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工筆花鳥畫的審美特征
工筆花鳥畫作為傳統中國畫的一個分支,具有輝煌悠久的歷史,傳統的中國工筆花鳥畫多以喜慶、祥瑞為主題,用筆精謹細致、設色富貴典雅,形成了精工細麗于一身的審美風貌。特別是五代及兩宋時期的工筆花鳥畫,是工筆花鳥畫發展的關鍵性階段,在中國畫史上寫下了流光溢彩的一頁。被稱為“黃家富貴,徐氏野逸”的黃筌與徐熙就是五代杰出的工筆花鳥畫家,黃家父子造型嚴謹、寫實工整、用色艷麗的“皇家富貴”畫風成為兩宋院體的范本和標準。南唐徐熙“金陵人,世為江南顯族,所尚高雅,寓興閑放,畫草木蟲魚,妙奪造化,非世之畫工形容所能及也”. “徐家野逸”畫風是宮廷內“富貴”與宮廷外“野逸”兩種審美思想的互相影響。元代的畫家思想上消極出世,藝術表現上的水墨審美在元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清純的墨色代替了五色而成為視覺主流,隋唐五代兩宋盛行的色彩絢爛的院體花鳥畫被輕視而沉寂。
近現代于非闇、陳之佛、劉奎齡、李長白等帶來了工筆花鳥畫的新面貌,在審美心理和感情上順應了人們的審美理想,滿足了普通人抒情娛性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他們繼承古法、中西合璧、精研宋人院體成就,以寫生為宗,面向自然抒發情懷,為沉寂數百年的工筆花鳥畫的復興做出了貢獻。當代工筆花鳥畫家隊伍也空前壯大,思想觀念也較前人開闊,蘇百鈞、周彥生、江宏偉、林若熹、張見、徐累、高茜等一大批新手崛起,使工筆花鳥畫呈現多姿多彩的局面。
二、工筆花鳥畫審美樣式轉換的必然性
隨著文化政治的開放,外來文化藝術的影響,現代生活中“人的精神”需求的轉變,迫切要求工筆畫花鳥畫揚棄傳統的語意結構,從時代審美角度拓展工筆花鳥畫表達現實精神的能力,從而有望重構一種當代語境,并實現審美的時代轉換。
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如果說傳統工筆花鳥畫根植于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大背景中,那么當代工筆花鳥畫就應該是對當代人的一種新的生存理念和觀看世界的方式而產生的新的審美價值的一種表達,當代工筆花鳥畫就應該描繪當代人的生存狀態,繪畫語言形式和表現技法應該表達當今的審美觀念和人文內涵并與當代人的審美追求相吻合,這樣才具有時代的意義。
當代工筆花鳥畫家以自身生存經驗和個性取向的角度選擇設計花和鳥的元素,注重對生存現實的關照,更注重對自身主觀情緒的表達,畫家怎樣思考看待這個世界,通過工筆花鳥的形式,能夠把自己對世界的觀感表達出來,追求畫面時代感的表現,畫面效果神秘、含蓄、寧靜、舒緩的氣質和朦朧感是現代審美的主流,但中國人的審美情感的鮮明特點是極少沉溺于單一情感的體驗而崇尚多味性,因此審美又以個人愛好、趣味的不同帶來多元的審美和個性差異。
三、當代工筆花鳥畫多元審美價值的表達
(一)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自由
不同的人生就有著不同的人生閱歷和不同的人生感悟,對于思想獨立的畫家來說這種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理解往往在其繪畫審美取向上有所折射,他們有著特立獨行的個性,有著捕捉新的審美因素的敏銳視角,通過工筆花鳥畫創作,表達畫家的藝術觀念和新的思維方式,表現新的審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