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大地方衛視的綜藝節目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海外引進綜藝節目不得不說成為了一些地方衛視致勝的“捷徑”。
湖南衛視更是引進綜藝節目的先行者與成功者,早在《超級女聲》時期,湖南衛視就靠這款借鑒國外選秀節目的節目獲得了后人難以比擬的成功,而今夏開播的《爸爸去哪兒》又使湖南衛視的收視率更上一層樓。從借鑒到引進,體現了中國電視人對知識產權的進一步尊重,但是也暴露了中國電視人原創性不足的短板。
一、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類型特點
1.明星真人秀,真實度高。真人秀節目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綜藝形態,觀眾渴求看到“不一樣”的明星,因此諸多綜藝節目通過改變明星的原有身份來刺激觀眾的需求,比如各大選秀節目都將以往的明星評委身份巧妙地改為“導師”,從而吸引更多觀眾的關注?!栋职秩ツ膬骸芬彩侨绱?參加節目的五位爸爸褪去了自己本身的職業身份,在節目中只作為“爸爸”出現。同時,節目中的五位爸爸的本行都與綜藝關系不大,其中王岳倫與張亮以往并不常出現在電視熒屏上,他們的表現很自然,五個孩子更是自由發揮,因此節目的效果才十分真實。
2.親子節目,情感豐沛。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家長對孩子的照顧不足可以說是一個全民性的社會問題。節目中的五位爸爸都因為工作的繁忙而對孩子的照顧多有疏忽,因此在節目的開始才出現了各種照顧不周讓人忍俊不禁的場面。這檔節目喚起了一些疏于家庭忙于工作的人對孩子的關注,而節目中濃濃的親子情也使得更多人更勇于更樂于表達自己對孩子對父母的感情,這對向來情感內斂的中國人來說十分有益。
3.傳播正能量,社會責任感的表達。節目中五個爸爸有不同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六次旅行十二期節目過后,每位爸爸都修正了自己教育方法上的不足,而五個孩子也在參與節目的過程中進步良多,有的更勇敢有的更懂得分享有的更樂于助人。這些進步會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體現了綜藝節目的社會價值。同時,節目在環保、留守老人等需要全社會關懷的問題上都有涉及,一檔高收視的綜藝節目在這些問題上的宣傳與引導是值得肯定的。
4.旅行節目,旅游地點宣傳作用。這是一檔爸爸帶孩子單獨旅行的節目,節目中展現了國內幾大特色旅游地,沙漠、海邊、小山村與東北雪域都有涉及,在表現親子互動的同時,設計了諸多體現當地飲食文化與休閑娛樂特色的活動,展現美麗風景的同時也體現了地方特色,對旅游宣傳的促進作用不容小視。
二、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不足
1.創意不足導致節目的新穎性不夠,還停留在借鑒照搬的層面,不能更多的突出本國特色。節目中的大部分任務都是照搬韓國,這樣使一部分看過韓國版《爸爸你去哪兒》的觀眾感覺無趣,并且使湖南衛視一貫模仿借鑒的缺點為人垢病。
2.剪輯不流暢,工作人員出現場景太多。湖南衛視每期錄制《爸爸去哪兒》的視頻素材超過一千小時,而節目播出時間僅在九十分鐘,這時候剪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剪輯有時卻差強人意,節奏忽快忽慢,有時一期節目內容豐富,有時卻可看性很低,雖然真人秀節目的內容受嘉賓發揮的限制,但是節目組的剪輯不夠成熟也是重要因素。既然是真人秀節目,工作人員應該獨立于熒屏外才使真人秀更真實,然而,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的工作人員卻經常入畫,這使節目的真實程度大打折扣。在一些比賽型任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的提示或幫助也常讓觀眾質疑節目的公平性,引發了不少爭議。
3.廣告植入太多,過度消費嘉賓價值。一個節目有贊助商情有可原,然后卻在本來珍貴的節目內容中過于頻繁地給贊助商的贊助品空鏡頭,就難免引起觀眾的反感。在十二期節目結束后又拍攝了《爸爸去哪兒》的電影版,創作時間很短而趕在賀歲檔上映,無疑是一次藝術價值讓位于商業價值的行為,固然有很多觀眾會買票進電影院,但是對嘉賓商業價值的無限度榨取,并不是一條長遠之路。
三、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成功的原因初探
1.文化同源,節目內容與精神更易被本國觀眾接受。韓國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因此從文化上與中國頗有類似之處,尤其是在親子相處方面,講究父慈子孝,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引進這檔節目,不需要進行大幅的修改,就可以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
2.節目的前導策劃可以因時因地及時調整,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在戶外真人秀節目的錄制過程中,會有各種突發情況的發生,因此,節目組的策劃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最后兩期在牡丹江的錄制過程來說,因為大量群眾的圍觀,使原本計劃的戶外活動無法進行,節目組調整錄制計劃,將活動改為室內游戲,趣味盎然也使得親子氣氛更加濃厚。
3.正確的價值導向與社會責任感的承擔。綜藝節目的作用不僅僅是娛樂,一檔節目之所以可以引起廣泛的關注與討論,其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必要條件。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中五位爸爸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在節目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與成長,這個成長過程的展現在感動觀眾的同時也傳達了各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并且這種不斷向孩子學習向其他爸爸學習的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同時五個孩子在節目的錄制中也迅速成長了起來,鏡頭客觀地記錄了孩子們犯錯、接受教育、改正的全過程,對觀看節目的成人與孩子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更值得一提的是,節目中對一些社會問題的關注,每期節目的錄制地點都在遠離城市的農村,一方面是讓大家脫去原本的藝人身份回歸本真回歸自然,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鄉村生活。城鄉差距始終是一個重要問題,而節目中的孩子們對農村生活從最初的不適應排斥到后來的融入過程,也體現了打破城鄉隔閡的價值導向。第二期節目中在寧夏的沙漠地區,特意讓孩子們去尋找并幫助治理沙漠的人,將環保問題融入到節目流程,自然而然宣傳了環保的概念。后面的節目孩子們幫助留守農村的空巢老人,更是溫馨又感人。
4.明星真人秀與二次造星結合。中國的真人秀擅長造星,并且偏向表現草根變明星的過程,而《爸爸去哪兒》突破了這個模式,參加節目的本來就是明星,這樣節目初期獲得的關注度就會比較高,而在節目的過程中不斷挖掘這些己經成為明星的嘉賓身上更多的閃光點,使他們知名度與觀眾歡迎度都更高,可以說是二次造星,并且,節目中的五個孩子也都成了家喻戶曉的小明星。這樣嘉賓的知名度伴隨節目的熱播不斷上升又給節目帶來更多新的觀眾,相互促進,達到雙贏。
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表現了明星爸爸與孩子的互動過程,啟發了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對親情、兒童教育的新思考,雖然在節目制作中仍有不足,還是可以稱作中國引進韓國綜藝的成功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