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 在影視劇創作領域,中年藝術家不斷展示出他們較為深厚的功底和不凡的實力。 新一代藝術家不斷涌現,積極探索,共同創造出了繁榮的景象。 但是,在影視劇創作領域,隱憂仍存,尤其是由于浮躁之氣的不能免除,迎合時尚、迎合觀眾低層趣味、迎合社會表層熱點,炫耀形式技巧以隱藏內涵的小氣和蒼白,泛娛樂化。 在表面繁榮背后,實際上造成了平庸之作仍多充斥的遺憾局面。 真正能夠經歷時光淘洗的優秀之作、杰出之作、經典之作是如何產生的,它們最可貴的品質是什么? 這一重要問題不能不從藝術大師的創作過程中去尋求,不能不從真正的經典作品中去尋求。 這里我們不妨探討探討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不朽作品《茶館》對當下影視劇創作的經典啟示意義 。
一、《茶館》的創作之根
藝術家究竟為什么而創作?藝術家創作的根本源起是什么? 這些在當下常常被忽視的問題,實際上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影響著藝術家的創作格局、 藝術作品內涵的深厚度以及藝術作品生命力的恒久度。 我們在當下一些藝術家或創作人員那里,常常能很明顯地感知到他們從事創作的各種目的, 只是我們仍然很難發現在藝術大師那里突出具有的融入生命深處、 心靈深處的創作之根。 老舍先生旗人血統,但處于最底層。 從小就對各階層民眾的生存狀況、品格性情有著細微深入的體察, 尤其是對各行業本分的自食其力的人們、 最底層那些艱苦謀生掙扎的人們有著深深的同情和憐愛。 如何改變世道的不公? 如何讓那些自食其力者、那些艱苦掙扎者不再受欺壓?如何創造一個幸福的世界? 這種最沉重、最真誠的愿望,這種博大深厚之愛,實際上就是老舍先生創作的最根本動力。 幾十年過去了,《茶館 》在戲劇創作領域的高峰地位難以撼動。 《茶館》寫了各行各業許多階層的民眾,老 舍 沒 有 想 去 發 掘 或 弘 揚 民 眾 的 革 命 覺悟、愛國情懷或崇高美德等等,而是真實呈現各種人等最本分的品格、 最本分的生活愿望。 最底層的康順子、鄉婦等等不必說,比如旗人小販常四爺,民族資本家秦二爺,尤其是茶館的掌柜王利發, 他們還都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他們都想本本分分地謀生,實現自己本分的生活愿望, 而且為了謀生存、避免倒閉,還努力進行一點經營方式的“ 創新 ”, 但是 , 一切努力 , 都無法改變生存難以為繼的無望局面。 全劇最感悲痛的實際上是王利發的臺詞:“我呢, 作了一輩子順民……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 單不許我吃窩窩頭……”顯然,沒有博大、深沉之愛作為創作初衷、創作本源,沒有這種深厚的創作之根,要想感知到人生最沉重的內涵,使自己的筆直抵人物心靈的深處是不可能的。
二、表現熱點與探究根本
每個時代都會不斷發生各種各樣的熱點現象, 產生社會關注度很高的熱點矛盾、熱點問題。 對于有作為的藝術家來說,最重要的卻不是像新聞媒體記者那樣快捷追逐,而是應當有一顆沉潛之心,思考、探究熱點問題背后的內涵,思考、探究一個時代的更為內在的本質。 《茶館》實際上表現了三個時代:戊戌變法失敗后的清末時期、民國初年的北洋軍閥割據時期、抗戰勝利后的國民黨政權時期。 老舍先生無意選擇各個時期的熱點現象、熱點問題來表現各個時代,而是選擇表現本分人最本分生存的毀滅,選擇表現善良者的受難以及為惡者的得意,選擇表現普通人最樸實、善良心靈的被摧殘乃至被扭曲,來努力深入探究、表現一個時代的本質。
作品是否能夠真正稱得上是深刻表現了一個時代,這可以說是一部作品能否稱得上偉大,能否成為經典的重要標準。
三、戒除浮躁,深入細微體味人的心靈和“活法”
時下的影視劇創作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各種類型化人物,常常只是實現了作者某種觀念傾向的表達而使人物減少了真實的豐富、復雜和多面。 這實際上與創作者的浮躁心態直接相關, 創作者缺乏沉潛之心、耐心之情,對人物只有表面理解,而缺少更深入更細微的體察。 重要的是,這種體察的功夫不是在于人物行為舉止、價值好惡的表層方面,而更應當是在于人物深層的生存之道和內在的心靈方面, 更應當是在于無限豐富、充滿微妙隱曲的人性方面。
老舍先生對各行各業的自食其力者、對各階層每一個個體的品性和生存之道有著細微的體察、豐富的發現。 比如《茶館》中對主人公王利發細膩而出色的表現。 王利發憑著自己的勞動吃飯,慘淡經營。 但環境的復雜和惡劣又不能不使他飽經世故, 沒有這種世故,他的茶館可能早就倒閉了。 老舍先生深深體察到主人公王利發的勤勞、本分和善良, 也深深體察到由于茶館時時遭欺、 生存難以為繼, 其內心深埋的巨大苦楚, 但老舍先生同時又深深體察到一個善良者為了生存, 在惡劣環境磨礪下練就的世故之心。 比如對待警察、特務、大兵,不得不討好、巧應付:“你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 ”比如對待對難民,雖然同情但又不愿自己的店受損, 同情實有限度:“咱們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別耽誤功夫! ”如果是以浮躁的心態、急功近利的心態,如果是受時代、社會表面時尚元素的牽引,迎合部分人群或“票房人群”特殊的關注偏好、興趣偏好,那么,種種豐富和生動,種種深刻而細微的內涵,是不可能發現和表現出來的。
我們不難看到,粗糙的類型化表現,只能通向表層的、干癟的觀念表達,而只有細膩、豐富、深入的心靈表現、人性表現,才能通向時代、社會、人生、精神最深沉內涵的呈現,才能實現創作格局的博大,才能實現作品藝術魅力的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