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廣播電視的一項基本任務是將黨和國家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要完成這項任務,首先必須解決廣播電視覆蓋問題.事業建設的基礎是覆蓋,覆蓋的難點在農村.之所以難,原因是農村地域廣大、農戶分散,采取無線、有線等傳統覆蓋方式效率低、成本大、維護成本高.新中國建立 60 多年以來,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率持續提高,特別是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有線電視和衛星廣播電視技術的應用大大加速了事業的發展,目前,廣播與電視的人口綜合覆蓋率均超過 95%.但是覆蓋水平與覆蓋效果的城鄉間差距在有些地方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拉大.面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城鄉廣播電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艱巨任務,各級廣電部門和全體廣電人需要充分認識我國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采用衛星直播這種最經濟、最有效的覆蓋手段,盡快徹底解決廣大農村地區廣播電視覆蓋問題,切實占領農村思想宣傳文化陣地,努力改善農村文化民生.
1 我國衛星直播事業現狀
2001 年,由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牽頭,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國防科技工業委員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部門和單位提出采用直播衛星徹底解決廣播電視覆蓋問題,并由此拉動上萬億電子制造產業,同時,還可以保持國際電聯規劃給我國的廣播衛星軌位、頻率資源.經國務院批準,開始實施直播衛星研制、采購計劃,2006 年 10 月 29 日,由我國自主研制的鑫諾 2 號直播衛星成功發射,但由于太陽能電池帆板和天線未能展開,導致該衛星無法投入正常使用.
2008 年 6 月 9 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法國阿爾卡特公司為我國制造的直播衛星,即中星 9 號衛星,之后成功定點于東經 92.2 度赤道上空.該衛星有 22 個轉發器,其中 18 個 36MHz 帶寬轉發器,4 個 54 MHz 帶寬轉發器,左旋、右旋極化轉發器各 11 個,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廣大地區具有良好的等效全向輻射功率 EIRP 值,絕大多數地區可使用 45厘米口徑的接收天線獲得滿意的接收效果.
從 2008 年 8 月開始,采取清流不加密方式通過中星 9 號直播衛星傳輸 46 套電視節目信號,用于為有線、無線均不通達的農村地區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由于清流不加密信號可以免費接收,且這種清流不加密接收設備\\(俗稱"山寨鍋"\\)價格不足 200 元,農民群眾多數可以承受,僅半年不到的時間,直播衛星清流設備不僅在農村地區迅速蔓延,而且,也在城市地區悄悄發展,對有線電視網絡構成沖擊.為遏制"山寨鍋"蔓延的被動局面,總局決定從 2009 年底開始在直播衛星上同時采用加密信號進行播出,從 2010 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和廣電總局采取整村連片的推廣方式,為 71.66 萬個 20 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實施村村通工程,經過多輪次招標與建設,總共發展了近 2000 萬村村通用戶,有效解決了這些受益農戶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
2011 年夏,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中宣部和廣電總局組織在河北、內蒙古、寧夏三省區部分鄉鎮開展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試點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為此,2011 年 9 月 4 日,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在銀川召開全國直播衛星公共服務試點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長劉云山同志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寧夏試點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要求在全國推廣,還親自進行動員部署.之后,寧夏僅用不到半年時間即完成全區近 70 萬戶的建設任務,全區基本實現直播衛星全覆蓋、戶戶通.2012 年初,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拿出 15 億元的資金支持寧夏等 8 省區實施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3 月 14 日,財政部、廣電總局在北京分別與內蒙古、海南、云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等 7 省區人民政府簽署直播衛星戶戶通目標任務責任書,經過近兩年多的艱苦努力,寧夏、甘肅、青海、內蒙古、貴州基本完成戶戶通工程目標建設任務,海南也完成了近 80%的建設任務,陜西、云南正在抓緊推進.與此同時,新疆、廣東、河北、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區還自籌資金實施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2013 年 11 月,中央財政再拿出 11.86 億元繼續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重慶、四川、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青海等 15 個省區市實施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目前這些地方正在抓緊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計劃到 2014 年底本期工程結束,15 省\\(區、市\\)將新增直播衛星戶戶通用戶 1186 萬戶.
