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當代爵士舞訓練研究。
(一)當代流行爵士舞風格(Street Jazz)訓練研究。
1.舞蹈風格形成。
上世紀 30 年代后,爵士舞的流行是其成為了酒吧娛樂性舞蹈,同時也成為黑人和美國底層人民在空余時間自娛自樂的舞蹈方式。由于大多數黑人在美國社會中并沒有很高的地位,他們也沒有多余的收入讓他們去酒吧消遣,他們便三三兩兩組成小組合相互舞蹈。黑人天生有很強的韻律感,他們的身體也非常靈活,所以舞蹈動作中很多靈活、細碎的動作,并且腰部與髖部扭擺動作極為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行爵士舞慢慢從黑人空余時間自娛自樂舞蹈中演變而來,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爵士舞風格,并在美國大眾文化娛樂中占有重要地位,逐漸也成為流行文化的舞蹈風格。
2.訓練方法研究。
針對當代流行爵士舞風格的獨特性,其訓練方法分為能力訓練和技巧訓練。
(1)能力訓練。
A、綜合能力訓練。
中段力量、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訓練在爵士舞中非常重要,大幅度的舞蹈動作和快速、準確的節奏處理,舞者必須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素質。腹肌、背肌、側腰肌的能力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流行爵士舞的靈活性的舞蹈特征,腳腕、膝關節、胯部的訓練組合。提升腿部能力和舞蹈運用的靈活性。適當的俯臥撐對腰腹部力量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上半身伸展運動組合,將上肢力量得到訓練同時也鍛煉到上半身的柔韌性。
B、柔韌性拉伸訓練。
柔韌性和伸展練習部分。無論任何舞種,在柔韌度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前、旁、后腿柔韌組合,使舞者腿部柔韌,可以更好的完成舞蹈動作。肩部、腰部柔軟組合,鍛煉舞者肩部的柔軟性,體現出流行爵士舞的靈活動作的需求,腰部和髖部的柔軟度可以加大舞蹈動作的難度和技術性。
(2)技巧訓練。
A、旋轉部分。單腿膝原地旋轉,旋轉部分訓練是對舞蹈演員基礎技術訓練,腿部訓練以芭蕾旋轉將近,不同為開腿膝轉與關腿膝轉。手位多根據舞蹈需求不同位置。行進旋轉,與芭蕾平轉相近,不要求舞者腳開度,要求速度,手位根據舞蹈需求多手位。
B、跳躍、旋轉部分。
原地跳躍練習。原地舞姿跳躍接旋轉練習,該訓練練習舞者腿部跳躍能力與靈活性,并將跳躍與旋轉連接,練習舞者跳躍高度與腿部能力。
(二)現代芭蕾爵士舞風格(Contemporary Jazz)訓練研究。
1.舞蹈風格形成。
在 20 世紀 60、70 年代,現代芭蕾爵士風格開始形成,從舞蹈作品的創作開始,發展到舞劇創作和音樂劇創作中?,F代芭蕾爵士舞是當代藝術的產物,她融合芭蕾舞、現代舞和爵士舞為一體,成為觀賞性、創作性、訓練性集合為一身的舞蹈種類。對舞蹈演員的身體訓練有極強的有效性?,F代芭蕾爵士舞可以讓舞蹈演員在訓練和表演的同時,體驗現代舞的自由灑脫、芭蕾舞的優雅延長、爵士舞的激情動感,多種風格的集合讓現代芭蕾舞成為觀賞性強、有效訓練性的舞蹈種類。
2.訓練方法研究。
(1)芭蕾基礎性訓練。
芭蕾基礎訓練是對所有舞者身體訓練最科學、有效的基礎訓練,通過芭蕾舞科學的訓練方法對舞蹈演員行進全面的基礎能力培養。
芭蕾基礎訓練包含把稈組合:擦地(Battement tendu)、蹲(plié)、小踢腿(Battement tendu jete)、畫圈(Rond de jembe)、單腿蹲(Battement fondu)、小彈腿(Battement frappe)、控制(Adagio)、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等組合。芭蕾把稈組合培養演員腳部、腿部的靈活性、穩定性、控制性、協調性和柔軟度等方面能力,使舞蹈演員在完成舞蹈表演時,可以自如的進行舞蹈流動和腿部的表演。同時臂膀和上半身軀干的訓練對可以很好訓練到舞蹈演員上肢靈活性和柔軟度,同時提高演員身體的協調性。
(2)綜合能力組合訓練。
