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PVFM負壓滲水材料制備與性能分析緒論
【第二章】PVFM材料與方法
【第三章】原料配比對PVFM負壓滲水性能的影響
【第四章】不同反應條件對PVFM負壓滲水性能的影響
【第五章】不同助劑對PVFM負壓滲水性能的影響
【第六章】物理規格對PVFM負壓滲水性能的影響
【總結/參考文獻】制備PVFM負壓滲水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總結與參考文獻
第七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7.1 全文主要結論
由于 PVFM 材料本身就具有較好的親水性和吸水性,微孔尺寸可調,可透水,我們課題組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初步自主合成一種可在負壓灌溉中使用的 PVFM 負壓滲水材料,并對其進行了基本物理性能、機械性能、負壓滲水性能等多項測試,證實這種材料在負壓灌溉中的可行性,基本具備親水性好、吸水能力強、發泡點值高、滲水速率快、不易碎、生產成本低的優點,可以代替以往價格昂貴、易碎的陶瓷類負壓滲水材料,為推動負壓灌溉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全文首先進行 PVFM 作為負壓滲水材料配比的確定,在已篩選出配比的基礎上,進行反應條件的確定以及助劑的比較,并且對 PVFM 滲水器的規格進行篩選并與陶瓷頭滲水器對比。全文主要結論如下:
(1)不同原料配比對 PVFM 的性能有不同影響。當水比例為 8.75 時表觀密度最小、吸水倍率最大;甲醛比例在 0.50~1.00 間的變化對兩者無明顯影響。9 種不同配比的 PVFM 樣品發泡點值在26.7~73.3kPa 之間變化,且在水比例 7.50 或者甲醛比例 0.75 時會達到較高水平,比例過低或過高都會使發泡點值下降。在-5kPa 與-10kPa 下,水比例≥7.50 的 PVFM 樣品,滲水速率相對較快。PVA:水:甲醛為 1:7.50:0.75 的 PVFM 樣品的平均孔徑小,發泡點值為 65.3kPa,飽和導水率可達 7.45×10-4cm-s-1,理論上可以作為高性能負壓滲水材料在負壓灌溉中使用。
(2)不同反應條件下所制得 PVFM 的性能也有不同。反應溫度 55℃時,反應時間≥10h 時,表觀密度、吸水倍率、孔隙率均有較高表現,并且三者分別在攪拌機轉速 2000r-min-1、1500 r-min-1、1000r-min-1時達到最高;反應溫度 55℃時,或者反應時間≥10h,或攪拌機轉速≤1500 r-min-1,發泡點值及對土壤的供水速率較高;綜合對比分析,反應溫度 55℃、反應時間 10h、攪拌機轉速為 1500r-min-1的樣品,發泡點與負壓下的累積入滲量同時達到較高水平,物理性能也較好,因此確定為制備負壓滲水材料的最佳反應條件。
(3)不同助劑的加入對 PVFM 各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助劑的加入使吸水倍率下降,使表觀密度和孔隙率增大,其中,硅油的加入使得 PVFM 的吸水倍率下降程度最明顯,硅油+高嶺土使表觀密度和孔隙率提高程度最大。不同的助劑對 PVFM 的機械性能有不同影響,硅油、高嶺土、SiO2粉末的單獨加入導致硬度和拉伸強度的下降,而表面活性劑硅油與兩種填料的混合加入會使硬度和拉伸強度提高,其中提高幅度最大組為硅油+SiO2組,硅油+高嶺土組在斷裂伸長率的增強上表現最佳。助劑的加入對 PVFM 的發泡點值有明顯提升,其中硅油+高嶺土對發泡點值的提升影響最顯著,其次是硅油。幾種助劑的加入均會導致-5kPa 下 PVFM 累積入滲量的下降,-10kPa下僅 SiO2、硅油+ SiO2對 PVFM 累積入滲量有一定的提升,硅油會引起下降,添加其他助劑則未見有增強或減弱的效果。綜合看來,硅油+高嶺土使表觀密度和孔隙率有較大提高,對于硬度、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也有增強,尤其對發泡點值提升最明顯,對入滲量的增強上則表現一般,總體表現優于其他助劑。