目前,我國有 4.08 億電視用戶,其中約 2.2 億戶是有線電視用戶,截至 2014 年 6 月底,我國直播衛星戶戶通實際開通用戶達 1460 萬戶,直播衛星村村通用戶 1940 萬,用戶總規模達 3400 萬戶,成為全球最大衛星直播系統.其中直播衛星全部用戶和多數有線電視用戶,均已經實現全數字化傳輸,有線電視與直播衛星用戶的總量超過 2.5 億戶,無論是傳輸容量、接收質量等多個方面都能較好地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受建網費用大、維護成本高的局限,在用戶數量少且居住分散的農村地區難以推廣有線電視,其主要用戶基本集中在城市地區,直播衛星村村通用戶則主要集中在邊遠的農村地區,而在城市和邊遠農村之間存在一個"夾心層"地區,全國農村仍然有超過1.5 億用戶還只能收看地面無線幾套電視節目,且接收質量不盡人意.最初,總局確定在有線電視網絡未通達農村地區開展直播衛星公共服務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切實解決這個"夾心層"的廣播電視覆蓋問題,真正為符合條件的農村地區用戶建立一條合法購買直播衛星戶戶通接收設施的正常渠道.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制約,加上相關政策尚未配套、到位,導致直播衛星戶戶通工作在一些地區的發展與預期相差較遠.這也是這個"夾心層"地區"大鍋"或"山寨鍋"依然的重要原因.
出現大量"大鍋"、"山寨鍋"既有我國衛星廣播電視發展的歷史原因:一是我國衛星廣播電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開始,實行的是停止 C、Ku 之爭,采取租星\\(C 頻段通信衛星\\)過渡的辦法,目的是為電臺、電視臺、差轉臺、發射臺以及九十年代開始出現的有線電視網絡等專業單位提供廣播電視節目信號源的,本不是供百姓家庭直接接收之用.20 世紀九十年代初,由于當時衛星技術水平本身的原因,一個衛星接收天線口徑需要 6 米之巨,接收機也高達上萬元,顯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受.
但隨著衛星技術本身的快速進步,以及 DVB-S/MPEG-2 國際標準的普遍采用,到 21 世紀初,衛星接收設施天線口徑已可縮小至 1 米左右,整套接收設備下降至 200 元以下,且清流不加密傳輸可免費接收,設備價格達到多數農戶可以接受的范圍.
這種"大鍋"的蔓延,也給電視臺的節目安排帶來困惑,無論從版權管理還是保護電視臺利益上考慮,作為信號源的衛星傳輸都應該采取加密措施.中央電視臺在安排轉播奧運會、世界杯等精彩體育賽事節目時,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取得更好的廣告效益,會將一些重要場次放在 CCTV-1、CCTV-2、CCTV-7 等頻道播出,但由于傳輸這些節目的 C 頻段衛星沒有采取加密傳輸,可以覆蓋大多數亞太國家和地區,中央電視臺為此不得不放棄在 CCTV-1 等頻道播出的安排.我們要針對新形勢下衛星傳播規律出現的新特點、新問題,逐步對 C 頻段衛星傳輸的中央及省級衛視節目信號采取加密傳輸措施,以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發展.這就是中央電視臺在 2014 年世界杯期間分別傳送含賽事版與不含賽事版共兩個不同版本的 CCTV-1信號的原因所在.二是 2008 年我國成功發射直播衛星后,當時種種原因未能對直播衛星信號進行加密管理.傳輸的是清流不加密信號,導致"山寨鍋"蔓延.為遏制這種被動局面,總局決定從 2009 年底開始在直播衛星上同時采用加密信號進行播出,并明確今后只發展加密設備,但當時沒有對清流不加密信號采取相應措施.2008 年底開始發放的直播衛星村村通清流設備已接近壽命末期,不僅需要升級為加密設備,而且應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關停清流信號,向社會發出正確的導向信號,以真正有效地遏制蔓延勢頭.
