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魯繡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探究
【第一章】魯繡傳統藝術的傳承分析緒論
【第二章】魯繡的形成及文化源流
【3.1】魯繡的藝術審美特征分析
【3.2】齊魯民間刺繡藝術的圖案造型分類
【3.3 3.4】齊魯民間刺繡品中的民俗文化表現
【第四章】齊魯民間刺繡傳承與保護的問題及對策
【第五章】魯繡本土化品牌推廣及設計應用
【結論/參考文獻】齊魯地區魯繡發展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6 章 結論
魯繡發展到今天,一直在傳統中創新,在發展中存本源。傳統魯繡中使用的獨特繡法、造型圖案以及用色大膽的特點,與山東人淳樸豪放的性格相得益彰,和其他繡種相比較突出了齊魯文化的個性。文中通過研究魯繡傳統藝術的生成背景、發展演變過程及現狀,闡述了魯繡在現代的創新設計與應用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意義。以魯繡傳統藝術特征為落腳點,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詮釋,提供了許多實物資料并加以分析,期望能為魯繡傳統藝術今后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
然而,專業型設計人才的缺乏導致創新力量不足,設計團隊執行能力較弱,致使當代魯繡作品缺乏時代感,很難被新一代的消費群體所喜愛,影響到地域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強化對專業人才的傳承和培養迫在眉睫。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魯繡技藝保護、傳承、發展的新模式。加大拓寬開發魯繡藝術品市場力度,創建銷售平臺,使魯繡藝術發揚光大。魯繡在當代的發展與傳承過程中,既要傳承傳統技藝又要與市場相結合,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開發研制新產品,既要有實用價值還要有收藏價格和升值空間,這才是魯繡的價值所在,藝術所在。
參考文獻
專著:
[1]黃松。齊魯文化[M],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4
[2]李辛儒。民俗美術與儒學文化[M],中央民俗學院出版社,1992.8
[3]孔新苗。齊魯民間造型藝術[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1
[4]朱正昌,鮑家虎。齊魯特色文化從書[M],山東友誼出版社,2004.8
[5]耿紀朋譯注。雪宦繡譜[M],重慶出版社,2010.10
[6](清)丁佩。蔣昳編著,繡譜[M],中華書局,2013.8
[7]郭松針。中國傳統女紅圖譜[M],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1
[8]王逸君。雪宦繡譜圖說[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6
[9]山曼,李萬鵬,姜文華,葉濤,王殿基。山東民俗[M],山東友誼出版社,1990.6
[10]張慈生,邢捷著。中國傳統吉祥寓意圖解[M],天津楊柳青畫報出版社,1998.
[11]李宏。繡品鑒賞[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5
[12]王惕。中華美術民俗[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13]張蕾。中國刺繡[M],福建美術出版社,2007.9
[14]潘魯生。論中國民間美術[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0.11
[15]呂品田。中國民間美術觀念[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7
[16]肖豐,陳曉娟,李會。民間美術與文化創意產業[M],華中師范出版社,2012.3
[17]李宏復。枕的風情--中國民間枕頂繡[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5
[18]任雪玲。千年齊魯文化遺存:魯錦文化藝術及工藝研究[M],東華大學出版社,2012.01
[19]崔榮榮。近代齊魯與江南漢族民間衣裝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1 版, 2012.06
[20]山東省博物館藏魯繡精粹[M],文物出版社;第 1 版,2010.5-01
[21]朱新予。中國絲綢史[M],中國紡織出版社,1992.02
[22]魏曉君。試論傳統服飾手工藝的再生和發展[M],2005.10
[23]柳宗悅,徐藝乙。工藝文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01
[24]張京成,沈曉平,張彥軍, 張來武。中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3.02
[25]李炎。再顯與重構:傳統民族民間工藝的當下性[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12論文集:
[26]劉元風,北京服裝學院。,2010 年“中國概念&創意產業”國際服飾文化及教育研討論文集:傳承文化?創意未來[C],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10
學位論文:
[27]元延。近代山東服飾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2 年。
[28]李霞。清末民初馬面裙的實物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06 年。
[29]張彥輝,論民間女紅一書中的女兒情致[D],保定:河北大學,2007.
[30]曹偉,現代設計對民間藝術的善用與創新[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07.
[31]劉廣平,魯繡的傳統工藝與設計開發[D],青島:青島大學,2007.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1]傳統魯繡圖案研究及在服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流行色》(CN31-1175),2014.7
致 謝
衷心感謝導師杜冰冰的悉心指導、信任與鼓勵,您的言傳身教使我終身受益,感謝在讀研期間給予我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關心與支持。感謝鄒游老師、張浩老師、謝平老師在論文開題報告和中期匯報期間提出的諸多意見和建議;感謝我的家人,你們的支持、理解與無私付出,為我提供了極好的調研條件,使我能夠對魯繡傳世品進行系統搜集與研究,安心寫作,你們永遠是我堅強的后盾。在論文調查期間,感謝民間藝術收藏家鐘漫天先生的大力支持與無私幫助,使我對民間藝術有了宏觀的認識并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感謝江南大學崔榮榮老師提供的調研機會及建議。
感謝李素貞女士、李銀鳳女士、戎玉蕊女士及所有被采訪和對我提供幫助的魯繡傳承人,是你們的付出使得魯繡繼續傳承發揚,在此不能一一列出你們的名字,但我已銘記在心,不勝感激。
我的論文最終能夠順利完成,離不開大家在我的研究過程中給了我非常多的指導和幫助,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