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20 世紀 60、70 年代,當代舞產生并開始流行。當代舞來源于古典芭蕾、現代舞、爵士舞等舞蹈種類,她融合了眾多舞蹈風格元素,與當代藝術相同,她擁有跨界性、融合性、當下性等特征。她適用于對舞者的訓練,豐富的多重性可以讓舞者體驗古典芭蕾、現代舞和其他舞蹈風格的融合,同時也在美國和歐洲成為流行的舞蹈種類。
爵士舞來源于被帶到美洲大陸的非洲奴隸所跳的非洲鄉土舞蹈。爵士舞被劃入舞蹈種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爵士舞擁有自由、開放、節奏性強、即興、動感性等特征。由于藝術形式的不同,爵士舞并沒有爵士樂的即興空間大,但在舞蹈種類中也體現出與其它舞蹈種類更強的靈活性,和表演者在表演與創作的相對即興性。在上世紀 30年代開始,爵士舞從非洲鄉土舞慢慢演變為酒吧娛樂性舞蹈,持續到上世紀 60 年代,爵士舞正式進入美國主流文化的大劇院,并形成了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獨特的舞蹈風格,成為了訓練舞者的獨特的訓練方法。
當代爵士舞是當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產物,是全新的、當下的、自由的、形式多元化的舞蹈種類,她包含當代舞的自由融合,同時也具備爵士舞的力量性與即興性,她多用于舞劇、音樂劇、舞蹈作品當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舞蹈風格和完善的舞蹈體系。在當代爵士舞的訓練體系中,體現出對舞者處理復雜節奏的有效性、即興性以及載歌載舞的適用性等獨特特性。
(一)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
在全球化飛速發展的當代,文化藝術以高速發展并與全球文化藝術大融合。中國舞蹈界無論在專業高度上,還是在國際知名度上,都對世界舞蹈界享有重要的影響力。但在爵士舞學科,對表演人才的培養、專業學術研究、以及專業教學研究方面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爵士舞雖然屬于外來學科,無論在國際舞蹈專業研究領域擁有廣大的專業學術研究空間,并且在舞蹈文化市場都占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尤其在美國音樂劇創作中,爵士樂與爵士舞共同構成了美國音樂劇重要的文化特征。當代爵士舞學術和實踐教學的研究,體現出與國際文化藝術接軌并與國際舞蹈屆進行學術對話的意義。
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產生是以工業文明為歷史背景,其表達方式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繼承,同時更強調的是對古典藝術的否定和反動,不再追求過于完美的形式感,而是強調表現內容的方法,將此成為藝術創作的目的。而當代藝術的形成可以說是因為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當代藝術的創新和發展。經濟全球化消除了世界藝術,國家、民族、地域之間的屏障,形成了全新的、無國家、無民族、無地域之間的融合景象,當代藝術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無國界的藝術。 正如西方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在價值取向、特征上的差別,現代舞與當代爵士舞也體現出他們各自的特性。
