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和方法
1.1 土樣的采集與處理
土樣采集于黑龍江省某一塊保護地.將隨機進行多點采集保護地 20cm 深度左右的土壤,并混拌成混合土樣.將樣品在沒有光照的不通風的環境當中進行自然風干,在去除殘留根系后進行研磨,然后再利用電阻爐對土壤樣品在 100℃、200℃、300℃、400℃、500℃、600℃、700℃的不同高溫條件下進行加熱處理,加熱時間都為 25min,加熱后將所得的土樣分別裝入不同的封口袋中留著備用.從各個封口袋當中取出一部分土樣過0.25mm 篩,然后在分裝到小的封口袋中備用.與此同時,分別留取過 1.00、0.25mm 篩的沒有加熱過的土樣做對照.將每個處理重復 3 次.
1.2 樣品的測定
而對土壤中全鉀的含量測定采用的方法是 NaOH 熔融---火焰光度法;對于緩效鉀含量的測定采用的方法是 1 mol\\LHNO3 煮沸、浸提---火焰廣度法;對于速效鉀含量的測定是采用的 1 mol\\L 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熱輻射對土壤速效鉀含量的影響
從圖一中可以看出,當輻射的溫度小于 200℃時,速效鉀的含量并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而當輻射的溫度達到了 200℃~500℃時,就會發現土壤速效鉀的含量逐漸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高強度的輻射使土壤中的一部分緩效鉀以及其他的一些較難風化的礦物中的無效鉀逐漸轉換成速效鉀;當輻射溫度大于 600℃時,土壤中速效鉀的含量就會明顯的出現下降,這個問題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我們將不同溫度下的速效鉀含量運用Curve Expert 1.3 軟件進行模型的擬合,經過處理之后篩選出了最優的數學模型,通過對模型的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當輻射的溫度在 572℃時,速效鉀的含量是最高的.
2.2 熱輻射對土壤中緩效鉀含量的影響
從圖一可以看出當輻射的溫度處于 200℃以內時,土壤中緩效鉀的含量變化不是很大,當輻射的溫度達到 200℃~300℃時,土壤當中的緩效鉀含量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當中所含的緩效鉀在這種環境下非常適合它的釋放;當輻射的溫度大于 400℃時,緩效鉀的含量開始出現急劇上升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土壤當中的礦物態鉀逐漸轉化成了緩效鉀.還有就是緩效鉀自身的濃縮效應造成的.我們將不同溫度下的速效鉀含量運用 Curve Expert 1.3 軟件進行模型的擬合,經處理篩選出了最優的數學模型,我們通過對模型進行分析后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當輻射溫度為 263℃時緩效鉀的含量是最低的.
2.3 熱輻射對土壤中全鉀含量的影響
從圖中可以看出,土壤當中全鉀的含量在小于 400℃的地溫輻射環境下稍微有些輕微的波動,而在 400℃以上的輻射時就沒有什么變化,但是這不是全部概括的,不同輻射溫度下的全鉀含量差異是不一樣的.
3 結論
經研究表明,當輻射的溫度小于 200℃時,土壤當中速效鉀的含量變化沒有什么明顯的差異;當輻射的溫度大于 200℃時,土壤當中的速效鉀含量就會出現逐漸上升的情況,當溫度達到572℃時速效鉀含量將達到最大值,隨后呈逐步下降的趨勢.當輻射的溫度處于 200℃之內時,土壤當中緩效鉀的含量變化也不是很大;當輻射的溫度處于 200℃~300℃時,土壤中的緩效鉀含量就會呈現下降的趨勢,當輻射溫度達到 263℃時,緩效鉀的含量時最低的.當輻射的溫度大于 400℃時,緩效鉀的含量就開始急劇的升高,而土壤當中的全鉀含量在低溫階段\\(400℃以下\\)時有一些波動,但是這種波動不是很明顯.當全鉀處于高溫輻射階段\\(400℃以上\\)時,全鉀的含量是沒有什么變化的,但是這也不是全部概括的,不同的輻射溫度下全鉀的含量還是有些差別的.
參考文獻:
[1] 戴偉.人工油松林火燒前后土壤化學性質變化的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4,16\\(1\\):102 -105.
[2] 耿玉清,周榮伍,李濤,等.北京西山地區林火對土壤性質的影響[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5\\(5\\):66 -70.
[3] 沙麗清,鄧繼武,謝克金,等. 西雙版納次生林火燒前后土壤養分變化的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1998,22\\(6\\): 513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