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以其真實的畫面記錄場景,編輯將不同的畫面組合從而向觀眾傳播信息。紀錄片既是一個客觀反映事實的過程,也是一個編輯理性分析組合的過程。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網絡紀錄片、手機紀錄片越來越大眾化,電視紀錄片的大眾性和權威性變得尤為突出,編輯在電視紀錄片中就必須重視編導意識,用理性的眼光選擇攝影師記錄的鏡頭,突出紀錄片的表現主題,體現紀錄片的責任意識。
編導意識是指編輯從紀錄片所要表現的主題出發,結合自身的客觀分析,運用相應的技巧,對紀錄片的拍攝和編輯進行有意識地控制和管理,這是編輯主體意識的一種體現。編輯環節是紀錄片創作中的重要環節,紀錄片除了拍攝,還必須有后期的編輯才能夠成為一部完整的紀錄片,電影的拍攝因為有導演,所以拍攝完之后便成了一部完整的電影,而紀錄片不能夠全程導演,必須依靠真實的畫面。因此,必須有后期的剪輯和組合,才能使所有的內容能夠有效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內容。
一、編導意識是紀錄片“真實性”與“故事性”相統一的保證
電視紀錄片的故事性是指在真實畫面基礎上通過組合從而體現在題材和敘事上的故事化特征,很多情況下,一些編輯認為真實反映生活場景才是紀錄片,對待拍攝的場景,不進行選擇、組合和編輯,紀錄片缺少故事性,沒有吸引力,不能受到觀眾的歡迎。編輯只有對所拍攝的素材進行深入分析,圍繞拍攝主題,對每一個畫面和細節加以選擇、凝練和升華,形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故事,這樣才能夠吸引觀眾,產生沖擊力。編輯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客觀,正因為如此,每一個編輯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紀錄片中,這也是編輯與觀眾的一種情感交流,當然,這是在遵循紀錄片本真原則的前提下進行的。
紀錄片的真實是蘊含著編輯“理念”的本真,紀錄片的真實并不是要求編輯無所作為,而是要求編輯能夠通過對畫面的組合從而產生某種主題的真實。因此,紀錄片反映的真實,是通過理性思考、素材選擇和價值提升過后從而形成的故事。
二、編導意識貫穿紀錄片的創作過程
紀錄片的創作分為前期拍攝和后期編輯,大部分人認為,編導意識主要體現在后期編輯上,其實前期的拍攝過程依然需要有一定的編導意識,在題材選擇、素材尋找與捕捉上,甚至是拍攝角度都必須有策劃意識,融入編輯的思想。
紀錄片的內容有題材構成、思想、情感、風格要求,拍攝上還有客觀、主觀、多維視角的不同方面,為了使這些方面能夠統一于一部紀錄片,編輯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都有編導意識,如典型的主觀視角拍攝的紀錄片《英與白》,通過從鐵籠里向外拍攝的鏡頭,表現熊貓的“英”,突破原有的常規拍攝方式,更好地突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創作主題。在后期的編輯過程中,紀錄片創作中更需要融入編輯的編導意識,編輯通過一定的邏輯思路將分散的畫面組合,形成表達某一情感或者主題的故事。很多情況下,編輯面對的是攝像師一大堆即興拍攝的畫面,編輯必須通過再創作,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紀錄片的意義。
三、編輯要控制好編導介入的“度”
當然,編導意識能夠使紀錄片具有故事性,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主題,表現編輯想要表達的觀點,吸引觀眾,一定程度上利用紀錄片的“真實”反映問題,得到觀眾的認可,然而,編輯編導意識的過度摻入,抑或改變了紀錄片最本真的原則,不能更好地體現紀錄片真實的一面,一些編輯甚至會隨心所欲,無節制地濫用,不能把握好應有的尺度。所以,編輯要控制好度,要尊重紀錄片的真實,避免編導意識的干涉過多,破壞紀錄片最本真的效果。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內容上要真實可靠?!渡嗉馍系闹袊吠ㄟ^記錄全國各地的美食,記錄的內容包括這些美食的產生、制作、特點以及美食背后的鄉情故事,展現出特有的中華美食文化。這些內容都是真實可靠的,是現實場景的反映,如果說缺乏了真實性,這就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一部電影,這種情況下,編輯就必須遵守客觀真實的原則,對畫面中每一個細節的真實性進行把關,不能因為個人的主觀情感摻入虛構的內容,違反紀錄片創作的基本原則。
(2)主題上具有藝術感染力。編導意識是一種編輯主觀意識的體現,盡管紀錄片反映的是真實的內容,但編導意識讓它具有了一定的“情感”,這種情感是編輯通過深入思考,選取的內容進行了重新組合。每一個編輯都不可能做到絕對客觀,或多或少體現了編輯的個人思想和情感,最終形成的紀錄片是融入了編輯情感的藝術品,而不是簡單組合而成的說教內容。不同的編輯因為其閱歷和知識背景不一樣,都會有不同的取舍,但是,必須把握一點,那就是紀錄片必須有藝術性,能夠通過真實的故事,表現它的感染力,形成一定的傳播效果。也只有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夠收到觀眾的喜愛。
(3)遵從原有的邏輯關系。紀錄片能夠通過真實的場景激發觀眾的想象,每個人有不同的認識。紀錄片本身有自己一定的邏輯順序,有它大致固定的模式,紀錄片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枯燥,形式上比較死板,當然這會讓觀眾看起來比較乏味,紀錄片沒有吸引力,為了增加紀錄片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編輯在創作紀錄片時會加入一些元素,并采用一些技巧和手法改變紀錄片的平鋪直敘方式。但是編輯不能因為需要使紀錄片有趣,而拋棄最核心的東西,失去原有的邏輯關系。紀錄片不能為了增加其吸引力或者娛樂性,讓十分俊美或者演技非常高超的演員來拍攝,不能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發揮想象力,創作紀錄片,編輯在發揮編輯意識的同時必須遵從內部邏輯關系,對內容進行編輯和處理。
參考文獻:
[1]龍濤 . 紀錄片編輯的要點分析[J]. 安徽文學,2013(9)。
[2]王辰 . 論電視編輯的藝術性[J]. 甘肅科技縱橫,2012(3)。
[3]何蘇六 . 紀錄片的責任與影響力[J]. 現代傳播,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