現代舞(Modern Dance)是 20 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既繼承古典芭蕾又對古典芭蕾相否定和反叛的舞蹈種類。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循規守舊、脫離現實生活,主張擺脫古典芭蕾舞過于程式化動作的束縛,尋求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F代舞的形成和發展體現出其個人風格的獨特性、舞蹈創作的純粹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現代主義藝術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爵士舞才正式的成為了一種舞蹈的形式,她由民間娛樂舞蹈演變成美國主流文化的舞蹈,并成為美國音樂劇獨特的舞蹈風格,她強大的融合能力突破了民族與階級之間的阻礙,自由、開放、跨界、混融的舞蹈特征體現出當代藝術多元化特性,她不是對其他舞蹈種類的否定和反叛,而是將多種舞蹈風格融入其中,強大的包容性和同質性,體現出爵士舞在當代藝術范疇下進行研究的意義。
在中國藝術院校的舞蹈學科建設中,爵士舞是一直缺失的訓練體系,爵士舞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教學研究也是被忽略的。由于筆者在研究生期間三年對爵士舞的學習和研究,并在紐約進行了為期 6 個月的當代爵士舞學習,發現在美國以及歐洲,當代爵士舞教學系統已經非常完善,并在實踐教學中形成了專業的體系。在眾多音樂劇作品、舞蹈作品當中,當代爵士舞占有相當比例,并擁有相當的演出市場和相當規模的受眾群。在專業當代爵士舞教學中,她已經成為院團舞者必修的重要課程,同時引起大量業余舞者的熱愛。所以筆者希望對當代爵士舞歷史、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其訓練方法進行研究,總結出當代爵士舞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二)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當代爵士舞領域,對其進行學術研究與訓練方法分析研究的相關著作并不多見,在爵士舞的藝術創作上的有大量的舞蹈作品、劇院作品等等。當代爵士舞始終引導著美國音樂劇舞臺的發展方向,在美國和歐洲當代爵士舞的舞蹈團體已經形成規模如Giordano Jazz Dance Chicago、 Dancin' Unlimited Jazz Dance Company 等;美國音樂劇作品中大量運用當代爵士舞的作品如《西區故事》、《芝加哥》、《Fosse》、《女巫》等,當代爵士舞在藝術創作中已經非常盛行,而對當代爵士舞進行學術研究的著作并不多,在中國對當代爵士舞領域的研究著作更為稀少,藝術作品并不多見。
(三)研究方法。
1.行為研究法。
筆者在 2014 赴紐約在 Peridance Capezio Center 進行了為期半年的當代爵士舞學習,Peridance Capezio Center 是一所專業舞蹈人才培訓機構,該機構擁有同名舞蹈團和同名實驗劇場,每年擁有約 150 個國際交流生在此機構進行專業舞蹈學習。其課程包含芭蕾舞、現代舞、當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等舞蹈種類,筆者對各個舞種分別進行了學習,其中著重對當代爵士舞課程進行學習研究,并深入對其舞蹈風格進行體驗和把握,對當代爵士舞訓練體系和訓練方法進行了筆記紀錄和課程掌握;2.訪談調查法。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2 月,筆者在紐約對 Tribeca Performing Art Center 舞蹈家 Emily Berry 進行了對當代舞歷史、發展現狀的訪談;對 A Global Dance Company 舞蹈編導 Jana Hicks 進行對于當代爵士舞編創、訓練教學以及表演方面的訪談;對Peridance Capezio Center 爵士舞教師 Frank Chang 進行對于當代爵士舞的訓練教學的深度訪談;3.文獻研究法。
筆者閱讀大量中英文書籍、報紙、專業雜志、期刊、學術文獻以及論文,內容涉及音樂劇史論、當代藝術史、世界當代舞蹈史、編舞家傳記、爵士舞發展史、舞蹈創作書籍等等,從而進行歸類和總結,為筆者在論文中提出觀點和進行實驗總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支撐。
