,沉悶拉長的低音配搭短促的、升高的音符,將影片的故事情節提升到緊要關頭,吊足了觀眾的觀影情緒,為影片的故事發展做了鋪墊。當兩個人開始交戰的時刻,配樂突然轉變為剛勁有力,充滿了陽剛之氣,是影片兩個主人公的較量和對決。此時,響起了杰克船長的主題曲,畫面中是激烈的打斗場面,是速度、力量的對抗,配上慷慨激昂的音樂,點燃了影片的氛圍,突出了主要人物,為主要人物描繪上了英雄色彩。
影片第一次展現宏大的打斗場面時,配樂主要使用銅管樂和鼓聲來造勢,用音樂營 造出了一個悲壯慘烈的場景,用音樂宣告了戰斗的開始。在激烈的打斗場面中,夾雜著槍聲、炮聲、刀劍聲,用音響效果配合畫面故事,加之配樂的使用,使整個作戰段落更加立體、豐滿、具象,并為整部影片蒙上了陰郁的色彩。配樂中穿插的簫聲,不僅舒緩了打斗場面的緊張氣氛,使影片故事情節的走向張弛有度,更為影片中所鋪置的未知謎團添加上了玄幻色彩。杰克和威爾駕駛著皇家戰船來到龜島之時,磅礴大氣的音樂悄然響起,畫面呈現的陰郁的天空,灰暗的島嶼,海浪的拍擊。雖然龜島的環境混亂不堪,但影片使用磅礴的配樂來塑造環境,從側面來輔助說明,龜島是一個存在正義之氣的地方。在踏上龜島的那一刻,音樂陡然突變,歡快的小提琴伴隨其中,將龜島的氣氛拉動起來。加之,人們的歡笑聲、起哄聲、馬鳴聲、槍炮聲等音響效果,將龜島的空間環境描繪的淋漓盡致。龜島雖然混亂,但卻是人們釋放自我的地方,正如杰克所說的;“生活真的很可悲,不能大口呼吸龜島芬芳撲鼻的香味”,龜島是一個真正的歡樂海洋,影片使用反襯的手法,將歡快的音樂和畫面中混亂進行相互對立,更加凸顯了龜島的歡樂,使音樂更具寓意性,從而深化影片主題。
在伊麗莎白上到黑珍珠號后,是影片的一個緊要關頭,在影片的這個橋段,導演有意識的在制造一種壓抑的氣氛,配樂大師用銅管樂隊演繹出低沉的樂音,音量和音色壓制得很低,用音樂來營造氛圍,為黑珍珠號謎團的揭曉積攢能量,巴布沙船長不急不緩地講述著阿茲特克金幣,講述著他們所受到的詛咒,低沉的音樂一直伴隨其中,隨著情節發展音樂音調慢慢上升,直至巴布沙說道用血償還,觸發了女主人公的情緒,制造了影片恐怖氣氛,驅動了故事的發展走向,配樂也由低沉轉向高潮,到達一個高點。當伊麗莎白推開門,看到被詛咒的水手們在月光下所呈現出的骷髏形象時,是影片的一個小高潮。此時,音樂是整個銅管樂隊雄壯渾厚的配樂,鼓點的敲擊擲地有力,恰似人物緊張的心理,并且配合著伊麗莎白與骷髏水手的對抗,使影片充滿了戰斗的氣息。音樂收放自如,起伏、停頓使用的恰到好處,使用音樂作為調節緊張氣氛的工具,給觀眾的心理制造了上下起伏的撥動曲線。短暫的音樂停歇,是為了積聚能量,迎來更為緊張的情節。
當威爾留下杰克戴著伊麗莎白登上海船后,影片的配樂使用弦樂隊,充分利用弦樂隊擅長表達悲劇的手法來營造氛圍。根據海盜法典,落后的就會被拋棄,讓觀眾對遺留在死亡之島的杰克船長產生擔憂之情,制造出傷感的色彩。在船艙中,威爾為伊麗莎白包扎傷口,影片將二人的情感刻畫得非常細膩,此時此刻,沒有身份與地位的牽絆,眼中只有彼此雙方,干凈清澈,二人相互牽掛,但卻有著隔閡與距離。音樂柔美舒緩,配 樂配合著故事情節來表現愛情,將這份愛情“裝點”上了凄美的色彩。在這一部分是以弦樂為音樂的重點,再加以其他一些樂器的補助,把愛情這個主題展現得非常完美。這個段落是威爾和伊麗莎白的愛情萌發階段,音樂有一種悲劇的基調,但低沉傷感的情緒出現,卻造成了一種蕩氣回腸的情感的高潮。