(4)不同規格的 PVFM 滲水器對負壓滲水性能影響明顯不同??招?PVFM 滲水器的負壓滲水性能優于實心,實心 PVFM 滲水器的累積入滲量與其長度負相關。15×3cm 空心 PVFM 滲水器的負壓滲水性能優于陶瓷頭,不同負壓下,其相同時間內單位面積累積入滲量均高于陶瓷頭,土壤水分運移也要快,且能控制比陶瓷頭更大的土壤水分空間。在低吸力階段 15×3cm 空心 PVFM 滲水器所確定的土壤水吸力隨土壤含水量的變化關系與陶瓷頭幾乎一致,可以代替陶瓷頭進行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測定。在適宜常見作物生長的-5~-10kPa 范圍內,15×3cm 空心 PVFM 滲水器比陶瓷頭更易滿足作物對水分的需求。
7.2 創新點
本研究自主研發合成了一種 PVFM 高分子負壓滲水材料,打破了以往負壓滲水材料集中在無機領域的局限性。該材料依據 PVA:水:甲醛為 1:7.50:0.75 的比例,在攪拌機轉速 1500 r-min-1、55℃保溫 10h 的條件下合成,具有親水性好、吸水快、韌性大、價格低廉的優點。在該材料的制備方面,前人所制備的 PVFM 泡沫塑料泡孔結構多是幾百微米或是毫米級別的,本研究改良配方后泡孔主要在 10μm 左右。
7.3 展望
本文通過對配方、反應條件、助劑的研究,將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塑料初步改良成為一種負壓滲水材料,并從其規格入手證明了其在負壓灌溉中應用的可行性,對于負壓灌溉技術而言是一個新突破。但是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PVFM 材料在土壤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對于該滲水器的使用壽命問題仍有待于考究;其次,助劑的加入雖然能使 PVFM 滲水器的強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硬度值仍然較低,若內部不設支撐物便會承受不住厚重的土體壓力,因此在硬度的增強方面可以考慮內設或者外設網狀支架;再者,PVMF 的干濕狀態有一定差別,干燥狀態較濕潤狀態下體積縮小,這就導致部分微小孔隙發生閉合,這種狀態下滲水能力極低,就不能應用在負壓灌溉中了,但文中對濕潤狀態的研究看來,效果還是極好的。干燥狀態下的 PVFM 在水中浸泡后可以恢復至充盈飽滿的狀態,而我們應用的正是完全吸水狀態下的 PVFM,因此 PVFM 的保存以及使用時的調節問題仍需考慮。
參考文獻
1. 陳博, 歐陽竹, 程維新, 等. 近 50a 華北平原冬小麥-夏玉米耗水規律研究[J]. 自然資源學報,2012, 27\\(007\\): 1186-1199.
2. 陳甘棠.化學反應工程(第三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3. 陳挺, 張廣成, 陶立群, 等. 納米泡沫塑料[J]. 化工新型材料,2005,07: 47-49.
4. 崔龍, 姚劍山, 穆慶峰, 等.攪拌速率對沉淀法制備丁醛縮合 MgO-Al2O3催化劑性能的影響.第十屆全國工業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 205-207.
5. 段福義, 黃修橋, 范永申, 等. 負壓給水技術研究初探[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1 \\(2\\): 59-61.
6. 方荃, 何榮軍. 高分子材料的微孔發泡方法[J]. 膠體與聚合物, 2003. 21\\(4\\): 40-42.
7. 方文松 , 劉榮花 , 鄧天宏 . 冬小麥生長發育適宜的土壤含水量 [J]. 中國農業氣象2010,31\\(S1\\):73-76.
8. 高達利, 吳大鳴, 劉穎. 環保微孔泡沫塑料成型工藝的研究[J]. 塑料, 2005, 34\\(3\\): 76-80.
9. 高四 , 王軍 , 王亦菲 , 等 . 納米二氧化鈦增強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備 [J]. 材料工程,2004,02:3-5+9.
10. 高雪梅. 中國農業節水灌溉現狀、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J]. 天津農業科學, 2012. 18\\(1\\): 54-56.
