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是傳統竹匠,1965年起在大市聚竹業合作社工作,后被請到新昌縣工藝竹編廠,曾擔任新昌縣工藝竹編廠創新組組長、副廠長、廠長。紹興市工藝美術大師,從事竹編工藝近50年,我從小耳濡目染,也喜愛竹編工藝,20世紀90年代進入市場化后塑料技術發展,傳統手工藝竹編受到市場沖擊,開始走向下破,為了傳承弘揚竹編工藝,使竹編古老藝術之花能繼續綻放。
為此,僅根據所見所聞及自己的思路實踐,說一點想法。
一、新昌竹編工藝曾有的輝煌
1.歷史悠久
新昌地處浙東,常年氣候濕潤,四季分明,竹資源十分豐富。新昌的竹編藝人早在唐宋時期就通過自己的慧眼與雙手吸取其他工藝特點,創作了一系列精雅細巧,美觀實用竹編工藝品。如日常家用的籃、盤、瓶、罐、盒、箱、簾、扇……及至寺院供奉的神佛儀仗、民間廟會和傳統祭禮用品等,應用十分廣泛。經過上千年的歷史積沉,新昌竹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嶄露頭角與東陽嵊縣竹編并駕齊驅,在全國竹編行業中占有一席地位。
2.人才濟濟
新昌山區多山多竹,貧困農民少田少地,竹編行業也是他們一項重要經濟收入,且家常日用也少不了,故散落在鄉間的竹編藝人比比皆是。清代以來更出現作坊、工場、聚集了大量人才。1951年9月,13位民間藝人組成了新昌城關鎮竹業生產自救小組,又逐步發展為工藝竹編廠,人員擴大至300余人。并到鄉間輔導培訓,建廠60年來,涌現了大批名師高徒,推動了竹編業的發展。
3.精品迭出
隨著竹編各類人才出現,市場的需求,竹編不僅成為日常家用器,更趨向于觀賞與實用的結合,創作了竹編動物、人物、仿古建筑等大型、高檔藝術精品。如新昌竹編廠創作的《老壽星》《孔雀開屏》分別獲得原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獎》中的設計一、二等獎等。被譽為“東方珍寶,世上精品”。
4.名揚海外
為適應國際市場,新昌竹編不斷更新花色品種和技藝,受到日本客商的青睞,建立了長期的貿易關系,至今仍然生產日本客戶歡迎的藍胎漆器。此外新昌竹編還到美國、香港等地展出,名揚海內外。
二、目前竹編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市場因素
社會在進步,家庭消費需求不斷變化,塑料制品等的涌現,使竹編器具受到冷落。
2.價格因素
現在職工工資普遍提高,但竹編工藝復雜,費工費時,成本提高,產品價格上漲,故竹編工匠的工資不高,迫于轉行者眾多。
3.人才因素
因學習竹編難度大,又需言傳身教?,F在老師傅都已七老八十,人才處于青黃不接,現狀堪憂。
三、淺談發展竹編行業的對策
工藝竹編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技藝,新昌竹編在這領域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們要為這一藝術瑰寶的重放異彩繼續努力。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民間藝人,有如下一些想法和對策,恭請有關部門和同行師長指教:
1.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我縣竹資源豐富,且竹制品生態又環保,其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但目前深加工程度不夠,含金量不高,如何拯救和發展竹編這一傳統文化,成為農民一項重要經濟收入,是個大課題。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竹編大師帶徒,舉辦培訓班,解決新產品設計、新工藝應用中的人才缺失和資金困難。
2.要建立引領行業發展的組織
目前新昌竹編工匠分散在農村鄉間,另星小型,大的廠家不多。應建立統一的縣級省級行業組織,聚集人才,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引領竹編行業的健康發展。
3.要拓展竹編產業發展的思路
新昌有一些廠家正在嘗試竹編制品與竹木、塑料的結合,這一做法值得提倡。此外,將竹編產品從傳統的家常實用型為主,向旅游紀念品、珍藏品等觀賞型拓展,應是個方向。
4.要不斷提高竹編工藝的科技含量
歷來竹編匠人以手工為主,費力又費時,加大了產品成本,應不斷改革工藝,引入半機械化、機械化、電腦操作、數控機床等科技,以適應發展需求。
5.要加強宣傳促銷力度
竹編工藝很少有文字記載,宣傳也不夠,新昌佳藝實業公司聚集歷年竹制精品,建了陳列館供參觀,董事長呂梅芳根據建廠60年來的歷程撰寫了一本《竹藝流韻》,我的父親劉國才歷經兩年多時間也寫成了一本《竹編探源》,西冷印社已出版,主要是講竹編編織技巧,編寫過程中我與父親一起到各地搜集素材、拍照、整理資料,為我父親即將出版的《竹編探源》作出自已的努力。這些努力,對于竹編行業的繼承發展無疑是莫大的推動。
參考文獻:
[1]江哲豐.湖南益陽竹編工藝產業發展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1\\(5\\).
[2]董文淵.21世紀中國竹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機遇[J].世界林業研究,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