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后,資產階級在文化藝術方面尋求突破的愿望日益強烈,“個人主義”“理性主義”的呼聲更加高漲。藝術家充分順應這一歷史潮流,開始強調繪畫藝術中個性的釋放與張揚,野獸派畫家凡·東根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埂し病|根的繪畫情感炙熱濃烈,繪畫技法自由大膽,頗受當時畫壇關注。本文將從構圖、造型、色彩三大方面展開分析,力求揭示凡·東根繪畫藝術的創作特征。
一、構圖
構圖是指藝術家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對自己所要描繪的對象進行科學、系統的安排,使各部分之間形成有機整體的結構組織方式。具體來講,凡·東根繪畫藝術的構圖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獨立人物支撐畫面的主體設置
縱觀凡·東根的傳世畫作我們可以發現,他的很多作品都只選擇了一個人物作為構圖的主體,畫面十分簡化,這正是野獸派繪畫藝術狂野審美的表現之一。凡·東根認為構圖簡化并不代表簡單,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畫家最直接表現精神事物的方式。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他構圖中的人物數量雖然單一,但構成人物的各個細節卻顯示出了強大的表現力。以凡·東根的代表作《裸女》為例,這幅畫構圖中只展現了裸體少女一人,甚至別無其他器物陪襯,整體氛圍極為簡約。凡·東根為了平衡畫面的構圖效果將少女濃郁的發絲、婀娜的身姿、細膩的皮膚都做了細致處理,使整幅作品既凸顯了野獸派大氣、奔放的氣質,又不乏淡定、穩重的巧思。
(二)透視為主的組織形態
透視形式的構圖在以往的西方繪畫中并不少見,藝術家通常會采用一塊透明的平面去遮擋所見物體,而后將眼中所見進行組合,完整地描繪在平面上,這就形成了一幅透視型構圖。到了近代,野獸主義畫家為了彰顯自身個性,對上述學院派透視構圖進行了改革,他們打破了傳統理論僅限于焦點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定式思維,以類似于中國山水畫中視角移動透視或散點透視的方式對畫面進行組織。這一方式使觀眾視野更加多維化,畫面空間層次也更為清晰。以凡·東根的風景畫作品《小鎮》為例,近處的窗戶呈菱形狀態,是正常的平視透視,而遠處白塔的窗戶卻呈現出不規則圖形,是散點透視效果。此外,構圖中最近的人物,似乎是與觀者處于同一觀察角度,這又是半仰視透視角度的結果。整幅作品集多種透視效果于一體,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多維化同構,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
(三)幾近平面的空間理念
野獸派畫家打破傳統三維空間的立體模式,追求“無窮深的空間壓縮”,由此誕生了這種幾近平面化的空間構圖理念。在凡·東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帶有強烈東方風格的裝飾性曲線結構賦予了畫面強烈的平面效果和幾何效果,產生出一種壁畫式的美感。以《樓梯女子》為例,凡·東根用大量赭黃色長線條描繪了女子和她身后的背景,使人物同環境如同鑲嵌在一起,呈現出極強的平面化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畫面整體的裝飾性。
二、造型
在造型方面,野獸派崇尚意象化、簡約化的造型方式??v觀凡·東根的畫面造型我們能夠發現,他對客觀事物的刻畫往往不局限于真實的再現,而是更注重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此外,他還善于利用造型營造畫面隨意、狂野的總體氛圍,這些都使他的作品在當時畫壇中獨樹一幟,備受關注。下面,筆者就從三個方面詳細闡述凡·東根的造型創作特征。
(一)豐滿、安靜的女性形象塑造
在凡·東根的作品中,女性題材的作品占了大部分,他筆下的女性造型除了擁有女性共同特質外,還表現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韻味。首先,凡·東根刻畫的女性造型大都曲線形體較為突出,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柔軟、豐滿的美。其次,凡·東根往往會對女性安詳、寧靜的面部表情進行刻畫,使得畫面妙不可言。以《艷麗女子》為例,畫面中的女性臂膀厚實,唇齒微開,雙手交叉于腹前,雙眼平視遠方,帶給人一種淡然、安靜的感覺。
(二)狂野意象的塑造