同時,出現大量"大鍋"、"山寨鍋"也有其復雜的社會因素 :一是我國直播衛星發射較晚,滯后于新農村建設步伐和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二是對于采用何種方式提高農村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存在不同意見.三是伴隨廣電管理體制的調整,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隨著網絡整合與上收,一些地方基層廣電部門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未經批準擅自建設地面數字電視發射臺站、違規發展地面數字電視收費用戶 ;有的有線電視網絡分公司未經批準擅自建設地面數字電視發射臺站,這樣,便以有線網絡已通達為借口"圈地"擴大地盤,由于農民群眾對此認可度低,導致實際入戶率不高,成為"占而不用"、其它方式又不許進入的人為禁地,阻礙了直播衛星戶戶通在這些地方的發展,結果是"山寨鍋"、"大鍋"依然 ;個別地方廣電部門甚至為私營地面無線電視公司提供保護,強迫農民繳費、入網.這類違背傳播規律的做法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可能長久,一旦政策規定得到真正落實,必將正本清源,回歸事物自身發展規律的軌道.
2 通過改革推進直播衛星戶戶通加快發展
2014 年 5 月 15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同志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開學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 :"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在于敢不敢于正視問題,善不善于發現問題.敢不敢于正視問題是態度問題,需要我們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對存在的問題不掩蓋、不回避、不推脫,否則就會使小問題演化成大問題.
敢于正視問題,必須善于發現問題,領導干部就要在發現問題上領先.發現問題,要求我們有一雙洞察問題的眼睛,拓寬視野看世界、看中國,看歷史、看未來,從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主動.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新的時代條件下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無論是涉及傳播規律方面的版權保護問題,還是涉及投資效率與技術政策方面的覆蓋手段問題,都是新時期、新階段廣播電視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需要我們廣播電視工作者敢于發現問題,敢于正視問題.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受利益驅使對總局政策規定合意則取、不合意則舍的傾向要及時糾正,得有"敢于啃骨頭、敢于涉險灘"的精神,必須"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改革的精神加強頂層設計,整體推進直播衛星戶戶通加快發展.
一是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直播衛星是解決我國農村廣播電視覆蓋問題的必由之路,是落實中央關于占領農村思想宣傳陣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廣電行政部門的職責所在,堅持總局關于我國農村廣播電視覆蓋政策由原來的"無線為主,衛星為輔"調整為"衛星為主,無線為輔"的技術政策,把直播衛星戶戶通工作作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抓緊、抓實、抓好.
二是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為直播衛星戶戶通工作健康發展創造必要條件.要繼續堅持新上星節目一律采用加密傳輸的技術政策,抓緊落實廣電總局和工信部關于發布《廣播電視先進視頻編碼\\(AVS+\\)技術應用實施指南》的通知\\(新廣電發【2014】75 號\\),在此基礎上,分期分批對已經通過 C 頻段衛星傳輸的信號逐步過渡到加密傳輸,這樣,既節約了節目源信號的傳輸成本,又為有效遏制"大鍋"蔓延提供了可實現途徑.與此同時,逐漸減少直播衛星清流傳輸的節目套數,既是向社會發出正確的導向信號,也是解決"山寨鍋"蔓延問題的穩妥、可操作措施.
三是要嚴格執行國家無線電法規.要嚴肅認真落實總局技術政策和行政規章,對未經批準擅自使用無線電頻率、發射無線電信號、擾亂空中無線電波秩序等嚴重違規行為要堅決制止,及時予以糾正.
3 我國衛星直播事業的發展趨勢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廣大農民群眾對廣播電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不僅體現在節目套數上,也體現在收視質量上,甚至體現在收看方式上.要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必須努力采用新技術開發衛星直播新業務.一是要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省級廣播電視節目通過直播衛星傳輸覆蓋本省地區,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省級廣播電視節目覆蓋本省農村地區難與貴的問題.二是要適時增加適合農民群眾需要的付費電視節目,努力滿足部分有能力消費的農村群眾對頻道多樣化、專業化的要求.三是要盡快開展衛星直播高清電視業務,滿足部分農村群眾對收視質量的高要求.四是要加快推進推送點播業務,既滿足人機交互收看方式的新要求,也為黨員遠程教育、農村教育、科普、交通、水文、地質、礦山等行業應用提供傳輸手段與服務平臺,徹底解決相關行業與部門支農、惠農服務進家入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五是要通過增值業務的發展,構建衛星直播業務發展與用戶服務良性循環的正常運行維護保障機制,大力擴充、完善直播衛星戶戶通專營服務網絡建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通過加強衛星直播專營服務網點人員技術與業務培訓,不斷促進衛星直播業務發展,持續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