11. 高長有,胡小紅,管建均,等. 熱致相分離技術制備聚氨酯多孔膜的條件控制[J]. 高分子學報,2001,03:351-356.
12. 宮美樂, 袁國梁. 我國微孔濾膜研究現狀與發展[J]. 膜科學與技術, 2003. 23\\(4\\): 186-189.
13. 谷川寅彥, 矢部騰彥 ,吳景社. 低壓滲灌原理與基礎試驗研究[J]. 灌溉排水,1992,02:35-38.
14. 郭秀峰, 肖娟, 邱照寧. 灌溉水濃度和供水水頭對負壓灌溉土壤水分運移的影響[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3 \\(1\\): 61-66.
15. 胡玉祥 , 程冬冬 . 影響合成聚乙烯醇縮甲醛樹脂泡沫塑料性能的條件研究 [J]. 江西化工,2013\\(1\\):90-91.
16. 黃明杰, 張曉瑩. 硫酸鈣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應用綜述[J]. 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14,04:66-69.
17. 黃 目 張 , 周 南 橋 , 文 生 平 , 等 . 聚 碳 酸 酯 微 孔 泡 沫 塑 料 研 究 進 展 [J]. 工 程 塑 料 應用,2007,06:74-77.
18. 黃興法, 李光永. 地下滴灌技術的研究現狀與發展[J]. 農業工程學報, 2002, 18\\(2\\): 176-181.
19. 賈其舜, 伍賢達. 聚氨酯硬泡的生產及應用[J]. 石油化工,1982,12\\(8\\):516-517.
20. 江培福, 雷廷武, Vincent F Bralts,等. 土壤質地和灌水器材料對負壓灌溉出水流量及土壤水運移的影響[J]. 農業工程學報,2006,04:19-22.
21. 姜玉, 魏風軍. 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塑料的研究進展[J]. 中國塑料,2011,4\\(25\\):12-16.
22. 姜玉. 聚乙烯醇縮甲醛/二氧化硅復合泡沫材料的制備及熱性能研究[J]. 中國塑料, 2012\\(2\\):41-45.
23. 柯麗軍, 黃仕鋒. 聚乙烯醇縮醛(PVFM)的研制[J]. 甲醇與甲醛,2005,\\(05\\):28-30.
24. 蘭才有. 發展節水灌溉的若干問題[J]. 農機科技推廣, 2005\\(4\\): 16-18.
25. 雷廷武,江培福,Vincent F.Bralts,等. 負壓自動補給灌溉原理及可行性試驗研究[J]. 水利學報,2005,03:298-302.
26. 雷志棟, 楊詩秀, 謝森傳. 土壤水動力學[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87.
27. 李伯耿. 高分子材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 化工生產與技術, 1996\\(04\\): 14-20.
28. 李大松. 多孔高分子材料及纖維的制備與結構[D].浙江大學, 2006.
29. 李富先, 楊舉芳, 張玲, 等. 棉花膜下滴灌需水規律和最大耗水時段及耗水量的研究[J].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 2002, 25\\(3\\): 43-47.
30. 李進平, 陳振國, 楊艷華, 等. 水分條件對烤煙生理指標的影響及適宜土壤水分指標研究[J].灌溉排水學報, 2007, 26\\(1\\): 93-96.
31. 李萍, 付榮興, 趙華. 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塑料的研究[J] .江蘇化工,1992\\(2\\) : 13-15.
32. 李邵, 薛緒掌, 郭文善, 等. 負水頭供水控水盆栽裝置及灌溉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農業科學版, 2008, 26\\(5\\): 478-482.
33. 李邵, 薛緒掌, 郭文善, 等. 供水吸力對溫室黃瓜產量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0, 43\\(2\\): 337-345.
34. 李玉松. 聚氨酯泡沫用有機硅勻泡劑的合成及應用[J]. 聚氨酯工業,2004,02:1-5.
35. 李志偉 , 陶小軍 , 吳志申 , 等 . 超聲波分散法制備 SnS 納米微粒及其光學性能 [J]. 化學研究,2007,02:12-15.
36. 劉仁山. 微孔塑料過濾管的研制[J]. 化學推進劑與高分子材料, 1998\\(4\\): 26-29.
