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會一般來說都是通過多訊道制作來完成的,導播工作其實就是從表演對象的性質出發來決定畫面的表現形式,進行機位設置、調機切換的工作。然而,在晚會中,導播要呈現的是不同節目品種,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質,但為了保證錄制的連續性,導播又只能針對一臺晚會確定一種布機方案,來滿足各種節目畫面的需要。因此,可以說,在晚會中并沒有完全科學合理的機位設置,只有折中妥協的方案。今天我們主要是通過沈陽廣播電視臺《舞動沈陽》節目案例分析,這是因為藝術類節目涉及的品種繁多,我們不可能研究探討所有品種類型節目的轉播,另外,就單一品種類型來說,具體到每一個不同節目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又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對轉播而言并沒有普遍的導播規律,只有針對性的、具體的導播方案?!段鑴由蜿枴肥且粋€舞蹈類選秀節目,這類節目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突出肢體動作特點
舞蹈既然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那么對舞者肢體動作的準確表達必然成為其電視畫面呈現的關鍵。雖然舞蹈之美有賴于舞者肢體動作和諧完整的美感,但不同的民族、不同風格的舞蹈又側重于不同肢體局部運用,強調不同的動作構成??梢哉f,有關節的部位就有律動,有肌肉的地方就有力量。頭、頸、肩、手、腰、胯、腿、腳等都可以成為不同舞蹈中所強調的重點肢體部位。因此在拍攝過程中,針對這些部位應該給予足夠重視,在導播切換過程中,既要保證舞者肢體的完整性,又要適當表現肢體細節,根據音樂節奏切出適當的畫面,這樣既能完整表現舞蹈,又能使畫面具有一定的沖擊力。
二、呈現舞蹈群舞隊形的獨特美感
舞臺的畫面調度形式,在舞蹈中就體現為舞蹈構圖的問題。一方面,在舞臺上,舞者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線路進行運動,根據不同的情節在不同的調度和線性構圖中,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例如,部隊《刀鋒》節目(見圖示),節目開始它的目的性、指向性很直接,鋒芒畢露,具有強烈的動勢,舞者的角色正在展示自己的力量,正義與邪惡的斗爭。另一方面,這個集體舞可以說是其舞蹈呈現的主要場面形式。因此,群舞的調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舞蹈的構圖形式。整齊的動作、規整的隊形、富于規律的隊形變化使該舞蹈具有非常鮮明的形式特征。那么,電視轉播如何設計相關機位、組織畫面秩序來呈現這種形式的美感?
1.成組設置系列機位展現隊形的幾何美感
通過此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群舞節目中,隊形呈現為非常鮮明的幾何圖形。舞蹈隊形多呈現“一”字形、矩形、“V”形等等,并在這些圖形中變化。
如何突出他們的幾何特征、突出隊形的規整呢?導播必須設計調度出適于表現隊形特征的機位。簡單地說,就是讓觀眾從什么角度來看才能看出這種幾何隊形的美感。在本案例中,導播設置了舞臺中軸線高點和搖臂機位來展現這種幾何美感,導播調度齊舞臺中心軸線的若干機位,從面向舞臺的近、中、遠的不同視距,以不同的景別進行拍攝。既充分展現了隊形的全貌(系列全景鏡頭),又突出了隊形的中心位置(特寫鏡頭)。
在同軸上成組設置若干機位———這一思路對應了舞蹈隊形左右對稱的形式特征,于是,獲得了具有相似構圖形式的系列鏡頭。將這些不同景別,卻均已左右對稱構圖的畫面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富于形式感的畫面組合段落。當然,具體的剪切點還必須依照舞蹈動作節奏的變化,以及音樂與燈光變化的契機。
2.設置特殊角度展現隊形變化過程
通過鏡頭組合,我們看到了圖示 A 是俯拍全景鏡頭,這些鏡頭是通過搖臂、高點機位拍攝的,從畫面效果來看,這兩個機位角度直觀突出了舞蹈隊形的幾何圖形特征,并清晰展現了群舞隊形在不同的圖形中變化的過程。高點機位的拍攝角度在展現隊形特征過程中,起到隨時俯視觀察隊形變化和定位隊形狀況的作用。它與其他系列機位相配合,形成上下與縱深交叉的空間視點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