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湖南衛視播出明星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開播后,該節目便以CSM全國收視率1.1,市場份額7.67%拿下同時段收視第一,制造了不少話題。根據傳播學學者賴特的分析,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有四種功能,即,環境監測、解釋與規定、社會化以及提供娛樂,《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成功的電視節目,實現了這些功能的完美結合。
一、環境監測功能
賴特所說的環境監測功能是指大眾傳播在特定社會的內部和外部收集和傳達信息的活動。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警戒外來威脅,二是滿足社會的常規性活動 (包括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面) 的信息的需要。簡要的說就是大眾傳播可以向社會成員傳達社會事務和社會變化狀況,使人了解社會并努力適應社會的發展。
《爸爸去哪兒》 的成功,首先在于它的選材貼近現實,反映出了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孩子的適應能力、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時機與方法選擇,尤其是“父愛教育缺失”等現實問題。2008年,徐安琪女士在國內做了首項關于“父親參與”的專題研究,結果表明,新生代父親在“關懷、陪伴”角色上確有更多投入。比如,給孩子買生日禮物、接送孩子上學、上興趣班等。但是,在嬰幼兒期給孩子換洗尿布、洗澡,在兒童、青少年期的日常照料方面 (比如參加家長會、輔導檢查作業等),父親依然嚴重缺位。而根據2010年進行的第三次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在40歲以下的被訪父親中,最近一年從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從不或很少輔導孩子功課的為47%(母親在這兩項內容上的表現分別為7%和20%)。
進入2010年之后,80后進入“準爸”、“準媽”行列,這一代人中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新潮前衛,信仰自由,喜歡享受,自己還是“未斷奶的孩子”,卻成為了或即將成為孩子的爸媽;他們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有的淪為了“房奴”、“車奴”,這使得他們育兒更為艱難;再加上許多80后與父輩的育兒觀念不同、婆媳關系緊張等問題更使他們為育兒頭疼。
由于以上情況的出現,近年來,許多以“80后育兒”為題材的電視劇火爆熒屏,如 《小爸爸》 和 《辣媽正傳》,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比如浙江衛視的《人生第一次》,陜西衛視的《好爸爸壞爸爸》以及青海衛視的《老爸老媽看我的》等等,在這些真人秀節目中,《爸爸去哪兒》收視率最高,可謂一枝獨秀。
雖然大眾傳播媒介的環境檢測功能可以反映現實,幫助人們了解社會的動態,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過,它至少能使人們了解問題的存在,促使大眾采取實際措施來改變現狀,進而推動問題的解決。事實證明,《爸爸去哪兒》確實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大眾傳播媒介的社會化功能。
二、社會化功能
賴特所說的社會化功能是指大眾傳播在傳播知識、價值以及行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現代人的社會化過程既是在家庭、學校等群體中進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眾傳播環境中進行的?!栋职秩ツ膬骸纷鳛槊餍怯H子真人秀節目,通過星爸們與孩子們的互動,在輕松歡快的旅行中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也引起觀眾們對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
1.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
著名思想家盧梭在自然教育思想中指出:要尊重兒童的自然天性,運用自然的方法,通過自由的教育,培養獨立的“自然人”這一思想不僅開創了人本主義自然教育思想,而且為以后的教育實踐提供了人本主義的方法??傮w來看,《爸爸去哪兒》中的五位星爸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遵循了自然教育的思想,都基本上尊重孩子的天性,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是他們卻沒能完全根據孩子的天性差異準確把握具體的自然教育的方法。具體來說:Kimi是一個對外界很恐懼的小孩,而林志穎對孩子的教育極為細膩,不過專家們認為,不能一味細膩,應該將細膩與粗獷結合起來。石頭是個勇敢的小男子漢,郭濤則以平等的狀態面對兒子,對孩子的教育處于“散養狀態”。專家們解釋,和孩子平等相處要把握好度。在孩子犯錯時,父親必須告訴孩子是與非,幫助他樹立是非觀。
天天是個聰明調皮的孩子,爸爸張亮則選擇和孩子成為“好哥們”,他用行動來教育孩子。不過專家說,該嚴肅時要嚴肅,要堅持原則和立場,否則會讓孩子變得驕縱;王詩齡和田雨橙一個情商高、有主見的萌妹子,一個是脾氣急躁、性格堅毅、“女漢子”,可她們的爸爸田亮和王岳倫都采取了“放之任之”方法,對此專家表示,“甩手掌柜”的觀念是不可取的,可能會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形成孤獨、抑郁、自閉,爸爸應該多和孩子溝通。
五位爸爸的教育方法引發觀眾的熱烈討論,許多80后父母們一邊對爸爸和孩子們的表現品頭論足,一邊反思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
2.家庭教育應該教會孩子什么
所謂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 (首先是父母) 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著名幼兒教育家福祿培爾認為,幼兒時期\\(3~7歲\\)是人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會影響人一生的生活。而在這一時期,家庭對兒童的教育是占主要地位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培養目標過高,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教育內容不全面,只注重“智”的教育,忽視了“德”的培養;教育方法不科學等等。那么,家庭教育究竟應該教會孩子什么?《爸爸去哪兒》之所以能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正確的探索,甚至具有示范作用。