在影片《加勒比海盜》的中間部分,迎來了黑珍珠號與攔截者號的海上決戰,攔截者號揚起風帆,不畏艱險,長風破浪趨向前方。此時,音樂雄壯有力,為海洋上的決戰燃起戰火。黑珍珠號升起黑色的骷髏海盜旗,水手們準備好了炮火,音樂短促有力夾雜著海浪聲響,配合著畫面中水手們有節奏的動作,將黑珍珠號的作戰氣勢有效的展現出來。相比之下,配樂在刻畫攔截者號的情況時,整個氛圍是比較低沉壓抑的,但卻顯露出勇武盛壯的氣勢。銅管樂的低沉音色,一方面將攔截者號處于劣勢的境遇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將人們全力以赴,奮力一戰的決心體現出來。在黑珍珠號追擊時刻,音樂伴有短促有力的鼓點聲,伏得很低,速度較快,將人們內心中的緊張和故事情節的緊張很好的詮釋出來,營造了影片的氛圍,為接下來的激戰場景敲起了戰鼓。與此同時,以銅管作為旋律線條,帶動著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銅管雄壯渾厚的音色,將攔截者號破釜沉舟應戰的氣勢表現出來。隨著兩船的相遇,船員水手和海盜們的叫囂聲以及火炮聲,將影片情緒推向高潮,順其自然的展開了海上激戰。雙方的激戰仍在繼續,但悲傷低沉的樂音已悄然響起,整段音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各種器樂的樂音,配合著畫面,做一些與畫面、與情節相符的音樂,繼而走向恢宏的氣勢。當杰克在混亂的打斗場面中登場時,音樂自然的過渡到杰克的主題音樂,將影片的氛圍迅速調制為慷慨激昂的興奮狀態,燃起了勝利的希望。
當海盜們捆綁著威爾之時,配樂用圓號營造氛圍,外加鼓點敲擊配合,制造出低沉、陰森、懸疑的效果,當威爾要被處死的時刻,影片的樂音變得洪亮高亢,加之海盜們的叫囂聲,將整部影片的氣氛推向高潮。但杰克的出現,將影片高亢氛圍迅速平息下來,并用之前多次使用過的短促、跳躍的節拍節奏,使氣氛變得活躍、輕松,在最緊張的時刻,調動了影片節奏,使觀眾懸浮的心放下,用音樂的喜感滑稽塑造杰克船長的形象并用音樂效果給觀眾送上一粒定心丸。影片用配樂來帶動觀眾情感的起伏,在適宜的時刻為這視覺盛宴添加輔料,從而推動影片的發展。
影片《加勒比海盜》以其奇幻瑰麗的畫面和大氣多彩的音樂,征服了無數影迷,特別是影片中的人物造型,獨具匠心,構思巧妙,地域色彩濃郁,更加完美的體現出人物特色。影片配樂充滿了新鮮的加勒比海元素,刮起了一股奇幻海盜勁風,精彩迤邐,席 卷全球。
五、結論
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經常不假思索地接受電影的音樂音響,有時甚至不曾留意它的存在,這并不意味著它對于觀影體驗是無足輕重的。配樂音效可以說是電影聽覺方面的藝術,它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可以表現影片情感,渲染氛圍,深化主題。 雖然音樂音響的表現方式,不能像文字那樣準確、形象,不像繪畫那樣清晰可見,然而在情感上表達及概括能力是任何藝術所不能及的。音樂音響能有力地喚起觀眾的共鳴,極大地豐富和增強觀眾對于影片的總體認知與反應。
參考文獻
[1]田藝苗.流影留聲[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6:1-5.
[2]Joseph M.Boggs,Dennis W.Petrie,張菁,郭侃俊 譯. 看電影的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65-267.
[3] 郄建業,耿小博,陳曉紅. 視聽語言[M].河北:方圓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