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瓷手藝作為傳統農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非物質文化的組成部分,但隨著今天人們生活環境和觀念意識的變化使其實用功能逐漸消退,因此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處于瀕危的狀態。如果我們過分強調其歷史傳承,不管時代變化和社會需求而只是進行保護性研究,這只會讓其生存空間越來越狹隘。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探析鋦瓷手藝所體現的人文精神、現代設計等方面的現代價值所在,才能為其找尋到發展應用的多重性。
1、鋦瓷手藝的現代價值體現
(1)對于傳統文化生態完整的重要性“。鋦瓷”是指用金屬銅或鐵打成的扁平的兩腳釘 , 立面成“凹”形類似現代的釘書釘的“鋦子”補接瓷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早掌握瓷器制作的文明之一,瓷文化是中國傳統工藝、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原本純粹是為了維護或保持瓷器本身實用功能的鋦瓷手藝伴隨著先民們“惜物保?!钡奈幕曀字饾u衍生出藝術、商業方面的價值,跨越幾個世紀的傳承至今。這期間見證了歷史的更朝換代,蘊含著多元化文化和豐富的社會信息。每件鋦器身上除了具有器物本身的時代信息以外,它的鋦補工藝的特征、優劣、鋦釘的大小、材質、形態、工藝、價格以及器物的所屬、傳承等等,保留下了同期器物所不具備的豐富多彩的信息。鋦補這項民間手工藝在中華大地歷盡千年傳承而不衰,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賦予了鋦器強大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這在人類手工藝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鋦瓷手藝在內的不少傳統民藝目前面臨著瀕于消失和已經消失的局面。這些傳統手工藝和其他地域性傳統文化是人類經過幾千年甚至是上萬年在與自然斗爭和協調中發展出來的,它們的獨特性、原生性、它們的經驗和智慧、它們的信息庫藏是其他文化所無法代替的。
(2)傳統民藝的設計價值?,F代主義設計早期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充滿了反叛、挑戰傳統的色彩,被視為對于傳統手工藝的一種宣戰。它體現了現代文化特點以及標準化的、統一機械化的特點。但是過于追求理性、功能、簡潔的設計越來越缺乏人文精神。在現代社會的語境下我們古老的民間手藝所天生具備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符號,為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的藝術資源。例如,鋦瓷手藝對物質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因材施藝的觀念,以及實用與美的統一性的特征,顯示了生態哲學的共生性,這也正是后工業化時代的產品設計必然的設計方向。鋦瓷手藝在鋦器上留下隱約若現的裂紋和附著其上的各式各樣鋦釘往往會引發我們無限的遐想,以及在與金屬材料構成的點、線、結構的布白與處理中所呈現出殘缺美和意境美體現了民藝的文化精神的“本源”極好地融入設計藝術 ,使民間藝術的審美與文化內涵在現代生活中獲得新生。
2、鋦瓷手藝的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發展
傳統手藝無論是從人文精神和情感的寄托,還是文化生態學以及現代藝術設計觀念等方面,都是需要我們把它們延續下來的。但是鋦瓷手藝由于原始實用功能的消散使其很難在現代社會中維系。因此,我們必須把傳統鋦瓷手藝置于當下社會生活中發掘它的蛻變與再生之路。
(1)實用功能形態的應用與發展。傳統手工藝在工業革命以前為社會提供了大部分生活所需,從其功能價值體系來說更多表現的是本體性的實用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使之在功能形態上發生了蛻變。鋦瓷一方面由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以及鋦器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與日俱減的存世量,使它走進收藏品的殿堂,并且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炙手可熱的品類;另外一方面,鋦瓷手藝在實踐中有了新的發展并重新應用于當前的瓷器保護和修復中。如在古瓷器修復中發展出的“暗鋦”技法,就能在重新用鋦釘拼接修補好瓷器后完全恢復器物外形及釉色、紋飾的完整性,使瓷器原本的造型弧度、手感平滑一致,這樣修復好的古瓷器具有了極高的還原度。鋦瓷工藝通過對功能形態上的變化衍生出新的工藝技法,使它在文化生態上獲得了延續與存在必要性。
(2)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一種傳統民藝的存在,可以喚起人文精神與文化并產生出一定的張力,成為藝術設計走向民族化和多元化發展的原點,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初期的簡單移植。直接把民藝中的一些表現形式以及技法應用于藝術設計中。如筆者曾利用鋦瓷的技法完成陶藝創作中不同材料之間的對接與組合,通常根據作品應物象形,使用“敲花”“花釘”等鋦活不僅讓作品獲得新生,而且通過材料之間的對比賦予了作品新的視覺美感,不管這樣的再創作是否主動,但卻讓藝術創作與鋦瓷技藝有機地聯系起來。二是深層次的文化精神探索,從民藝的造物自然觀中提煉其特有的東方智慧來使現代設計賦予“人性”的精神。如2013年,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舉辦的“鋦月人生”藝術展上,藝術家們將鋦瓷技藝賦予現代設計理念,把這項傳統技藝植入到生活陶藝的創新中,從實用功能中注入鋦瓷技藝折射出來的人文情懷,在喚起傳統文化技藝回憶的同時也帶來了創新的生活美學體驗。
3、結語
破碎的瓷器在鋦匠手里的精心修復下,實現了讓瓷器起死回生的神奇,這種傳統技藝不僅僅是一種民間絕活,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在當今傳統與現代激烈碰撞的時代,對于傳統鋦瓷手藝現代價值的探求,實質上是對其存在與發展意義的闡釋,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境界的探求。它的價值體現也讓鋦瓷自身在現代社會中獲得存續的可能和多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宗悅 . 民藝論[M]. 徐藝乙,譯 .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2-51.
[2]陳馨 . 陶瓷修復技術之鋸釘補瓷技術的起源發展及其相關[J]. 文博,2006(6):49-58.
[3] 張道一 . 張道一論民藝[M]. 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8: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