(四)本課題的研究難點及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當代爵士舞是一個較新的舞蹈專業學科,當代爵士舞的概念在中國舞蹈專業領域并沒有詳細的定義和分析,對于當代爵士舞研究在中國舞蹈研究領域幾乎是一個空白。并且在國際舞蹈領域中,從在當代藝術范疇出發,對爵士舞進行分析的研究也并不多。
關于當代爵士舞的相關文獻資料大多數為英文資料和視頻資料,中文相關文獻非常稀少,關于當代爵士舞門類的教學研究專著、論文幾乎缺失,寥寥無幾的當代爵士舞參考文獻,以及為數不多的理論支撐是本論文研究的難點。
一 當代爵士舞形成及其發展現況
(一)爵士舞的產生。
19 世紀上半葉,美國成為販賣黑奴的主要國家,大量的非洲奴隸被帶到美洲大陸,開始他們奴隸的生活。黑人奴隸生活在美國社會底端,他們沒有自由、沒有權利,而非洲黑人熱愛歌舞的天性并沒有被遺棄,在他們工作之余,黑人使用撿來的西方樂器來演奏音樂自娛自樂。最初,非洲奴隸拿到樂器演奏非洲本民族民間音樂,而西方樂器演奏出的音色與非洲民間樂器的音色有很大的區別,非洲奴隸找到西方古典樂樂譜,嘗試學習和演奏。而黑人奴隸并不會記譜、看譜,他們在演奏時,即興的將非洲民間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音樂--爵士樂。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爵士樂在美國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誕生,成為了影響美國文化、藝術的重要音樂形式。非洲黑人奴隸在工作之余閑暇時間,聚集在一起演奏爵士樂,他們在演奏音樂時,不僅一邊演奏音樂,同時還即興的伴隨音樂搖擺自己的身體。
隨著音樂動感的旋律,表演者陶醉在音樂中,搖擺著身體,跟隨旋律形成類似舞蹈的表演,欣賞者也跟隨爵士樂的旋律開始手舞足蹈抒發情感,這種即興的表演,慢慢形成了一種舞蹈,這種舞蹈動作中夾雜著非洲民間舞蹈,同時又有大量的即興動作。伴隨爵士樂即興、自由的發展,爵士舞也同爵士樂的一同產生了。
爵士舞正式被劃入舞蹈種類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她的組成一部分由非洲奴隸所跳的非洲鄉土舞蹈組成,同時又有大量的即興動作。最初,爵士樂與爵士舞是非洲奴隸在工作之余自娛自樂的消遣方式,而熱愛音樂舞蹈的非洲奴隸將爵士樂與爵士舞很快的傳播在美國底下層人民娛樂范圍中,爵士樂和爵士舞極強的表演性和欣賞性逐漸的形成了一種風格,并引起很多美國白種人的注意。一些小酒館開始演奏爵士樂,招攬顧客,并有一部分白人開始關注爵士樂與爵士舞。爵士樂與爵士舞不再只是黑人奴隸在工作之余的消遣方式,而演變成為了美國大眾文化的娛樂方式。在 20 世紀 30 年代開始,爵士樂與爵士舞慢慢進入了美國酒吧娛樂文化,從鄉村小酒館的民間娛樂表演,慢慢延伸到城市酒吧有規模的歌舞表演,并有一些白人藝術家開始對爵士樂和爵士舞進行學習和表演。爵士樂和爵士舞成為了美國酒吧娛樂文化的主要文化特征。
(二)爵士舞走進美國主流文化劇院。
20 世紀初,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科技的發展和鐵路運輸的完善使許多商人也投入了文化產業,美國劇院越來越多,音樂劇以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和輝煌的舞臺慢慢占領了美國劇院文化市場,"百老匯"成為了美國娛樂文化的象征。
1927 年由齊格菲爾德出品,奧斯卡·小哈姆斯坦作詞兼編劇,吉羅姆·科恩作曲的音樂劇《演藝船》在齊格菲爾德大劇院演出后,使音樂劇達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高度。
《演藝船》在藝術上超過了前時代的作品,使音樂劇不再只是身著華服的跳舞女郎作為噱頭的陳腔濫調,而且將嚴肅的美國社會問題反映到舞臺上。是百老匯音樂劇開創先河的代表作之一?!堆菟嚧繁还J為美國音樂劇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從此,音樂劇成為了美國文化主流劇院的主角。