37. 劉 淑 鵬 , 張 小 偉 , 周 洪 波 . 高 嶺 土 填 料 的 表 面 改 性 及 其 應 用 [J]. 礦 產 保 護 與 利用,2010,01:24-29.
38. 劉燕生, 潘革, 趙春平,等. 橡膠增硬劑——酚醛補強樹脂[J]. 輪胎工業,1996,09:519-522+555.
39. 劉玉田. 地下灌溉用多孔滲水膠管[J]. 特種橡膠制品, 2003. 24\\(3\\): 45-48.
40. 魯德平, 管蓉, 劉劍洪. 微孔發泡高分子材料[J].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2. 18\\(4\\): 30-33.
41. 羅金耀, 李少龍. 我國設施農業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J]. 節水灌溉, 2003 \\(3\\): 11-13.
42. 羅志波, 林創發, 文秀芳,等. PVA縮甲醛吸水海綿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塑料工業.2012,8\\(40\\):77-80.
43. 呂貽忠, 李保國.土壤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44. 莫興國, 薛玲, 林忠輝. 華北平原 1981~ 2001 年作物蒸散量的時空分異特征[J]. 自然資源學報, 2005, 20\\(2\\): 181-187.
45. 逄煥成. 我國節水灌溉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06\\(5\\):1-6.
46. 秦耀東.土壤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7. 宋建華, 蘇育志, 郭仕恒,等.聚合溫度對聚乙烯醇鍵合方式及縮醛度的影響[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26-28.
48. 孫爭光, 李盛彪, 朱杰,等. 有機硅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應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01,03:10-12.
49. 唐華偉. PA6/PE/高嶺土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界面特征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 2007.
50. 唐建君, 許云書. 微孔材料的研究進展[J]. 材料導報, 2010. 24\\(z2\\): 20-23.
51. 唐龍祥, 王安鋒, 劉春華, 等. 聚乙烯醇縮甲醛吸水泡沫塑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塑料助劑.2012\\(05\\):36-35, 53.
52. 萬克江. 水分精確控制下小麥, 黃瓜和菠菜若干生理指標的變化[D]. 北京: 中國農業大學,2005.
53. 王從曾.材料性能學[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54. 王光釗, 吳建軍, 李靜. PVA縮甲醛泡沫塑料載體的開發[J]. 塑料科技, 2007. 35\\(6\\): 60-62.
55. 王光釗,李靜.PVFM泡沫塑料的研究及應用[J]. 塑料科技, 2006\\(05\\): 70-73.
56. 王會才,崔永巖,張曉清,等.復合發泡劑對淀粉/PVA 體系發泡性能的影響[J].現代塑料加工應用,2005,17\\(05\\):17-20.
57. 王佳甜, 段福義,范永申,等 植物負壓給水系統概述[J]. 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03:76-78.
58. 王軍,高四,王亦菲,等.納米二氧化硅增強硬質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備[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4,04\\(26\\):86-89.
59. 王瀾.高分子材料[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60. 王銳, 臧巳, 萬宏山. 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塑料的制備[J]. 北京服裝學院學報,1997, 17\\(04\\):1-6.
61. 王珊. PMMA 和 PP 的微孔發泡成型實驗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學,2007.
62. 王燕. 根區局部控水無壓地下灌溉對番茄生理特性及耗水規律的影響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7.
63. 吳景社. 國外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上)[J]. 世界農業, 1994\\(6\\): 20-22.
64. 吳景社. 國外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下)[J]. 世界農業, 1994\\(7\\): 29-30.
65. 武士威,李國德,李娜.新型聚乙烯醇縮甲醛復合材料的制備[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9,3\\(10\\):38-41.
66. 肖俊夫,宋毅夫,南紀琴,等. 負壓給水技術研究[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09:16-18.
67. 許濤, 陳敬中, 韓煒.偏高嶺石基無機-有機聚合物復合材料的制備和性能研究[J].礦物學報,2010:122-123.
68. 薛志成. 國內外田間節水灌溉新法[J]. 節水灌溉, 1998\\(6\\): 36-37.
