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思維的應用以及大數據的擴散,隨之而來的可能會是信息的碎片化,新聞自由度的提升以及傳媒生態的轉變。有些人可能認為中國正處于快餐文化,娛樂文化盛行的年代,接受具有文化厚重的紀錄片只有一些小眾人群。但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統一的,事實證明,從全民參與到全民創作,全民欣賞,自媒體時代下紀錄片的受眾在逐漸擴大。作為傳統影像形式之一的紀錄片如何在新的生存狀態下尋找契機,不斷創新,謀求發展才是紀錄工作者應該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2015年2月28日,有大量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前央視知名調查記者柴靜的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上。這部新作品引起了網上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熱議,褒貶不一。拋開一切,單看傳播效果,這部紀錄片無疑是成功的。我國的紀錄片很長時間一直處于需求量上漲與收視率暫緩不前這樣相互矛盾的狀態。新媒體時代可以緩解這種令人尷尬的處境,為紀錄片開拓市場。
從傳播者來看,我們不能以《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為例,因為傳播者本身帶有特定標簽會形成一種不可估量的聯動效應,而這種效應會迅速延伸,觸及到其他一些領域比如娛樂圈,大V們會起到意見領袖的作用,引領輿論走向。在當下,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界限變得十分模糊,越來越多的受眾和喜愛紀錄的人會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主動加入到紀錄片的創作中來,尤其是一些滿懷紀錄片熱情的青年。在從普通公民的角度以及微信、微博的流行來看,每個人都是新聞傳播者和影像記錄者,網絡的門檻低,傳播又迅速,“人人皆導演”,使得傳播主體更加多元化。
其次是訊息即傳播內容,《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所講的霧霾是當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熱門話題,在柴靜娓娓道來的演講中,引導受眾參與到交流中去,讓人們主動接受,愿意相信,樂于傳播。它為未來紀錄片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思路,即由“小眾化”選題向“大眾化”選題的轉變。社會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故事和歷史等等,然而過于固定于紀錄片的傳統形式就會使傳播內容顯得枯燥乏味。而《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的亮點正是在于其形式上的創新,突破尺度之大甚至讓人懷疑它到底可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紀錄片,而相比紀錄片,人們更愿意接受它為一次生動的演講。紀錄片在傳播形式上雖然不用像《穹頂之下》這樣有大刀闊斧的變動,但絕對不能忽視時代背景所造就的人們欣賞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因為紀錄片與時代是緊密相連的,它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紀錄片在一些地方有天然的局限,而在新媒體時代,紀錄片可以應用一些互聯網思維和新形式使其生動起來,彌補不足之處,讓人們在享受紀錄片真實可感的同時,也能給人們帶來一些新鮮嘗試和藝術體驗。
以前,紀錄片的播出渠道主要是院線、電視和音像出版物。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播媒介的不斷融合,網絡成為紀錄片的又一重要播出平臺。紀錄片視頻網站的數量不斷增加,傳播的渠道不斷拓寬?!恶讽斨隆愤@部紀錄片在全網免費發布,在土豆、騰訊、優酷、樂視、搜狐、土豆、鳳凰、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上的點擊量和評論數完全能顯示出其驚人的傳播量。這些視頻網站專門開設紀錄片頻道供用戶點擊觀看,評論交流。微博借助名人效應更是擴大了紀錄片的影響力?!恶讽斨隆吩诰W絡上發布后,韓寒,姚晨,黃曉明等人的轉載和支持進一步擴大了這部環保紀錄片的影響。新媒體的一些其他輿論場,如微信朋友圈,各大論壇等也相應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新媒體的作用下,受眾在報刊讀者,廣播聽眾,電視觀眾等眾多角色中又成為了網絡時代下的網民。而互聯網及時,海量,互動等等特性使受眾的數量不斷增加,紀錄片又在新媒體上傳播,相應地,它的受眾群體也在逐漸擴大?!恶讽斨隆返狞c擊量有3100萬之多,很難想象這部紀錄片的傳播量堪比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因此,從受眾的角度,紀錄工作者更應挖掘新媒體時代下受眾的特點,習慣和偏好拍攝出發人深思,令人感動的真實影像,激發受眾主體觀看紀錄片的欲望。
最后從反饋方面來看,《穹頂之下》毋庸置疑,超越了它的預期效果。傳播學中的反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傳播雙方共同檢驗事實,達到受者參與,傳者改進的目的。在新媒體時代下,傳播渠道的拓寬使更多的人有了交流意見和建議的平臺。
一部好作品的形成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討論和爭議,它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進行營銷和宣傳,紀錄片制作者或網站紀錄片頻道可以開通官方微博,利用其雙向互動的優勢,吸引粉絲關注,傳播更多關于紀錄片的信息,這樣才能使紀錄片長足發展。
自媒體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產生的,它不僅繼承了新媒體的特點,也在某種程度上有了一定的超越,比如公民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和自主權。自媒體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傳播, 公民的參與度會有所提高,同時作為傳者,其傳播度也會大大增加。人們曾一度討論柴靜算不算自媒體,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柴靜屬不屬于自媒體,而是柴靜很好的利用了自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背景。自媒體時代下的紀錄片不需要一定由自媒體本身創作紀錄片,而是要利用自媒體這樣一個大的傳播生態環境達到推廣優秀紀錄片的作用?!恶讽斨隆纷龅搅诉@一點,并且效果非常好。
結語:
新媒體為紀錄片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紀錄片也要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來適應新的傳播環境。紀錄片作為一種極具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的影像表達形式,要積極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轉變傳統陳舊的觀念,紀錄片制作者也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創新,讓紀錄片真正擁有屬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