20 世紀 40 年代,美國大量正劇、悲劇出現在音樂劇舞臺。只為娛樂觀眾,沒有內涵和深刻思考的音樂劇慢慢退下音樂劇市場。觀眾對反應現實生活、披露社會顯現的音樂劇深深觸動,百老匯音樂劇在藝術性和思想深度上呈現了一個新的高度。如《南太平洋》、《屋頂上的小提琴手》、《國王與我》、《俄克拉荷馬》等作品的出現,使美國音樂劇呈現出多樣性發展,使美國音樂劇達到了表演形式的成熟和藝術性上的提升。
20 世紀 50 年代,美國音樂劇進入了黃金時代,眾多經典音樂劇作品誕生在這個時期,而《西區故事》的產生給多樣的美國音樂劇找到了新的藝術特征,使爵士樂和爵士舞正式走入了美國音樂劇的懷抱,開啟了音樂劇歷史上又一部里程碑作品?!段鲄^故事》是由伯恩斯坦作曲,羅賓斯導演與編舞,改編莎士比亞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現代版愛情悲劇故事。故事發生在 20 世紀 50 年代的紐約西區,描寫了街頭白人青年幫"噴氣幫"和移民幫波多黎各青年"鯊魚幫",這兩個勢不兩立幫派中的兩個年輕人瑪利亞和托尼產生的愛情故事。因為愛情,他們希望和解兩個幫派的爭斗,弄巧成拙的卻使爭斗升級,造成了死亡的悲劇。
羅賓斯在《西區故事》的編舞中,使用了古典芭蕾、爵士舞、現代舞和拉丁舞等元素,并創作出一種全新的,適用于舞臺劇的舞蹈風格--芭蕾爵士舞。羅賓斯在編舞創作上,使用交響編舞法,充分的整合了各種舞蹈風格的特點,并利用了各舞蹈種類的優長,完全調動舞蹈在音樂劇中作用,將舞蹈的功能不在只是抒情和烘托氣氛,而使舞蹈擁有了敘事性的強大的戲劇功能。
《西區故事》的成功讓舞蹈在音樂劇中開始了新的使命,舞蹈不再只音樂劇中美麗符號、吸引觀眾眼球的展示部分,也不僅僅是烘托氣氛的抒情表演,舞蹈強大的敘事功能被羅賓斯開發出來,從此,舞蹈在音樂劇中的更密切的與音樂、劇情表演結合,成為音樂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三)當代爵士舞的流行。
科技與藝術在迅速發展的 21 世紀,以信息時代為背景,產生的當代藝術成為當今藝術文化融合的風向標,她已經取代了以工業革命為歷史背景的現代藝術在世界藝術范圍內的藝術趨向。
街頭文化走向藝術潮流的前端,當代流行爵士舞正是當代藝術中的代表,當代流行爵士舞將娛樂性與欣賞性強有力的結合,體現出爵士舞強大的包容性和多樣性。隨著對當代流行爵士舞熱愛者們的追捧,當代爵士舞有了相當的受眾群體,她經常出現在電影、電視劇、MTV、舞臺劇作品、舞蹈作品和街頭表演中,并占據了相當的文化市場。并且有大量普通百姓受眾群體,對業余當代流行爵士舞教學上有大量需求。以明星歌舞、MTV和個人當代流行爵士舞舞者為代表的當代流行爵士作品,流行在大眾藝術市場中。這是一種大眾文化流行趨勢,也是當代大眾文化的走向。
現代芭蕾爵士舞在中國舞蹈屆是個陌生又熟悉的詞匯,在世界舞蹈中,她是一顆剛剛燃起的新星。芭蕾、現代舞、爵士舞多種舞蹈種類的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舞蹈風格和舞蹈語匯,是現代芭蕾爵士舞的獨特性風格?,F代芭蕾爵士舞深刻的體現出當代藝術的創新性風格與融合性的特點。在美國與歐洲,現代芭蕾爵士舞獨樹一幟的表現風格被認可,大量作品出現在舞臺劇中,并在世界舞蹈屆中得到大量的贊譽?,F代芭蕾爵士進入音樂劇作品中,如《IF/THEN》、《WICHED》等音樂劇中??缃?、融合的舞蹈風格體現出作品創作的當下性和當代藝術的先行性。
提到百老匯風格爵士舞,人們腦海想到的一定是黑色禮帽、拐杖、一身黑色裝束,而給人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編舞家必須提及的便是鮑勃福斯。如果說羅杰斯的《西區故事》將爵士舞帶入音樂劇中,并成為美國音樂劇舞蹈的的獨特風格,那么鮑勃福斯的百老匯風格爵士舞將美國音樂劇舞蹈做到了極致。鮑勃福斯此生共計 8 次獲得托尼獎最佳編舞獎,目前還沒有人可以超越他如此多詞的最佳編舞獎。在眾多的音樂劇編舞家中,他將自己編創的音樂劇舞蹈動作詳細的設計成了舞譜,為每個舞蹈動作設定專業術語。
將他所創作的鮑勃福斯風格舞蹈進行了知識版權注冊,形成了系統的福斯風格舞蹈體系,成為了獨一無二的鮑勃福斯爵士舞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