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巧遇何明谷不久前的一個周末,攜妻兒赴景德鎮采購瓷胎兼帶旅游。行至歙縣已是入夜,遂在巖寺古鎮投宿。第二日一早,在去高速的途中見到路邊有幾家古玩店。如今的徽州地區,再也不是多年前遍地是淺絳的淘寶樂土,古玩店鋪雖多,卻除了贗品就是普品,偶見一件入眼的也開個天價。
“權當閑逛吧,看看再說?!痹谄拮庸膭又?,我們停下車,打算去碰碰運氣。在連續轉了幾家古玩店之后,來到了這家店鋪。店里基本是老貨,以瓷雜為主。店主中年歲數,問了幾個東西,開價較為靠譜。妻子和孩子都沒閑著,分別看中了一方綠端和一方眉紋歙硯。我挑了兩方老印章,因為是閑章可以自己使用。打算付錢時,抬眼看到貨架上放著一個印泥盒,淺絳花鳥的畫面,很雅致。由于離得遠也看不真切,加之新仿淺絳充斥坊間,我也沒報多大希望,只是讓老板拿來看看。老板說,這件東西才從底下收上來,估計過幾天就不在了,你來得真巧。我仔細端詳,東西沒錯,居然是件何明谷的真品。
這件印泥盒蓋子畫竹外梨花,一只鳥兒枝頭閑立。兩側畫菖蒲、水仙、蘭花、靈芝等清供圖案。不僅畫面雅氣,品相完好,連原始包漿都在,是一件難得的源頭貨。于是把挑好的東西一起打包砍價,算是此行意外的收獲。
過云精舍詞意印泥盒的遐想有了微信,連論壇也去得少了。藏友們也是如此,都把新收獲的藏品曬在微信上。這不,蘇州老友柳兄的微信發了一件四方淺絳山水印泥盒,引起了我的注意。此物畫風古拙,設色淡雅,一看就是早期淺絳風格。于是與柳兄聯系,得以惠讓入藏。
待得上手,方才仔細琢磨這件東西。這是一件大號四方印泥盒,蓋上畫古松盤桓,明月高懸,疏林漠漠,茅舍清幽。
題曰:“明月松間照,撫王麓臺筆意以應德涵仁兄大人雅正。筱谷?!焙猩懋嬌剿畠擅?,書法兩面。文字為:“紅犀小扇趁新晴,野風輕,十里薺荷香遠,石橋橫。橫塘漸自生。汪筱谷?!薄斑^云精舍橫塘祠(詞)意,仿佛圖之?!钡子小巴文曛啤庇≌驴?。
此件瓷器涉及到幾個人物:汪筱谷、德涵、過云精舍。我開始分別加以考證。對于署名汪筱谷,翻檢資料無甚所獲,唯見上海泓盛2012年拍賣的一件王鳳池對聯,上款為“筱谷仁弟大人雅正”??紤]到王鳳池為晚清淺絳彩奠基人之一,又做過景德鎮地方長官,那這兩位筱谷為同一人的可能性極大。從“仁弟”的稱謂看,筱谷應該較王鳳池年紀輕。另一個人物是“德涵”。同治光緒年間經學大師孫詒讓(1848-1908年),初名德涵,浙江瑞安人,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孫氏同治六年中舉人,年僅19歲?!斑^云精舍”為清代著名詩人楊夔生齋號。夔生字伯夔,金匱(今無錫)人,官至薊州知州。有《真松閣詩詞集》、《過云精舍詞》傳世?!凹t犀小扇”句應出自其詞集。
由于淺絳彩瓷畫作者多無法考籍,古人同一字號者不少,故而很難斷言,只能讓我們生出無限遐想了。
無心配得汪照藜也是在微信上,見到南京武兄發了一件印泥盒蓋子,畫秋色山居,有董思翁筆意。甚喜之,雖僅一殘件,又無款,也買了做個標本了。凡物皆有可觀,淺絳彩瓷畫玩的就是一個畫面,只要畫得雅氣,何須大名頭呢?
又過了數月,藏友磊兄也在微信上發了一堆瓷雜,豁然有一個缺蓋的印泥盒。盒的四面分別畫“春江水暖”、“秋江放棹”詩意圖,書“西園翰墨,時己亥仲秋仿六如筆作”、“吉祥永用,汪照藜氏寫于昌水西軒”。畫意不俗,屬于汪照藜的上等畫作。忽而想起自己的無款蓋子,遂仔細問了尺寸,居然大致相配。于是便買了下來,幾經周折,讓它們做了一回“再婚夫妻”。
古物流傳人間,破損流失在所難免。所有收藏者都想得到既美且完的藏品,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庇袝r面對一些殘器,從經濟價值的角度判斷,實在不該買??赏€是抵制不了心中那份喜歡。越是殘缺的東西往往越是讓人憐惜。心想,就當花點錢認養一個流浪的藝術生命吧。想這樣無心插柳,竟然配得完璧的事情,也算是不負我之一片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