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淺析《舌尖上的中國》群像化敘事手法的運用
摘 要:《舌尖上的中國》以食物為記錄的主角,反映著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展現著古樸的中國人情和風貌,它成為當下紀錄片創作典范的分析范本。本文將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為分析文本,闡釋群像化敘事手法的運用規律。
關鍵詞:舌尖上的中國;群像化敘事;解說詞;故事性
群像化敘事這一概念最初來自“群像電影”,是指在一部電影中,每一位演出的角色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表現突出,在復雜多樣的故事線索下,充分給予每一位演員相應的戲份,最終由這些各具特色的表演者共同組成一個多線式、全景式的風情畫。紀錄片的敘事并不同電影需要有特色的演員進行表演,紀錄片的記錄都必須是客觀真實的,但這并不妨礙導演在某一個大的主體下通過記錄多個角色來共同完成紀錄片的敘述。對于要表達一個地大物博的土地上的飲食文化的紀錄片來說,是很難用某一個具體的代表人物展開敘事的,在《舌尖上的中國》在每一集的敘事中,在一個總括性的主體下都會有多個故事、多個任務共同來表達和完成這一主題。
一、“人物與故事”展現群像化敘事
《舌尖上的中國》讓幾千年歷史的美食文化不再沉悶的躲在歷史背后,而是以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飽滿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展現在每一位觀眾面前,讓觀眾遨游于歷史和時代之間,去感受民俗的悠久和文化的意義。每一個小故事都立足于真實性的基礎上,明確標注具體的故事發生的具體“地點、人物、時間”,貼近真實,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其能在一集影片中尋找歸屬感。
本文選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腳步”為具體分析范本,在這一集中,通過展現 9 個情節飽滿而富有特色的小故事,無論是白馬占堆在高達 5000 米海拔上高空采蜜,還是臺州父親為給女兒做美食獵捕跳跳魚,還是歸鄉華僑宴請四方回味歷久彌新的家鄉味道,每一位主人、每一段故事都能讓每一位觀眾體會到時光流淌的情懷,在“腳步”的總括性主題下,他們每一個人不同的生活軌跡豐滿了整部影片。在這一集中容納了“紅燒肉”、“蜂蜜鰻魚”、“潮州春卷”、“藍天褲帶面”、“清燉跳跳魚”等 16 種美食,他們來自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經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但緊湊而有結構的出現在同一影響當中形成集群效應。在每一集中每一個故事掌握在 8 分鐘以內,根據情節不同設置的時間比重不同,橫跨的地域廣,人物之間沒有聯系,連接的是不變的美食和親切自然的解說。人物與故事的結合,恰到自然的升華到了主題: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從烹飪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動的流轉,人和事物的聰聰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二、群像化敘事離不開解說詞的承接
每一個群像的自然呈現都離不開畫面的過渡與解說詞的承接,只有通過解說詞來給橫跨中國大江南比,包羅各地美食的畫面打上時間和地理的印記,才能最大程度上減小場景畫面轉換給觀眾帶來的不適應感,解說詞作為敘事內容的一部分,能把觀眾的思維活動與畫面有機結合起來,讓整部紀錄片內涵得到升華,外延得到擴大。
《舌尖上的中國》每一集的開頭和結尾會直接以解說詞的形式引出主題和總結主題,讓觀眾在清晰的目標中觀賞影片,開頭和結尾也是群像化敘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能在分散的故事中把握主線,是整個片子的脊柱,從“腳步”的開頭與結尾的解說詞來看,僅僅抓住了“啟程跋涉”、“食材的傳播”、“運動的流轉”的核心,從每個故事的過渡解說詞中,也能清晰地認識到群像之間的敘事風格的緊密聯系,使故事不再突兀展開,而是有層次的有結構的在解說詞的引導下層層鋪開。
要實現群像化敘事除了技術層面“解說詞 + 畫面”的運用外,如果從受眾的心理分析,那么它能成功一定離不開受眾的觀影心理,在《舌尖上的中國》中表現為觀眾強烈的民族民俗文化感與民以食為天的歷史感。
這部片子是把我們所有的日常生活儀式化,觀眾發現我們平時的生活原來如此莊嚴,因此在拍攝中,將鏡頭對準普通勞動者,把他們放在一個與攝制組、與觀眾平等的位置上,給予多鏡頭、多角度的拍攝、編制,給予勞動過程儀式感,比如-釀蜂蜜、點豆花、搟面、做掛面、捶年糕的場景,這就使得觀眾在看電視時,能夠感受鏡頭后面事物采掘者、加工者、制作者的尊嚴,分享喜悅,實現彼此認同。
這正是工業化的中國現在追求的返璞歸真的價值隱喻,這種對于“現代文明的反抗”,讓現代文明裹挾中我們再次看到食物被送上餐桌前原本的樣子,和食物采收者辛勞的樣子,與當今“返璞歸真”的生活趣向俺相吻合,所以留住了挑剔的城市觀眾的目光,能更好的融入每一個故事中,最終將群像化敘事手法表現得更加精美,易于接受。過去中國的紀錄片多少帶入了宣傳的意味,而《舌尖上的中國》的畫面、解說、音樂、效果,都能看出專業性的價值隱喻,表達著中國勞動者最普通的愿望,沒有宣傳的宏大敘事,卻讓美食成為表現中國文化的良好通道。
參考文獻:
[1] 保羅·霍金斯 . 影視人類學原理 [M]. 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1.
[2] 孟慶龍 . 紀錄片“故事化”敘事手法淵源及演進研究 [D]. 揚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