“狂野”是野獸派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凡·東根的作品中,無論主題如何定位,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狂野不羈、專注精神宣泄的造型主張。同受東方藝術影響較大的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一樣,凡·東根認為將事物塑造成“具有東方傳統美學意象感的形式”符合野獸派“重視畫面情趣和實質”的宗旨。以凡·東根的代表作《莫德赫斯科引吭歌唱》為例,畫面中的人物甩開臂膀,仰頭歌唱,動作夸張到看不見整個面部。正是這種熱烈、瘋狂的造型將作品中“引吭高歌”的主題表現了出來,使觀者領略到了野獸派畫作恣意奔放的創作風格。
(三)簡約的形式追求
簡約的造型一直以來都是野獸派畫家最喜歡的主題表現方式,對凡·東根來說也不例外。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事物的造型仿佛能用線條、色彩、塊面抽離開一樣,充滿了簡潔的動勢與力量。凡·東根在創作時為了追求畫面的極致簡約有時甚至把很多復雜細節忽略掉,直奔最能刻畫事物造型的點,這種思維誕生了許多游離于具象之外的事物,使他的作品簡約之中充滿神秘色彩。以作品《黑斑白獸》為例,凡·東根為了刻畫最為簡潔的馬的造型,只施用了一部分線條和著色,這樣“馬匹”就成為了一個“馬”形狀的斑點怪物,簡約之中透著神秘與風趣。
三、色彩
野獸派誕生于追求精神態度的19世紀末,這時的畫家已經走出以往客觀真實色彩的束縛,開始注重色彩獨立個性的表達,凡·東根就是其中一員。下面,筆者就從三方面具體闡釋其作品的色彩特征。
(一)大膽的純色使用
“引人注目”是野獸派繪畫追求的視覺效果之一,凡·東根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采用了大量純色進行畫面主體刻畫。這些純色簡潔而富有視覺沖擊力,具有濃烈的色彩表情。以凡·東根的作品《街頭》為例,在這幅作品中,畫家對每種事物只施以了一種色彩——優雅的黑衣紳士、紫袍端坐的婦女、灰藍色的街道、遠處暗綠的馬車和樹林……這些色彩不但使畫面構成了極強的視覺沖擊感,還承擔著或深沉、或優雅、或靜謐、或清新的情感功能。
(二)大面積重色的使用
在野獸派的用色觀念里,重色不但能刺激人們的感官,更能賦予畫面空間感和質感。在凡·東根的筆下深而濃的重色替代了事物的自然色被廣泛用于背景、服裝等大塊面的填充,這種色調回避了畫面的光感效果,但卻突出了作品的體量感和空間感。以《艷麗女子》為例,畫面中的女子衣裙是深藍色、背景墻體是深紅色,兩種重色的畫幅比例多達80%以上。這種安排既凸顯了作品的色調對比,又突出了畫面主體“艷麗女子”的形體感,視覺效果極富張力。
(三)裝飾性色彩的回歸
野獸派創始人馬蒂斯曾說“繪畫的本質即為裝飾”,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凡·東根選擇了許多小塊面的裝飾性色彩對畫面進行點綴。這些色彩所占比例雖不如上述兩種色彩多,但是其對畫面視覺效果的影響卻不容忽視。以作品《西班牙女人》為例,凡·東根在暗紅色衣裙、赭黃色桌子、卡其色墻體等大面積純色塊的基礎上,選用了深藍色花朵對婦女形象進行點綴。此處裝飾性色彩的運用不僅有效緩和了畫面暖色調為主的氣氛,還重組了塊面結構,使畫面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通過以上對野獸派畫家凡·東根繪畫藝術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野獸派畫家非常敢于挑戰學院權威和傳統觀念,他們崇尚個性解放,崇尚視覺效果,追求自由、狂野、簡潔、熱烈的繪畫表現,為現代藝術發展提供了一條很好的思路。作為當代美術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這一獨具特色的藝術流派,深入挖掘其中的精華部分,學以致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當代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歐洋.《現代繪畫形式與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0\\).
[2]孔新苗,張萍.《中西美術比較》.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9\\).
[3]王慶生.《繪畫——東西方藝術的沖撞》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4]段煉.凡·東根的視覺敘事》.美術觀察,2009\\(10\\).
[5][美]保羅.《芝蘭斯基和瑪麗.帕特.費希爾.色彩概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6]李松石.《繪畫藝術形式》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
[7][德]瓦爾特·赫斯.宗白華譯.《歐洲現代畫派畫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H·H 阿納森.鄒德儂譯.《西方現代藝術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