首先,《爸爸去哪兒》 提倡要教會孩子誠實守信品質。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在中國,“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倫理規范和道德標準。因此,父母應教會孩子誠信,為他未來的行為播下誠信之種。在第四期節目中,孩子們分成三組保護雞蛋,爸爸們則想辦法扮演壞人打破雞蛋,以此來觀察和測試孩子的臨場反應和誠實程度。雖然最后在爸爸們的“蓄意破壞”下,孩子們沒能完成任務,但是孩子們所表現出的純真和善良,難過與自責,卻讓爸爸們非常欣慰和感動。
其次,《爸爸去哪兒》要求孩子們學著獨立與合作。
節目中的5個孩子平均年齡不到5歲,還處于幼兒期。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兒期,尤其是幼兒晚期 (5~7歲) 時,自主意識有所加強。因此在幼兒期適當的鍛煉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明智的做法。而著名兒童心理學界皮亞杰提出,幼兒在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缺乏觀點采擇能力,不能從他人的立場出發考慮對方的觀點,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因此,在幼兒期恰當的培養孩子團結協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第一期節目中,孩子們要在沒有爸爸陪同的情況下結伴完成任務,結果天天、Candy和Angela順利將食材找回,而最小的孩子Kimi根本無法離開爸爸,最后大鐵鍋由石頭一人尋回。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在第二期節目中,小Kimi終于試著去獨立放羊而不是纏著林志穎哭鼻子了,這也可以看出,任務的設置的確使得孩子們的獨立意識增強了。
三、提供娛樂功能
賴特所說的提供娛樂的功能是指大眾傳播中的內容并不都是務實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在電視媒體中,娛樂性內容占其傳播信息總量的一半以上。大眾傳播之所以會有娛樂功能,是因為人本身對娛樂的需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諾認為受眾的需求從低到高共分為七個層次,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關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從這里我們能清楚的看出,人們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有追求精神愉悅的心理需求?!栋职秩ツ膬骸纷鳛橐粰n成功的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娛樂功能非常顯著。
1.明星爸爸———滿足受眾的窺探心理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好奇心和“窺視”欲望是性本能的一種,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名人相比較與一般普通百姓來說,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經濟地位,他們在熒屏背后真實的生活非常容易引起受眾的好奇心?!栋职秩ツ膬骸分械奈逦话职侄际穷^頂光環的娛樂圈的名人:全能藝人林志穎、人氣演員郭濤、奧運冠軍田亮、國內首席名模張亮以及著名導演王岳倫。這些明星爸爸們粉絲眾多,節目給了粉絲們一個了解偶像私生活的平臺,讓他們看到偶像離開聚光燈面對柴米油鹽的生活時,和孩子相處的真實一面。
2.超萌寶寶——滿足受眾情感體驗心理
情感體驗是指用感性帶動心理的體驗活動。在真人秀節目中,“真”是指真實,“秀”是指表演、游戲。也就是說,真人秀節目是對參與者游戲過程的相對真實的記錄。
一般來說,能否引起受眾的情感體驗,讓受眾像參與者一樣感到身臨其境,是一檔真人秀節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栋职秩ツ膬骸匪x的5個孩子都還處于幼兒期,面對每一期不同的任務,他們用童真演繹著令人捧腹大笑而又溫馨感人的故事,比如Angela安撫老爺爺的萌語:“爺爺你在家要好好的啊”、Candy在睡前與忘記自己生日的爸爸說生日快樂、天天力挺爸爸做的晚飯等等,這些小事都讓受眾非常感動。
3.神秘之旅——滿足受眾求新心理
眾所周知,人們總是對未知充滿好奇,總是期待不斷有新的事物出現。目前國內真人秀節目有如下幾個類型:平民選秀類(《中國好聲音》)、相親服務類(《我們約會吧》)、職場招聘類 (《職來職往》)、益智博彩類 (《一站到底》) 以及游戲娛樂類 (《年代秀》) 等等,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是非常少見的。不僅如此,不同于很多“劇情已知”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中的父子 (父女) 對節目組每一期選擇的目的地、任務事先都是未知的,父親們也不知道下一個任務是什么,自己能表現如何,自己的寶貝又會有什么“超常發揮”??梢哉f每一次出行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次“神秘的奇幻之旅”。所以受眾在看《爸爸去哪兒》時,根本無法對爸爸和孩子們的表現做出準確的推測。這就極大的引發了觀眾的好奇心,指引觀眾不斷期待下期節目的播出。
四、結語
《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明星親子真人秀節目,將電視的環境監測、社會化以及提供娛樂功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而且各個功能之間達到了相對的平衡,既沒有偏重娛樂功能使節目膚淺化,也沒有偏重教育功能使節目刻板化。所以,從媒介功能角度來說,《爸爸去哪兒》確實是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
參考文獻:
[1]郭慶光. 傳播學教程[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社會學視角看“爸爸去哪兒”——徐安琪研究員在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演講[N]. 解放日報,2013-12-15.
[3]葉瀾. 教育概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方建移,幸潔. 大眾傳媒心理學[M].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