69. 閆冰, 曹德榕, 歐義芳. 天然纖維復合聚乙烯醇縮甲醛可降解泡沫材料的制備[J].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5,21\\(4\\):295-299.
70. 楊涵崧, 朱永長, 李慕勤,等. 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 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88-91.
71. 楊慧群, 管俊芳, 曾偉能,等. 石英高嶺石白云母共混補強丁苯橡膠的試驗研究[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11\\(01\\):18-21,34.
72. 葉晶, 鄧舞艷, 宋超, 等. 聚乙烯醇縮甲醛(PVF)過濾膜的合成與制備[J]. 上?;?,2010,35\\(11\\):5-9.
73. 于宏偉, 呂緒佺.表面活性劑在塑料工業中的研究進展[J].化工中間體,2010\\(1\\):16-19.
74. 張勝建,駱成才. 溫度和時間對有機合成反應影響的探討[J]. 化學教育,2014,35\\(18\\):62-64.
75. 張媛, 石宗利, 安美清. 納米凹凸棒土填充聚乙烯醇縮甲醛泡沫塑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工業科技,2005,34\\(1\\):49.
76. 張志蓮, 江波. 微孔泡沫塑料注射成型工藝優化[J]. 工程塑料應用, 2006. 34\\(6\\): 22-24.
77. 趙偉霞. 無壓地下灌溉和間接滴灌水分運移規律與節水增產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78. 趙新福. 農業節水灌溉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 北京農業,2014,15:246.
79. 趙雪妮, 李明. 玻璃纖維/不飽和聚酯微孔復合材料的制備研究[J]. 塑料科技, 2008. 36\\(10\\):66-69.
80. 趙亞楠, 肖娟, 梁錦陶, 等. 供水水頭和灌水器對負壓灌溉土壤水運移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 2011, 30\\(5\\): 71-74.
81. 趙忠華, 薛平, 何亞東,等. 用 TIPS 法成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材料的機理分析[J].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3,01:24-27+31.
82. 鄭海亮, 陳家軍, 楊建, 等. 基于水氣二相流原理確定陶土頭進氣值、發泡點[J].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9, 36\\(2\\): 123-128.
83. 朱文利, 周南橋, 張志洪. 開孔微孔塑料的研究進展[J]. 塑料, 2004. 33\\(2\\): 53-56,86.
84. 鄒朝望, 薛緒掌, 張仁鐸, 等. 負水頭灌溉原理與裝置[J]. 農業工程學報,2007,11:17-22.
85. Alessandro Tarantino, Andrew M. Ridley, David G. Field Measurement of Suction, Water Content, and Water Permeability. Geotech Geol Eng, 2008, 26:751–782.
86. Altman K W, Mirza N, Ruiz C, et al. Paradoxical vocal fold motion: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options[J]. Journal of Voice, 2000, 14\\(1\\): 99-103.
87. Batchelor C, Lovell C, Murata M. Simple microirrigation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irrigation efficiency on vegetable garden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996, 32\\(1\\): 37-48.
88. Bhatnagar S, Hanna M A. Extrusion processing conditions for amylase-liqid complexing. 1994\\(6\\).
89. Blanke A, Rozelle S, Lohmar B, et al. Water saving technology and saving water in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7, 87\\(2\\): 139-150.
90. Cha J Y,Chung D S,Seib P A.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based foams affected by extrusio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外文期刊] .2001\\(1\\).
91. Chinnaswamy R,Hanna M A. Optimum extrusion-cooking conditions for maximum expansion of corn starch[外文期刊].1988\\(2\\).
92. Gibson L J, Ashby M F. Cellular solid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93. Gregg S J, Sing K S W, Salzberg H W. Adsorption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7, 114\\(11\\): 279C-279C.
94. Gregg S J, Sing K S W, Salzberg H W. Adsorption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67, 114\\(11\\): 279C-279C.95. Hillel D. Applications of soil physics[M]. Elsevier, 2012.
96. Jang J, Schatz G C, Ratner M A. Capillary force in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J].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4, 120\\(3\\): 1157-1160.
97. Lee J, Cho M H. Removal of nitrogen in wastewater by polyvinyl alcohol \\(PVA\\)-immobilization of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J].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0, 27\\(1\\): 193-197.
