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老大哥, 湖南衛視一路走來通過歌唱選秀類節目贏得了人氣, 也積累著財力。
隨著其他衛視歌唱選秀節目的紛紛上馬, 原有的節目市場被瓜分, “蛋糕” 也越做越小, 如何突破現有的競爭格局開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藍海成了擺在湖南衛視面前的最大難題。
隨著 《爸爸去哪兒》 的橫空出世, 上述問題有了解答。 作為中國首檔大型明星親子生存體驗真人秀, 《爸爸去哪兒》 真實、 自然、 富有趣味的節目一經播出, 便似一陣清風襲來, 讓人眼前一亮。 “從舞臺走向真人秀”, 湖南衛視的低調轉身卻收獲了史無前例的高調回應。 觀眾熱捧、 專家贊許以及媒體的瘋狂盤點不僅加劇了 《爸爸去哪兒》 的走紅, 同時也授予了欄目制作方湖南衛視新的榮耀。
在節目種類雷同、 觀眾口味刁鉆的中國電視大環境中, 節目之間競爭的殘酷性絲毫不亞于職場上的你爭我斗, 每檔從 “血?!?中殺出重圍的優質節目自有非同一般的制勝法寶。 作為連續十期收視奪魁的 《爸爸去哪兒》,無愧于強者中的強者。 談及該檔節目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高的人氣, 自然繞不開節目制作本身的 “差異化”, 也就是在常規之中創意外。
意外之一: 返璞歸真的節目內容
《爸爸去哪兒》 全部采取外景拍攝, 短短的 12 期節目卻轉戰 6 大取景地。 節目中原生態的田園風光、 原始的田野勞作、 淳樸的農民伯伯喚起了久居城市、 內心浮躁的電視觀眾對故園的熱愛和老家的思念, 同時對于長期暴露在硬拼燈光舞美效果的演播廳等室內制作的觀眾來說, 同樣也是一個求之不得的解脫。
另外, 創新性地將節目的視角定位在親子關系尤其是明星父子關系上首開了電視真人秀節目制作的先河。 面對著當下 “父愛” 普遍缺失的現狀, 《爸爸去哪兒》 將節目定位在父愛的回歸上, 采用明星父子的節目模式, 卻使得節目具備了超越明星以外的看點。 父教話題的熱議、 觀眾對自身育兒經驗的反思, 該節目除了娛樂大眾外還帶來極大的現實意義。
意外之二: 率創新舉的室外拍攝
《爸爸去哪兒 》 作為國內首檔全新父子親情互動趣味真實感動紀錄, 還未播出就已經創造了很多個第一, 其中之一便是采用史上規模最大的室外拍攝。 據悉, 為了保證節目內容的真實完整, 節目組無縫錄制, 現場記錄的素材超過 1000 小時, 并且去到現場要做好各種預案, 任何情節都不會重新來過, 所以各部門外出拍攝的工作人員逾150 人。 同時, 為了不錯過每一個細節, 在拍攝攝影師不宜介入或拍攝難度極大的場面時, 節目組甚至動用車載攝像機、 室內自動攝像機、 四軸飛行攝像機甚至攝像師通過搭乘直升飛機進行航拍的方式進行拍攝, 這在中國真人秀節目制作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意外之三: 生動活潑的剪輯制作
室外綜藝節目的畫面充滿了意外性, 觀眾們不會知道下一秒會有什么突發情況發生。 活潑適當的字幕和音效也讓觀眾更直觀的了解畫面里都發生了什么, 不讓觀眾錯過任何一個有趣的細節, 《爸爸去哪兒》 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爸爸去哪兒》 的時常在 90 分鐘左右, 而這一個半小時的內容卻是從幾千小時的素材中剪輯而成的。 在這一素材選取的過程中, 每一次放棄都會令人難以割舍, 可正是每一次的推敲打磨才匯聚了這一節目本身的亮點, 使得期期都是精品。 同時, 令人捧腹不止的搞怪字幕的運用也給整個節目加分不少。 由田亮不標準的普通話演繹的 “森碟”、 “風一樣的呂子”、 “亮長今” 以及 “哈哈哥” 等等, 都透露著這一以 90 后實習生為主打的字幕制作團隊的創新意識和時尚元素。
意外之四: 成熟合理的商業運作
《爸爸去哪兒 》 在電視節目商業運作方面堪稱行家 ,繼某感冒品牌冠名欄目之后, 《爸爸去哪兒》 又吸納了去漬霸等諸多合作品牌, 在商家利益與節目效果之間找到了最佳平衡點。 據悉, 僅僅是去漬霸產品在節目中的植入,《爸爸去哪兒 》 節目組便修改過十幾次方案 , 既做到讓廣告商滿意, 又保證節目質量不打折。
另外, 從節目的包裝和宣傳來看, 《爸爸去哪兒》 同樣堪稱業內的經典。 在節目正式開播前的 10 月 8 號下午,湖南衛視創新性地舉辦了 《爸爸去哪兒》 的首映禮。 而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 《爸爸去哪兒》 也通過發表新聞稿、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拍攝花絮以及萌娃搞怪 PS 照、 各種牛人翻唱的主題曲等新媒體手段以及巧借話題營銷等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 最終形成了輿論合力。
差異化是電視節目實現高收視的一把利器, 湖南衛視正是憑借 《爸爸去哪兒》 這一真人秀節目開辟了電視娛樂節目的藍海并最終實現了向 “收視大王” 的回歸。 但值得注意的是, “創業容易守業難”, 《爸爸去哪兒》 的熱播必將像 《中國好聲音一樣》 帶動同質化節目的上馬, 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在電視領域長期稱霸從 《爸爸去哪兒》 的走紅便考驗著湖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