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歷史上,陶瓷生產的發展是圍繞實用主義宗旨展開的,這從陶器制作中可以窺見:實用主義制陶一直是傳統陶文化發展的主流之一。隨著文化分工的逐漸進行,陶瓷器物在人們的日常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生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人們越來越主動地進行陶瓷生產的創造性發揮,將陶瓷文化推進到專有與專門化的水平之上。其中,宜興紫砂陶的生產就是具有這樣文化特征的陶瓷文化,它與飲茶文化結合起來,進而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文化關系。
1茶飲文化
茶飲文化在人們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生活中逐漸擴大,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消費主義文化。這不論從茶葉、水,以及泡茶、煮茶的工序,還是飲茶等方面,均成為雅俗共賞的茶文化的主要文化因素“。中國茶源自神農。神農,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是中草藥、茶葉、谷物的‘發明者’,是傳說中的農業神。他能讓太陽發光,讓天下雨,他教人們播種五谷,又教人們識別各種植物,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歷史久遠。神農的種種豐功偉績使他成了中華民族文明的開山鼻祖之一?!?/p>
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各種民俗文化,甚至就是這樣地將造圣運動與茶飲文化聯系在一起,這既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茶文化的內容,也從另一個角度刺激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例如,唐代的時候,由于對茶文化的推崇,貴族階層不僅高度重視茶的品位,而且,還對茶具十分講究。當時,越州窯生產的青瓷器被人們認為是茶具的極品,其中,尤其貴族文人更是大加贊賞。在唐人的詩篇中就有許多記述,“舒鐵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甌”(顧況);“蒙茗玉花盡,越甌荷葉空”(孟郊);“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等。另外,唐人陸羽在《茶經》也對越窯瓷器進行了高度評價,與其他窯的瓷器相比,“越窯上”,它“類玉”、“類冰”,“瓷青則茶綠”。
由此看來,唐代對茶文化與陶瓷關系的發掘與研究,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
北宋時期,在人們的茶飲文化中形成了“斗茶”這樣的空前絕后的文化習俗,不論在高雅的“廟堂”之上,還是在人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均可以看到這種文化活動,斗茶具有雅俗共賞的文化意義。隨著北宋茶文化的繼續發展與空前講究,陶瓷生產更是百花爭艷。所謂的“五大官窯體系”,即定、汝、官、哥、鈞,與民窯體系,即磁州窯、耀州窯、吉州窯等,就是陶瓷生產繁榮的最佳例證。明代,宜興窯異軍突起,成為生產制作茶具的不二之選。但是,宜興窯生產的不是瓷器,而是精陶器?!耙伺d窯在江蘇宜興縣的丁山和蜀山鎮,它以制作紫砂陶為最具特色?!?/p>
紫砂陶便于制作茶飲工具,尤其制作的茶壺更具文化特色,與茶文化聯系起來,宜興紫砂陶很快從明代陶瓷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國著名的陶瓷生產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宜興紫砂陶生產逐漸發展與壯大并在文化中具有越來越大的文化影響力,這與茶飲文化無不關系緊密。
2文化互動
在文化交流中,各種文化的人們的利用中形成了相互影響及相互促進的關系,這便是通常意義上所謂的“文化互動”。
隨著宜興紫砂陶制作工藝的進步,宜興紫砂陶壺不僅工藝精湛,而且,因為它參與茶文化活動,促進了茶文化向著更加濃郁的鄉土氣息發展。在茶飲文化發展過程中,個別時代的個別人不僅對茶葉的品種、屬性、味道等,都十分講究,而且,對茶具也極度追捧?!岸凡鑼τ谟昧?、器具及烹茶方法都有嚴格要求,以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茶盞內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來衡量斗茶的效果?!?/p>
隨著宜興紫砂陶逐漸適應茶飲文化的需要,它的制作技術及其工藝也日趨走向精工細作,格外講究的高度。陶工采用拍、打、捏、雕、塑、鏤、琢等手法,將紫砂器制作得精巧玲瓏,美觀可心。這不僅給陶瓷文化增添光輝,也給茶飲文化增加了濃厚的審美情感。
隨著文化的綜合性發展,在現代社會文化意識中,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尤其茶飲文化的豐富多彩,更加促進了紫砂陶生產的大發展。在茶具系列中,除去原有測茶壺、杯子等,生產者逐漸開發了與茶飲相關的茶盤、茶托,以及茶寵等輔助性物件,這既增添了飲茶中的樂趣,使茶飲文化更加富有理想主義的浪漫情懷,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紫砂陶的生產。
紫砂陶的生產主要面向茶飲文化,這是歷史文化傳統的延續與發展,不僅如此,隨著飲茶文化的擴大,以及由茶飲文化引起的組織與組織、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均對宜興紫砂陶的生產和利用產生了巨大影響。具體表現在,一方面,紫砂陶的創意和制作隊伍在不斷擴大,這不僅促使紫砂陶在產量上得到了巨大增加,而且,在質量上就紫砂陶的品位和品格上得到巨大提升。例如,側重與傳統造型的紫砂壺,一般由傳統陶工生產制作,而側重與現代審美的理念的紫砂壺,一般具有學院派內涵滲透,并充滿現代文化的激情。這樣,在紫砂陶茶壺的造型中,明顯出現了具象的茶壺和抽象性茶壺并存的格局;于是,這些琳瑯滿目的茶具不僅是宜興制陶業繁榮表現,而且,聯系茶飲文化,必然情不自禁地會想到茶文化的進一步繁榮;另一方面,組織生產與管理,以及文化運作等方面,也由茶飲文化的需要而有別于傳統制陶業。這是現代設計替代過去手工生產的顯著標志,人們將現代設計理念滲透在紫砂陶的生產制作上,促進了紫砂陶組織生產與經營理念的變化。
總之,由于茶飲文化的繁榮,宜興紫砂陶生產得到巨大發展,這是文化互動的結果。也是原始文化理念在新時期的文化再現。換言之,茶飲文化進一步發展,直接或間接刺激了宜興制陶業的大發展,也給生產經營與營銷業的從業人員帶來巨大的自信。
3結論
中國的工藝美術文化往往與一種或多種物質文化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它們之間形成并發展著一種互動的關系。陶瓷工藝美術與茶飲文化就是具有這樣互動關系的文化。從茶葉生產與被利用的歷史和現實中,不僅茶葉生產者會看到它的文化價值,就是陶瓷生產者而言,也在茶飲文化的發展中看到了陶瓷生產的美好前景。
參考文獻:
[1]李少林,王達林 . 中國茶話[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297,16.
[2] 田自秉 . 中國美術史[M]. 東方出版中心,1985:101,287.
[3]中國硅酸鹽學會 . 中國陶瓷史[M]. 文物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