98. Nam S, Gutierrez M, Diplas P, et al. Comparison of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odels for establishing the SWCC of riverbank soils[J]. Engineering Geology, 2010, 110\\(1\\): 1-10.
99. Phene C J, Allee C P, Pierro J D. Soil matric potential sensor measurements in real-time irrigation scheduling[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1989, 16\\(3\\): 173-185.
100. Ren Y, Lian F, Wen Y, Guan H Y. A novel PVFM based membranes prepared via phase invers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PE. Polymer, 2013, 54\\(18\\):4807-4813.
101. Thomas F.Scherer,David Franzen. Soil,water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important to irrigation[M].NDSU extension service,2013.
102. Tomita T, Kawasaki S, Okada K. A novel preparation method for foamed silica ceramics by sol-gel reaction and mechanical foaming[J].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2004, 11\\(2\\): 107-115.
103. Tomita T, Kawasaki S, Okada K. Effect of viscosity on preparation of foamed silica ceramics by a rapid gelation foaming method[J].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2005, 12\\(2\\): 123-129.
致 謝
三年前的那天,我背著重重的行李,同時也滿載未知,滿腹憧憬,滿目欣喜地來到祖國的心臟——北京,來到農業科學研究的頂級學府——中國農業科學院,開始了充滿各種吸引、各種誘惑、各種挑戰的研究生生涯。研究生一年級,可以稱為課業年,這一年是我們在農科院積累知識、武裝頭腦、深化思想的一年,為我們授課的老師也是各有所長,有農科院的研究員老師,也有研究生院費心費力從其他高等學府請來的教授們,他們中有的也已是白發蒼蒼,卻還是堅守在教育第一線,在這里要特別感謝為我們播撒科學知識的老師們,謝謝你們不辭辛苦地傳道、授業、解惑,同樣也感謝研究生院為我們的學習成長創造的各種優越條件。研究生二年級,我們回所了,開始跟隨導師進行課題的研究工作,在導師以及課題組老師的指導下,我的實驗漸入軌道,也不乏艱辛……在對實驗的不斷探索與數據的頻繁記錄過程中,研二生活悄然離去,還來不及揮別我就得張開懷抱迎接我碩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年,三年里,攢了太多要感謝的人,謝謝在我身邊伴隨我成長的良師益友。
感謝我的導師,龍懷玉老師,您善良、慈祥,心疼學生,有專注的科研精神和專業的科研水平,您在科研事業上的奮斗精神也時刻感染著我們,鍛煉了我們很多方面的能力,培養了我們作為碩士研究生的基本素質,但是請您注意身體,不要熬夜加班到那么晚了。
感謝課題組的老師們,岳現錄、雷秋良、張認連老師,感謝你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給我的幫助。岳老師經常去實驗室關心我的實驗進展,分享我意見和建議,參與實驗的討論等,相談甚歡;雷老師是軟件高手,經常指導我們一些軟件的使用;張老師是為課題組的后勤事務方面也是勞心勞力的,為我們能夠安心地做實驗提供了保障,十分感謝你們。
感謝我們負壓灌溉團隊的所有人,張懷志老師、趙秀娟博士后、劉學勇師兄、何福龍師兄、王相玲、肖海強、蔣雨洲等,同樣也十分感謝不是這個團隊但在實驗上幫了我許多的師兄師弟和妹子們,感謝大家有一顆真誠的心,感謝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感謝一次次遠道來參加我開題匯報、中期考核以及畢業答辯的專家老師們,謝謝您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冀宏杰老師為我們畢業答辯所做的付出。
感謝我的舍友,趙芬、郭倩倩同學,我們三人雖然專業各不相同,但是有許多相同的愛好和想法,我們相處十分融洽,對彼此也諸多照顧,讀研究生認識了你倆真的是賺了。
感謝資源區劃所,感謝 2012 級碩士三班這個班集體,致終將逝去的青春和永不凋謝的友誼!
最后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業的無私支持以及肯定,感謝你們在我低落時鼓勵我,在我收獲時勉勵我,使我滿載而歸,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