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農業推廣工作的繼續深入,農業科技信息被賦予了時代發展的新內涵,體現了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新特點:農業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涌現,農業新標準、新體系不斷創新;農業信息素材由原來單純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等傳統行業擴展到涉及經濟、社會、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大農業;涉農信息領域呈多樣化、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單一的領域層面已經滿足不了發展的需要,更多的是微觀和宏觀、單項與綜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多領域合作層面;農民充分認識到農業科技信息就是潛在財富,在盼望盡快脫貧致富的原動力推動下,如饑似渴千方百計地尋求著寶貴的農業科技信息。在這種形勢下,如何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提高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對于提高農民的農業科技認知度,促進農村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利用現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新農村建設持續深入,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指導作用日益凸顯。隨著計算機信息和網絡技術在農業生產和農技推廣上的普遍應用,對整個農業體系的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長遠角度看,農業信息資源是關系到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其開發利用具有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我國在農業科技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發展迅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勢頭良好,從全國到省市各級農業主管部門都建有農業信息核心網絡平臺,面向全社會提供信息服務,數據訪問量逐年增加;直接涉農或間接涉農的企業網站數量已具規模,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可觀。二是作為信息系統資源建設的核心數據庫形成規模。數據庫建設規模代表一個國家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相關資料顯示,我國主要通過引入國外在農業及其相關學科方面的文獻數據庫和注重加強國內各單位自建農業及相關文獻數據庫建設來推動我國農業科技資源核心數據庫的發展。三是農業科技信息服務體系日趨完善。目前,從國家部委到省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都設有專門職能機構負責農業信息工作,根據自然資源稟賦差異和農業發展模式的不同,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創新模式,突出信息資源的核心地位,強化服務意識,以數據網絡為基礎,推動農業科技信息在廣大農村的低成本、高效率傳播,形成規模效應。如山西省晉中市的科技“110”信息服務工程就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實現科技與農民的零距離銜接。除此之外,各種涉農企業開始注重自我品牌意識的推廣,通過創建特色門戶網站宣傳和推銷產品,加強了與政府部門的合作,主動承擔起農業科技推廣示范的責任。隨著國家農業政策的不斷完善,涉農科技人員包括農業技術人員、農業推廣人員等都得到了發展,農業信息化隊伍逐年壯大。
2、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整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的農業發展規模也不斷壯大,涉農科技信息數據量呈逐年遞增趨勢,但是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在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上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差,信息資源需要整合利用。我國農村地域廣闊而分散,自然經濟條件差異較大,而信息化設施的建設需要資金的不斷支持,經濟基礎好的地方還可以接受,對于鄉鎮和其他經濟相對較不發達的地區,則容易給農戶造成經濟負擔,這就嚴重制約了農村信息化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業信息資源建設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等部門都是資源的管理者,如果能實現跨部門應用,達到資源共享和信息服務共享,為農村所用,將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農村的信息化水平。
二是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制約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受文化素質的影響,一部分農民還不善于利用現代化的通信手段開展發布農產品信息、搜索農產品市場需求等行為,缺乏主觀能動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既懂農業又熟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技術人員提供技術指導。雖然這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指導下,涉農從業人員和科技人員在穩步增長,但從目前的情況上看,其數量和素質遠不能滿足基層科技信息服務的需求。
三是農業信息資源分布不均衡及信息檢索與開發水平有限。目前,由于農業自然資源的差異性,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存在差異性,造成信息資源富有與信息資源貧乏的現象在我國同時存在,而且這種非均衡性分布和落差態勢因為客觀因素的限制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在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沿海城市相比,經濟落后帶來的農業發展差距明顯,體現在生產技術和科技成果上,就是數量不多,質量不高。
四是農業信息標準不統一?;谀壳拔覈F有的農業文獻信息資源管理機制,信息資源由不同的部門管理或者由不同單位負責建設,各家選擇數字化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標準不一致。各單位采用的標準不一,方法也不規范,都是利用相互獨立、不規范的信息系統進行信息采集與資源開發,信息數據采集與體系建設存在交叉重復等多種問題,造成數據庫建設與信息資源結構本身存在不兼容、相互獨立,而且存在用戶的檢索結構、檢索理念和管理系統等多種差異性。
五是法律保障支撐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和用戶意識淡薄。網絡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涉及信息技術與農業科技技術等多個學科,屬于知識密集性產業,對知識產權的認知和實際要求比較高,也是開發及利用過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放緩了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的步伐,特別是一些基礎信息管理單位在進行網絡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踐中遇到了法律問題。另外,由于經濟發展、技術開發、認識理念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我國農業科技信息用戶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公共、開放的信息環境缺乏認知準備,不能正確認識農業科技信息的潛在價值,主動搜尋信息的意識和花錢買信息的意識觀念還有待提高。
3、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利用的對策
我國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利用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的空間還比較大,針對上面提到的具體結合目前農業發展的需要,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政府的主導作用,統籌規劃,整體協調;二是健全政策法規,加大投資力度,為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做好基礎性工作;三是創新農業信息產品品牌,健全信息資源標準化;四是創新農業信息技術,培養農業科技人才;五是構建信息化網絡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共享。
4、結語
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是農業發展中積累下的寶貴財富,在農業生產和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正確地加以開發和利用,對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都有積極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盂憲學.我國農業科技數據庫的建設[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3(6):5-8.
[2] 活淑春,貫尊剛,香璀. 國家農業數字圖書館構建與實現[M].北京:中國中外新聞出版社,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