以芭蕾訓練為基礎,將芭蕾訓練部分融入現代舞與爵士舞成分,形成綜合性訓練組合。擦地、勾繃腳、小踢腿練習部分,訓練演員腿部靈活性、重心交換與腿部單腿支撐能力。上半身手位配合融合現代舞訓練方法訓練舞者控制身體松弛、自然,消除芭蕾舞上半身相對過于挺拔、僵硬的體態,使舞蹈演員在進行表演時胸部、背部可以伸展自如。
肩部與髖部靈活性訓練是爵士舞風格訓練的特點之一,訓練演員對節奏的處理和身體關節小部位運動協調性。部分腹肌、側腹肌的訓練鍛煉演員背部能力與腰部力量,更好的完成強度舞蹈動作。臂力能力部分訓練演員臂力與肩部的能力訓練,讓演員可以很好的完成推舉和雙人、多人結構動作。少量瑜伽動作與拉伸動作的融合,訓練舞者腿部的韌帶柔韌度拉伸,同時增加演員柔軟度和腿部控制能力。腰部柔韌度訓練與肩部開度訓練。
即興訓練部分是訓練演員對自我身體認知、與他人接觸舞蹈認知、與環境、音樂即興舞蹈方法的訓練。即興訓練部分是對舞蹈演員創造力、多人合作的訓練。是啟發舞蹈演員不被動訓練身體,而是對舞蹈演員進行身體認知和創造力開發。身體認知訓練部分:
以身體某一部分引導全身進行即興體驗,嘗試時間訓練。以 某種運動方式為引導主線,(如:以流動為行為方法)訓練演員對各種方式、時間對其運動方式進行即興練習。
多人接觸訓練部分:以雙人、三人、多人為組,進行即興訓練。雙人主被動練習,一人為主動方,另一人為被動方,主動放引導被動方即興運動,交換聯系。雙人接觸即興練習,雙方共同即興接觸或不接觸即興舞蹈練習。多人限制即興練習,多人在規定動作、時間、空間等限制中進行即興運動,訓練演員反應能力、適應能力、創作力等方面能力訓練。
音樂、聲音、環境即興訓練:使用特定音樂或聲音讓演員即興表演,音樂或聲音不同的性質和風格訓練演員對音樂和聲音的認知體驗,運用身體對音樂或聲音作出多種訓練,培養演員內心對待音樂與身體的感知訓練。環境即興訓練,演員在特定環境中進行身體動作即興表演,感受在特定真實環境中的舞蹈體驗。虛擬環境即興體驗,讓演員幻想在某個特定環境中對身體即興訓練,提高演員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表演。
(三)當代百老匯爵士舞風格(Broadway Jazz)訓練研究。
1.舞蹈風格形成。
20 世紀 50 年代,爵士樂與爵士舞對美國音樂劇的發展作出極大的貢獻,并成為了美國音樂劇的主要風格特征,眾多的音樂劇作品成為經典作品。創作《西區故事》的導演和編舞羅杰斯,將戲劇與舞蹈融合,使得舞蹈有敘述性的強大功能,并將芭蕾舞與爵士舞跟好的融合創新出芭蕾爵士舞風格。以鮑勃福斯為代表的編舞型音樂劇導演,創作了《芝加哥》、《爵士春秋》、《歌廳》、《皮平》等大量音樂劇作品,并逐漸形成其獨特的舞蹈風格。鮑勃福斯在眾多的音樂劇作品中,編舞風格非常獨特,風格性極強,安萊恩將鮑勃福斯編舞作品整理出一套"福斯風格"的百老匯爵士舞風格體系,并將他的舞蹈作品進行了知識產權注冊,將他的舞蹈動作進行了術語標注,使鮑勃福斯編創的爵士舞成為了著名的福斯舞蹈風格。而這是對音樂劇和當代爵士舞為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對音樂劇和當代爵士舞進行研究發展所留下的重要財富。
2.訓練方法研究。
(1)把稈訓練。
以芭蕾訓練為基礎,對演員進行基礎性訓練。將擦地、蹲、小踢腿組合在一起,訓練腿部穩定性、靈活性、協調性練習。并對半腳尖蹲、半腳尖擦地、外開與內關擦地、小踢腿進行腿部訓練,使得演員有較好的腿部穩定能力,對外開動作、膝關節有較好的控制能力。上半身胸腰訓練與手臂手位訓練,訓練演員上半身柔韌度以及前、旁、后腰部柔軟度和控制能力。畫圈、控制部分訓練演員腿部控制能力。把上壓腿和大踢腿部分對演員腿部柔軟度訓練和大幅度動作訓練。
跳躍、旋轉訓練。小跳訓練。對一位、二位、四位、五位小跳進行練習,訓練演員彈跳協調性以及腿部控制協調能力。中跳訓練。五位、二位、四位中跳練習,訓練演員彈跳高度和腿部控制能力。大跳訓練。擦地大跳、吸腿跳、舞姿大跳,訓練演員跳越高度、腿部能力、全身協調性和技術能力。
(2)百老匯經典片段訓練。對經典音樂劇舞蹈片段進行訓練。
訓練演員對經典片段的表演能力,對經典片段情感、內容、情節的掌握。對特定舞蹈語匯的體驗和掌握,探索不同經典劇目片段的舞蹈風格特征,訓練舞蹈演員對不同舞蹈風格能力的認知與再現。訓練演員的表演力、對作品的理解、整體身體素質能力??疾煳璧秆輪T單獨表演,雙人、多人合作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